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44.88KB ,
资源ID:294331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4331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docx

1、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三、小农经济的含义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

3、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1. “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3.特点: 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

4、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六、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冶炼: 青铜器铸造 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司母戊鼎冶炼生铁和钢 发明于春秋时期春秋块炼钢;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燃 料 煤 冶 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纺织: 丝织上古 学会养蚕缫丝 世界最早西周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唐代 私营纺织作

5、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明清 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棉织宋末元初 棉花向内地传播,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元 代 黄道婆 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元 明 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 后 期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制瓷: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晚期 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 烧制出白瓷隋唐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唐三彩(陶)唐代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

6、方瓷窑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七、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八、有关市的发展:(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

7、格;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夜市繁盛 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 也较完备;(6) 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九、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1先秦:商业城市开始兴起2汉代: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3唐朝:长安、洛阳、广陵(即后来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4宋代:汴京(开封)5明清:苏州(“十万烟火”,财富“

8、甲于天下”)商帮的出现 (晋商、徽商势力最强)十、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十一、简述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这一政策得以长期推行的原因。史实: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2、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时:实

9、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4、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原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十二、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

10、历史发展的影响?1、“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2、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3、“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十三、明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如何评价“海禁”政策对中

11、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海禁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原因: 明初主要是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清初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后来,清政府一方面为防范“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国交流。评价: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

12、义产生的外因)(2)表现: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 洋行大量增加 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 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企业名字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1861 安庆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1865 上海 曾国藩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186

13、6 福州马尾 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 崇厚 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备注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 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开平矿务局 1878 湖北织布局 1890 张之洞 汉阳铁厂 1890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3、军事工业性质、特点 性质 封建性企业 特点(官办企业)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4、民用工业性质、特点 性质 带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特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

14、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总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诱导作用。 四、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15、了商品市场。2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期间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五、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第一阶段: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民国初期)状况:进一步发展阶段(短暂春天、黄金时期)原因: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外部条件);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如抵制日货等以及“实业救国”风气的形成,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6、。但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工业发展也并不顺利第二阶段:1918一战结束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状况:发展受挫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加紧对华侵略 封建主义的压迫控制、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第三阶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状况:获得显著发展(夏天)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以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而开展的“改订新约运动”等措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得到显著发展。(但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

17、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第四阶段:19371945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状况:日益萎缩(秋天,困境)原因: 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 国统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第五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状况:陷入绝境(冬天)原因:解放战争时期,为内战筹集军费,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掠夺措施 国民政府加紧剥削人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寻求美国的援助,使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 官僚资本依赖垄断地位排挤压制民族资本主义

18、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从实践结果看: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从理论上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19、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总路线1内容:一化三改造(即国家工业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特点: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同时并举。二、“一五

20、”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三、三大改造1、内容(1)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手工业(跟农业相似)3)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创举)2、意义: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遗留了许多问题。四、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

21、矛盾;(2)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总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4)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既反保守又反冒进)2、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1958)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后果: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

22、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循序渐进反急于求成。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前提)(2)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关键)(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保证)(4)伟大决策:改革开放2、 历史意义:(1)伟大转折:开始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

23、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左”倾思想转为实事求是。(2)光辉标志: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1背景: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2内容: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1978年底11届3中全会提出应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但当时还“不许包产到户”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

24、双包”生产责任制1982年,中央认为“双包”责任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从此全国推广。3作用:(1)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八、讲述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都不高,企业缺乏活力。2内容: 大致经历两阶段:一是试验探索阶段(从19781984年);二是全面改革阶段(从1985现在)。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

25、)一是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三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经济发展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3作用: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企业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九、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26、,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史实: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江苏的连云港和南通) 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形式多样 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特点:我国已经形成

27、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十、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1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百年不动摇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28、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十一、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过程: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目标具体化、系统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

29、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2意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开拓和开放各种市场,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1近代:1840年至1949年变化表现:(1)衣着: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2)饮食: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世纪40年代起);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

30、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3)居住:四合院(传统), 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4)风俗:主张“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 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 ;称 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 ,坚如磐石。变化原因: (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变化原因: (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2)仁人志士的推动;(3)民主思潮的促进;(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2、现代:1949至今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吃:(1).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政府发动的“ 菜篮子工程 ”,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2)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