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7 ,大小:78.95KB ,
资源ID:294310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4310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咳嗽之辨证论治》唐步祺.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咳嗽之辨证论治》唐步祺.docx

1、咳嗽之辨证论治唐步祺咳嗽之辨证论治唐步祺编著唐步祺先生生平简介唐步祺医师,生于1917年,卒于2004年,享年87岁。四川省永川县人。1941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祖父蓉生公以医闻于世,私淑清末伤寒大师郑钦安。唐氏幼承庭训,习郑氏之学,后又游学于伤寒学家吴棹仙之门,继问难于任应秋氏。行医半个多世纪,精于辨阳虚阴虚症,妙于应用姜、桂、附子,屡起沉疴,世人誉称“唐火神”。唐氏先有咳嗽之辨证论治专著问世(1982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晚年历时十五年阐释濒于失传之郑钦安遗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与伤寒恒论。阐释融原著之理法方药与临床运用创新于一体,医理既得真传,医法又极实用。该书出版之后,海内外反应强烈

2、,谓其能自成体系,独立医林。自行医以来,个人或集体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海外弟子还邀请两赴欧洲,一赴新西兰讲学授徒,其门人广布国内及欧、亚、澳洲。此转引自唐步褀先生弟子“一源”先生所发悼念贴咳嗽之辨证论治 1唐步祺先生生平简介 1序 11前 言 13第一章 概说 15第一节 咳嗽之含义 15第二节 咳嗽之病因 16第三节 咳嗽之病理 19第四节 咳嗽之诊治 20第二章 外感咳嗽 22第一节 伤风咳嗽 24一、风寒咳嗽 26二、风热咳嗽 27三、风湿咳嗽 27四、风燥咳嗽 27方解: 28(一)荆防败毒散加减: 28(二)香苏饮加减: 29(三)桂枝汤: 29(四)止嗽散加味: 30(五)桂枝麻黄

3、各半汤: 30(六)桑菊饮加减: 30(七)白虎汤: 31(八)羌活除湿汤加味: 31治 验: 32(一)陈xx ,男,54 岁,农民。 32(二)刘x x,男,42岁,农民。 32(三)方 x,女,50 岁,干部。 33第二节 伤寒咳嗽 34一、风寒咳嗽 39二、寒挟热咳嗽 39三、寒湿咳嗽 39方 解: 40(一)麻黄汤: 40(二)小青龙汤: 41(三)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 41(四)新订四逆加麻黄汤: 42(五)麻杏石甘汤: 42(六)麻黄加术汤: 43治 验: 43(一)续 x,女,45岁,干部。 43(二)敬x x,男,35 岁,农民。 44(三)高xx ,女,71岁,家务。 45

4、(四)钟x x,男,63 岁,农民。 46(五)汪x x,男,42 岁,工人。 47第三节 伤热咳嗽 48一、湿热咳嗽 50二,燥热咳嗽 50方解: 51(一)菊饮加减 方解见伤风咳嗽。 51(二)银翘散 51(三)麻杏石甘汤 方解见伤寒咳嗽。 51(四)白虎汤 方解见伤风咳嗽。 51(五)大承气汤 51(六)苍冬白虎汤加味 52(七)沙参麦冬汤 52(八)清燥救肺汤 53治 验: 53(一)黄x x,男, 46岁,农民。 53(二)向 x,男,35 岁,农民。 54(三)廖xx,男,48 岁,农民。 55第四节 伤暑咳嗽 55方 解: 58(一)六一散 58(二)白虎加人参汤 59(三)地榆

5、散(一名泼火散) 59治 验: 60(一)朱xx,男,50岁,农民。 60(二)谢xx,男,21岁,农民。 60第五节 伤湿咳嗽 61方 解: 63(一)麻杏苡甘汤 63(二)五苓散 64(三)新订小半夏加茯苓汤 64(四)桂枝加附子汤 65(五)大黄附子细辛汤 65治 验: 65(一)王xx,男,45岁,工人。 65(二)余xx,男,25岁,农民。 66(三)史xx,男,40 岁,工人。 67第六节 伤燥咳嗽 67方 解: 69(一)葱豉汤加味 69(二)清燥救肺汤 见伤热咳嗽 70(三)麦门冬汤 70治 验: 70(一)廖xx,男,19岁,农民。 70(二)冯xx,男,32岁,农民。 71

6、附一、顿咳(百日咳) 71(一)伤热之百日咳: 73(二)感寒之百日咳: 73(三)水湿为患之百日咳: 73(四)因阳虚之百日咳: 74方 解: 75(一)银翘散方解见伤热咳嗽。 75(二)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75(三)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75(四)新订小半夏加茯苓汤方解见伤湿咳嗽。 75(五)六君子汤加味 75(六)四逆加茯苓汤 75治 验: 75(一)陈xx,女,1岁。 76(二)李xx,女,4 岁。 76(三)李xx,男,3 岁。 77(四)葛xx,女,半岁。 78附二、麻疹咳嗽 79(一)风热壅肺: 83(二)风寒闭肺: 83(三)热痰阻肺: 83方 解: 84(一)荆防败

7、毒散加减方解见伤风咳嗽。 84(二)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84(三)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84(四)竹叶石膏汤 84(五)三黄石膏汤加味 85(六)通脉四逆汤加味 85(七)六君子汤方解见百日咳。 85(八)银翘散方解见伤热咳嗽。 85治 验: 85(一)张xx,女,2 岁。 86(二)高xx,女,28 岁,工人。 86(三)邓xx,女,30 岁,农民。 88第三章 内伤咳嗽 90第一节 内虚咳嗽 90一、肺咳 92方解: 94(一)姜桂汤 94(二)甘草干姜汤 95(三)附子理中汤 95(四)新订贝母散加味 96(五)大承气汤 方解见伤热咳嗽。 97(六)赤石脂禹余粮汤 97治验:

8、97(一)文xx,女,45岁,农民。 97(二)刘xx,女,58岁,农民。 98(三)兰xx,女,46岁,家务。 99二、心咳 100方解: 101(一)新订黄连解毒汤: 101(二)新订桂枝去芍加茯苓半夏汤: 102(三)导赤散: 102(四)芍甘汤加味: 103治验: 103(一)李XX,男,48岁,农民。 103(二)刘XX,女,42岁,家务。 103三、脾咳 104方解: 106(一)防己麻仁汤: 107(二)小建中汤: 107(三)理中汤: 107(四)新订平胃散: 108(五)新订乌梅丸: 108治验: 109(一)周XX,男,46岁,店员。 109(二)马XX,男,8岁,学生。

9、110四、肝咳 111方解: 113(一)小柴胡汤: 113(二)龙胆泻肝汤: 113治验: 114(一)郑XX,女,45岁,农民。 114(二)张XX,女,58岁,农民。 115五、肾咳 116方解: 119(一)四逆汤: 119(二)通脉四逆汤: 120(三)六味地黄汤: 120(四)百合固金汤: 121(五)金匮肾气丸: 121(六)新订猪脬黑豆汤: 122(七)五苓散:方解见伤湿咳嗽。 123(八)新订麻黄甘草葱白汤: 123治验: 123(一)陈XX,男,50岁,工人。 123(二)林XX,男,60岁,农民。 125(三)李XX,男,38岁,工人。 126附:妇女经期、胎前、产后咳嗽

10、 127方解: 130(一)郁金散加减: 130(二)加味附子理中汤: 130(三)六君子汤:方解参见百日咳。 131(四)新订参麦安胎汤: 131(五)甘草干姜汤:方解参见肺咳。 131(六)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132(七)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解见伤风咳嗽。 132(八)当归补血汤: 132治验: 132(一)张XX,女,29岁,工人。 132(二)卢XX,女,24岁,农民。 133(三)林XX,女,54岁,农民。 134第二节 内损咳嗽 136一、肺痈咳嗽 136(一)肺痈初期 137(二)肺痈中期 137(三)最后阶段 137方解: 138(一)银翘散:方解见伤热咳嗽。

11、138(二)葶苈大枣泻肺汤: 138(三)桔梗白散: 138(四)桔梗甘草汤: 139(五)苇茎汤: 139(六)三才汤加味: 140(七)新订参芪桔梗甘草汤: 140治验: 141(一)周XX,男,35岁,农民。 141(二)尹XX,男,28岁,农民。 142二、肺痿咳嗽 142方解: 144(一)甘草汤: 144(二)麦门冬汤:方解参见伤燥咳嗽。 144(三)生姜甘草汤: 145(四)炙甘草汤: 145(五)甘草干姜汤:方解见肺咳。 146治验: 146王XX,女,35岁,工人。 146三、肺胀咳嗽 147(一)饮热郁肺 149(二)表寒未尽而挟饮郁热 149(三)寒饮郁肺,肺气不宣 14

12、9方解: 150(一)越脾加半夏汤: 150(二)小青龙加石膏汤: 150(三)厚朴麻黄汤: 150(四)射干麻黄汤: 150治验: 151(一)李XX,女,27岁,农民。 151(二)高XX,女,26岁,农民。 152四、肺痨咳嗽(肺结核) 152方解: 156(一)六味地黄汤:方解见肾咳。 156(二)月华丸加减方: 156(三)人参养荣汤加减方: 156(四)金匮肾气丸:方解见肾咳。 157(五)四逆汤:方解见肾咳。 157(六)茯苓四逆加术汤: 157(七)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解参见伤寒咳嗽。 157治验: 157(一)王XX,男,45岁,工人。 157(二)李XX,女,47岁,店员

13、。 160(三)何XX,男,35岁,农民。 163第四章 痰饮咳嗽 165第一节 概说 165第二节 痰咳 170(一)寒痰。 171(二)热痰。 172方解: 174(一)二陈汤: 174(二)苓桂术甘汤: 174(三)麻黄加术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174(四)新订平胃散:方解见脾咳。 174(五)五苓散:方解见伤湿咳嗽。 174(六)茯苓四逆汤: 174(七)附子理中汤:方解见肺咳。 175(八)四逆汤:方解见肾咳。 175(九)新订荆防败毒散:方解见伤风咳嗽。 175(十)三仁汤: 175(十一)大承气汤:方解见伤热咳嗽。 175(十二)六味地黄丸:方解见肾咳。 175(十三)清气化痰丸

14、: 175(十四)香砂六君子汤: 175(十五)都气丸: 176(十六)姜附茯半汤: 176治验: 176(一)林XX,男,49岁,农民 176(二)刘XX,男,52岁,工人。 178(三)万XX,男,38岁,农民。 180(四)程XX,女,82岁,家务。 180第三节 饮咳 182(一)痰饮: 183(二)悬饮: 183(三)溢饮: 184(四)支饮: 184方解: 185(一)苓桂术甘汤:方解见痰咳。 185(二)肾气丸:方解见肾咳。 185(三)四逆汤:方解见肾咳。 185(四)十枣汤: 185(五)小青龙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186(六)大青龙汤: 186(七)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解见肺

15、痈咳嗽。 187(八)本防己汤: 187(九)己椒苈黄丸: 187(十)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187治验: 188(一)熊XX,男,41岁,工人。 188(二)敬XX,女,28岁,农民。 190第五章 哮喘 191第一节 概说 191第二节 哮证 195一、实哮 195(一)寒哮: 196(二)热哮: 196(三)寒包热哮: 197(四)因水湿积盛而致哮者: 197(五)因食积而哮者: 197二、虚哮 198(一)肺阳虚之哮: 198(二)脾阳虚之哮: 198(三)肾阳虚之哮: 198方解: 200(一)射干麻黄汤:方解见肺胀咳嗽。 200(二)新订荆防败毒散:方解见伤风咳嗽。 200(

16、三)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00(四)五苓散:方解见伤湿咳嗽。 200(五)新订平胃散:方解见脾咳。 200(六)新订麦桔草饴汤: 200(七)姜桂汤:方解见肺咳。 200(八)甘草干姜汤:方解见肺咳。 200(九)香砂六君子汤: 200(十)理中汤:方解见脾咳。 201(十一)四逆汤:方解见肾咳。 201(十二)附子理中汤:方解见肺咳。 201(十三)当归补血汤:方解见妇女经期咳嗽。 201(十四)桂枝加黄芪汤: 201(十五)金匮肾气丸:方解见肾咳。 201治验: 201(一)李XX,男,11岁,学生。 201(二)黄XX,女,42岁,工人。 202(三)曾XX,男,30岁,工人。

17、 203(四)李XX,男,40岁,工人。 205第三节 喘证 207一、实喘 207外因之喘 207(一)寒邪作喘: 208(二)风寒作喘: 208(三)风热作喘: 208(四)燥热作喘: 209(五)寒邪挟热作喘: 209(六)风寒与水饮相并作喘: 210内因之喘 210(一)因痰作喘: 210(二)因饮作喘: 211(三)水湿作喘: 211(四)胃火上攻作喘: 211二、虚喘 212(一)肺虚作喘: 212(二)肾阳虚不纳气作喘: 212(三)肾阴虚水涸,火逆上冲作喘: 213(四)肾阴阳两虚作喘: 214(五)心阳虚作喘: 214(六)脾肾阳虚作喘: 215(七)心脾肾阳虚作喘: 215

18、(八)胸痹之喘: 216(九)大气下陷作喘: 216(十)产妇发喘: 217方解: 218(一)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18(二)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18(三)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解见伤风咳嗽。 218(四)新订荆防败毒散:方解见伤风咳嗽。 218(五)葛根黄芩黄连汤: 218(六)加味泻白散: 218(七)清燥救肺汤:方解见伤热咳嗽 219(八)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19(九)射干麻黄汤:方解见肺胀咳嗽。 219(十)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解见肺胀咳嗽。 219(十一)苓桂术甘汤:方解见痰咳。 219(十二)调胃承气汤: 219(十三)四逆汤:方解见肾咳。 219

19、(十四)吴萸四逆汤: 219(十五)黑锡丹: 220(十六)六味地黄汤:方解见肾咳。 220(十七)滋肾丸: 220(十八)金匮肾气丸:方解见肾咳。 220(十九)新订桂枝去芍加茯苓半夏汤:方解见心咳。 220(二十)茯苓杏仁甘草汤: 220(二十一)附子理中汤:方解见肺咳。 221(二十二)瓜蒌薤白白酒汤: 221(二十三)瓜蒌薤白半夏汤: 221(二十四)补中益气汤: 221(二十五)竹叶汤: 222(二十六)救脱活母汤: 222(二十七)通脉四逆汤:方解见麻疹咳嗽。 223(二十八)参附汤: 223治验: 224(一)刘XX,男,40岁,农民。 224(二)刘XX,女,52岁,农民。 2

20、25(三)徐XX,男,30岁,农民。 225(四)徐XX,男,65岁,农民。 226(五)梁XX,男,35岁,干部。 227(六)黄x,男,60岁,干部。 229(七)李XX,男,59岁,教授。 231(八)邵XX,女,62岁,家务。 233主要参考书目(略) 235序咳嗽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疾病。最轻的病如伤风感冒,往往出现咳嗽;最重的病如虚损劳瘵,亦往往会出现咳嗽。说明它确是一个常见的症状,更说明招致咳嗽的病因病机是相当复杂的。惟其如此,所以历来的医家都认为咳嗽是个难于治疗的病症。素问咳论在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后,并分别叙述了五脏的咳,六腑的咳,脏腑互为影响的咳,以及外感

21、于寒,内伤于饮的咳嗽等,可以说已经比较全面的揭示了对咳嗽辨证的理论基础,而且用于临床还是极其有指导意义的。但是,五脏六腑之咳和外感内伤之咳,又是互为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外感之咳,其重点在肺,以皮毛与上焦,气分,都是肺脏所主,而肺为娇脏,位居至高,为清虚之器,一物不容,秋毫无犯,斯足以维系其宣发和肃降的生理功能。如果六淫之邪自外而入,肺则首当其冲,不独火热刑金,可以使之气逆而为咳;即使风冷金寒,亦足造成饮聚而为嗽。肺邪不解,他经亦病,外邪伤肺的传变大致如此。内伤之嗽,每每由七情饥饱所伤,或者开始微嗽而渐以甚,或者先因久病而后见嗽。本来七情或饮食劳倦诸病,不一定遽见咳嗽,以其传变尚浅,仅局限在本脏,

22、还没有上干于肺的原故。万一脏气受伤,五志之火烁肺,病变及于上焦,咳嗽势必因之而见。或兼夜热喉干,或见颧红形瘦,脉必虚微弦数,治之尤难。因为内伤咳嗽,主要的病变在肾,以肾为肺之子,水涸金乃枯,水泛金受寒,子能令母虚也。故于治肺的同时,必当以补肾为主。盖肾为元精之本,肺为元气之主也。要之,咳嗽一症,凡五脏之气分受伤,病每自上而下,由肺由脾以及于肾;五脏的精分亏损,病每自下而上,由肾由脾以及于肺。肺脾肾俱病,精气两虚,木失所养则亢而不柔,火失所济则炎而向上,肝心亦从之而病。所以劳损咳嗽,最不易治,以其病在根本,颇难为力,故欲治上者,不在乎上而在乎下;欲治下者,不在乎下而在乎上。知气中有精,精中有气,

23、斯可以言虚损咳嗽之治。唐君步祺,集其所学所验,成咳嗽之辨证论治一书以示余,见其亦以外感内伤为治咳嗽之两大门类,而内伤一类,又以虚损分治,与余之论有所合,实亦得治咳嗽之机要。细观其处方用药,既有祖述,亦有化裁,不泥不杂,允执厥中,确是一本论治咳嗽的佳作。任应秋序于北京中医学院一九八年八月前 言俗说:“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又说,“伤风咳嗽,郎中对头。”不仅一般人认为咳嗽难治,即名医家亦常感棘手。如清初名医喻嘉言著医门法律,即谓:“咳嗽一证,求之内经,博而寡要,求之金匮要略,惟附五方于痰饮之后,亦无专论,不得已问津于后代诸贤,所谓珪璧琳琅,非不棼然案头,究竟各鸣已得而鲜会归。”并定律六条为医者乱治

24、咳嗽杀人之罪。其后名医徐灵胎亦谓:“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余以此证考求四十余年,而后始能措手。”其所以致此之故,良由咳嗽并非一单独的疾病,而为多种疾病都可能发生的一种证状,其病因、病理、脉舌及并发诸种兼证,又极复杂多变,必须运用四诊八纲,综合分析,按证求因,审因论治,始能期于无误。迄今医学昌明,迈越前代,对于此证,亦少见有系统论述之专著出现。个人悉心体察推求,积有相当资料,又泛览历代医家有关此证之著作,结合实践经验,写成兹篇,按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作比较全面的论述。除概说外,分外感,内伤、痰饮、哮喘四章。外感包括风、寒、热、暑、湿、燥六目,而以顿咳及麻疹咳附之

25、,内伤分内虚与内损。内虚包括肺、心、脾、肝、肾五目(六腑各从其合,一并论述),而以妇女经期,胎产咳嗽附之;内损包括肺痈、肺痿、肺胀、肺痨四目。痰饮、哮喘,与咳嗽常参差互见,而与外感、内伤之咳嗽又不尽相同,各分虚实二目述之。每目之下,均各按其证状、脉象、舌苔,运用八纲,详加辨析,以审因论治。并各附方解、病例,以资验证。其所撰用之方剂,无论经方时方,概以确具疗效为准,个人常用而有效之经验方,亦一并列入。编著者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于成都第一章 概说第一节 咳嗽之含义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托名黄帝所作之内经,虽笔之于书约在周代,而其内容则多上古口传心授所积累,弥足珍贵。其中素问咳论一篇,对于咳嗽一证已作比较系

26、统之论述,虽未提及嗽字,但阴阳应象大论、五脏生成篇、诊要经终篇、示从容篇皆连言咳嗽。且相传为周公所作之周礼,其天官疾医条下,即有“冬时有嗽上气疾”之记载,足证咳与嗽自古即有单用,亦有连言,其词虽有单音双音之殊,其义实未见有何分别。汉张仲景作伤寒论,亦仅提咳而不及嗽,但其金匮要略则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及“痰饮咳嗽”两个专章并提咳嗽。历魏、晋、六朝、隋、唐、五代以至两宋诸家论咳嗽者,亦未细为分别。至金刘完素咳嗽论始谓: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且嗽也。”其后元张洁古活法机要及明以后诸医家,大多依此立说。惟何柏

27、斋说:机要所论咳嗽二证,盖倒说也。肺为气主而声出焉,肺伤寒饮,郁而为痰,声欲上出,为痰所隔,故相攻而作声,痰出声乃通利,斯谓之咳。外感风寒,肺管为寒气所束,声出不利,故亦相攻作声,然无物也,斯谓之嗽。”是咳为有声而有痰,嗽是有声而无痰,与刘说几全相反。赵献可医贯谓:“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有痰而有声,虽分六腑五脏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为清虚之府,一物不容,毫毛必咳。”则论咳同于刘氏,而论嗽则三氏之说各异,其要俱在声痰有无之辨,与主脾主肺之别。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则谓:“有声无痰曰咳,非无痰,痰不易出也,病在肺,肺主声,故声先而痰后;有痰无声曰嗽,非无声,痰随声出,声不甚响也,病在脾,脾藏痰,

28、故痰出而嗽止。”则咳嗽都是有声有痰,而咳则痰不易出,嗽则声不甚响,皆不过程度之差异,并非有截然分别。故刘完素立咳嗽分言之说不久,张子和儒门事亲即谓:“嗽与咳一证也,后人或以嗽为阳,咳为阴,亦无考据。素问惟以四处连言咳酞其余篇中只言咳不言嗽,乃知咳嗽一证也。”综合众说,仍以咳嗽都是有声有痰,单言合言,其义无别为当。不过无痰之咳嗽,应称为干咳嗽,始不致发生歧义。经过诸家声痰有无,主肺主脾之详析,咳嗽之含义已愈辨而愈明,对于辨证论治,实有相当裨益,这是应当首先明确的。第二节 咳嗽之病因对于咳嗽之病因,素问咳论早有所论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

29、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外邪从皮毛侵肺,内邪从胃上侵肺,为咳嗽形成之主因。他篇亦屡言肺受邪,肝木受邪,邪害心火,及热淫、燥淫、炎暑、伤湿、肺风皆能致咳逆,实已道及风、寒、热、暑、湿、燥六淫之邪为咳嗽之外因,故张子和在其所著“嗽有六气,毋拘以寒说”中,历举内经所述各淫引起之咳嗽证状以为证。喻嘉言亦谓:“六气主病,风、寒、热、暑、湿、燥皆能乘肺,皆能致咳。”至于咳嗽之内因,咳论除指出寒饮入肺为肺咳外,复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就五脏六腑十一种咳之传变证状,一一叙列,实力后此论内伤咳嗽之所本。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之千金要方俱谓咳有十种:即风咳、寒咳、支

30、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肾咳、胆咳及厥阴咳。清沈金鳌论嗽更分为十六种:即风嗽、寒嗽、热嗽、湿嗽、郁嗽、劳嗽、食积嗽、酒嗽、气嗽、痰嗽、干嗽、血嗽、久嗽、火嗽、夜嗽、天行嗽,虽搜罗颇为详备,而内因外因杂陈,意义不够明确。故一般医家对于咳嗽病因之探索,多以外感内伤为两大纲,如明戴思恭证治要诀谓:“咳嗽为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内而发者,风寒暑湿,外也,七情饥饱,内也。风寒暑湿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故虽外邪欲传脏腑,亦必先从其合而为嗽,此自外而入者也;七情饥饱,内有所伤,则邪气上逆,肺为气出入之道,故五脏之邪上蒸于肺而为咳,此自内而发者也。然风寒暑湿有不为嗽者,盖所感者重,径伤脏腑,不留于皮毛;七情亦有不为嗽者,盖病尚浅,止在本脏,未即上攻。所以伤寒以有嗽为轻,而七情饥饱之嗽,久而复见。”张景岳亦说:“咳嗽一证,窃见诸家立论太繁,多致后人临证,莫知所从,所以治难得效。以余观之,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