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44.58KB ,
资源ID:294209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4209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州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州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1、广州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沉和浮第一课时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二、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四、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2、。5、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空瓶、萝卜、橡皮。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

3、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4、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

4、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板书设计: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 沉木块 浮塑料块 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第二课时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二、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三、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

5、的因素。五、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

6、,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

7、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板书设计: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立方体的沉浮 控制变量小瓶子的沉浮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第三课时 造一艘小船一、教学目标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教学重点相同重量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三、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五、教学过程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1、谈话导入: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

8、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控制时间。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三、造个性船: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一、准备二、制作三、改进和完成四、拓展活动:板书设计:造一艘小船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造个性船我的造船计划一、准备二、制作三、改进和完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第三课时 浮力一、教学目标1、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我们可感受到浮力的存在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

9、的浮力也越大。【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感受到浮力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三、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五、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 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力大于重力)板书设计:浮力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浮力等于重力第四课时

10、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学目标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浮力也越大。二、教学重点下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五、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11、。2、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板书设计: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浮力大于重力 第五课时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教学目标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二、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三、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五、教学过程一、马铃薯的沉浮:观察马铃薯的沉浮。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观察两杯液体有

12、什么不同。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当食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板书设计: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液滴加热调制液体观察发现推测验证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第二单元 热第一课时 热起来了一、教学目标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2、观

13、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三、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14、-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3、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四、小结: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

15、气进入)第二课时 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变化叫做热胀冷缩。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二、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三、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3、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

16、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牛奶 . 液体 热胀冷缩第三课时 空气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17、。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二、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三、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五、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交流、讨论。3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

18、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第四课时 热是怎样传递的一、教学目标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二、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三、教学

19、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铁丝、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五、教学过程一、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1、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2、交流手的感觉。3、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2、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4、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5、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开展实验观察活动。6、交流实验中的发现。(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以发

20、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热 第五课时 传热比赛一、教学目标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二、教学重点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三、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教学准备】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五、教学过程一、 引入:不同的材料它传热的速度

21、是不是一样呢?二、哪个导热快: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棒、木棒、塑料棒。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试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5、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 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三、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1、教师演示教科书42页下部设计的实验。2、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和想法。(通过多次实验,学生们会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传

22、热比赛 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热能力好的物体-热的良导体 金属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热的不良导体 塑料、木头.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教学目标】 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二、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三、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二、现在几点了: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

23、(看钟表) 3、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体验一分钟有多长?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四、过去多少时间了?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2、

24、完成作业本作业。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有快慢吗? 第二课时 太阳钟【教学目标】 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二、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三、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二、用太阳来计时:1、关于古人利用太

25、阳计时的资料交流。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3、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4、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5、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6、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四、延伸: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

26、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板书设计:太阳钟资料: 日晷“天”“时辰” 教学后记: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二、教学重点滴漏实验三、教学难点滴漏实验【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教学过程】 一、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

27、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28、?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四、延伸: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学后记:4、我的水钟【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

29、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二、教学重点设计制作水钟三、教学难点控制漏水速度【教学准备】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3、揭题:我的水钟。(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10分钟的水钟吗?二、设计“水钟”:1、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3、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呢?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三、做一个

30、“水钟”:1、制作一个滴漏。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2、标出时间刻度。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3、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四、用水钟计时:1、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2、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3、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4、实践尝试、改进。板书设计:我的水钟设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制作水钟:滴漏?刻度?使用水钟:准确吗?改进水钟:哪些因素?教学后记:5、机械摆钟【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