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6.56KB ,
资源ID:294119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4119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2 中学课程.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2 中学课程.docx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2 中学课程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第二章 中学课程1.由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并得出结论的课程,属于()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答案: B解析: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题干描述的课程类型属于研究型课程。2.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答案: B解析: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该学科教学的直接依据。3.教育史上第一本课

2、程理论专著是()A.1918年出版的课程B.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1918年出版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D.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答案: A解析: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4.以下不属于拓展型课程的是()A.文学修养B.环境保护C.艺术鉴赏D.大学英语答案: D解析: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课程和环境保护等课程都属于拓展型课程,大学英语属于基础型课程。5.地方课程的制定主体是()A.学校B.市级教育行政部门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D.国家教

3、育行政部门答案: C解析: 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6.课程的表现形式是()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答案: A解析: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三部分组成,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

4、教学水平答案: A解析: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8.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答案: B解析: 题干中阐述的是“选修课程”的概念。9.()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答案: A解析: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至此,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在逐步完善

5、和成熟起来。10.()是学校教育的核心。A.课程B.教学C.课程计划D.教材答案: A解析: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11.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答案: A解析: 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其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12.各学科教材的

6、编写都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之中。这体现了编写教科书要遵循的原则是()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B.理论与实践统一C.知识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D.知识与能力统一答案: A解析: 编写教科书要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反映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并要做到在科学性上准确无误。13.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它是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A.课程实施B.课程计划C.课程结构D.课程标准答案: C解析: 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它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

7、程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1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答案: C解析: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学风等。15.“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A.唐宋时期B.春秋时期C.明清时期D.元朝时期答案: A解析: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见到“课程”一词的最早使用,但这里所说的课程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16.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A.过程

8、的实践性B.组织的严密性C.内容的开发性D.形式的多样性答案: B解析: 学科课程更注重组织的严密性。17.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课程管理是()A.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答案: C解析: 长期以来,国家课程在我国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针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新课改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8.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答案: C解析: 教科书作为教学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

9、的基本材料。19.以目标为中心展开的评价模式是()A.CIPP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目标评价模式D.以上都不对答案: C解析: 目标评价模式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也是有着“课程评价之父”美誉的泰勒,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这种模式以目标为中心展开。20.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 B解析: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1.课程资源的核心是()A.教师B.教材C.学生D.学校答案: B解析: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

10、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22.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的理念。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显性课程答案: B解析: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由一系列活动组成,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如实验、参观、表演、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23.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A.计划性B.外显性C.目的性D.直接性答案: A解析: 略。24.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将课程

11、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结合,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课程观是将课程作为()来理解的。A.知识B.活动C.经验D.生活答案: C解析: 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25.“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答案: D解析: 题干中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中心观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26.对于教材的认识不正

12、确的是()A.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B.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D.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时不需要教材答案: D解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27.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学科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答案: A解析: 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28.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

13、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答案: C解析: 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的建设,有利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9.某校教师在做自我介绍时说,自己从事人文社会类的课程教学,这类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导课程,能够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他所教的这类课程我们叫作()A

14、.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相关课程答案: C解析: 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根据题干中教师的介绍,可知是学科课程。30.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有()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答案: C解析: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

15、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31.关于课程标准叙述不正确的是()A.课程标准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B.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C.课程标准有一定弹性,老师不必严格执行D.课程标准可作为教师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答案: C解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32.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答案: B解析: 完整的课程标准

16、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部分组成,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情感与态度目标”是不可以预设的B.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C.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D.课程资源是物化的答案: B解析: 略。34.在课程设计模式中,“泰勒原理”在组织学习经验时提出了应遵守的三个准则,即()A.继续性、序列性、综合性B.继续性、探索性、合作性C.探索性、顺序性、整合性D.探索性、合作性、整合性答案: A解析: 泰勒提出,在组织学习经验时应遵守继续性、序列性和综合性三个准则。35.下列不属于校外课程

17、资源的有()A.博物馆B.乡土资源C.科技馆D.教学过程答案: D解析: 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教学过程属于校内课程资源。辨析题(每题8分)36.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赋予了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权力,因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是教师。学校教师之外的其他机构人员,可以参与和协助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但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工作。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可以而且常常是专家,但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则必须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否则,“校本课程”是很难真正满

18、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解析: 37.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小组学习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活动达到目标并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或是全校交流。解析: 38. “三维课程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

19、法的学习。解析: 39.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对立的。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隐性课程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课程主体来说总是内隐的、无意识的;而显性课程则是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对课程的实施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有意识的。(2)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而隐性课程也总是蕴藏在显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之中的。(3)隐性课程可以转化为显性课程。当显性课程中存在的积极或消极的隐性课程影响为更多的课程主体所意识,而有意加以控制的时候,隐性课程便转化为显性课程。由此可见,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不是二元对立的,二者互动互补、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解析: 40. 综合

20、课程比分科课程优越。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分科课程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但是容易带来科目过多、分科过细的问题。综合课程的缺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是难以向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利于高级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有优缺点,因此,不能说综合课程比分科课程优越。解析: 简答题(每题10分)41. 简述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答案: (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

21、的过程与结果。解析: 42. 简述课程的意义。答案: (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解析: 43. 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有哪些?答案: (1)合作开发;(2)课题研究与实验;(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解析: 44.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答案: (1)法定的学校自主权;(2)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3)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4)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5)教师的专业精神与技能

22、;(6)共享的课程资源;(7)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8)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此外,需要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对时间、场所和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并注意从学校周围的研究所、大学等教育科研机构和社区组织中获得资源支持。解析: 45. 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答案: (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材料;(5)报告结果。解析: 46.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案: (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4)加强课程综合化;(5)课

23、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法制化。解析: 47.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什么?答案: (1)“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4)“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5)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6)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7)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国家课程的补充;(8)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同一目标的追求。解析: 48.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

24、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解析: 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49.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布置这种家庭作业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答案: (1)布置这种探究性作业,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形成。(2)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知活动。新课程要

25、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材料中,这位教师并不否定提出疑问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去思考和探究,并将自己的认识写出来进一步讨论,正是体现了新课程中关于探究学习理念的阐述。解析: 50. 在进行乌鸦喝水的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一

26、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老师一愣,随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点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言又止,却又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试用课程观相关理论评析本材料。答案: (1)材料中的老师做法是不正确的,此教师持有“静态的课程观”。虽然说这种课程观比较有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是一味只从教材出发,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

27、验,从而易于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各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目标多维的课堂教学。新课程认为,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解析: 51. 在现代学校发展中,蕴涵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极富魅力,力量强大,这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氛围来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学校环境是一个充满意义

28、的特殊地域。其中所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是丰富的,储藏着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思想的、历史的、道德的、美学的无所不包。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信息以及它所寄托的群体审美情感。学校的教学建筑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它的外观装饰是以和谐的色彩、别致的护栏、拱形的楼顶、显眼的立柱等组成,它给人一种凝重而不失活泼、华美而不失庄重的富有时代感的“静态美”;内部空间布局紧凑而不失宽敞,相连而不失完整,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外静内动”的审美感觉体现了我们民族外表文静、内心丰富的心理特征和审美理想。环境的审美教育功能借助建筑的造型和建筑的空间布局来达到。试结合所学的课程理

29、论知识分析上述材料。答案: (1)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和心理性隐性课程。其中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材料中描述的教学建筑和校园环境都属于学校的隐性课程。(2)隐性课程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因此,学校要重视隐性课程教育。解析: 52. 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体系,高中开设了23门选修课,34门活动课;初中开设了35门活动课。除了必修课之外,将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分化为5

30、个层次的“个性课程”,即“讲座型”“发展型”“课题型”“竞赛型”和“补缺型”。每周按文、理科及综合科开设4至5个讲座,以社会热点和传播新信息为主,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学生可自由选择,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通过组织发展兴趣小组、导师带研究生、强化训练等各种方式施以个性化教育,而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再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试用课程理论分析这所学校的课程。答案: (1)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也比较单一;以学科课程为主,缺少活动课、综合课。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课程结构的调整,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原则、均衡性原则、选择性原则。(2)事实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3)上海市这所中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校课程体系范例。这所中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普通课与职业课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