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15.84KB ,
资源ID:294012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401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历史试题.docx

1、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历史试题2017年镇江市三模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答案】A【解析】根据“由是天子之尊,非

2、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明确君臣等级,故A正确;秦朝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错误;夏商周时期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C错误;D不符合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排除D。2.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材料反映了A. 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 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C. 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D. 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出汉高祖根据秦朝的商业领域出现的弊端,调整商业政策,故

3、B项正确。A项是汉武帝时期实行,与材料不符,排除。汉高祖是因袭秦朝经济政策,而不是废除秦朝经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而是强调汉高祖调整商业政策,排除D项。3.明朝缪宗周咏景德镇兀然亭:“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由此不能说明景德镇A. 制瓷业享有盛誉B. 有优越的自然条件C. 制瓷工匠技术精湛D. 雇佣关系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由诗中的“舟帆日日蔽江来”可知当时瓷器贸易兴盛和水运发达,故A、B项正确;“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判断C正确;D项在诗中没有体现,符合题意,故选D。【名师点睛】尊重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

4、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4.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A. 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B.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 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D. 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答案】B【解析】“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表明孟子主张知识分子担任官职,参与政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与材料无关。【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说明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排除无关选项即可。5.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

5、1个。由此说明A. 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 B. 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C. 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加快向前发展 D. 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手工业过渡到近代工业(机器工业),故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错误;D与材料无关,排除。【名师点睛】关键信息“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手工业过渡到近代工业(机器工业),说明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6.“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

6、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A. 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主张“绝对平均主义”C. 提倡“中体西用” D. 倡导“维新变法”【答案】D【解析】“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即经学,诸子学,西学,把儒家思想和西方学说结合起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符合“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7.1902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苦!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

7、人怨怒。务各互相解释,切勿再事拘囿。”这从实质上说明A. 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B. 清末女子普遍放足C. 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D. 清末政府迫令放足【答案】C【解析】女子放足、不缠足,改变社会陋俗,是社会习俗近代化的表现,故C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D项中“迫令放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名师点睛】禁止缠足属于社会习俗的近代化,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顺应近代化潮流。8.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

8、命C.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1911+16=1927,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期间深受农民欢迎的情形,故C正确;A、B、D时间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民国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1911+民国年=公元纪年。9.“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 坚持群众路线

9、 B. 重视经济建设C. 强调实事求是 D. 开展武装斗争【答案】A【解析】根据“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体现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故A正确;B、D与材料无关;“强调实事求是”不能从材料直接体现出来,排除C。【名师点睛】群众路线的含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材料体现出坚持群众路线。10.观察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主要得益于A. 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C. 对

10、外开放吸引了外企投资 D. 我国五年计划目标制定的科学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出,1994年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国企”“外企”数据,A、C错误;我国在1978年1993年都实施五年计划,但在此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能持续大于指数,故D说法错误。11.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时间外交活动上午10点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中午11:40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1点起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16:50访晤法国总

11、理兼外长弗朗斯A.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B. 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D. 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答案】B【解析】根据周恩来同志会见和访晤的对象“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英国外交大臣”“苏联外长”“越南代外长”“法国总理”判断,应该是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故B正确;周恩来没有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A错误;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C不符合材料“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访晤法国总理”,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印、中缅会谈”,排

12、除D。【名师点睛】根据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看出,会见和访晤的对象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和英、法、苏,判断是为了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2.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则,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B. 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C. 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D. 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

13、求【答案】D【解析】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符合材料和史实,错误;C不符合民国和新中国监察官的选任,排除;根据“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后改为选举产生” 和新中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表明监察官选任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故D正确。13.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得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A.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B. 民众思想深受束缚C.

14、政治生活特色鲜明D. 民主制的衰落根源【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希腊公民的自由是以奴隶的不自由为代价的,因而这种自由只是一个阶层的自由,而且是一个很小的阶层公民的自由。雅典的民主制的不可调和得矛盾是奴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 奴隶制度是雅典民主制度衰落的根源,故D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14.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B.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C. 阐述王权与教权

15、平等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答案】D【解析】“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驾凌于世俗政权之上,“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D正确,A错误;B、C不是材料的本质意图,排除。 15.在经历马萨诸塞州退伍军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事件后,美国一位重量级领导人表示“事情很明显,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这一领导人的主要意图是A. 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B. 实行“分权与制衡”C. 打造强有力中央政府D. 平定当时的农民起义【答案】C【解析】“事情很明显,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表明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的软弱,以及改革现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性,故C正确;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与材料无关;D不符合材料“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