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85.75KB ,
资源ID:293647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3647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docx

1、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举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及其途径。3.举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形式。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自主预习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3整体性的体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

2、)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合作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 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材料二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区。(如图所示)(1)根

3、据材料一,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体现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一个特征?(2)材料二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要素的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体现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一特征?(3)材料二中的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有哪一特征?(4)能否举出更多的由于人类的干扰而使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例子呢?答案(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表现为:气候特征:干旱;水文特征:多内流河、湖;地貌特征:多风蚀风积地貌;植被特征:植被稀少,耐旱草原、荒漠为主;土壤

4、特征: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体现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统一。(2)植被要素发生了变化。原因:破坏林草,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等。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体现出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河床抬升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威胁加重。说明了地理环境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4)长江中下游围湖造田导致洪涝灾害。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江南丘陵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澳大利亚兔子的引入导致土壤退化。西北地区过度垦荒导致土地荒漠化等。反思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

5、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内陆,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使得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无不呈现出温带荒漠带的突出特征,形成温带荒漠景观。(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例如:砍伐森林、植树造林,两者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又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下图:再如:人类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将会引起一系

6、列连锁反应,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4)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包括引发和加强亚洲季风、改善东亚和南亚的生态条件、形成中亚和西亚的荒漠环境、协助黄土高原形成等。练习巩固 下图为“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Aab Bbc Ccd Dad(2)该图反映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

7、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关键d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ab Bbc Ccd Dbd答案(1)C(2)D解析第(1)题,表示河流对气候的影响,题目中表述的是气候对河流的影响;表示土壤对植被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植被对土壤的影响。第(2)题,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性因素。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自主预习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2)主要体现例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a

8、海洋与大气的作用:海洋输送热能改变大气运动。b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用,驱动水体流动,形成风海流。c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着势能的传输与交换:气压升高,海面降低;气压降低,海面升高。2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2)实例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释放制造或消耗光合作用CO2O2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O2CO2消耗有机物物质在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之间运动b.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也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和相互作用的体现。合作交流 按照下面的要求及提供的材料,回

9、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先准备好水杯、凉开水、吸管,然后取一杯凉开水,通过吸管对着水面吹飞,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让吸管口刚好接近水面附近,用力吸气,仔细观察吸管附近的水位变化。材料二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材料一总结与思考:(1)在此实验过程中,吹气的时候,水面的变化为_;吸气的时候,水面的变化为_。(2)若在海洋上,当气压升高时,海面会_,当气压降低时,海面会_;该实验说明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_(能量)的传输与交换;此外,二者之间还存在哪些能量交换?(3)结合上述实验解释台风经过海面时,台风中心区域海面高出周围几十厘米甚至几米的原因。据材料二回答:(4)图中有哪些地理要素?水在各要素间

10、是如何转化的?(5)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答案(1)下凹上凸(2)降低升高势能动能、热能等。(3)台风中心区域的气压很低,海面上升。(4)生物、大气、土壤、水等。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等;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土壤和生物水分等。(5)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和动物在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反思归纳1四大圈层的能量交换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能量在四大

11、圈层之间的交换过程如下所示:2四大圈层的物质运动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各圈层物质运动如下图所示:(1)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2)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之间3地球上的碳循环(1)碳循环模式图(2)碳循环的意义碳循环在维持地表系统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碳的正常循环使大气中的CO2保持在某一相对恒定的水平,保证地表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起到调节地表气温的作用,为动植物生长繁衍和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练习巩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四个空格中填写适当分子式或

12、化学元素符号。(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地说,生物出现后,使自然界中原有的_迁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改变了_圈、_圈和岩石圈。(3)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_合成_,同时把_能转化成_贮藏在有机体中。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从空气中吸收_,从土壤中吸收_,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_。答案(1)由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为:CO2,O2,N2,H2O(2)化学元素大气水(3)无机物有机物太阳化学能二氧化碳水、氮和其他化学元素氧气解析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

13、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内。同时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并改变了它们原来存在的形式,改变了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课堂小结课堂检测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是()A动物绿色植物O2CO2B动物绿色植物CO2O2C绿色植物动物CO2O2D绿色植物动物O2CO22此图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 BC D答案1.A2.D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是动物,是绿色植物,是O2,是CO2。第2题,工厂、汽车等释放

14、出CO2,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碳循环的过程就是物质循环的过程,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陆地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图中字母与其对应的地理事物的名称用直线连接起来。a水土流失b 鸟类、兽类减少c 生态失调d 生物多样性增加e 风速减小、湿度增大f 气候恶化g 水旱灾害减少h 土地沙化i 生态系统良性发展(2)图示表示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证明地理环境具有_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答案(1)(2)整体性热带雨林解析森林(生物)是组成地理

15、环境的要素之一,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如果森林遭受大面积破坏,会引起生态环境失调,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其他环境问题,同时这也证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读下图,回答13题。1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则图示含义是()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分解作用 D化合作用2图示内容可以反映的森林功能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3图示过程的意义在于()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位置 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 BC D答案

16、1.A2.D3.D解析第1题,若A为绿色植物,图中含义为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第2题,图中反映了森林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第3题,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它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位置,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46题。4三幅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 B乙、甲、丙C丙、乙、甲 D乙、丙、甲5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6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

17、的稳定性答案4.B5.B6.A解析第4题,该演变过程图体现的是地壳运动导致地形变化,从而引起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变化的过程,所以其先后顺序是乙、甲、丙,故选B。第5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乙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甲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丙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荒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故选B。第6题,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下图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

18、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贫瘠,水源充足D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8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答案7.D8.C解析第7题,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乙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其主要地形特征;丙地主要地理特征为高温多雨;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知,海南植被生长较快,与其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关系密切。9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示意图

19、”,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2)和的交换是通过_作用进行的。(3)通过“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示意图”,揭示了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具有的关系是什么?答案(1)N、P、K等营养元素和水分植物残体动物残体氧气水分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2)光合(3)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10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读“各要素联系框图”,完成下列问题。(1)按相关关系

20、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推断结构图中的因果关系:地势高气温低多冰川、冻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发展演化具有整体性。第(3)题

21、,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应从各要素的变化分别叙述。能力提升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第11题。11判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土壤水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植被覆盖率增大A BC D答案C解析修水库后,土壤水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库区蒸发量增大、植物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库区周围的降水增多。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12若图中的字母和数字序号共同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则表示沉积岩的是()Aa Bb Cc

22、 Dd13若图中的字母和数字序号共同构成了生物循环过程,则表示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环节是()A B C D14若图中的字母和数字序号共同构成了海陆间的水循环过程,且字母b表示海洋上空,则塑造地表形态最明显的环节是()A B C D答案12.B13.D14.D解析第12题,结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知a、b、c、d分别表示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和岩浆。第13题,结合生物循环过程可知,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第14题,结合题意知为地表径流,对地表有明显的塑造作用。15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若上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

23、素间的关联性,请指出各要素的表现。(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答案(1)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地表水少,地貌多戈壁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被稀少。(2)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第(2)题,植被破坏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