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2.77KB ,
资源ID:293555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355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情官方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情官方版.docx

1、安徽省情官方版安徽省情(官方版)一、区划人口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 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2007年末,

2、全省户籍人口6675.7万人,常住人口6118万人,城镇化率38.7%。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 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3、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 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

4、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 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 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5、。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二、自然资源(一)地理资源面积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时区安徽省与中国首都北京处于同一时区,北京与世界一些城市时差对照表如下: 北京时间20:00与世界一些城市当时时间对照表:伦敦 开罗 莫斯科 新加坡 北京 东京 堪培拉 旧金山 纽约12:00 14:00 15:00 19:30 20:00 21:00 22:00 4:00

6、7:00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5)皖南山区。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气侯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

7、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2)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3)动植物资源。全省森林面积3600.7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258.4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55.4万立方米。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4)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

8、,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2009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18种(含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435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36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10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二)农业区划根据农业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方法,可将我省划分为淮北平原农业区、江淮丘陵农业区、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沿江平原农业区和皖南山地林茶粮区,5个一级农业区和25个二级区。现将5个一级区农业生产特点简述如下: 一、淮

9、北平原农业区 淮北平原农业区,土地总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526.3万,耕地面积320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8%,人均占有耕地2.1亩,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年平均气温14-15,0积温为5100-5500,10积温为4500-4800,无霜期200-220天,光热水等条件较好,适于农业的综合发展。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也有较大部分一年二熟和三年五熟,远田薄地多实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180%左右。播种面积占全省70%以上的作物有甘薯、大豆、烤烟、高梁等;占60%以上有小麦、玉米、芝麻等;占40%以上的有棉花、花

10、生等。本区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烟、麻、果产区,但目前粮食产量在全省处于中下等水平,低产面积还很大,低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又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约有1800万亩,棉花单产也较低,但从区内高产典型来看,增产潜力大,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较好。全区现有林地116万亩,桑园0.5万亩,果园25.1万亩,可以用来发展林果、蚕桑生产。该区是我省重点果区,果园面积占全省果园面积的61.5%,年产果品种113万担,占全省果品的54.2%,区内饲草、饲料资源较好,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 夏、秋旱涝发生机率大、危害重,是决定该区农业丰欠的主要气象灾害,其次夏收时的“烂场雨”,干热风和晚

11、霜冻害也常有发生,造成产量低而不稳。 二、江淮丘陵农业区 该区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4.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2。农业人口787.2万,占全省农业总人口的18.5,人均耕地1.97亩。 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积温54005700,10积温48005500,无霜期210220天,水热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利于发展农林牧生产,种植业以稻麦生产为主。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8,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6.9,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0,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25,杂粮、大豆等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2,总产品约占全年

12、总产的15。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多种经营大有潜力可挖,全区有宜林地200多万亩,可供发展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本区湖泊、水库、塘坝众多,约有水面400万亩,可供发展渔业生产,还有200多万亩草坡、草滩可发展牛、羊等食草牲畜。 由于本区跨越两个温度带,因而农业区域差异明显,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暖温带,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甘薯、烟草等为主,水稻占总耕地面积的2040,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为主。江淮分水岭以南属北亚热带,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水稻占耕地面积的7080,双季稻和较耐寒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油桐、茶树、毛竹等可以种植,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也有部分一年三熟。 主要气象灾害是夏季

13、的丘岗、河湖平原的旱涝,以及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三、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 本区位于大别山东段,是大别山地的主体部分,土地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耕地156.8万亩,占全省耕地2.5,林业用地1307.5万亩,占24.4,人均耕地0.73亩,人均林业用地6.1亩,是我省耕地最少,林茶生产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416,积温5200,10积温47004900,无期210240天,水热条件也较优越,但地貌类型复杂,垂直分异明显,海拔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海拔400800米的低山,占土地面积的41,海拔低于400米的丘陵,

14、占土地总面积的17,盆地和河谷平原占5,这样的地貌组合,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气候条件适合松、杉、竹及茶树等亚热带经济林木及蚕桑等发展,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我省仅次于皖南山区的第二个林茶基地,全区有林地面积703.1万亩,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26.6,蓄积量1193.9万立方米,占全省的28.6,商品木材约占全省的15,经济林中油茶、栓皮栎、漆树,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9.3、82.7和47.2,居全省之冠,板栗、油桐、乌桕在省内也占重要地位。全省有茶园21.7万亩,是我省外销绿茶和内销黄大茶产地。“舒绿”、“六安瓜片”、“齐山云雾”、“霍山黄芽”等驰名海内外蚕桑生产占全省蚕茧产量的27.2,本区

15、也是省内重要的土特产区之一。本区有六大水库养鱼水面31万多亩,年产鲜鱼约160多万斤。 该区多暴雨,常引起山洪爆发,带来巨大损失以及伏旱和夹秋旱造成大秋作物减产。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秋分寒)常造成早稻烂秧,晚稻不实造成减产。冬季强寒潮侵袭,茶树、油茶造成严重冻害。 四、沿江平原农业区 本区地跨长江两岸,土地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117.2万,耕地1321.6万亩,占全省的19.7。人均耕地1.1亩,是全省五个农业区中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较少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年平均气温15.716.6,无霜期240天左右,10积温50005332,1020安全生长期170175天,积温400

16、04130,水热条件优越,加之以平原为主的地貌,适宜发展耕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结构以粮油(菜)棉为主,是稻油(菜)棉的生态适宜区,适合以双季稻为主的多熟高产,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粮棉播种面积分别占全省粮棉播种面积的16和20,粮棉产量分别占全省粮棉产量的24.6和32。油菜播种面积约占全省的25,是全省油菜籽最集中的产区。粮食、棉花平均亩产居全省首位,复种指数达240,高于省内各区,本区农田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农田保证灌溉面积占耕地的67,旱涝保收农田685.7万亩,占全区农田面积的51.9,居全省首位。 境内各县还有一定面积的闲置土地,如荒山、荒丘、荒岗以及荒滩等可供发展用材

17、林、经济林、防护林、种植牧草以及发展水生植物等。 本区由于降雨变率较大,春夏水涝、夏秋干旱都较突出。 五、皖南山地林茶粮区 本区位于长江(干流)平原以南,土地总面积2.6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农业人口374.4万,人均占有林业用地7.2亩,耕地1亩,茶园0.24亩。 本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10积温48005200,一月平均气温左右,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全省最重要的林茶基地和全国著名的茶区,全区拥有林业用地约2881.47万亩,占全省的61.8,森林的蓄积量约2746.3万立方米,占全省的58.8,商品木材约占全省80,休宁的“徽木”早在宋

18、代就享有盛名,并拥有楠木、樟木以及华东黄杉等珍贵树种,其它经济林以及山区土特产在全省也占重要地位,茶叶生产的经营历史悠久,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皖南茶叶就大批出口,到了世纪年代,皖南就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外销茶区。“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都颇负盛名,载誉国内外。 粮食生产具有一定基础,自给水平较高,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全区多数县自给有余或基本自给,但由于气候条件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且多暴雨,常易发生洪涝、干旱和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三)绿色安徽枇杷之乡歙县 歙县“三潭”(漳潭、绵潭、沦潭)枇杷已有千年种植历史,饮誉国内外市场。目前,该县枇杷主产区已拓

19、展到深渡、新溪口等九个乡镇,面积达四万亩,年产量零点五万吨,总产值一千五百万元。许多农户因发展枇杷走上富裕路。二年,歙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山核桃之乡宁国 全市山核桃面积已发展到二十万亩,山核桃年产量达五千吨,已有五千多农户山核桃年收入超万元,最高达十五万元。该市现有山核桃加工企业二十多家,山核桃产品加工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产品出口美国和东南亚。二年该市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酥梨之乡砀山 全县现有酥梨面积二十九万亩,年产酥梨三十四万多吨,产值五亿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七百多元,占人均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近年来,该县实施酥梨名牌战略,推进酥梨标准化、无公害生

20、产,并发展深加工,年出口酥梨五千吨,创汇二百万美元。二年,砀山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杞柳之乡阜南全县已发展杞柳十万亩,年产鲜条一点五亿公斤,年创产值二点五亿元,面积、产值均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四大杞柳产区之一。该县柳编工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产品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该县有二十余万人从事柳编加工。二年,阜南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竹子之乡广德 一九九六年即被原林业部授予“中国十大竹子之乡”称号的广德县,全县竹林面积已发展到七十万亩,总蓄竹量为一点三亿根,是全国最大的红壳竹基地;全县竹林年采伐量一千万根,并形成六大竹子加工龙头企业和二千多家小型企业

21、,产品畅销欧、美、韩、日及东南亚;全县竹业年产值达五亿元,年出口创汇五百多万美元红茶之乡祁门名茶“祁红”的原产地祁门县,目前共有茶园十五万亩,农民人均一亩;其中拥有欧盟BCS有机保证有限公司颁证的有机茶面积五千亩。“祁红”年产量达三千吨,创产值五百万元,创汇二千五十万美元;茶农年收入中有二百三十元来自“祁红”收入。二年,祁门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板栗之乡金寨全县板栗林面积达五十万亩,年产板栗二万吨,均居全省第一。该县还建起年生产能力为一千吨的板栗罐头厂、贮藏能力为一千五百吨的板栗冷库、年交易额约八千万元的板栗大市场,板栗远销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及新加坡等地。二年该县被评为“中国

22、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三、历史文化(1)文明源头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2)历史风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鲧是雄居大河南岸位于嵩高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富有平治水土的经验,在与尧舜斗争中失败。后来,禹在伊洛

23、河一带,纠正过去以塞为主的错误做法,改为以疏导为主,开展新的治水工程。他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陂障洼地的薮泽散流,使肥沃的平原广野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难,散漫的流水又能积到一定的地方。禹平治水土,发展生产,得到群众支持,博得许多部落首领的拥护,确立了禹王权。为巩固政权,禹又沿颖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怀远县境内),大会夏、夷诸部从多邦国或部落首领,这就是涂山大会,标志着夏王朝正式建立。后来,禹的儿子启在钓台之享大会正式废除禅让制,开始了我国文明时代的历史。今天,在涂山上还留有相传建于汉代的禹王庙。 (3)安徽戏曲黄梅戏:因发源于湖北黄梅县而名。又称“黄梅调”,古称

24、“采茶戏”。采茶戏,约形成于清康熙中叶,由黄梅人逃水荒带至皖西南,传人安庆一带,首先进入农村灯会,由一丑一旦演唱一些时兴小曲。其后,采茶戏在唱灯的基础上,增添了情节,以一丑一旦表演,或增加一老丑、一生角,是为“三小”阶段;最后,采茶戏受到青阳腔(池州调)高腔滚调的影响,变高腔的专用曲调为通用曲调,再将曲牌体的长短句唱词改为通俗的说唱体,即以七言、十言演唱,通称“二高腔”。由于青阳腔已讲究“板”(拍、节奏)的运用,“二高腔”受说唱体偶句唱词的影响,遂使其唱腔艺术发展较快,加之改用安庆官话,更带来了黄梅调声调的巨变。同时,改变调式,取消“靠腔锣鼓”和帮腔形式,将冗长的锣鼓伴奏改为“二、四、六槌”,

25、并改用京锣,替代原来的大锣,吸收了部分高腔、徽腔的表演锣鼓,从而逐渐形成行当唱腔。随着戏曲班社商业性被出增多,从清未开始出现有女演员参加的“阴阳班”。由于男女演员噪音有殊,则更进一步推动其相适应的声腔变化。又吸收江南民歌小调,赋予唱腔独特韵味(称为江南路子),具有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自20世纪初兴起的诸多职业性班主社,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演员。黄梅戏班社也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而促进了黄梅戏的蓬勃发展。其传统剧目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之说。“大本”即正本戏,“小出”谓花腔小戏。花腔戏,大都农村生活小戏,角色多为一丑一旦,或加一小生。代表剧目有打猪草、闹花灯等。新中国成立后,

26、黄梅戏有了更大的发展,逐渐在全国广为流传,甚至饮誉海外,成为我国享有盛名的戏曲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在全国甚至全界都有着广泛的传布,受到中外城乡广大观众的喜爱。提到黄梅戏艺术,就不能不提起为黄梅戏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一批老艺术家,如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等。其中,尤其以严凤英最为突出。至今,人们只要提起黄梅戏,就会提起天仙配,只要提起天仙配,就会提起七仙女的扮演者严凤英。试想,在今天的中国,有多少人会唱严凤英那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呀!戏曲(尤其是地方戏曲)成了流行歌曲,万人传唱,严凤英功不可没。黄梅戏人才不断涌现,马兰、吴琼、韩再芬、陈小芳、李文、黄宗毅、黄新德、吴亚玲、蒋建国、周源源、周莉、杨俊、张

27、辉、陈小成、胡玉洁、余顺、周珊、钱涛、徐君、刘华、俞士伟、沈良学、王淮、孙娟、陈兆舜、刘红等一大批新人迅速成了舞台中坚力量。(4)徽学研究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

28、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

29、、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四、经济社会(一)经济概况 经济发展:初步核算,2009年生产总值 (GDP)1005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5.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4902.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654.5亿元,增长11.1%。 矿产资源:截至2009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18种(含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

30、产92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重大项目:推进“861”行动计划,发展基础持续增强。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产业基地和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钢500万吨薄板带、奇瑞发动机及变速箱、江汽客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煤化盐化一体化等加工制造业项目扎实推进,丰原燃料乙醇、铜陵有色冶炼改造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新开工电厂项目5个,在建装机规模930万千瓦。 (二)社会事业教育和科学技术2009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8个,在学研究生34603人。普通高校95所,在校生8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3%,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6.

31、3万人。普通高中769所,在校生130.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4.2%,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普通初中3087所,在校生297.4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18%。小学14974所,在校生486.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8%。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数51.8万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784.7万人。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9年末全省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7个,文化馆120个,公共图书馆85个,博物馆53个,乡镇文化站12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7项,省级名录202项。广播电台17座,中波

32、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7.01%。电视台17座,有线电视用户390.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2%。全年出版报纸98种,总印数10.7亿份;期刊(杂志)178种,总印数0.6亿册;图书6163种,总印数2.4亿册;电子、音像出版物326种,出版数量141.4万盒(张)。有各级国家档案馆131个,馆藏档案资料1155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7548个,其中医院710个,卫生院168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6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6个。卫生技术人员18.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4万人,注册护士6.1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5万张。全年诊疗1.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