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54.52KB ,
资源ID:293535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3535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推荐经验与贫乏论现代性语境下的本雅明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推荐经验与贫乏论现代性语境下的本雅明上.docx

1、推荐经验与贫乏论现代性语境下的本雅明上(推荐)经验与贫乏论现代性语境下的本雅明(上)经验与贫乏一一论现代性语境下的本雅明上)经验与贫乏一一论现代性语境下的本雅明上)2007-03-28中国文学论文摘要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德国现代著名思想家,他的思想博大 精深卓尔不群。他善于将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和哲学社会理论相结合,并运用诗 化哲学的语言表达他极富才情的深刻思想。本雅明在世时影响虽小,但逝世后却 在西方学界(60年代)引起轰动效应,“本雅明热”至今不衰。西方本雅明的 研究既广且深,但从现代性角度切入本雅明思想研究的专著还较少见,更多的是 部分论及或将本雅明与他人共同论述。前者如

2、法国学者R洛希里兹的专著艺 术的去魅一一本雅明的哲学中有一章名:“现代性的代价”,内容涉及儿童和 记忆、讲故事艺术的终结、资本主义抒悄诗歌、寓言、灵韵的消失等;后者如D 弗 瑞斯比在其著作现代性的碎片中将本雅明与齐美尔、克拉考尔相提并论,强 调本雅明同他们一样,关注的核心在于对现代性体验的短暂易逝的特性。中国的 本雅明研究起步较晚,90年代中后期以来,开始有了一些零星文章从现代性角 度探讨本雅明的思想,比如张法、牛宏宝都在其美学史著中涉及到了这一点。综 观国内外关于本雅明现代性思想的研究,要么角度单一缺乏系统,要么浮泛零碎 缺乏深入。本论文试图系统、全面、深入把握本雅明理论的现代性建构并评析其

3、 意义,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本选题可参与到国内方兴未艾的现代性前沿学术研 究热潮中,为中国社会现代性进程提供镜鉴;并可通过本雅明这一学术思想重镇, 参照梳理20世纪西方现代性理论发展的历程与思想脉络,具有较強的实践意义 和理论价值。本文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章从时间观哲学的角度,探析本 雅明反对历史进步论的线性时间观;第二章侧重于解析发达资本主义时代背景下 的抒情诗人的处境及命运。第三章主要论述本雅明对艺术理论现代性的建构:古 典的灵韵艺术与现代性机械复制艺术的成因、特点及其区别。这三部分既互相独 立,乂相互渗透,并且从哲学到社会学再到文艺理论构成层层递进的三个方面, 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关

4、键词:本雅明 现代性 抒情诗人 灵韵 机械复制 AbStraCt Walter Benjalnin (1892-1940) WaS a great modern German thinker WhO had an extensive and PrOfOUnd SChOIarShiP WhiCh made him Preeminent in his field Being adept in COmbining the formal analysis Of artistic WOrkS into SOCiOIOgiCaI and PhiIOSOPhiCaI theories, he Preferr

5、ed to express his talented insights in a POetiC-PhiIOSOPhiC IangUage DUring his Iife-time, he WaS not WideIy recognized But, after his death (1960, S), he CaUSed a great SenSation in the WeStern intellectual CirCIe EVen today, the enthusiasm in Benjamin is StilI On the move The StUdy Of the WeStern

6、StUdentS On Benjainin COVered a Wide range and CUt into depth Of his theory. However, monographs IOOking into Benjainin from the ViewPOint Of modernity are rare MOre Ofterl than not, the StUdentS devoted Part Of their WOrkS to the discussion Of Benjanlin Or discussed him together With OtherS in thei

7、r WOrkS The former PraCtiCe includes the FrenCh SChOlar R. ROChlitZJ WhO WrOte a ChaPterJ the PriCe Of MOdernity in his monograph the DiSenChantment Of Art: the PhiIOSOPhy Of Wdlter Benjamin, dealing With ChidhOOd and memory, the end Of the Art Of StOry-telling, IyriC POetry at the epoch Of CaPitaIi

8、Sm allegory and the evaporation Of the Aura, etc The Iatter PraCtiCe includes D FriSby WhO PIaCed Benjamin On a Par With SimmeIJ KraCaUer in his WOrk FragmentS Of MOdernityJ CIaiming that Benjamin, SilIIiIar to the OtherSJ focused On the transience Of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In China StUdy On Be

9、njamin Started at a Iater time The late 1990s, StUdentS began to Write CritiCiSm On the modernity Of Benjamin S thinking Fo:T example, Zhang Fa and NiU HOngbaO mentioned this POint in their WOrkS On aesthetics ReVieWing the StUdy On BenjalIlin, S thinking On modernity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O

10、ne Can See that it is UndergOne either from One PerSPeCtiVe and hence is IaCking in SyStemOr in a SUPerfiCiaI fragmentary fashion and hence is IaCking in depth The author intends to made a SyStematiC and PrOfOUnd investigation into Benjamin S theoretic COnStrUCtiOn On modernity, evaluate its Signifi

11、CanCe and PUt forward CritiCaI VieWS On it. ThiS PaPer IOOking into the frontier Of CUrrent studies: the StUdy Of modernit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Ur society; What more With the StUdy Of Benjamin S thinking, a CrUCiaI knot in the network Of the WeStern ideology, the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

12、f theories On modernity in the WeSt is made move ObViOUS Therefore, the StUdy in QUeStiOn is Of much VaIUe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Iy. ThiS PaPer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deals With Benjanlin, S ObjeCt to the Iinear VieW On time, WhiCh WaS held by the history-progressivisms: T

13、he SeCOnd ChaPter deals With Benjamin S exploration into the SitUatiOn and fate Of a IyriC POet in the era Of high CaPitaIiSin. The third ChaPter deals With Benjanlin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ity Of arts: the CIaSSiC arts Of AUra and the modern mechanical COPying arts, the CaUSeS UnderIying it, its

14、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ifferences COmParing to the ClaSSiCaI arts The three PartS are independent from each Other WhiIe at the Same time interwoven. The discussion goes from PhiIOSOPhiCaI SPeCUIation, to SOCiOIOgiCaI investigation and eventually to Iiterary theories, WhiCh forms a PrOgreSSiVe dev

15、elopment, making the PaPer an OrganiC Unity Key WOrdS: WaIter Benjamin, Modernity, IyriC Poet, Aura, MeChaniCaI RePrOdUCtiOn H录 序言 第一章现代性时间视域下的本雅明 第一节历史进步论的时 间观 第二节普鲁斯特时间 第三节弥赛亚时间一一与现代性时间的纠结 第二章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悄诗人 第一节经验与体验 第二节现代性语 境下的抒情诗 第三节抒悄诗人的现代角色 第三章从灵韵到机械复制 第一节 灵韵理论 第二节 机械复制时代的典型艺术一一电影 第三节 艺术的古 典与现代之

16、别 序言 德国20世纪前半叶的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重要成员,在很多根本问题上所持立场 与法兰克福学派保持一致:对工具理性的质疑、对启蒙的辩证法的揭示、对实证 主义的讨伐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拒斥,不再象马克思那样对资本主义发动政治经 济制度方面的批判,而侧重于在文化思想方面揭露资本主义将意识形态自然化的 企图与现实,从而表达出乌托邦式的期待和设想1。除了这些共同点之外,本 雅明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立场与思想。比如他早期的宗教救赎真理观,晚期的技术 只观主义与尚古怀旧的文化倾向。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现代性”的别 名。当然,二者有着诸多细微的差别:前者侧重指

17、现代性的社会制度的外部特征, 后者则包含了人们对于现代性的典型体验。具体而言,“现代性”指自文艺复兴 以来在西方资产阶级社会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人们的心 性精神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关于现代性名称的起源,哈贝马斯曾指出:“现代 性首先是在审美批判领域里被意识到的。虽然现代性这一名词(它总是 与一对反义的形容词古代的和现代的一起出现)早在古代后期就已在编 年史的意义上被使用,但在欧洲现代语言中,形容词现代的(Inodern)的形 成是很晚的,大概在19世纪中叶才出现,而且它最初出现在纯艺术范圉内。因 此,Moderne、4Modernit t,和 FodernitQ等表示现代性的

18、词汇至今 仍然具有审美性的本质涵义,并集中表现在先锋派艺术的自我理解中。” 2哈 贝马斯还认为,黑格尔是“第一位阐释清楚现代(性)概念的哲学家”。哈贝 马斯在关于现代性的哲学演讲中认为现代性问题的核心是韦伯揭示出的现代 社会制度上的合理化,即对天启神性与形而上学去魅后的理性化过程。其次是杜 克海姆与米德(G. H,Mead)提示出来的生活世界的合理化问题:这种合理化主要 是在新的交往行为以及与这种行为相关的、普遍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的导向下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就是一个可远溯至笛卡尔开始的人类的 理性化的展开过程,其结果产生了韦伯所说的西方世界山宗教社会向世俗社会的 转变,并且发

19、生了知识、道德、审美三大文化领域的分离与自律发展。康德没有 意识到这种分离就是一种“分裂”,并没有从明确的现代意识的角度去弥合由于 理性原则的贯彻所导致的裂隙,而黑格尔则以自觉的现代意识既捍卫康德所代表 的启蒙精神,同时乂企图超越之。中国学者刘小枫则将现代性划分为三个题域: 现代化题域一一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现代性题域一一个体一群体心性结构及其 文化制度之质态和形态变化;现代主义题域一一知识和感觉之理念体系的变调和 重构。3现代性在时间发展历程上,按照美国社会学家伯曼的看法,可以划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末,在这一阶段,人们刚开始体验 现代生活,对其知之甚少。第二阶段始于

20、18世纪90年代的法国大革命。社会生 活全方位产生爆炸性巨变,人们象生活在分裂的世界中。第三阶段即20世纪, 随着现代化在全球范围的扩展,人类生活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状态,人与人之间的 可交流性大大降低,人们发现处于一个与现代性的根源失去联系的现代世界中, 4第三阶段其实就是后现代主义阶段。如果说这三阶段大略乂以兴起于19世纪 中叶的现代主义划界的话,那么可分为前期现代性与后期现代性。前期现代性以 与传统决裂和以高扬现代性主体精神为其主要内容。而后期现代性则对此增加了 厚重的反思与调校的内涵(半然前期现代性阶段如卢梭、席勒和浪漫主义都对现 代性本身进行了初步反思,但它并未象在后期现代性中那样占据突

21、出的重要位 置。)对于审美现代性,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主流学界都将它看作是对社会现 代性的反抗,从而看成是现代性的内在矛盾的组成部分。就历时性来说,审美 现代性的起源可从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在理论层面,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被 哈贝马斯认为是“构成了走向现代性审美批判的第一项纲领性成果”,5它运 用康德哲学的概念,对分离了的现代性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且构拟了一个审美的 乌托邦,它启示了谢林、黑格尔和荷尔德林等人的观点,这种审美现代性理论批 判一直延伸到浪漫主义、尼采其至后现代主义,往往与哲学话语融合在一起。但 美国社会学家M伯曼认为早于席勒的卢梭是笫一个以19世纪和20世纪的使 用方式来使用现代主义的

22、一词的人。” 6卢梭既是启蒙现代性的倡导者, 但乂充满了对现代性的怀疑与批判:以惜感、自然反对理性与文明。我认为卢梭、 席勒差不多同时,可一起构成审美现代性理论批判的德法两国不同的源头。在艺 术实践层面,审美现代性“首次出现在十九世纪中叶”,它的“精神和规则”在 “波德莱尔作品中呈现出明显的轮廓”,并在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者等先锋派 那里达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程度”。山此哈贝马斯将现代主义称作“审美现 代性”。7美国文学批评家马泰卡林内斯库也认为,波德莱尔“是最早不仅 将美学现代性同传统对立起来,而且将它同实际的资产阶级文明现代性对立起来 的艺术家之一。” 8对于现代性本身,卡林内斯库在其现

23、代性的五副面孔 一书中提出,现代性作为西方文明史的一个发展阶段,存在着无法消除的矛盾: 笫一种现代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即科技进步、工业革命、经济与社会急速 变化的产物;第二种现代性,即他称作的“审美现代性”,即现代主义文化和艺 术,它反对前一种现代性,这种文化现代性全面拒绝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显示出 强烈的否定情绪。英国社会学家鲍曼也看到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即现代存在 (即社会生活形式)和现代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为现代主义)的对抗。“因 此,在现代存在和(以自我意识的最高级形式出现的)现代文化之间有着一种爱 恨关系,一种充满内战的共生现象。在现代,文化就是女王陛下那难以驾驭的 清醒的反对派

24、,正是它使得政府得以运作。两者之间不存在想像中的和谐,不存 在镜像式的相似性一一只有一种互补性,它并不是来自于对抗,它就是对抗。虽 然现代性愤慨于对它的批判,但它却无法使这场战争平息” 9 o鲍曼认为现代 性包括有两种规划:文化筹划与随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发展完成的生活形式。10 这两种规划都有共同的本质:对确定性、统一性即秩序的追求。但伴随对秩序追 求的过程的恰是秩序的他者:混乱与矛盾,它更多地以现代主义表现出来。现代 性无法避免内在矛盾,现代性就是矛盾性。另外,法兰克福学派传人韦尔默也 从这个角度区分了 “启蒙的现代性”和“浪漫的现代性”。哈贝马斯、美国社会 学家D贝尔、M伯曼等也深刻地看到了

25、现代性的这种内部矛盾冲突,以致于 德、英两国三位著名学者在1997年合作著书探索这一问题。11总之,对于这 两种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现代性的内部矛盾, 我们可以这么看:启蒙现代性是一种以数学儿何学为原型的社会规划,表现为对 秩序的追求,强调理性主义、合理化和官僚化等工具理性,追索绝对的完美,追 求普遍性、确定性和人为的统一规范,从而造成了日常生活的合理化和刻板性。 而审美现代性则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对逻辑和规则的反抗,更加关注感性欲望, 主张一种审美一表现理性,赞美在创新和变化中体现出的相对性和暂时性,关注 差异与个别性,张扬意义不确定性与含混性,以片断和零散化的方式

26、反抗规范的 暴力,关注内在的自然和灵性的抒发,以实现对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的“救赎” 和“解脱”。12当然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特别是其典型形式一一现代主义 之间也有着诸多相通之处。现代主义的浓郁的风格化特征与启蒙现代性的主体性 核心原则是一致的。二者都具有求新求变的顽强的创造意识与传统决裂的精神。 人们对现代性的动荡不安、破碎飘忽的体验常常也是现代主义的表现主题。另外, 一些现代主义者更是直接赞扬启蒙现代性的精神及成就。比如未来主义就大力鼓 吹工业精神,极力赞美资本主义工业的物质成就:轮船、大炮、机枪、工厂和烟 囱等等。由此这两种现代性相反相成,共同统一于现代性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并 形成自反性

27、现代性,以促使现代性自我检测、自我救弊并不断实现自我更新,正 由于此,现代性至今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哈贝马斯语)。本雅明就是在现 代性的矛盾困惑中展开其思想的言说表达的。本雅明的思想博大精深卓尔不群。 他善于将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和哲学社会理论相结合,并运用诗化哲学的语言表 达他极富才情的深刻思想。本雅明在世时影响虽小,但逝世后却在西方学界(60 年代)引起轰动效应,“本雅明热”至今不衰。西方本雅明的研究既广且深,但 从现代性角度切入本雅明思想研究的专著还较少见,更多的是部分论及或将本雅 明与他人共同论述。前者如法国学者R洛希里兹的专著艺术的去魅一一本雅 明的哲学中有一章名:“现代性的代价”

28、,内容涉及儿童和记忆、讲故事艺术 的终结、资本主义抒情诗歌、寓言、灵韵的消失等;13后者如D 弗瑞斯比在 其著作现代性的碎片中将本雅明与齐美尔、克拉考尔相提并论,强调本雅明 同他们一样,关注的核心在于对现代性体验的短暂易逝的特性。14中国的本雅 明研究起步较晚,90年代中后期以来,开始有了一些零星文章从现代性角度探 讨本雅明的思想,王一川首先在语言乌托邦一书中以语言论的独特角度看待 本雅明的现代性问题。他认为本雅明的理论建构属于20世纪西方美学理论现代 性进程一一美学的语言论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语言问题并未占据本雅明视 界的中心,但他早年的语言哲学背景使他始终把语言论置于重要位置,“寓言”

29、、 “灵韵”和“机械复制”等“概念集中体现了他的语言观以及对语言表达方式 在当代的重要性的洞察。” 15它给予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特别是杰 姆逊、伊格尔顿等后世美学家以深刻启示。单世联则在“现代性的美学批判” 的名下谈到了本雅明美学中的复制”和韵味”(灵韵)问题,揭示出本雅 明对于现代性复制艺术的赞赏与对“灵韵艺术”的怀旧的矛盾态度。16牛宏宝 在他的西方现代美学中认为本雅明的思想在先锋现代性和市民现代性之间游 走,本雅明是把现代都市作为先锋和市民的现代性艺术的发源地和罪源地来揭示 的。本雅明对寓言形式的追索体现出他先锋现代性的一面,本雅明还把自波德莱 尔开始起源的现代性审美经验与都市

30、经验和现代工业制造,以及机械复制艺术关 联起来,显示出他市民现代性的立场。牛宏宝更倾向于认为本雅明“本人就是一 个先锋现代主义者”,“作为一个先锋现代性者,他表现出了一个真正现代主义 思想家的痛苦和矛盾,他一方面揭示市民资本主义文化的碎片化,颓落和光环 的失落,因此面对已经丢失的统一性、经验的普遍沟通性其至原始崇拜仪式的神 性心存乡愁,另一方面他乂对先锋现代性存在着迷恋,把废墟和寓言中 的裂隙看作是某种统一体,神性共同性降临的场所。” 17张法则在他的20 世纪西方美学史一书中用一小节论及了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后现代性”(其 实与“现代性”大体相通)。张法从三个方面梳理了本雅明的思想:一、灵韵

31、与 形式:艺术的历史辩证法;二、寓言与艺术本质;三、裂隙与现代都市心灵。18 其他散见于报刊、书籍中还有一些论及或涉及本雅明的现代性的文章,内容大同 小异,比如睢园竹的一篇文章就从“经验与贫乏”、“体验与诗”、匮乏岁月 的诗人”、“技术时代的艺术挽歌”等儿方面讨论了本雅明思想的现代性。19 而杨玉成的文章则谈到了一些人所未及的问题:勾勒了本雅明现代性思想的源头 波德莱尔、马克思、尼采、齐美尔和克拉考尔,梳理了本雅明对19世纪巴 黎现代性的建构。20综观国内外关于本雅明现代性思想的研究,要么角度单 一缺乏系统,要么浮泛零碎缺乏深入。本论文试图系统、全面、深入把握本雅明 理论的现代性建构并评析其意

32、义,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本选题可参与到国内方 兴未艾的现代性前沿学术研究热潮中,为中国社会现代性进程提供镜鉴;并可通 过本雅明这一学术思想重镇,参照梳理20世纪西方现代性理论发展的历程与思 想脉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另外须提及的是,儿乎本雅明的所 有思想都可以从现代性角度予以观照,或者说可以现代性线索贯穿本雅明的整个 思想,因此可说即使那些丝毫未提及本雅明现代性的研究,都是内在包孕着现代 性的因子的,其实是很难将它们完全排除在现代性研究之外。只不过为了突出问 题意识和运思角度,上述的硏究回顾,我们就只提及直接对本雅明作出的现代性 研究。对于题目中“现代性语境中的本雅明”,应该有两层含义:其一指以现代 性的运思角度去揭示本雅明思想中的现代性内涵及特征。其二还应包括本雅明其 人及其思想在现代性题域的讨论中所本的渊源、发挥的影响及所占有的地位。前 者侧重于本雅明自身思想的探解,后者则偏重于对其思想流传与被接受后果的分 析。二者的联系体现在,要了解本雅明的思想自然离不开同代和后代人对其阐释 与批评的背景,对后者的了解有利于加深对就者的认识,而对前者的认识则是后 者展开的基础,这就构成了阐释学意义上的循环(不论共时的还是历时的)。本 雅明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渊源与影响更是千头万绪,复杂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