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2.09KB ,
资源ID:293482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34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模块检测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模块检测历史试题.docx

1、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模块检测历史试题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 二 历 史 2018.4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48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2、的。1.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 B.出现“家天下”的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 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2西周时期,按规定,所有的重要礼节和政治上的重大典礼都在宗庙内进行,所有的政治和军事大政都要在宗庙内请示和报告,其主要意图是A.希冀得到祖先的神力支持 B.强化宗法制以维护统治C.加强对诸侯王的思想管控 D.规范统治者的政治行为3.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

3、列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16人A.贵族生活腐化 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 D.社会等级森严4.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相为官,公为爵,显赫的权力与高贵地位同时彰显。这从政治角度反映了中国古代 A.相权具有至高无上地位 B.对封官晋爵理想的向往C.受贵族政治的影响深远 D.对权力非常崇拜和迷恋5.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主要反映出A.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B.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不断C

4、.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D.周礼规范了贵族道德行为6. 战国中期,各诸侯国建立了俸禄制。君主对官僚按照职位高低,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月俸”,也有“年俸”,均由国家税收中支出。这一举措 A.提高了官员经济待遇 B.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推动了政治体制转型7.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秦始皇废除谥号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后人对皇帝的议论 B.维护皇帝的个人权威C.为君权披上神秘的外衣 D.炫耀自己的道德功绩8.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5、,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B.摆脱了商周政治的影响C.解决了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 D.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9.秦简为吏之道详细地规定了对官吏的要求:“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韱(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怒夬(决)”。这表明秦朝时期A.官僚制度已趋成熟 B.选拔官吏主观性强 C.法律制度内容完备 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10.汉武帝之后,刺史制度没有完全按原先的设计运行。

6、特别是东汉以后,刺史制度逐渐异化,最终成为皇权的分裂者。其重要原因是A.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B.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C.诸侯王问题的逐步解决 D.累世公卿政治现象的出现11.南朝宋齐曾推行孝廉试经、秀才试策,梁、陈又增设高策科;北朝齐、周也采取“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的选人政策,增设笔试考选。这些措施A.旨在完善九品中正制 B.为科举制形成创造了条件 C.标志着科举取士开始 D.恢复了察举任官荐官制度12.贞观年间,太宗指定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参与政事堂会议。以后又出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种做法A.有利

7、于提高决策水平 B.加强了三省长官的职权C.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13.宋代之前,士庶不通婚,社会等级壁垒森严;入宋之后,士庶之间的界线已被突破,“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A.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B.使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C.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动 D.使大量的实用型人才涌现14.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A.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B.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C.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D.

8、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15.明代内阁后来发展成为中枢机构。明朝中后期,宦官成为皇帝与内阁联系的中间环节,特别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掌权时,宦官还压抑和控制着内阁,内阁处于从属地位。内阁的这种畸形变化,反映了当时A.没有从制度上解决辅政体制问题 B.国家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C.内阁阻止了宦官专权局面的形成 D.内阁没有处理国家政事的权力16.明朝有都察院和六科两个专门的监察机构,前者负责对全国官吏和一般政府部门进行监察,后者负责对六部进行对口监察。此外,都察院和六科又可互相纠举、互相监察。这反映了明代的监察制度A.机构完备,制度严密 B.监察范围扩大C.以内制外,以小制大 D.重视法外监

9、视17.清朝初年,沿袭旧制,“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有时“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这种状况A.协调了满汉贵族之间关系 B.能够避免决策的失误 C.促使统治者调整中枢机构 D.规范了君主执政行为 18公元前4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大土地所有者大量兼并土地,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后来为君主制的马其顿所控制。这表明 A战争是导致雅典衰败的主要原因 B希腊民主制度具有局限性C小生产者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D民主政治使雅典走向衰败19从某些方面看,雅典民主是一种很不广泛的民主,而从另一些方面看,它又是非常激进的民

10、主。雅典民主“非常激进”主要表现在A.采用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 B.缺乏成熟法律制度作为保障C.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轮流执政20.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利于公民思想自由 B.人文主义思想兴起C.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 D.城邦制度日渐衰落21.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

11、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不一定代表公平与正义 B.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C.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办法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22.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相比较而言,罗马私法发达,对简单商品经济的重要关系均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而公法却始终未发展到私法的发达程度。其主要原因在于A.奴隶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B.法制建设与法学研究紧密结合C.适应罗马长期对外扩张需要 D.法学家研究的中心在私法问题23.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固定年息最高为8.33%,以限制高利贷盘剥,给予债务人30日的“宽限时间”,监禁债务人时不得使其挨饿。

12、这些规定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民要求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24.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 二 历 史 2018.4题号卷卷总分2526272829得分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1第卷

13、共4页,用黑色中性笔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其中第25题1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0分,共52分。得 分评卷人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广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

14、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二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钱穆却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时期君臣共治得以实现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寅恪和钱穆对赵宋王朝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6分)得 分评卷人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

15、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祷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材料二 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