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汉书五行志曾记载:“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应为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 上述现象中“黑气”指的是( )A. 黑子 B. 耀斑 C. 太阳风 D. 日珥2. 上述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晃层 D. 最外层答案1. A 2. A解析1题详解太阳表面黑色斑点指的是黑子,A正确。2题详解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A正确。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
2、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判断下列各题。3. PQ线位于(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南半球,西半球C. 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东半球。4. 下列四项,居于X地所在国的是( )A. 大堡礁 B. 泰姬陵 C. 好望角 D. 格林尼治天文台5. 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地( )A. 每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 B. 盛行东北季风C. 时逢干季 D. 气旋活动频繁答案3. D 4. A 5. D解析3题详解P点以西为海洋,结合经纬度分析,若是30.5N纬线,P点以西是陆地,说明图示纬度是南纬。所以PQ线位于南半球,A、C错。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
3、球,根据经度,图示区域位于东半球,B错,D对。故选D。4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区域位于澳大利亚, X所在国是澳大利亚,选项中属于于澳大利亚的地点是大堡礁,A对。泰姬陵位于印度,B错。好望角属于南非,C错。格林尼治天文台位于英国,D错。故选A。5题详解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是夏季,X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X地是冬季,是雨季,C错。每月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A错。受南半球的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风,B错。受西风带控制,气旋活动频繁,D对。故选D。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 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km,则其最终
4、位置()A. 回到M点 B. 在M点正东方C. 在M点正西方 D. 在M点东南方7. 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A. 4444km B. 3333km C. 2222km D. 1823km8. 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 一直向东 B. 先东北再东南C. 一直向西 D. 先东南再东北9. 与N点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60N,140E B. 60S,140EC. 60N,140W D. 60S,140W答案6. B 7. C 8. B 9. A解析6题详解纬度1的经线长约为111 km,经度差1的纬线长约等于111 kmcos (为所求
5、地的纬度值),若该人往正东、正南、正西、正东分别前进200km到达A、B、C、D,最终停在D点,因为MA所跨经度大于BC所跨经度,AB所跨纬度等于CD所跨纬度,所以其最终的位置D,位于M点的正东方。故选B。7题详解由上题公式可得,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80-40)cos60111km2222km。故选C。8题详解地球近似一个球体,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球心的劣弧,M、N两地经度相差40,则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的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故选B。9题详解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纬度数值相同,南北纬互换;经度数值互补,东西经互换,M的坐标是(60N,80W),则其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6
6、0S,100E)。故选A。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10. 从B地到C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 一直向东走 B. 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C. 一直向西走 D. 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11. 读经纬网图,纬线AB约是DE长度的 ( )A. 一半 B. 等长 C. 1.5倍 D. 2倍答案10. B 11. B解析10题详解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这两个点间大圆上的劣弧长。据图可知,B、C两点位于北半球同一纬线上,两点间最短路径应是过两点画凸向高纬的弧线,可知从B地到C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故选B。11题详解同一
7、纬线上不同经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L=经度差111cosa。AB=180111cos60=9990千米;DE=90111cos0=9990千米(赤道上两点间的距离也可以不乘以cos0)。通过以上计算可知,纬线AB约是DE长度的相等,故选B。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2. 下列关于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的位置是110E,10S B. 点的位置是40N,100EC. 点的位置是135W,70N D. 点的位置是100E,50N13. 下列关于两点之间相对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点在点的东北方向 B. 点在点的西南方向C. 点在点的正南方向 D. 点在点的东北方向答案12. B
8、 13. A解析12题详解A项位置,向东经度数在减小,判断为110W,A错误。B项,根据80E,确定点的经度为100E,顺着东经度数增加的方向,呈逆时针,故中心为北极,则所在纬度为40N,故B项正确。C项的经度为135,顺着逆时针的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为东经,C错误。D项根据70N的纬线分布判断中心点为北极,在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利用逆时针的自转方向,经度数递减,故为西经,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A项以点看点位于东北方向,A正确。B项根据(110W,10S);(40N,100E)判断,位于的东南方向,B错误。C项中心点为北极点,故在的正北方向,C错误;D项在的西北方向,D错误。故选A。读南北
9、半球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14. 图中与地方时相同的点是()A. B. C. D. 15. 当赤道上全部属于白天时,北京时间为()A. 6:20 B. 9:20 C. 14:20 D. 18:20答案14. C 15. B解析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学生要能够从图中读出经度,并且能够计算出时间。14题详解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北半球逆时针自转,可以推出为70E,图中NS与20W经线组成经线圈,故其经度为160E,再从南半球找出经过70E的点是,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地方时相同,故选C。15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为70E,则同一经线圈上的经线经度为110W,赤道上即70E110W全部属于白天时,7
10、0E就是6时,利用东加西减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为9:20,B正确。故选B。16. 下图中,若ab段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A. 1100000 B. 11000000C. 110000000 D. 1100000000答案D解析读图ab相差20个纬度,实际距离大约为20*111km=2220km,比例尺为2.2cm:222000000=1:100000000,故该题选D。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7. 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是()A. 高原 B. 平原 C. 盆地 D. 丘陵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最高点位于村庄的西南方向
11、 B. 凉亭与村庄的最大高差约为125米C. 甲、乙、丙河段流速最快的是乙段 D. 晴朗的白天,甲处人们可以看到凉亭答案17. D 18. A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图基本知识,基本地形类型及特征的判读。17题详解读图,根据等高线判断,图示区域海拔在200到500米之间,地形以丘陵为主,D对。高原海拔高,高原内部较平坦开阔,A错。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B错。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C错。故选D。18题详解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趋势,最高点海拔大于350米,根据指向标判断,位于村庄的西南方向,A对。凉亭海拔210-220米之间,村庄海拔在320-330米之间,高差范围100-120米之间,最大值小
12、于120米,B错。甲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C错。观察等高线图,甲处与凉亭之间有山脊阻挡,看不到,D错。故选A。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9. 图中隧道( )A. 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B. 长度大约为6000 米C. 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D. 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20. 一辆汽车由甲镇沿公路开往乙镇,北京时间12 点 10 分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的路段是( )A. I B. C. D. 答案19. C 20. A解析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的应用。由图示等高线分布可知隧道两端为河谷地形,隧道穿越区域鞍部地形区(海拔相对较低),图示公路沿河谷地区
13、建设符合公路选址要求,穿越高大地形区选择利用最短隧道方式来缩短工程距离,提高运输效率,图示隧道设计合理,A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利用图示比例尺可以计算出隧道长度大约4000米,B选项说法错误;图示隧道口为河谷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对隧道影响较大,C选项说法符合题意;隧道建设应选择最短距离、最安全的线路,“之”字形的道路设计理念是山区公路的设计原则,故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选项。2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和太阳视运动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示给出的经度信息可知该地的地方时在北京时间12:10的时刻为11点10分,图示地区的太阳位于南偏东方向,若
14、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则此时车身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路段符合题意;若此时汽车行驶在路段,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后方射入车内,B选项不符合题意;图示路段为隧道,无法看见阳光射入车内,C选项错误;若此时汽车行驶在IV路段,阳光从车的后方射入车内,D选项说法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选项。二、综合题(40分)21. 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2)此时,北京时间是_月_日_时。(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_和_。(4)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_(加快或变慢)。(5)此
15、日,赤道和北极圈的昼长分别是_和_小时。答案(1)23.5N 66.5S及以南地区 (2)6 22 4时 (3)150E 30W (4)变慢 (5)12 2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所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N;66.5S及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N,所以北京为6月22日,60E为0时,所以北京120E为4时。(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地方时为6时和18时的经线,分别为150E和30W。(4)此日为6月22日,此日后地球接近远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变慢。(5)此日,赤道的昼长是12时
16、,北极圈的昼长是24时。22. 读下图,回答问题。(1)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差异的形成原因。(2)分析图中20等温线在两地向南弯曲的原因。(3)说出图中M附近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4)图中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是什么?答案(1)原因: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常年受西风影响,气候的海洋性较强;乙地位于山地背风坡,受西风影响小,气候的大陆性较强。(2)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位于大陆上的地比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高;地有暖流经过,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3)大牧场放牧业。(4)该地区邻近铁矿产地;海运便利;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
17、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详解(1)根据图示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可判断,甲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且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故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丰富。而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故气候干旱。(2)图示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可判断该处气温较周边高,主要考虑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的影响,此时南半球为夏季,位于陆地上,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高,所以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处位于海洋,有暖流经过,其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所以等温线向高纬凸出。(3)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可判断M位于潘帕斯草原(或拉普拉塔平原)地区,该地区邻近港口,其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为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地区。(4)图示工业区位于巴西东南沿海,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可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矿产资源(邻近铁矿产地)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海运便利)、劳动力(丰富)、工农业基础等因素分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