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06.08KB ,
资源ID:293427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3427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下地理第六章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下地理第六章教案.docx

1、八下地理第六章教案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课题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型新授时间备课组成员于再红主备吕坤林课时1教学目标和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应本条教学目标

2、,要求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重 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难 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 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_、B_ C_、D_。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是_。 讲解新课 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初步了解北方地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千里冰封,万里雪

3、飘”冰雪世界,去了解北方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的概况:范围,地形,气候。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P9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用彩笔杠出重点内容。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平原组成,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自南向北降低;年降水量自东向西有所减少。地处中纬度,东面濒临海洋。活动 P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 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二、黑土地 黄土地

4、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D主要的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问题:春旱。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课堂小结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链接会考1.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黑、吉、辽 B.鲁、苏、皖 C.甘、宁、川 D.鄂、豫、赣2.北

5、方地区的气候属于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作业布置地理填空图册口答。先阅读P8第一段的文字,后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小组合作学习,找北方的范围。思考发言。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阅读P11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阅读并发言。完成P12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思考并回答。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课题6.2“黑山白水”东北三省课型新授时间备课组成员于再红主备吕坤林课时2教学目标和要求1.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

6、征。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3.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比较东北三省内地形和气候差异。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5.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资

7、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重 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难 点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 根据北方地图,回答下列问题:主要的气候、三大地形区、土壤类型、耕作类型、农业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看看那面的环境与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讲授新课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提问:什么是白山、黑水?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

8、三省,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包括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地形与河流:山环: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沃野千里: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3.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多媒体展示:基本了解了东北的概况,下面来看屏幕,欣赏东北的自然特征。课堂活动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简单解释雪期始期和终期以及雪厚数据。提问:根据小组的共同学习以及活动探讨,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我们基本能掌握,下面我们思考:东北

9、三省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东北三省吃、穿、住等特点。课堂练习巩固课堂知识。链接会考1、关于东北平原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广阔低平,分布于东北三省境内 B.我国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农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 C.处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D.无霜期长,生产期短,不能满足水稻所需的热量2、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多一年一熟,而海南岛则可以一年三熟,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条件不同 B.热量条件不同C.地形条件不同 D.海陆位置的差异课堂小结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作业布置 地理填空图册 讨论交流,口答。口答。讨论交流。小组通过观察、归纳

10、,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合作学习。完成P16活动题。观察地图,根据活动题目,发表小组看法。教后记: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讲解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 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2.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

11、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3. 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了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提问:东北三省发展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东北三省工业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东北的工业在我国地位重要,重工业基地,但发展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问

12、题,如: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对“东北现象”,国家出台了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活动P21-22课堂小结东北三省农业与工业发展情况,工业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链接会考1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气候冷湿 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 C.冬短夏长 D.降水集中于秋季2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 )A.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C.人口稀少 D .雨热同期3. 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 )A. 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洪涝4 .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形成产业是( )A.钢铁、机械 B.石油、化工 C.煤炭、电力 D.轻纺、电子布置作业地

13、理填空图册阅读书本P17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回答。阅读书本P18,并归纳生态问题。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小组讨论交流。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阅读: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充分讨论、交流。对于“活动”第1题,城市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工业中心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对于“活动”第2题,先阅读教材图6.20,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矿产资源,说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然后再对教材图6.21,分析主要矿产地和铁路线的关系。对于“活动”第3题,先依据教材图6.22明确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再依据教材图6.20找出该城市的主要自然资源,最后分

14、析两者的对应关系。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摇篮。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课题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型新授时间备课组成员于再红主备吕坤林课时2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对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认识。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在地形上识别某区

15、域的主要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岇、川等多种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图文资料,要分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和水土保

16、持的措施,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重 点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难 点1.黄土高原的成因;2.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 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讲解新课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阅读书本

17、P2325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窑洞与黄土,白羊肚头巾、信天游与高原环境。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低秦岭。多彩的文化名胜古迹文化遗存2.地形:高原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归纳:探究与分析,我们对黄土高原环境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知道黄土高原地表有着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高原表层的黄土怎么来的吗?对于黄土的来历,我们来认识前人的推测“风成说”。二、风吹来的黄土1.(风成说)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因此形成了地表破碎

18、,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2.地貌特征:地貌破碎、沟壑纵横。3.形成过程。链接会考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2、“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A.泰山 B.衡山 C.华山 D.嵩山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课堂小结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风成说”,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民俗。布置作业地理填空图册。阅读、讨论。完成P25活动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书上杠出黄土高原的范围。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情况等解释图片现象或举例分析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来源。各抒己

19、见。阅读P26“阅读材料”,认识“风成说”。完成P27活动题第1题。阅读活动题材料,思考并分析材料说明的情况。阅读图6.29,认识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教后记: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三级阶梯中的()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二、第三级阶梯广泛分布2、P29活动题: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1.阅读图6.34说出水土流失于地表植被的关系。讲解新课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我们简单了解到水土流失的原因。阅读教材P28,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原因:自

20、然:土质疏松、地表裸露、降水集中等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矿、修路等探讨: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 展示图片后归纳水土流失的后果。2.后果:带走肥沃的土壤 破坏农田、村庄 生态环境恶化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流域,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环境问题一定要寻找解决措施,谈谈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策略。四、水土保持1.方法:生物措施:植树植草 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凡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长期进行,相信一定有效果的,我们来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

21、效。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思考:为什么黄河下游很少有支流汇入?“地上河”是黄河的景观出现在黄河的上游还是中游、下游?课堂活动P3031课堂小结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链接会考1、在黄土高原的治理中,叙述正确的是( )A.主动采取工程措施 B.主要采取生态措施、工程措施和合理安排生产的措施 C.农业生产技术对治理影响不大 D.采取全部退耕的措施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生态建设 B.只要植树种草就可以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C.应该在坡度

22、陡的地方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 D.不能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种植农作物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地震频发 B.台风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 C.夏季多暴雨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D.围湖造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布置作业地理填空图册阅读、观察P24图6.34图,初步了解植被覆盖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水土流失的状况相对不会特别严重。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判断思考、讨论、交流。上游:保护植被,适度放牧。中游: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下游:加固

23、黄河大堤。治理黄河最根本的解决措施是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面,支流难以汇入。阅读第30页、31页活动题,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课题6.4祖国的首都北京课型新授时间备课组成员于再红主备吕坤林课时2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说出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重 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

24、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难 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讲解新课 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

25、km2,现有人口1961.9万人(2010年)。一.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上,北京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居于内陆,但距离海洋较近。交通位置上,海路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2.地形: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

26、的东南是华北平原的西北角。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3.北京的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4.北京的河流: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二. 政治文

27、化中心活动阅读课文和图6.40、6.41,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课堂小结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

28、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作业布置地理填空图册北京阅读图6.42“北京的地形”和图6.44“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示意”,以及相关文字内容。讨论、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1、2组讨论第1、2题,3、4组讨论第3、4题。完成P35活动题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2.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3.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29、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教后记: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讲解新课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北京旧城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曾不断变化。请大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2.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自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