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6.90KB ,
资源ID:293126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3126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1、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

2、,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组专题紧密联系。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人。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

3、想方法的教育教学目标:1、识记本单元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4、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学会用科学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看问题和想问题。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学会用科学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看问题和想问题。教学时间安排:合计需要1213课时9 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

4、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亡羊补牢快乐自学:一、自学文中生字和词语。达到会认会写,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二、仔细阅读课文,弄懂以下问题:2、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为什么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理解题意。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

5、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5、“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6、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7、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8、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二、激励导学,感悟内容。1、分享成果,小组交流。要求:(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特别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为什么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3)、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小组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班内交流,重点品味。(1)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学习情况向同学们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指名上台交流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2)其他小组补充发言。3、教师点拨,加深理解。重点结合以下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1)养羊人丢了羊心里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为什么丢了一次羊还会丢第二次呢?(2)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4、质疑解惑,拓展延伸。(1)听了同学们的交流,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2)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

7、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5、总结内容,明确收获。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三、轻松练测:1、比一比 再组词悔( ) 叼 屈 隆 硬 狼 则梅( ) 叨 窟 窿 便 狠 侧2、背诵这则寓言。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南辕北辙快乐自学:一、自学文中生字和词语。达到会认会写,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二、仔细阅读课文,弄懂以下问题:1、南辕北辙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

8、故事?2、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从哪儿体会到的?3、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和事吗?结合实际谈谈。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四字词语。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二、激励导学,研读文本。1、分享成果,小组交流。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白了什么道理?(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2、班内交流,重点品味。(1)指定小组交流小组讨论成果。(1)其他小组做补充。3、教师点拨,加深理解。重点引导:(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4、质疑解惑,拓展延伸。5、总结全文,谈本

9、节课收获。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三、轻松练测:1、看拼音写词语:yuyan kulong quangao ruanying langqun faze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读了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我从中明白了( )。10 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

10、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4、训练因果句式。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重点研读课文第9自然段,了解“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快乐自学:1、自学文中生字词语,会认会写,通过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思。2、仔细阅读课文三五遍,思考:(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找出你感受最

11、深的句段,做上记号,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并将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做好批注。(提示:仔细阅读第9自然段,想象“更羸不用箭为什么能射下大雁”?)(3)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你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知道的?谈谈你的体会。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四字成语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学们,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

12、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结合板书:不用箭【更羸“射”下大雁】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二、激励导学,研读文本。过渡: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9节)出示练习,自读第9节。1、小组交流,分享成果。要求:仔细阅读第9自然段,想象“更羸不用箭为什么能射下大雁”?2、班内交流,重点品味。(1)指名上台交流学习成果。(2)其他学生做补充。3、教师点拨,加深理解。(1)“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先果后因】(2)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3)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

13、读。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4)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出示填空:它一听到_,心里很_,就_。它一_,伤口又_,就_。(5)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

14、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出示板书:观察)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出示板书:分析)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出示板书:判断)(6)齐读第9自然段。4、质疑解惑。设悬念: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学习课文。5、总结全文。三、轻松练测:1、巩固文中生字词语。2、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读文本,体会情感,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

15、,是值得学习的。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好词语。一、复习导入新课。1、指名认读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背诵)二、激励导学,研读文本。1、小组交流,分享成果;要求: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你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知道的?谈谈你的体会。2、班内交流,重点品味。(1)谁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2)其他学生做补充。3、教师点拨,加深理解。(1)找一找第五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2)再指名读,齐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3)师: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

16、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2、出示三句话:“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1)问:你从中体会到魏王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2)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魏王说的话。3、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1)“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

17、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2)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3)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4)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4、质疑解惑,拓展延伸。(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

18、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5、总结全文,谈收获。三、轻松练测。板书设计:4惊弓之鸟不用箭观察分析判断更羸“射

19、”下飞得慢受过箭伤大雁-弦响害怕高飞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11 画杨桃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重点、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快乐自学:1、自学生字词语,达到人

20、人会认、会写。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仔细阅读课文。(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2)我是如何画杨桃的?“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3)老师和同学看到我的画分别是什么态度?老师是怎么做的?从中体会到什么?注意文中的标点体会含义。(4)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老师一共说了几句话?老师的话包含了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好词语。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1、齐读课题。2、让学生围绕

21、课题质疑。(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二、激励导学,研读文本。1、小组交流,分享成果。要求:(1)自学生字词语,达到人人会认、会写。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仔细阅读课文。a、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b、我是如何画杨桃的?“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2、班内交流,重点研读。(1)指名小组上台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把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2)其他小组针对发言补充交流。3、教师点拨,加深理解。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交流,老师想问一问:(1)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

22、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谁能读读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注意语气的变化。(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4、学生针对这节课进行质疑。5、小结本节课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内容?三、轻松练测:1、抄写本节课生字词语。2、进一步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读课文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明确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的道理。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名人名言。一、复习导入:1、卡片认读词语。2、谁能说说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老师和同学看到

23、我的画分别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过渡:面对同学们的表现,老师是怎样教导我们的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激励导学,研读文本。1、小组交流,分享成果。要求:仔细阅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老师一共说了几句话?老师的话包含了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班内交流,重点品读。(1)谁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2)其他学生补充交流。3、教师点拨,加深理解。重点引导:(1)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2)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要实事求是。)(3)谁愿意读父亲和老师的话,他们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4)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最

24、后一段。(5)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6)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4、质疑拓展。通过交流和老师的点拨,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解决。5、总结全文: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三、轻松练测;1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2、比一比再组词。福 幅 悔 诲 响 晌 悦 锐 杨 扬3、读课文,填空。美

25、术课上,我( )地看,( )地画,把杨桃画成了( ),结果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而父亲和老师的话都告诉我们( ),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4、仔细阅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老师一共说了几句话?老师的话包含了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设计:31画杨桃实事求是父亲老师教诲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4、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学时间:

26、1课时快乐自学:仔细阅读课文,弄懂以下问题:1、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3、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好句子。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

27、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二、激励导学,研读文本。1、分享成果,小组交流。要求:(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小徒弟画的妙在哪里?2、班内交流,重点品味。(1)小组成员展示自学成果。(2)其他小组补充发言。3、教师点拨,加深理解。重点指导:(1)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

28、会其中的妙处吗?(2)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3)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4)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4、质疑解惑,拓展延伸。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踏花归来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29、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4)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5、总结全文,明白事理。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三、轻松练测:板书设计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大徒弟许多小骆驼画多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快乐自学:了解自己,想想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有哪些爱好,有哪些优点或缺点,还有哪些奇特的想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