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69.28KB ,
资源ID:293099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3099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

1、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上述现象( )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C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2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反映了官吏

2、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 D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3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C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4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髙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唐代( )A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 B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C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D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5明清时期平均每年发生水旱

3、等自然灾害超过18次,农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是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却增加了近3倍。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B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革命性变化C高产农作物的传人与推广 D政府推行以土地为主的赋税政策6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这种现象( )A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 B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7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

4、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种继承制度( )A旨在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 B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C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D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8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税、钱漕、盐课,其中地丁税占全部岁收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的收入几占岁人的一半。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B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传统社会经济的衰败9据史料记载,在湖南岳州等地,“自近年(指1899年以后)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宗,尤为畅销。业此者现仅有四五家,而每日所获,综计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棉花,其价日贱,且

5、无人问津”。这一现象表明当地( )A近代民族纺织业缓慢发展 B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C对外贸易数量的日益萎缩 D农业商品化程度的加深10清代光绪时期的荒灾救助集前代之大成,近乎完备周密。但据申报记载,1906年湖南发生水灾,江西安义县等地出现禁止米谷出省救济湖南事件。几年后,湖南邻省发生水灾,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这反映了( )A灾荒造成省际矛盾逐渐激化 B地方政府赈灾能力的下降C吏治腐败破坏荒灾救助机制 D封建朝廷的权威面临挑战11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由此

6、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12近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出现“崇奢黜俭”的消费观念,甚至“隶卒倡优之徒,服饰艳丽;庶人之妻,珠玉炫耀,虽经禁约,全不遵守”,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该现象反映了( )A沿海地区习俗逐步西方化 B沿海地区正经历剧烈的变革C男尊女卑的观念遭到摒弃 D求奢成为一种主流社会意识13近代学者潘鸿声在19201924年,对长江、黄河流域12省区3000余户农家使用农具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査,发现这些地区的农具在构造和形制上没有多大改进,仍停滞在古老、

7、简陋的手工操作阶段。这说明当时中国( )A农业技术受西方影响有限 B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C经济受工业革命影响甚微 D民族工业引进机器困难重重14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养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的出现(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促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C有利于团结农民共同抗日 D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15据统计,1949年至1957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402万增加到54704万,仅增加了13.02%。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不平衡,主要是因为( )

8、A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影响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16下表是1960年和1978年世界各国GDP总值与中国的对比(各国倍数以中国当年GDP总值为基数),由此表可以推知( )1960 年1978 年中国597亿美元2164.6亿美元美国9.1倍10.6 倍日本0.74 倍4.6倍西德1.21 倍3.4倍法国1.05 倍2.3倍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B法德和解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C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左”的思想阻碍中国经济发展17古雅典法律要求提前公布大会议程,便于人们了解要讨论的事务。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

9、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这些做法( ) A进一步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B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C表明雅典民主制度日趋成熟 D有利于减少直接民主的失误18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这反映了当时( )A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B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C黑奴贸易引发价格革命 D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1917世纪晚期,英国土地税的收入占到政府总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而到1793年时,土地税的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主要是因为( )A君主立宪制得

10、以发展和完善 B关税成为财政主要收入C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20在自由殖民主义时期,英国政府规定印度产品出口英国,英国征收保护性关税,而英国输往印度的商品,则以自由贸易为名,征收象征性关税。这一规定( )A使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B表明英国已是世界工厂C摧残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 D使得自由贸易流于形式2119世纪中叶前后数十年间,欧洲各个国家都出现了政党组织。到19世纪末,宪法议会和政党已经成为全欧洲共同的政治现象。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欧洲( )A资产阶级异常活跃 B工业化进程加快 C民众参政意识增强 D代议制逐渐完善22美国独立之初,英国商船可以选择与税收征管较宽松的州

11、开展贸易。甚至各州间竞相提供优惠条件与英国商人开展贸易往来,上演了一场场商业“内战”。这表明此时的美国迫切需要( )A建立分权制衡体制 B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C与英国展开贸易战 D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23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这一规定(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 B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241925年至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2.8%,而同时期的农业仅仅增长了5.1%。这一状况( )A使得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开始失调 B加快了农业集体化政

12、策的实施C反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表明新经济政策成效十分有限25据统计,苏联与欧洲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年的3.6亿卢布增加到1965年的20.54亿卢布。苏美贸易在19601964年间也增长了116%。这反映了( )A欧美放弃遏制苏联政策 B美苏冷战并不影响世界贸易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苏联对外政策调整效果显现26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已经筹划好的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的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的“圈套”之中。为此战后美国( )A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B倡导建立世界经济体系C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

13、织27下表为英国19831984年度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由此可见,当时的英国( )月收人5080200儿童津贴131313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实际收人108.6108151.2A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B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C税收过重挫伤积极性 D逐步消除贫富差距28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 左右。这说明( )A国际合作与协调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B发达国家的关税降低幅度大C贸易壁垒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

14、发展 D世界贸易的中心发生了转移29二战前日本议会分为众议院和贵族院,贵族院的权力大于众议院,议会不对选民负责,而对天皇负责;二战后日本议会取消了贵族院,设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均由20岁以上男女公民直接选举产生。这反映了二战后日本( )A受到美苏冷战的影响 B试图效仿美国政体 C清除了国内封建势力 D积极推进民主改革30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这说明二战后( )A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中起重要作用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的局面C大国相互博弈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D

15、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尚未建立31当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因美国于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而陷入僵局后,欧盟则明确表示将承担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之战役的领导者角色,并推出了若干项着眼长远的气候外交战略。这表明欧盟( )A正着力构建多极化格局 B致力于提升国际影响力C外交重心发生重大变化 D试图借机插手地区事务32国际开发协会(IDA)成立于1960年,是世界银行集团附属机构之一,主要通过向生产性项目提供无息贷款,促进欠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右图为1981年2009年IDA总贷款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得出( )A世行宗旨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B亚非国家成为世行无息贷款的主体 C印度是亚洲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国

16、家 D落后国家的发展主要依靠世行贷款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33题22分,34题12分,35题18分)33(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

17、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责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帝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材料二 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南宋政府的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

18、,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摘编自王瑞来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南宋以来中国古代出现的“靠近了现代的我们”的主要经济现象。(12分)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世界中国18世纪中后期1750年,欧洲五国英、法、德、俄、

19、意GDP共占世界份额 17%。1781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 政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最终取得 了胜利,中国至此实现了全部的统一。19世纪前半期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代 议制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进步。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至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颁布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

20、和政体。1820年道光帝登基,十日后其着手撤换军机大臣,改组军机处。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达到八千多万担, 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1861年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3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后初

21、期到50年代末,西欧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经济关系。1946年整个西欧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下降了30%,其中德国下降了69%,法国下降了28%,英国下降了4%,而美国却提高了47%。同时期,西欧主要国家的工北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由30.5%下降到22.2%,而美国却由41.4%上升到56.4%。二战前西欧九国的出口值是美国的1.5倍,而战后仅及美国的1/2。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西欧经济的恢复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而在当时两种社会制度严重对立的形势下,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在金融方面,美元实际上成为西欧各国唯一的国际支付手段,美国成了向西欧提供

22、国际流通货币的中央银行总库。材料二 从50年代末开始,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1960年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 和100%,而美仅增长61% ,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还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联邦德国前总统阿登纳指出的那样:“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

23、的附庸”。当时美国认为推动西欧一体化有利于实施其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因此也支持西欧的联合。基于此,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指出:马歇尔计划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和西欧的关系需要“进行痛苦的调整,需要耐心,需要敏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历史因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5 BABDC 6-10 CAABD 11-15 CBAAB 16-

24、20 ADBCC 21-25 DDCBD 26-30 BCADC 31B 32B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33题22分,34题12分,35题18分)33(22 分)(1)说明: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至清代军机处的设置,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6分)评析:内藤湖南认为唐代三省制,是一种贵族政治,体现了君主与贵族的妥协,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有利于缓和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但没有看到三省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监督,实质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分)(2)历史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

25、的壮大;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大;科技(如印刷术)、教育(如书院)的进步和市民文化的繁荣。(6分)经济现象:商业环境更加宽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出现了商品货币变革;南宋至元,商业市镇崛起;海外贸易地位日重;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日益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任意三点,6分)34(12 分)示例一: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天平”的逐渐失衡(2分)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国经济世界领先地位日趋下滑,伴随着“欧风美雨”的袭扰,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趋向解体,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中国封

26、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落。而欧美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并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日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和主导者。(8分) 总之,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是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对比的“分水岭”。(2分)示例二: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锋(2分)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也成为西方列强企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动力。工业革命背景下,西方列强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没有阻止其侵略中国的脚步。两次鸦片战争,英法美等西方列强用战争打开了仍沉睡于“天朝上国”迷梦的封建中国,这一过程,充斥着政治外交理

27、念的碰撞,军事战争的交锋,经济的渗透与抵制,但最终结果注定了日益腐朽的封建主义中国战胜不了日益强大的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在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中国传统社会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蜕变。(8分)总之,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锋,实质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较量,而结局是近代社会取得了完全胜利。(2分)示例三: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殊途同归(2分)18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与西方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专制主义统治继续强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中国社会已经步入封建社会的晚期;而西方国家历经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

28、的侵略,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和独立,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全方位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被动融入近代世界。(8分)总之,工业革命背景下传统中国遭遇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改变自身固有的发展轨迹,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近代化推动着晚清中国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和趋同。(2分)(其它论题只要能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言之有理皆可。)35(18 分)(1)基本特征: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体现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西欧对美国的依附关系;50年代末以来,西欧从反对美国的控制、争取独立自主发展到与美国既合作又竞争的新阶段。(4分)历史因素:欧美政治经济力量的消长;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美国与西欧国家利益与战略的调整。(6分)(2)影响: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加快了向西欧经济的渗透与扩张,同时推动了西欧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利用西欧从经济上遏制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使世界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严重对峙的局面。(6分)50年代末以来,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欧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进一步削弱,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不断发展。(2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