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49KB ,
资源ID:292832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2832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修养作文800字.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修养作文800字.docx

1、论修养作文800字论修养作文800字【篇一:论修养】 论修养 摘要:中古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长河中儒家的伦理道德和传统市民社会的固有心理都十分重视人的修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修养”无形之中成为一种有效的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在历史的传承中“修养”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时至今日,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仍起着推动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修养”的内涵,以及“修养”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从而揭示“修养”在人与社会关系中,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修养、内涵、价值。 一、“修养”的内涵 “修养”二字,由来已久,语出孟子的“修身

2、以养性”,千百年来无数的人都在品位、学习、实践着,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士子绅商无不以之为信条,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两个字能将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品德如水之澄澈般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人的本性和价值的彰显和升华。 “修养”,顾名思义指人的行为和涵养,即内心和外在的完美优秀品质。它更注重外在行为上的。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显而易见,“修”有“锻炼”“提高”“完善”之意,而“养”正是“修”所要达到的状态和结果,更可以说成是一种“大悟”和“境界”而这种大境界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只有经过“切、磋、琢、磨”才有望得到“涵养熏陶”,可见实现修养也并非易事,虽然如此,从古至今还是很多人去努力、去尝试,“

3、圣人”的大彻大悟的高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如果像孔孟和老庄这样的“大圣”“大贤”多如牛毛,恐怕“修养”二字的韵味会很暗淡,正因为圣贤人少,以“圣贤”为载体的修养的人格外化才更加让人仰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人们才前赴后继、摩肩接踵向圣人学习,以便提高自身修养。出于对“修养”的仰慕和期待必然会产生“修养”的动力并获得相应的成果,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 对“修养”的重视和追求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逐渐形成了“德”和“礼”,中国古代不是一个“法制社会”,尽管有“法治”,但法的局限性不足以或更好地调节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这时候“德治”或“德法并重”“以礼如法”作为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准则起到了很大

4、作用,这种作用来源于“德”和“礼”的约束,为了使“德”和“礼”更好的发挥作用就必须使它赖以存在的基础得以稳固,而人在这种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人自身的修养实现“德”“礼”的张扬,以人自身来管理和约束人,以人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来实现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作用方式,而人的“修养”支撑着这种作用的发挥。 “修养”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在调整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也对为封建社会的稳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没有断层和停滞,“修养”在中国现在社会中仍然到处可见,现代社会对“修养”仍然提倡和宣扬,目的在于以“修养”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有利的条件。

5、二、修养的内容 修养的内容的十分广泛,人是社会关系主体,以人为核心形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对人的要求很大,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变得完美而有价值,使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使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得以彰显,从而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收获。基于此,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要想实现自己的期待,必须要拥有一种能够使自己获得所需的“资本”或“条件”,譬如:在某一领域学识丰厚、知识渊博,在学术和科研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成就,或者道德高尚、人格崇高,在一定范围内声名显赫等等,这些东西都来自于人的修养,来自于人对自我的要求和锻炼,因此,它使修养的内容更加广泛,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修养内容

6、的广泛性、多样性、深刻性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大体而言修养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格修养,二、学识修养,三、道德修养,四、情操和性情修养。 1. 人格修养 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没有财富,但一定不能没有人格,人格对人的意义巨大。一个人格有问题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怎样,友情、亲情和爱情对他来说是冷漠和暗淡的,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人格上有重大问题的人交往,如果有人愿意和他结交,可能你也和他有着相同的目的和问题。人们都喜欢和友好的、善良的、人格高尚的人往来,这是人对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人格修养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个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他将会如鱼得水欢快自如;一个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人他

7、会获得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成功砝码;一个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人他会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获得名誉和地位,获得别人的礼赞和颂扬。人格修养对人的意义就像美玉一样任何瑕疵都会影响它的价值,它又像玻璃一样,透过它不仅可以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还可以以看到室内的静美和端庄。人格修养对于人来说就好比一扇门,打开它就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而人本身所固有的美通过人格的外在表现,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沟通和交汇,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和睦。 对于人格修养问题古人特别看重,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内心的自我反省和修养可以实现“忠”与“信”,一个人一但具有了“忠”和“信

8、”,就像芝兰一样他的身边会聚集很多志同道合者,聚集很多追随者和仰慕者。人格的修养在于“正身”和“律己”,在于“仁爱”和“诚善”。曾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心诚则明,性善则”。身正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有所效,律己则慎思有度、止于至善内修于心而外秀于世,仁爱则敬德爱人、礼义彰显,诚善则推心置腹、彼无欺而共和睦。人格修养达到了正身、律己、仁爱和诚善,内心与教化于一体,德法与礼义溢于身,人际和谐,社会和睦,世俗之心随社会向往的、人所

9、追求的“法则”而升华,人格修养使自己和他人联系在一起,使自己意识到人不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得考虑他人的感受,自己的行为必须要符合社会固有的、普遍接受的方式和理念。人格修养促使人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觉悟,尽可能的使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寻求一方天地。 2. 学识修养 如果说人格修养、道德修养、情操与性情修养是人的内心修养至德至善的人生境界,那么学识修养往往是支撑起这种境界的基石,但学识修养并非与此总能一致,不管怎样,学识修养在促进人的内心涵养方面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人对知识的探求和汲取,人对科学的执着和专注,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学识修养的求索境界。人们常说有教养、有修养

10、的人往往是有学识的人,有学识的人往往很有教养和修养,学识和修养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生活中也存在有学识的人并应不应定有修养,这是因为他没有将学识真正内心的感悟层次上,换句话说他的学识还处于肤浅状态,他没有将学识升华成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真正的学识是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探讨,更是对知识的尊重和融化,使知识与心性结合,是学识与价值挂钩。真正有学识的人一定会领悟的学识中的奥妙和学识的价值,对于这样的人他的修养无可非议,因此,对学识的认知和追求,对学识修养的重视和追求对人的修养至关重要。 一般人而言,学识修养的基础在于追求知识和学问,追求知识和学问最简便的修养方法就是读书。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于学识修养方面古人有很多至理名言值得借鉴和学习,譬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等。学识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丰厚的学识来源于渊源不断的积累和勤奋,在这过程中也是对一个人毅力、信心的考验,学识修养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为知识而付出,他需要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感悟。一个有学识修养的人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学识修养对人自身全面的修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3. 道德修养 文明的社会是重视道德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是道德彰显的社会。社会中存在着无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冲突,

12、法律虽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近代文【篇二:论修养】 一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二 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三 知道看人背后的是君子;知道背后看人的是小人。 四 你犯错误时,等别人都来了再骂你的是敌人,等别人都走了骂你的是朋友。 五 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六 变老并不等于成熟,真正的成熟在于看透。 七 简单的生活之所以很不容易,是因为要活的简单,一定不能想的太多。 八 人们常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九 我们在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床上。 十 你的丑和你的

13、脸没有关系 十一 航海者虽比观望者要冒更大的风险,但却有希望到达彼岸。的苦恼在于有太多选择。 十三 不要总觉得被轻视,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分量。 十四 一个人的价值,不体现在与别人相同的东西上,而体现在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上。 十五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十六 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是没道理。 十七 人们是看你做什么,不是听你说什么。十八 要求别人是很痛苦的,要求自己是很快乐的。 十九 不敢生气的是懦夫,不去生气的才是智者。 二十 对于人来说,问心无愧是最舒服的枕头。 二十一 嫉妒他人,表明他人的成功,被人嫉妒,表明自己成功。 二十二 有些事情,不谈是个结,谈开了是个疤。 二十三 一口吃不成胖子

14、,但胖子却是一口一口吃来的。 二十四 喜欢花的人是会去摘花的,然而爱花的人则会去浇水。 个人修养 1、不要自视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 的。 2、不要盲目承诺 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 个人。 3、不要轻易求人 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

15、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4、不要强加于人【篇三:孔子论修养】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敬爱兄长,为人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地友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去学习文化。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尤其重视培育他们的道德修养,比如“孝”“悌”“谨”“信”“仁”等。孔子认为,年轻人首先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而学习文化知识,则是道德实践达到一定水准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这种先德后才的教育观被后世所继承,战国晚期的荀子就说过:“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

16、;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荀子?不苟)这是认为道德水准不高的人,无论有没有知识和能力都是不好的。现代社会的人才取向多是“唯能力论”,在评价一个人时,往往比较重视学历、能力和工作经验,却不太在意其道德水平的高低和个人修养的优劣。然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才能越出色,取得越高的职位,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可能就越大。从这一点说,建立“道德档案”,重视道德教育,确实很有现实意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政治上不太得意,无论在父母之邦鲁国,还是在齐、楚、卫、陈等其他诸侯国,都没有获得充分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有时甚至还被威胁和驱赶。但是,孔子并

17、没有因此而绝望,也没有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将“不了解别人”当作大问题,这不仅表现出孔子具备“恕”的良好修养,也体现出他的处世智慧。在孔子看来,别人“不了解”我,无伤道德,也不会危及自身,因此不必耿耿于怀,如果把这种事情都挂在心上,则是修养浅薄的表现。然而,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人的品性和做事风格,则很难与人相处,更不用说成就事业了。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 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那一定是射箭比赛吧!即使是比赛,也是互相作揖,彼此谦让,然后登上台阶,射完箭后走下台阶又互相敬酒。这种竞赛活动都不失为君子。 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君子”应该掌握六种

18、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的“射”,就是射箭。在春秋时期,很多重要仪式中都有比赛射箭的项目,称为“射礼”。这种射箭比赛既考验参与者的箭术技艺,又考验参与者的礼仪风范。仅仅箭法出众却没能表现出谦让与友善的人,是无法获得好评的。君子习射,既是应对战争的需要,也是一种对自身修养的锻炼。孔子主张君子不争,即使在必须分胜负的射箭比赛中也要保持平和谦让的君子之风,是很有深意的。过于强烈的竞争意识往往会扭曲人的心灵,使人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和成功而不择手段,这种做法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不良影响是难以估量的。现代体育竞赛虽然以“更高、更快、更强”为宗旨,却也时时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正是基

19、于这一原因。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朴实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俗野蛮;文采胜过朴实,就会显得虚伪浮夸。朴实和文采配合适当,这才是一个君子。 成语“文质彬彬”即源于此句。天生的质朴道德与来自后天的学识风采,构成了同一人格的两面,无论古人今人,莫不如此。孔子把两者配合适当的人称为“君子”,是对其修养水平的高度评价。“文”与“质”的较量,是君子人格构建中的重要环节。一个诚实朴质的人,不一定有出众的风范;一个风度翩翩的人,未必能做到平和诚恳。两者虽然表现不同,实则都是“文”与“质”的失衡,同样不可称为“君子”。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中庸作为

20、一种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但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提到“中庸”,很多人将其理解为折中、妥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态度。其实这是对“中庸”思想的误解。“中庸”不仅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孔子将其看作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修为和君子之道的最高层次。依据儒家经典,我们可以将“中庸”解释为“用中”之道,即在生活实践中恪守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正之理,具体表现为四条原则:一是“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二是“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三是“时中权变”的调适原则,四是“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中庸思想千百年来塑造着中国人“与人为善”的人格特征。我们应该摒弃长久以来对“中庸”的误读,充分

21、认识到“中庸”对当下人们实现身心之和、人际之和、人与自然之和、人与社会之和的作用,以利于我们立身处世、齐家兴业和治国安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上的浮云。 孔子从不反对凭真本领获得富贵,却对通过歪门邪道得来的财富和地位非常反感。他认为,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说,过贫困的生活一样有乐趣,不合道义的富贵,是应该被拒绝的。孟子也说:“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告子上)认为即使俸禄达到万钟粟米之多,如果不合礼义,也是没有意义的,不应该接受

22、。孔子这种重道义、轻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可以使我们认清道义和利益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受个人欲望驱使而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必须指出的是,儒家的重义轻利不是反对人们获取正当利益,而是反对为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安贫乐道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在没有正当上进途径的情况下不逢迎苟且求进。 过则勿惮改。 论语?子罕 犯了错误不要怕改正。 有些人明知自己犯了错误,却碍于面子、声誉等因素,选择了遮遮掩掩、文过饰非,这不仅不利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可能在将来犯下更大的错误,这是孔子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向弟子们提了出来。孔子的弟子子贡说得很明确:“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3、”(论语?子张)谁犯了错误,别人心里都很明白,只有及时改正,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敬重。孔子有时候就像一个“?唆”的长者,他常常为弟子担心, 生怕他们走上歪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错却不愿改正。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 修养自己的身心,敬慎从事。修养自己的身心,使亲朋好友安乐。修养自己的身心,使所有的百姓安乐。 子路向老师询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提出了君子的三种境界,一层比一层高,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第一层是修养身心,保持恭敬之心,养成敬畏之心,这是“内圣”的功夫;第二层是修养身心,并能使亲朋好友感到安定快乐,这是“外王”的过

24、渡阶段;第三层是修养身心,并使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这是“外王”的终极目标。但连孔子自己也感叹说这个终极目标,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都难以做到。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哪种境界,孔子首先强调的都是“修己”,也就是先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再言其他。我们常常探讨道德的起点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道德的起点就是修养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提高道德修养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与个人、社会、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息息相关,这也是儒家始终强调修身的根本原因所在。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能够合群相处,但不结党营私。 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品德的描述。矜是庄重,群是合群

25、,庄重合群,不争不党,就是君子的品德。庄重,是因为君子持己自重,有所虔敬;合群,是因为君子公道仁爱,和气处众;不争,是因为君子寄托广大,不屑俗利;不党,是因为君子独立自足,无须阿比。首先,庄重是做人的基本礼节,它体现在仪态、衣着、言语、举止等诸多方面。其次,不争这个颇具道家色彩的词汇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之一“和”的理念,它既强调人与人之间,也强调人与自然之间要平等相待、和谐相处。最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出于公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接纳他人,做到人与人之间友好团结。但团结并不意味着可以“结党”,即拉帮结派,因为“结党”往往会营私,会党同伐异,从而抛弃道义原则,走上

26、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我们极力反对的。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觉: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觉争强好斗;年老时,血气衰退,要警觉贪得无厌。 这是孔子在讲授戒慎的经验,所论都是在特定的年龄时段要戒除不良习惯。少年贪色,戒之难,孔子因此提出“血气未定”以警之;年壮喜斗,戒之难,孔子因此提出“血气方刚”以警之;老年喜得,戒之难,孔子因此提出“血气既衰”以警之。淮南子?诠言训中同样提出了人在不同年龄段的特征,与孔子的话相似:“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可爱可取的一面,但也因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差异,会有一些缺失。孔子通过对人成长的观察和体悟,提出了君子从小到老应该注意和戒除的事。其实,不论是好色、好斗还是好利,都是人的欲望,也不限于某个年龄层面。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是要我们随时警惕,用理智来节制欲望,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