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50.01KB ,
资源ID:2928178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2817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科技成果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科技成果汇编.docx

1、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科技成果汇编一、科技成果汇编课 题 名 称全断面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江垭大坝中的应用获 奖 等 级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颁 奖 部 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湖南省人民政府获 奖 日 期2001年12月16日2003年1月8日主要研究人员张汝强、唐荣旭、胡强、李建民、柳胜东、姜长全、杜志达、宋向宁、刘次生成 果 摘 要:该成果在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江垭水库建设中,率先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筑坝技术,攻克了制约碾压混凝土各高坝发展的技术疑难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江垭大坝为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高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

2、131m,坝顶总长368m,共分13个坝段。总混凝土量为137万余m3,碾压混凝土量为109万余m3,达总工程量的80%。在大坝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碾压混凝土大型机械化连续施工特点,率先在百M以上高坝上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作为大坝上游面防渗体,并尽量简化坝体剖面,极大地方便了施工和充分发挥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的优点。江垭大坝先后攻克了碾压混凝土作高坝防渗体、高坝大体积温度应力控制、高剪应力区提高施工层面抗剪强度等技术疑难问题,并首先创造使用了斜层碾压施工新办法及改进了变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获得了中、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一个高质量、首屈一指的建筑”。

3、继本成果之后,我国已有云南大朝山、广西百色、山西汾河二库等多座大型水电工程大坝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课 题 名 称闸坝及明渠水力设计系统研究获 奖 等 级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人民政府获 奖 日 期2002年10月22日主要研究人员欧健、陶雪辉、艾克明、郑洪、倪保璐成 果 摘 要:“闸、坝及明渠水力设计研究”工程对于大坝与溢洪道及水闸泄流、闸孔出流、泄槽、消能工及渠道水力设计方法作了深入研究,其内容包括堰流计算模式、组合堰与闸孔出流计算方法、多种消能工水力设计、明渠水力设计及高速水流反弧段体形计算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建立了整套的计算模型及方法。建立的“湖南院低堰出流淹没

4、系数计算公式”对于提高低坝淹没泄流计算精度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建立的组合堰流计算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组合堰自由与淹没泄流的水力设计难题。课题组将以上分析研究成果与长期进行水力设计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提高与精练,从而建立了“闸、坝及明渠水力设计系统”工程水力设计软件。系统由以下六个子系统组成:1. 考虑各堰段前行近流速不同的组合堰流计算子系统2. 忽略各堰段前行近流速不同的组合堰流计算子系统3. 闸孔出流计算子系统4. 消能工水力设计子系统5. 明渠水力设计子系统6. 高速水流反弧段体型设计及时均压力值计算子系统课题组对堰流计算模式、组合堰及闸孔出流计算方法、多种消能工与明渠及高速水流反弧段体

5、形计算模式等进行了研究,技术路线正确。所提出的整套水力设计模型及方法是目前国内最系统最完整的低堰水力计算成果。该成果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编程方法,各子系统集于一体,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友好、便于修改和补充,经十多个工程设计证明:该系统使用方便,计算精度高,大大提高了设计工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成果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低堰出流淹没系数和组合堰的水力计算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研究成果2002年获湖南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课 题 名 称湖南省水库向城市供水研究获 奖 等 级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人民政府获 奖 日 期2003年11月30

6、日主要研究人员文柏海、徐贵、廖小红、胡堃、卜继勘、胡凯诗、罗纯军、黎前查成 果 摘 要:在水资源危机中,城市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城市缺水以不同程度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愈来愈严重,解决城市用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课题围绕“城市水资源”、“水库水资源”、“水库向城市供水方式”三个主题,展开了点面结合的广泛调研,并采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南实际,先应用模糊数学分级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对湖南现有29座城市天然(江、湖)水资源与67座靠近城区大中型水库水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并得出如下结论:1到2020年,湖南省天然水资源严重紧缺城市有3座,占10.4%;紧缺城市

7、4座,占13.8%;轻微紧缺与不紧缺城市各11座,各占37.9%。2到2020年,湖南省已建近城区水库向城市(不含县城)可供水资源量,完全满足需水量7座城市,占24.1%;基本满足需水量有9座城市,占31.0%;满足综合生活用水量的有7座城市,占24.1%;满足居民饮水量和无水库水源的城市各3座,各占10.4%。3中等干旱年,湖南近城区水库可向城市提供可调节水量31.1亿m3,可获水资源费8.7亿元/a,外推至全国为350亿元/a;水库水源开发投资与运行成本,较江湖水源开发与运行成本少0.439元/m3,外推至全国,可节省投资与运行成本500亿元/a。可见,其经济效益巨大。同时,通过水库水资源

8、总量和分布,以及相关城市供水现状与预测等背景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证了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水库向城市供水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大的战略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性、技术性较高的“水库富余水量评价”、“城市短缺水量评价”、“水库向城市供水方式评价”三个通用模式和相关的计算公式。还选择了株树桥水库向长沙市区供水,官庄水库向株洲市区供水的实例,对“模式”进行了应用示范,证明所建模式是水资源利用领域中的一个创新,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课 题 名 称湖南省水旱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及防灾减灾对策研究与应用获 奖 等 级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人民政府获 奖 日 期2001年12月16日主要研究人员佘国

9、云、张振全、谢柳青、陈光荣、唐少华、卢翔、曾启明、彭鹏飞成 果 摘 要:该课题从湖南的水旱灾害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分析山丘区、江河及洞庭湖的洪灾、旱灾及涝灾的成因与发展趋势。根据其成因和发展趋势,制定防灾减灾对策,分别提出了对山丘区洪灾治理对策、洞庭湖区的洪灾治理对策、湖南省旱灾治理对策,洞庭湖的治涝对策,全省防洪库容优化规划模型研究、长江三峡水库对洞庭湖区重现“96”、“98”、“99”型洪水的防洪作用分析和湖南省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针对防灾减灾对策提出了湖南省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思路,制定了“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指导思想、“十五”计划的任务和目标及总体布局、2015

10、年水利发展规划目标及保障措施等。课 题 名 称GY系列灌浆压水微机记录仪获 奖 等 级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人民政府获 奖 日 期2001年12月16日主要研究人员徐力生、彭春来、陈金醮、汪双柱、贺茉莉、殷晓红、颜湘文、刘军成 果 摘 要:用于基础工程和大坝灌浆的过程动态检测,以确保大坝及基础的安全。特点是实现了三参数、大循环的动态在线检测,且非常成功的应用于现场生产,弥补了国内外的空白。GY-V型仪器整体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仪器经过四年多I-V型的技术更新,在三峡、小浪底、天生桥、江垭等十几个大中型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杜绝了隐蔽工程中的事故隐患,社会

11、效益重大。以微机算机为中心的灌浆、压水实验自动记录仪或装置分为二类:1、单机单孔型灌浆、压水实验自动记录仪。一般含一个微计算机系统,工作时只能服务一个灌浆孔,功能主要为参数的检测和记录。2、多机多孔型灌浆、压水实验自动控制与记录装置。含多个微计算机系统,分别完成参数采样、数据处理和灌浆有关环节的过程自动控制,是一个闭环的大型综合机电装置。课 题 名 称湖南省水电开发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获 奖 等 级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一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水利学会获 奖 日 期2004年主要研究人员易桂兴、胡飞明、卜继勘、孙宗祥、钟共青成 果 摘 要:湖南省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理论蕴藏量15695MW,技术可开

12、发量13230MW,截止2001年统计,已、正开发量7412M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6.02%,开发潜力较大,开发前景广阔。根据湖南省的电力发展规划及负荷预测,2005年湖南省尚缺电力1288MW,尚缺电量13亿kW.h;2010年湖南省尚缺电力2227MW,尚缺电量85.42亿kW.h。由此可见,湖南省的水电开发无论从资源的储量还是从负荷的需求考虑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本课题于2001年列入湖南省水利水电重点科研工程,先后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大纲、资料收集整理、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以及报告编制等阶段的工作,至2003年10月正式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本课题深入研究了湖南省的能源资源

13、及开发现状、水电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湖南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需求与预测、湖南电力系统对水电的需求、湖南省待建电源点状况及水库淹没特点、国内外水电开发的比较;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湖南省水电电源点开发选择优化模型,利用此模型,可以评价一个电源点的开发优劣程度,为众多开发商及各级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水电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课 题 名 称湖南省水力资源复查成果获 奖 等 级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一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水利学会获 奖 日 期2004年主要研究人员欧春林、刘常斌、彭才德、吴生平、李玲成 果 摘 要:19771980年

14、的水力资源普查,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成果主要体现在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量上,二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水电建设水平的提高,原水力资源普查成果已不能反映水力资源状况。湖南省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为全国水力资源复查的重点复查省份之一。为客观地评价水力资源状况,按照国家计委的统一安排,引入国际流行的经济可开发量的概念对我省水力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价。在进行大量的基础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力资源经济可开发量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并对单河理论蕴藏量10MW及以上河流上单站装机容量0.5MW及以上的水力资源逐一进行评价。并利用当今数据统计的最新方法、计算机和网络最

15、新技术,编制先进的水力资源数据库。可利用数据库查找各水力资源主要参数,进行各种分类统计,并可根据水电建设情况适时更新数据资源。该研究成果进一步查清并科学合理地评价了我省的水力资源状况,可为我省乃至国家优化配置资源、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制订电力发展规划和水电建设规划、做好水电前期工作、研究投资政策和决策投资提供可靠依据。课 题 名 称泵站新型拍门缓冲装置的设计研究获 奖 等 级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一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水利学会获 奖 日 期2004年主要研究人员胡堃、黄廷璞、李小鹏、穆建军、邱玉峰成 果 摘 要:随着水利泵站规模和拍门尺寸的不断增大,如何解决拍门关闭拍击力问题,就成为了泵站运行和

16、拍门设计的关键。该工程采用自适应型液压缓冲装置,采用流体小孔节流原理,在拍门重力和水压力共同作用下,由门页带动活塞杆被动完成缓冲动作,达到缓冲目的,以减小拍门关闭时的拍击力。该装置构思新颖,科学技术性强,主要表现在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都有大幅提高,工作特性也更为完善。它省去了已有拍门液压启闭机的泵站和电控系统,并避免大门上开小拍门的设计,节省了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采用分段变速缓冲技术和调控手段,使拍门既满足机组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开闭的要求,又保证了拍门的缓冲效果,提高泵站建筑物的安全性,同时又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具有明显的工程和经济效益。该工程于1998年下半年结合汉寿县岩汪湖电排站改造(洞

17、庭湖二期治理)开始进行有关资料的准备及设计构思,1998年底完成了岩汪湖电排站拍门及缓冲装置的研究设计工作,1999年初投入设备制造生产和安装调试,1999年5月成果投入运行至今。通过现场观测,拍门缓冲装置运行良好,效果显著,其运行可靠性和调控能力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实际关闭时间与设计控制时间吻合,加之该装置机构简单,造价不高,无须机外控制,运行简便,故深得用户好评和欢迎。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我省洞庭湖区二期治理的开展,不仅有数十万千瓦的已建电排站需要陆续改造、整修或改建,而且还将新建一批大中型骨干电排站,同时装机的单机容量也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对流道拍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新型拍门缓冲装置的

18、推广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该装置现已在湖南省坡头、大东口及苏家吉等大型泵站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光明。课 题 名 称长江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区水利关系研究获 奖 等 级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一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水利学会获 奖 日 期2002年主要研究人员陈彰嘉、廖长发、蒋松生、刘后昌、聂芳容、袁正科、朱翔、周北达、张有兴、黎昔春、张振全、徐贵成 果 摘 要: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从水系上看,湖南省有5千M以上长度的河流5341条,流经全省98%的面积,注入洞庭湖。洞庭湖水系与全省98%的国土面积有关联。这项研究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组织多部门、多

19、专业联合攻关。在课题总体组的指导下,分专业组成了14个子课题,其中水利专业7个,林业与国土资源各2个,环境保护、农业、血吸虫病防治各1个,现将各子课题主要内容概述如下:1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水文情势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2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防洪排涝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3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河道、湖泊的影响及其演变趋势研究4三峡工程运行后“四水”干流及尾闾地区防洪措施研究5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城市防洪排涝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6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环境容量演变趋势预测及其对策研究7城汉河整治在洞庭湖治理配套工程研究中的意义8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体污染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9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化的影响

20、及对策研究10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用材林、防护林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11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12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13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和生产力布局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14地质作用与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演变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通过这些专题调查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影响,也为综合研究积累了资料,做好了准备。课 题 名 称湖南省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研究获 奖 等 级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二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水利厅获 奖 日 期2001年主要研究人员唐少华、胡飞明、彭鹏飞、谢柳青、卢翔、王凤辉、孙宗祥成 果 摘 要:本

21、工程属水资源开发、电力生产与供应、水利工程管理技术等多学科领域。该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从湖南省的能源资源及开发现状看,主要是开发煤和水力资源,其它资源近期开发比较困难,而煤炭资源储量有限,更多地是依靠外省煤炭和本省水力资源来满足湖南的电力发展需求。从“九五”及“十五”湖南省电力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来看,全省的电力工业,特别是水电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继续发挥其作用。根据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湖南省2005年及2015年电力负荷需求量分别为10770MW、18400MW,电量需求量分别为560亿kW.h、920亿kW.h。要满足这一要求,发展水电特别是有调节性能的水电站尤为重

22、要。根据湖南省“十五”国民经济及电力发展规划,分析了湖南电力系统对水电开发的需求,提出了水电开发的相应对策。分析研究了湖南省装机容量0.5MW及以上待建水电电源点的主要经济指标及特点,为广大开发者选择开发时提供依据。研究了湖南省水库淹没处理特点及减少淹没的相应对策。利用多目标评价方法及模型,考虑了包括影响工程开发的定量和定性指标等多种因素及权重,提出了湖南省待建电源点的开发程序。根据国内外水电开发经验,总结了湖南水电的开发经验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湖南水电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及远景发展规划。工程特点:内容新颖,资料详实,方法先进,结论正确可信。应用推广情况:该成果具

23、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电站的选点、编制区域电力发展规划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在修山水电站的选点及湖南省农村水电发展规划中得到的应用。对于其它领域的选点与规划同样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课 题 名 称湖南省郴州城市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研究获 奖 等 级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二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水利学会获 奖 日 期2002年主要研究人员刘毅、陈志江、李志祥、廖小红、董必胜、徐贵、刘东一、邓凯、刘克文成 果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土为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新建工程的动工,大量地扰动地面,损坏植被,

24、造成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尤其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地区,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是一切单位和个人应尽的义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等,都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并按“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水土保持原则,搞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4至11304,北纬2539至2555,辖北湖、苏仙两区,总面积2080km2。郴州市区是湘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城区面积24km2,人口27.5万人(2000

25、年统计),区内国内生产总值61.84亿元,规划至2010年城区面积将达到31.5km2,人口35万人。流经郴州市区的河流有郴江及其支流同心河、燕泉河三条小流域,土地面积173.6km2,其中耕地面积33.69km2,现有人口8.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3万人,工农业(含林、牧、第三产业、其它)总产值60784万元。郴州市地处山丘区郴州干支流岸边,上游无控制性防洪水库,城市防洪主要依靠堤防。由于城区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下泄,导致城区河段河床淤积逐年抬高之势。仅靠加修堤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在上游水土流失区实施水保工程措施,蓄水保土,标本兼治,通过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山洪对

26、郴州市有威胁。由于城市防洪能力差,加之山洪来势凶猛,每次洪灾造成的损失都相当惨痛,特别是1999年“8.13”洪水,造成70人死亡,城区一半以上面积均被洪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之多。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对于郴州市城市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城区防洪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穿城水系中上游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工程区累计治理程度达74.22%,减少水土流失效益平均达13.55万t,蓄水效益达328.45万t,直接效益年均为322.2万元。课 题 名 称湖南省江垭水库PMP分析及溃坝洪水研究获 奖 等 级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二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水利学会

27、获 奖 日 期2002年主要研究人员游功明、徐贵、沈兴南、马军、左晓阳、卢翔成 果 摘 要:本研究对江垭水库可能最大暴雨(PMP)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几种不同理论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通过对氵娄水流域内降水特性的分析,提出了采用流域特性降水估算PMP的方法,经分析,成果合理可信。根据调洪演算计算了可能最大洪水大坝的最高水位,并进行了可能最大洪水条件下的大坝安全复核。根据大坝稳定计算成果,从江垭大坝的地基条件、材料性质和结构性能及荷载情况,以及施工质量较好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大坝溃口型式,结合不同的计算工况,采用一维瞬时溃坝洪水数学模型,明渠河网的求解应用隐式有限差分法,对溃坝洪水传播的时空变化进

28、行了深入的分析计算,成果合理可信,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溃坝洪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坝安全措施和溃坝洪水的减灾措施与建议,为有关部门对江垭水库的防洪调度提供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决策依据。成果和建议已被江垭大坝安全手册采用,并获得世行及湖南省政府的批准,在紧急情况下,对保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也成为江垭水库工程防洪风险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课 题 名 称低水头电站清污系统与清污机的设计研究获 奖 等 级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二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水利学会获 奖 日 期2002年主要研究人员胡堃、黄廷璞、高卫、李球、周维亚、穆建军、刘瑜成 果 摘 要:清污,对低水头电站

29、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是保证电站机组正常运行、减少水头电能损失的必要措施,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同时,它又是电站运行中一项长期、复杂(非技术性)的工作,只要机组发电,就有清污作业,清污作业不仅又脏又累,污物的处理因牵涉到环境保护及费用等诸多问题,很是棘手。况且,我国大多数河流环境治理还未收到成效,污染严重,污物量大,成份杂乱(生活垃圾、农业垃圾、杂草树枝、泥沙具有),这更加重了清污工作的压力。近十多年来,我国低水头电站建设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多加大。自八十年代以来,我院先后设计了马迹塘、南津渡、高滩、宋家洲、石面坦、近尾洲等一批低水头电站,在这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从国内

30、这类电站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拦污、清污系统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拦污、清污设施不配套,清污设备性能差,效率低,人工辅助劳动强度大,以及工作环境恶劣等,对电站的运行造成了很大影响和效益损失。因此,设计一套高效实用、合理配套的电站清污系统和清污机械,对保证电站正常运用,提高发电经济效益,改善人工工作环境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途。为此,我们结合大源渡电站的清污设计,努力创新,精心设计,构筑了一个成功有效的清污系统,创新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清污机,在低水头电站清污设计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提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成果曾两次在全国金属结构专业会议上交流,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扬,同时

31、也引起一些国外专业公司的瞩目和关注。课 题 名 称湖南省氵娄水江垭水库调度研究获 奖 等 级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二等奖颁 奖 部 门湖南省水利学会获 奖 日 期2003年主要研究人员欧春林、吴生平、沈宏晖、卜继期、黄涌、方蒲望、徐贵、易令宇、马军成 果 摘 要:澧水流域山高坡陡,地处大暴雨区,滩多水急,洪水凶猛,危及下游和尾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长江向洞庭湖分流的松滋河又在澧水尾闾与澧水连通交汇,两水相互顶托干扰,形成西洞庭湖洪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松澧地区。为指导江垭水库的调度运行,减少下游及松澧地区的洪灾损失,为使江垭水库既坚持以防洪为主,承担澧水近期防洪任务,又尽可能的增加发电效益,研究出使江垭工程防洪发电效益最佳的科学、合理、可行的运行调度方式。课题组成员,均为参加澧水流域规划和江垭工程设计的主要专业人员,研究工作结合江垭水库运行调度设计进行。该成果主要研究是在澧水流域规划及江垭水库工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