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42.42KB ,
资源ID:292193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2193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生物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生物名词解释.docx

1、普通生物名词解释普通生物名词解释第一章 绪论1.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有生物和他所居住的环境共同构成;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稳态(homeostasis):生物通过许多调节机制,保持内部条件相对恒定的状况。也称内稳态。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主要调节机制是反馈。3.应激性(irritability):生物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有利于保持其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反应。应激性是生物的普遍特性。4.适应:包含两方面涵义:生物的结构都适合于一定的功能;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5.生物多层次结构:原子-分子-生物大

2、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6.五界系统:惠特克R.H.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7.双名法(binomial nomendature):林奈Linnaeus创立的为物种命名的方法,由拉丁化的属名和种名联合构成。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1.同位素示踪: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技术。2.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在生物的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不可缺少的元素。3.生物大分子(macromolecule):在生命现象中起重要作用的

3、分子都是极其巨大的,可分为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质四大类。4.多聚体(polymer):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组成多聚体的小分子成为单体。蛋白质、核酸、多糖都是多聚体。5.糖类:含有多羟基和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及其产生的缩聚物或衍生物。6.必需氨基酸:动物细胞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就是必需氨基酸。成人的必需氨基酸有: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苏氨酸(Thr)、色氨酸(Trp)、缬氨酸(Val)8种。(背诵方法:尽量带一本淡色书来)7.氨基酸(amino acid):含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是蛋白质的单体。8.肽

4、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另一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共价酰胺键(-NH-CO-)9.肽(peptide)和多肽(polypeptide):不同数目的氨基酸以肽键顺序相连,形成链状分子,即是肽或多肽,通常分子量在1500以下的为肽,1500以上为多肽。10.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11.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向单一方向卷曲而形成的有周期性重复的主体结构或现象。这种周期性的结构是以肽链内或各肽链间的氢键来维持的。包括-螺旋、-折叠、-转角、无规则卷曲。12.蛋白质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的肽链再折叠形成的构象是三级结构,如球蛋

5、白、纤维蛋白。13.蛋白质四级结构:有两条或多条肽链折叠,以弱键互相连接形成的构象。14.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在化学、物理因素等作用下,蛋白质天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和破坏,从而失去生物学活性的现象。变性过程中不发生肽键断裂和二硫键破坏,因而不发生一级结构的破坏,而主要发生氢键、疏水键的破坏,使肽链的有序的卷曲折叠状态变为松散无序。原来包含在分子内部的疏水侧脸集团暴露到分子外部,因而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失去结晶能力,并形成沉淀。15.核苷酸: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每一核苷酸分子含有一个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分子、一个磷酸分子和一个含氮的有机碱。16.DNA双螺旋(doubl

6、e helix):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是2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以碱基配对相连而成的多聚物。17.ATP:三磷酸腺苷,简写为ATP。在一磷酸腺苷(AMP)的磷酸一侧,以高能磷酸键(用表示)再顺序连接上两个磷酸,就成了ATP。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释放大量自由能,这些能可被转移到其他分子,也可用来完成各种耗能活动,如运动、物质的吸收、物质的主动运输和合成等。ATP水解时,通常只有最后一个高能键水解放能,而成二磷酸腺苷,即AD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第三章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1.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指出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

7、胞经分裂而产生。2.细胞质(cytoplasm):除了细胞核以外的所有部分,质膜是细胞质的最外层。3.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膜及细胞的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厚78nm,具有选择透过性。4.核膜(nuclear envelope):包在核的外面,由两层膜组成,两膜之间有核周腔。在多种细胞中,外膜延伸与细胞质中糙面内质网相连,核膜内面有纤维状蛋白组成核纤层。核膜上有小孔,称核孔(nuclear pores),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5.核纤层(nuclear lamina):核被膜内面由纤维状蛋白构成的一层网络结构,对核被膜起支撑作用。组成核纤层的纤维状蛋白是核纤层蛋白

8、。6.染色质(chromatin):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7.常染色质(euchromatin):在有丝分裂完成之后,能够转变成间期松散状态的染色质部分。常染色质在分裂期染色深,但在间期染色浅,呈细丝状。一般而言,常染色质是具有转录活性区,是基因区。8.异染色质(heterchromatin):在有丝分裂完成之后,约有10%的染色质在整个间期仍然保持压缩状态,将这种染色质称为异染色质。异染色质在分裂期和间期的着色力相同。当用3H标记的尿嘧啶作为细胞合成RNA的前提,然后进行细胞固定、切片和放射自显影分析。发现异染色质不能被标记,表明它们可能没

9、有转录活性。不过,有证据表明某些基因位于异染色质区。另外也并非所有无活性的基因和不转录的DNA都是异染色质区。9.染色体(chromosome):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光学显微镜下可看见的棒状结构。染色体和染色质在化学本质上没有差异,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10.组蛋白(histone):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白质,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有五种类型:H1、H2A、H2B、H3、H4,它们由不同的基因编码。11.核仁组织者(nucleolus organizer):编码核糖体RNA

10、的rRNA区。12.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又称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意大利科学家Camillo Golgi在1898年发现,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由一系列扁平囊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是蛋白质加工、贮存、分拣和转运的中心,还具有合成多糖的功能。13.质体(plastid):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包裹的一类细胞器的总称,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分白色体和有色体两类。最主要的有色体是叶绿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含有DNA、RNA、核糖体等,进行光合作用。14.液泡:在细胞质中由单层膜包被的充满稀溶液的囊泡,存在与植物、动物和原生生物的细胞中,各有其特有

11、功能。15.细胞链接(cell junctions):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分化而成特定的连接,即细胞连接。16.细胞通讯: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化学信号转导途径包括3个阶段:信号接收、信号转导和细胞对信号的响应。第四章 细胞代谢1.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2.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断裂化学键起始反应所需的最低能量。3.酶(enzyme):一种生物催化剂,化学本质多是蛋白质。有的酶蛋白只有一条肽链,有的酶蛋白有多个亚基组成,称为多亚基的酶。有些酶在催化反

12、应时不需要其他的辅助因子。作为酶活性辅因子(cofactor)的有机小分子称为辅酶(coenzyme)。4.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目前发现的至少有两类:一类催化分子内部的反应,另一类催化分子间的反应。5.活性部位(active site):酶表面具有一些凹沟结构,是酶分子与底物分子契合形成复合物的位点称为活性部位。6.竞争性抑制剂(competitive inhibition)与酶的作用底物相似,能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位点,这种化学试剂称为酶的竞争性抑制剂。7.非竞争性抑制剂(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指与酶的活性位点以外的部位结合,使酶分

13、子形状发生了变化,活性位点不适合于接受底物分子的化学试剂。8.渗透(osmosis)水分子从相对高浓度一侧穿过膜而进入低浓度一侧的扩散。9.质壁分离(plasmolysis)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由细胞中渗透出去,原生质体缩水而与细胞壁脱离的现象。10.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不需要膜中蛋白质等分子的协助,也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扩散。11.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又称协助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与质膜上称为载体的蛋白结合而不需要能量的扩散。12.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物质顺浓度梯度穿过膜扩散的作用,是物质出入

14、细胞中常见的现象。13.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物质逆浓度梯度的移动。主动运输有两个基本的特征:第一需要载体,这一点和易化扩散相似,第二需要消耗能量。14.胞吐(exo cytosis)细胞通过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分泌小泡,沿细胞骨架移动到质膜,并与质膜融合排除小泡内物质的现象。15.胞吞(endocytosis)细胞吸收大分子和大颗粒的方式,由质膜形成内向的小泡完成。包括三种类型: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16.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细胞吞噬固体颗粒的作用称为吞噬作用(phagocytosis)。除固体颗粒外,多种细胞还能吞入液体和直径小于0.2um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为胞

15、饮作用(pinocytosis)。17.受体介导的胞吞:通过膜中的受体蛋白专一性的与胞外配体结合,并吞入细胞的现象。18.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中取得能量的过程。19.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组酶的复合体。其功能是进行电子传递、H+的传递及氧的利用,产生H2O和ATP。20.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通过酶促磷酸化作用,将呼吸链上释放的能量与腺苷二磷酸ADP以及无机磷酸偶联形成腺苷三磷酸ATP的过程。是需氧生物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21.化学渗透

16、假说(chemismotic coupling hypothesis)英国生物化学家Mitchell于1961年提出,解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该学说认为,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里层向外层转移,形成跨膜的氢离子梯度,这种势能驱动了氧化磷酸化反应(提供了动力),合成ATP。这一学说具有大量的实验证明,得到公认并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化学渗透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线粒体内膜中电子传递,质子动势的建立,ADP磷酸化的关系。22.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光合作用是光养生物利用光能吧

17、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23.光反应(light reaction)光合作用中需要光的反应。为发生在类囊体上的光的吸收、传递与转换、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等反应的总称。24.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希尔发现在分离的叶绿体(实际是被膜破裂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照光时可使水分解而释放氧气。25.光合膜(photosynthetic membrane)组成类囊体的膜,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26.色素(pigment)含有特定化学基团的分子,这些化学基团能够吸收可见光谱中特定波长的光。27.天线色素(antenna pigment)又称捕光

18、色素(light harvesting pigment),位于类囊体膜上,在光合作用中起吸收和传递光能作用的色素分子,它们本身没有光化学活性。28.反应中心色素分子(reaction center pigment)是出于反应中心中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叶绿体a分子,它不仅能捕获光能,还具有光化学活性,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29.荧光(fluorescence)和磷光(phosphorescence):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时,可以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处在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称为荧光,而处在三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称为磷光。30.光系统(photosystem):

19、进行光吸收的功能单位,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和光合作用的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复合物。31.原初电子供体(primary electron donor):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光化学反应中最初向原初电子受体共给电子的,因此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又称原初电子供体。32.原初电子受体(primary electron acceptor):直接接受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传来电子的电子传递体。PS 的原处电子手提式叶绿素分子(A0),PS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去镁叶绿素分子(Pheo)。33.光合电子传递链(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fer chain):是由一系列的电子载体构成的,同线

20、粒体呼吸链中电子载体的作用基本相似。但二者不同的是,线粒体呼吸链中的载体位于内膜,将NADH和FADH2的电子传递给氧,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TP合成;而光合作用的电子载体位于类囊体膜上,将来自于水的电子传递给NADP+,并且这是一个吸热的过程而不是放热的过程。34.光合磷酸化(photosynthetic phosphorylation,photophosphorylation)光下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发生的由ADP和Pi合成ATP的反应。35.解偶联剂(uncoupler):能消除类囊体膜或线粒体内膜内外质子梯度,解除磷酸化反应与电子传递之间偶联的试剂。36.碳反应(carbon react

21、ion):光合作用中的酶促反应,即发生在叶绿体间质中的同化CO2反应。37.C3途径(C3 pathway)和C3植物(C3 plant):C3途径亦称卡尔文循环。整个循环由RuBP(1,5-二磷酸核酮糖)开始至RuBP再生结束,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全过程分为羧化、还原、再生三个阶段。由于这条光合碳同化途径中CO2固定后形成的最初产物3-磷酸甘油酸(PGA)为三碳化合物,所以称C3途径,并把只具有C3途径的植物称为C3植物。C3植物大多为温带和寒带植物。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等为C3植物。38.C4途径(C4 pathway)和C4植物(C4 plant):光合碳同化途径中CO2固定后形

22、成的最初产物草酰乙酸(OAA)为C4化合物,整个循环由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开始至PEP再生结束,经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两种细胞,可分为羧化、还原或转氨、脱羧和底物再生四个阶段,所以叫C4途径,把具有C4途径的植物称为C4植物。C4植物大多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如玉米、高亮、甘蔗、稗草、苋菜等。39.景天科酸代谢途径(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pathway,CAM途径)和CAM植物:景天科、仙人掌科等科中的植物,夜间固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有机酸脱羧释放CO2,进行CO2固定,这种有机酸合成日变化有关的光合碳代谢途径称为景天科酸代谢途径。把具有CAM途径的

23、植物称为CAM植物。常见的CAM植物有菠萝、剑麻、兰花、百合、仙人掌、芦荟等。40.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41.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也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42.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在随着光强的增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43.CO2饱和点(CO2 saturation point):当CO2达到某

24、一浓度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开始达到光合最大速率时的CO2浓度称为CO2饱和点。第五章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1.细胞周期(cell cycle):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一个有丝分裂期(mitosis,M)和一个分裂间期(interphase)。后者包括DNA合成期(S期)以及S期前后的两个间隙期(G1,G2期)。2.细胞增殖:生命的基本现象,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维持体内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措施,是受基因调控的精确过程。靠细胞的分裂来实现。3.染色单体(chromaid):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个染色体经过分裂间期

25、复制后实际上含有2个并列的由同一着丝粒固着的经过紧密盘旋折叠的DNA双链。4.着丝粒(centromere):染色单体上一段特殊的DNA序列。5.动粒(kinetochore):在每一着丝粒的外侧蛋白质复合体组装其上,称为动粒。是附着于着丝粒上的一种细胞器,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并有少量的RNA和DNA,是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微管附着于染色体的部位。6.星体:中心体的外围有成辐射状排列的微管,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星丝,星丝和中心体合称星体。7.赤道面(equatorial plane):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8.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在两条染色单体相连处,染色体上出现的一

26、个向内凹陷的缩细的部位,着丝粒位于其上。9.次缢痕:除主缢痕外,在染色体上其他的浅染缢缩部位。10.染色质:使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是真核细胞在间期核中的DNA、碱性蛋白、酸性蛋白及少量RNA共同组成的线装复合体。11.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决定性别的染色体。12.常染色体(autosome):在生物体细胞中,除了决定性别有关的性染色体外,还有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称为常染色体。13.染色体组型:根据染色体的相对大小,着丝粒的位置,臂的长短,随体的有无等特征,把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按一定顺序分组排列起来就构成了这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型。14.G0期

27、细胞:离开细胞周期不再进行分裂的细胞。15.无丝分裂:是一类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的细胞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首先细胞核分裂,进而细胞质分割,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16.有丝分裂(mitosis):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分裂时期染色质形成的丝状或带状结构,出现由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分裂结束后自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17.减数分裂(meiosis):是指有性生殖个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而DNA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的死歌配子都只含单倍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成熟时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28、。18.联会(synapsis):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是减数分裂的一个重要过程。19.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配对染色体之间的特殊结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在减数分裂终有使两个染色体紧密靠拢的作用。20.四分体:减数分裂配对完毕的染色体,又称二价体。每个二价体有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而每条同源染色体包括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样每个二价体包括4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21.端粒(telomere):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机构,有特定的DNA序列和蛋白质组成。对细胞正常复制至关重要。22.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在形

29、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3.干细胞(steam cell):在一般情况下,特别对高等动物而言,随着胚胎发育,细胞逐渐丧失了发育为个体的能力,仅有少数细胞依然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和构建组织与器官的能力,这类细胞称之为干细胞。24.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细胞经分裂和分化,能发育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25.复制性细胞衰老(replication senescence):细胞经过有限次分裂后,进入不可逆转的增殖抑制状态,其结构和功能发生衰老性改变的过程。26.Hayflick界限:Hayflick等人发现细胞分裂能力和寿命是有一定限度的,如体外培养人的二倍体细胞,只

30、能培养成活40-60代。27.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是指有细胞自身基因编码的一种主动的死亡过程,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生程序性死亡(不发生炎症反应)。28.细胞坏死(cell necrosis):机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细胞质膜及膜系统破裂,DNA随机降解,常常引起炎症反应。第六章 动物的形态与功能1.组织(tissue):有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而成的细胞群体,在集体中起着某种特定的作用。脊椎动物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基本组织。2.器官(organ):多细胞动物中由多种组织组成以完成一种或几种特定功能。3.系统(system):多个器官组成,以完成相

31、关的功能。4.自养(autotrophic nutrition):生物自己供养自己,不依赖其他生物生活的方式。5.异养(heterotrophic ):生物自身不能从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也不能从日光中获得能量,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有机物,并从这些有机物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是其它生物制造的,这种方式称为异养。6.营养素(nutrient):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水、矿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质、维生素。7.消化(digestion):把摄入的食物经过机械作用粉碎和化学作用分解,最后成为简单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8.吸收(absorption):简

32、单小分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9.胞内消化(intracelluar digestion):整个摄食过程,包括摄入、消化、吸收和排出都在一个细胞内进行的过程(单细胞原生动物都进行胞内消化)。10.胞外消化(extracelluar digestion):多细胞动物逐步形成了消化腔或消化管,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在细胞外的消化腔或消化管中进行的。11.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或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12.体液(body fluid):体内以水作为基础的液体。13.细胞内液(intracelluar fluid):指细胞内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男)和30%(女)。14.细胞外液(extracelluar fluid):包括组织液(存在于组织中)、管内液(存在于血管、淋巴管等管内)、血浆、淋巴等。15.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每次心脏搏动,由收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