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39.25KB ,
资源ID:291851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1851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人教全国通用版第十二单元+第28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人教全国通用版第十二单元+第28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docx

1、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人教全国通用版第十二单元+第28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案第28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2.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认识区域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上图)2.区域特征(1)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整体性:内部特定性质相对

2、一致。(3)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深度思考1】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提示地理区位和地理位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易混淆。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由此可见,区位概念包含位置概念。地理位置可分为下列类型: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分布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异同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不同点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北

3、纬4348,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贫乏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生产活动的差异方式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大豆、春小麦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发达落后工业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深度思考2】“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从气候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北方属于半湿润地

4、区,适合耐旱的小麦生长。南方属于湿润地区,适合喜高温多雨的水稻生长。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学法指导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深度思考3】

5、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如何变化?提示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中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后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很低。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2)从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进行对区域的突出特

6、征(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和区域发展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的分析。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 (2018福州一模)纳马夸兰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下图示意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及其雨季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百帕)。据此完成(1)(2)题。(1)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雨季时的水汽来源主要是()A.东南风 B.东北风C.偏北风 D.偏西风(2)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昼夜温差大 B.干旱的气候C.径流量丰富 D.多雾的环境解析第(1)题,注意该区域位于30S以南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雨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另外

7、图示气压值也能反映该地西侧气压较高。第(2)题,“叶小”是为了适应降水少而减少蒸腾,“肉厚”则储存有机质多,说明光照强,故反映了当地干旱的气候特征。答案(1)D(2)B区域图的判读方法(1)区域图类型:大尺度区域图(大洲)、中尺度区域图(国家、地区)、小尺度区域图(省、区等局部图)。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小尺度区域图更加多见。(2)区域图的组成:图名、图例、经纬网、辅图。(3)区域图判读方法:判读区域地图时,关键在于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定位及获取答题所需的有效信息。考法一江苏地理特征分析1.(2017课标,13)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

8、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解析本组题目主要考查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

9、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改由山东入海,淮河故道淤塞,因此作为南北方分界的标志,在洪泽湖以东部分缺少明显的自然地物标志。第(2)题,由于长江的阻隔作用,造成苏南苏北地域联系不便,自然和人文地理地域分异明显。第(3)题,当代背景下,促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本区域南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进入21世纪,交通是促使本区域经济广泛合作、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答案(1)C(2)D(3)D考法二区域地形、水文特征分析2.2015课标,37(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

10、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解析第(1)题,由图中水流流向以及文字材料体现的灌溉水流方向可以判断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第(2)题,黄河含沙量大,因此必须解决灌渠泥沙淤积问题。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考法三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影响3.(201

11、6海南地理,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10分)解析注意文字材料提示,坐北朝南的房子,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理解落叶和常绿的区别,根据图中树木种植的位置,推断出传统民居植树的作用,夏季遮阴,冬季让阳光射入室内。答案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

12、挡阳光)。考点二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及

13、其成因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结构、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2016上海地理,1516)在经济开放的

14、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据此回答(1)(2)题。(1)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2)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省际经济差异变小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经济差异变大县内经济差异变大A. B. C. D.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省际流动约占40%,以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约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

15、中部地区县内流动约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全国平均县内流动约占45%,最大,以县内流动为主。A正确。第(2)题,图示20002010年十年间,东部地区县内和省内县际间人口流动下降,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间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说明省际间经济差异变大。B正确。答案(1)A(2)B 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2)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考法

16、一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1.(2016浙江文综,78)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题。(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

17、低能耗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从Y轴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项错误;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项错误;从X轴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项正确;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项错误。第(2)题,根据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1.76)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项正确;广西(0.80)较低,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方向,B项错误;上海(0.62)和江苏(0.6)较低,但

18、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适于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C项错误;湖北(0.91)较高,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项错误。答案(1)B(2)A考法二水文特征差异比较2.2014课标,36(2)、(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2)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

19、少的原因。(8分)解析第(1)题,影响泥沙含量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上游的地形、植被、土质状况等因素。图中显示了两河流经地形区的差异。叶尼塞河由高原流向平原,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侵蚀强,河流含沙量大;而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区,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第(2)题,影响鱼类资源丰富与否的原因主要从水温高低、营养物质多少角度考虑。鄂毕河注入北冰洋,河口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河口结冰时间长,冰层厚,活动空间小,鱼类成活率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沼泽植物吸收,很难到达河口,不利于河口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纬度高,冰层厚,营养物质和饵料也较为贫乏,不利于鱼类成活。答案(1)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

20、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2)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

21、出现。典 题 示 例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读以下材料,完成有关问题。(24分)材料一下图为湖南省、广东省简图。材料二下表示意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地区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广东198024933.241.125.770.617.212.2480200521 7016.349.544.232.039.728.323 603湖南198019242.340.217.577.014.18.936520056 47319.44

22、0.240.448.621.529.99 616材料三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1)比较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说出两省地域联系的地形屏障。(6分)(2)依据材料二,比较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10分)(3)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8分)尝试自解(1)(2)(3)样卷评析样卷展示得分:16分样卷剖析失分原因:(2)小题没有据表中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较湖南、广东工业化水平(程度)高低,扣2分。(3)小题一是答题要

23、点不全,二是要点没有展开,合作关系没有说透。这类问题往往是学生的短板。扣6分标准答案(1)湖南省总体上南高北低(2分),广东省总体上北高南低(2分)。山地(南岭)横亘(2分)。(2)与湖南省相比,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三次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或答:与广东省相比,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三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每点2分)(3)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资源,可为广东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广东为湖南提供资金、技术;湖南可承接广东部分产业的转移;共同培育品牌

24、,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每点2分)答 题 模 板1.自然要素差异对比要素关键词规范答题术语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年较差光照灾害属于气候;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降水季节变化;光照,易受灾害影响地形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以地形为主,地形;地势高低;多地貌,地质水文内流河(湖)外流河(湖)水文特征为内(或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以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2.人文要素差异对比要素关键词规范答题术语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劳动力

25、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市化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市化水平产业交通科技类型利弊社会经济交通科技以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工业类型为;利(弊);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科技水平高(低)应 用 体 验(2018豫北五校联考)结合新疆(图a)和海南(图b)简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南疆地区和海南岛城市分布的差异并指出影响因素。(2)指出南疆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并说出其与海南岛相比生产的突出优势。解析第(1)题,南疆地区的城市都分布于河流沿岸,与水源有关;海南岛的城市分布于沿海地区,与地形有关。第(2)题,南疆地区水

26、源短缺,农业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因而为绿洲农业,与海南岛相比,其突出优势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答案(1)南疆地区:沿河流分布,影响因素为水源;海南岛分布于沿海地区,影响因素为地形。(2)类型:绿洲农业。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C

27、.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第2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答案1.D2.C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35题。3.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4.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

28、.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5.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A. B. C. D.解析第3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故A错误;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第4题,三个地区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第5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错误;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答案3.B4.A5.D(2018福建莆田期中)下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据报道,乙湖的水位正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干涸不是没有可能。据此完成67题。6.乙湖水位最低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7.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解析第6题,死海主要受约旦河补给,受西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约旦河冬季水量相对较多,夏季较少,故死海夏季得到的补给量最少,且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