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9.56KB ,
资源ID:29159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159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兴化昭阳十二景.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兴化昭阳十二景.docx

1、兴化昭阳十二景兴化“昭阳十二景”一、阳山夕照 “阳山夕照”,是兴化自明洪熙元年(1425年)以后,先后定名的“昭阳十二景”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景观之一,也是兴化历代文人墨客及广大市民最为寄情的景点。它是古昭阳的历史见证。 阳山为楚将昭阳墓冢所在地,即今昭阳镇北山村西北角的高阜。 昭阳名云,字阳,谥号“山子”,其祖父昭奚恤为春秋时楚宣王(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42年)大臣。楚王族本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史记项羽本纪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昭阳将军为楚国令尹、上柱国(战国时楚国所设官名,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楚国的最高武官,也称上柱国。其地位仅

2、次于令尹这个相当于丞相的楚国最高官职)。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昭阳率兵攻打越国,杀死越国国君无疆,使兴化一带并入楚国。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阳又率兵攻打魏国,得襄陵(今河南睢县)等八邑,此战在古代军事史上影响颇大,称“楚魏襄陵之战”,威震齐、燕、赵、魏、秦、韩六国。为此,楚怀王将传国之宝“和氏璧”赐给昭阳,又将“古勃海之地”(即兴化一带)封为昭阳食邑。此后不久,昭阳在封地病死。为表彰他的战功,楚烈王便以周穆王“八骏”之一,美称为“山子”的良马名为谥号,赐给昭阳,故后人称昭阳为“山子府君”,供奉他的庙宇称之为“山子庙”,他所葬的地方为“山子村”,意在赞美和纪念这位楚国良将。 昭

3、阳的有关事迹,记载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和国语、战国策及地方志等史籍中。成书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兴化县新志(欧志)记载:“阳有惠政,邑人祠而祀之。死葬于西山,去城三、四里高阜,隐隐隆隆,今俗称山子庙者是。”“山子庙”有前后两进高大方形大门殿宇,前殿供奉着昭阳将军的部将(此殿及部分配套建筑于明万历年间改为“香山寺”),后殿为昭阳殿,重檐下挂着“昭阳殿”匾额,殿内供奉着身着戎装、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昭阳将军站立塑像。塑像上方屋梁上悬挂着“昭阳山子府君”横匾,两边挂着“勃海镇军压六王而霸楚,阳山食采留三户以诛秦”的抱柱盈联。大殿东西墙壁上彩绘着昭阳将军率兵攻城略地的战斗场景图画。昭阳墓位于此殿西

4、北侧,墓前神道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石麒麟等石像生,墓门上嵌有“楚将昭阳之墓”的石额,墓碑上镌刻着“昭阳山子府君之墓”八个大字。 坟茔筑石为台,封土为墓,其高三丈有余,周围二十余丈,加上筑在距地面一、二丈高的土墩上,远远望去,煞似一座小山,故称此为昭阳山,简称阳山。明代兴化著名诗人李沂在昭阳山诗中写道:“孤城野水带斜曛,西望高原楚将坟。”可见当时的昭阳墓是何等雄伟,简直可与高原相比。巍峨的“山子庙”建筑群和高大的昭阳墓周围碧水环抱、九河汇聚,劲松、古柏、皂荚树林郁郁苍苍,为兴化地区自春秋战国以来两千多年间一大名胜景观。 兴化历代文人墨客在游览、瞻仰、歌咏“昭阳墓”、“山子庙”时,情有独钟,发现

5、每当傍晚红日即将西沉时的阳山景色最为迷人壮观天幕上如血的残阳余辉映衬着高原般的古墓,一座座高大殿宇及四周参天茂密林木,影影绰绰,浑然一体地突兀在荒原平川之上,活脱脱一幅绚丽无比的彩色水印木刻画,越发显出不凡的气象,故在人们心中逐渐形成共识,称此美景为“阳山夕照”。旧时兴化及其周边地区的文人雅士、工商名流及广大市民观看“阳山夕照”时的壮观情景,简直可以和“泰山观日出”、“钱塘看海潮”的人流相媲美。 被后人称之为“五朝元老”的明代永乐十三年(1514年)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副宰相)的高谷在咏叹、赞美“阳山夕照”景色时写道:“阳山一带望中微,翠 苍崖映夕辉。斜影半侵行客骑,余光犹烛定僧衣。树头鸟

6、雀参差集,草际牛羊次第归。明日登临重载酒,莫令迟暮感芳菲。”诗人被这迷人景色陶醉而流连忘返的心情跃然纸上。 到了清乾隆年间(1736至1796年),“阳山夕照”的基本景点“山子庙”和“昭阳墓”,虽经历代战火及各种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而荒败,但当时兴化诗人李 的昭阳墓诗仍然写出了它当年的风采:“高原突兀倚晴空,楚将雄猷想象中。芳草离离嘶石马,幽宫寂寂冷青松。碑荒苔卧龙蛇迹,地避春喧燕雀风。铁骑雕戈今不见,忠魂千载起长虹。” 令人遗憾的是,“阳山夕照”美景、“山子庙”和“昭阳墓”不幸毁于抗日烽火。但值得庆幸的是,“山子庙”还有十多件珍贵的遗物仍然保存在市博物馆内,其中有大殿兽吻一具,经幢一座,雕花石

7、柱三根,碑刻两块及“宝诰”一件,为日后重修这一名胜,恢复“阳山夕照”景观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1986年,兴化县人民政府将这一遗址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三闾遗庙 “孤忠一片委清波,留得芳名永不磨。雅志未酬缘命薄,高才欲骋奈时何!衣冠寂寂蒙尘土,门径萧萧长绿萝。欲赋招魂无处所,一庭秋草夕阳多。”这是明洪熙元年(1425年)兴化籍进士高谷歌咏“三闾大夫庙”的诗,表达了对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的景仰、怀念以及对庙宇因年久失修而一片荒凉的惋惜与慨叹。此后,该景区命名为“三闾遗庙”,列入“昭阳十景”中。明万历九年(1581年),兴化知县凌登瀛又将“三闾遗庙”列入“昭阳十二景”中,并赋诗道:“屈子沉湘

8、潭,兹来几千祀。” “三闾大夫庙”是为纪念屈原和他的胞姐女须而建的,建筑年代略晚于“阳山夕照”山子庙和“木塔晴霞”敕建木塔禅寺。由于屈原曾在自叙诗渔父中借隐者在泽畔吟诵楚国民歌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水之浊兮,可以濯吾足”,表达了他“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志,故兴化人民将庙建于水边,并将此水(即今上官河流经城南的清澈支流)命名为沧浪溪(即今沧浪河)。 “三闾遗庙”遗址位于大南门城外城南小学校区内,是一组由前后三进主殿及东西配殿构成的东临沧浪河的唐式寺庙建筑群。 第一进为山门,门前两侧立有一对高大粗犷的青石狮子。大门上方嵌着石质阴刻楷书“三闾大夫庙”门额。门内正中央

9、竖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其正面镌有站立汩罗江畔屈原单线素描画像,两侧刻有对联:“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在石碑背后的东西两侧墙壁上,镶嵌着屈原所作楚辞体诗歌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怀沙等石刻。绕过画像石碑从北门出来,宽阔的庭院四周幽兰滴翠,清香飘溢,中央立着一尊刻有“三闾大夫庙”钟鼎文的高大石香炉。 过了石香炉便是正殿,殿门上方悬挂着“屈子殿”匾额,殿内正中帷幔神龛内供奉着屈原的彩色塑像。塑像前面东西两侧4根殿柱上各挂一副楹联,前两根殿柱上的楹联为:“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后两根殿柱上的楹联是“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10、第三进为“女须殿”,殿内供奉着屈原的胞姐女须的塑像。四周墙壁上彩绘着端阳佳节百姓划龙船纪念屈原的盛大场景壁画。大殿东西两间堆放着本邑民众为纪念屈原而使用的龙舟、舵浆及锣鼓、旌旗、衣物等祭用品。 迄今为止,全国纪念屈原的庙宇共有4处,皆在原楚国版图之内。一处是位于屈原投江处始建于汉代的湖南汩罗县玉笥山上的“屈子祠”;一处是始建于唐代元和十五年(820年),位于屈原出生地湖北秭归县东三闾乡乐平里屈沱北岸的“三闾大夫庙”(内有屈原的衣冠冢),该庙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改为“清烈公祠”,现改为“屈原纪念馆”。第三处是始建于南宋的位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旁的“三闾大夫庙”。第四处便是我们兴化的“三闾大

11、夫庙”,大约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年至741年)。 屈原(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曾任左徒(副宰相)、三闾大夫等职。他主张改革政治、任用贤能,走富国强兵之路,采取“联齐抗秦”策略统一中国。由于遭受诬陷,被放逐到汉北及沅、湘等地域(今属湖北、湖南)。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被秦国攻陷,楚国危在旦夕,屈原感到理想破灭,遂于同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汩罗江殉国。屈原一生的重大贡献与成就,在于其奠定了我国乃至世界浪漫主义诗歌的基础。他所创造的“楚辞”体,丰富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内容。1953年,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纪念。 值得一提的是

12、,楚将昭阳于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因灭越战功被分封到楚国濒临东海之地,作为楚王的族亲贵戚“昭、屈、景三户”的管理者屈原,按理会在这块封地行使王族事务管理权力。为此,扬州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黄 成先生在施耐庵与“水浒”一书中曾提出一说:“当年屈原行吟泽畔,曾到过这块昭阳食邑之地,人们在昭阳墓东南建庙纪念。” 清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兴化县税务所设立在“三闾大夫庙”内,同时在殿内增设财神像。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兴化知县龚思善将屈原塑像由“三闾大夫庙”内移至增建在拱极台上的景贤祠内,而屈原胞姐女须的塑像仍留在原处。4年以后(即1839年),知县周际华将城内北

13、小街净莲庵改建为忠孝节烈总祠,遂将女须塑像移往总祠前室,并配以神龛供奉。到了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屈原塑像又由景贤祠内移至儒学街文昌阁内。清同治九年(1859年),知县俞麟年再次修建拱极台,将景贤祠改为屈子祠,又将屈原塑像由文昌阁移入屈子祠。上世纪40年代,“三闾大夫庙”同文昌阁、拱极台均毁于战火。 1996年10月,兴化市人民政府重建拱极台,将屈原画像供奉在海光楼东侧屈子祠中三、木塔晴霞被列为“昭阳十二景”之一,距今已有近1200年历史的“木塔晴霞”,位于兴化城东约30公里处与古镇唐子(今昌荣镇)相连的木塔寺村,为兴化地区仅次于“阳山夕照”的古老景观。 据史籍记载,唐长庆年间(821年

14、至824年),泰州籍高僧德信和尚慕名云游到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为“大唐子民”李姓聚居的东海海防重地唐子镇,看到这方土地不但物产丰饶,而且民风淳朴,便决意“驻锡梵修”,将此处一座原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至743年)的庙宇进行改建。此举得到唐穆宗李恒的恩准。现今尚保存的一块长200厘米、宽50厘米、厚16厘米的“敕建木塔禅寺”山门门额,便是历史的佐证。 千年古刹“敕建木塔禅寺”饱经历代战火及自然灾害,几度兴废,直至民国年间,才初具规模,成为一座占地百余亩、绿树环抱、殿宇恢宏的丛林寺院。 走过寺前一座单孔石桥,便见唐式斗拱单檐古寺山门。正门檐下嵌有一块石质门额,自右至左为“敕建木塔禅寺”六个阴刻楷书

15、大字,其右上角竖写:“穆宗长庆年间住持僧德信初建”,左下方竖写:“光绪二十五年僧璧成重修,邑人徐嵩峻书”(徐嵩峻为清代兴化著名书法家,曾为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大雄宝殿题过匾)。大门两侧有一副“黄梅紫槿,木塔晴霞”的嵌壁楹联。 绕过弥陀,穿过山门,只见宽阔的庭院东西两侧各植一丛枯枝腊梅(黄梅),旁边还有一丛紫槿。由此北行,经过天王殿,便是禅寺的主体建筑高大巍峨的唐式大雄宝殿。殿内三尊贴金大佛的两侧悬挂着“佛在西域,金身梦于汉帝;法流东土,祥光现于周朝”的抱柱楹联。殿东为关帝殿,殿内一副“秉烛非避嫌,此夜心中思汉;华容岂报德?那时眼底无曹”的对联,正是关羽塑像的写照。 尤为令人称奇的是,在大雄宝殿东南侧,矗立着一座两层砖砌塔楼,中间安放着型制为九层六面的木塔。此塔用整段珍贵的紫槿木雕刻而成,高7米,直径2米。整座塔身小巧玲珑,重檐复宇,翼角 飞,精美异常。此塔在当时为全国仅有,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早230年。沿着护塔楼螺旋式楼梯搭级而上,可以观赏木塔全貌。底层正门飞檐下悬挂着“飞角流丹”横匾,塔门两侧挂有“木塔晴霞是昭阳千载胜迹,黄梅紫槿乃上刹三丛奇葩”的楹联。木塔各层6面神龛内共供奉着50多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金身微型佛像。行至塔楼顶层凭栏远眺,四周田园风光和重重叠叠的寺院建筑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