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606.89KB ,
资源ID:2915886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1588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原创届漳州市高三年第一次市质检化学逐题质量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原创届漳州市高三年第一次市质检化学逐题质量分析.docx

1、原创届漳州市高三年第一次市质检化学逐题质量分析2021届漳州市高三年第一次市质检逐题质量分析1下列关于核反应方程、能级跃迁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核裂变B是衰变C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吸收光子D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遵守质量和电荷守恒【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以氢原子能级、核反应、核衰变为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准判断掌握核聚变、核裂变、人工核反应三种形式的核反应方程;理解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光子,反之吸收光子;掌握核反应过程中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的3级水平、科学思维的1级水平。本题考查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属于容易题。【错因分析】考生错选B,

2、这部分学生没有准确理解衰变的本质,认为生成物中有氦核即为衰变;考生错选D,混淆了质量数和质量。【教学启示】教学中要加强三种形式的核反应方程本质的理解,避免生搬硬套,模棱两可。讲清楚质量数和质量的区别,可以结合质量亏损加以说明。要加强物理基本概念与规律的教学。2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水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D大风天气尘土飞扬属于扩散现象【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以分子动理论为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掌握布朗运动、扩散现象的本质,理解分子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理解分子平均动能的概念。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

3、念的3级水平、科学思维的1级水平。本题考查物理现象的理解,属于容易题。【错因分析】1、没能正确掌握布朗运动的本质(布朗运动是流体中悬浮颗粒的运动)错选A;2、没理清楚平均动能与每个分子的动能的区别错选C;3、对机械运动、分子运动概念理解不清错选D。【教学启示】要加强物理基本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注重物理现象的本质教学。对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通过判断题,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清楚。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此时波恰好传到质点M所在位置,当t=1.5s时,位于x=8m处的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15c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波的周期为2s B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C波

4、的传播速度为5m/s Dt=2.0s时质点P处于波谷【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波动图像,机械振动,波速、周期、波长关系。要求考生能准确掌握波源的起振方向,波的传播规律,各质点的振动规律,掌握波速、周期、波长三者的关系,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的3级水平、科学思维的2级水平。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错因分析】1、对题目理解不清,以为t=1.5s时波传播到P错选A;2、不知道波的传播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的关系错选B;3、没有理清波速、周期、波长关系错选D。【教学启示】加强机械波规律的教学,应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理清楚波动与振动的区别。要加强物理规律的教学

5、,教学中对各个物理量的关系应让学生理解到位,加强对基本规律的应用。4我们知道火星轨道在地球轨道的外侧,它们共同绕太阳运动,如图(a).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带着中华民族的重托踏上了火星探测之旅,可认为火星和地球在同一平面内绕太阳做同向圆周运动,且火星轨道半径为地球的1.5倍,示意图如图(b),为节约能量,“天问一号”沿椭圆轨道飞向火星,且出发时地球位置和到达时火星位置分别是椭圆轨道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仅考虑太阳对“天问一号”的引力,则“天问一号”图(a)图(b)A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B到达火星前的加速度小于火星的加速度C到达火星前瞬间的速度小于火星的速度D

6、运动周期大于火星的运动周期【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为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准确掌握探测器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会比较离心运动,向心运动过程速度的变化。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的4级水平、科学思维的2级水平。本题考查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错因分析】1、不理解“天问一号”在飞向火星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盲目套用卫星线速度,公式而错选A;2、不会判断到达火星前,“天问一号”椭圆的半长轴小于火星运动的轨道半径,而错选B、D【教学启示】解决这类天体运动的关键是掌握好天体运动的规律、开普勒第三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准确理解离心运

7、动,向心运动过程速度的变化。加强基础概念与基本规律的教学,强化学生各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5【答案】 BD【命题立意】本题以远距离输电为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应用所学规律求输电线上的电流、电压损失、功率损失及用户得到的功率。主要考查变压器的规律,电压损失和功率损失等必备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中物理观念的4级水平和科学思维的4级水平。本题考查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及简单应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错因分析】考生错选A的原因在于电压比等于匝数比的规律用错;错选C的原因,主要在于计算错误。 【教学启示】加深对理想变压器规律的理解,注意电压损失和功率损失等物理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符

8、号意义的理解,避免因死记公式而代错符号或数字。教学中应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课本的小实验或典型应用进行概念和规律的考察。6【答案】AB【命题立意】本题以匀强电场为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判断匀强电场的电势分布,寻找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关系及比较电势能及电势差大小。主要考查考生对电势、电势差、电势能、及匀强电场中电势的分布规律及电场线和等势面关系等必备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中物理观念的4级水平和科学思维的4级水平。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错因分析】考试漏选B的原因在于未理解匀强电场中如果平行且等于BC,则有UAD=UBC;由AC电势不等可知,AC连线不是等势面,因此电场方向不与A

9、C连线垂直,错选C的原因在于学生未了解等势面的定义;由AC的电势高低结合电势能的定义式可知电子在A的电势能比C大12eV,学生错选D原因在于未注意到电子带负电,电势能负的越大是越小;根据UAB=UDC又有,可得B点电势为19V,考生漏选A主要在于公式较多且代入公式时未注意到电子带负电导致计算错误。【教学启示】要加强电场性质的描述场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加深对五种典型电场(正、负点电荷,等量同种和等量异种及匀强电场)的电场分布和电势分布的认识和理解,能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描述,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中符号意义的理解和公式适用条件的限制。7【答案】BC【命题立意】本题以

10、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为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三个粒子及其运动周期是否相同。主要考查考生对圆周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粒子在磁场中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等必备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中物理观念的4级水平和科学思维的5级水平。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错因分析】从有界磁场的形状、三个粒子同时进入磁场同时飞出磁场、结合运动的相似性和对称性可知,三个粒子做圆周运动的时间一样,又由对称性规律知圆心角一样,所以周期一定相等,错选A的原因在于未能发现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这些特点从而不能确定它们的周期关系;由周期确定可知粒子的比荷确定,但质量和电量都不确

11、定,因此D错误,C正确;考虑到粒子运动过程不发生碰撞,因此它们的偏转方向相同,带同种电荷,因此B正确。【教学启示】要加强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中规律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能利用有界磁场中的特殊规律快速确定粒子的运动轨迹,寻找圆心、半径等几何关系。8【答案】AC【命题立意】本题以弹簧、斜面模型为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运用功能关系求弹簧的弹性势能、判断小球能否进入圆形管道以及在最高点时球与轨道的作用力。主要考查考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必备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中物理观念的5级水平和科学思维的5级水平。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属于难题。【错因分析

12、】小球刚好可以运动到弧形轨道最高点可知此时小球的速度为零,结合球与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可知A正确;弹簧劲度系数不变,弹性势能不变,小球质量变为2.5m,设小球可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根据球与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可得,因此小球不能进入圆形轨道,因此B 错误;包小球质量变为0.5m时,设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则有,在最高点满足,联立解得FN=2.5mg,方向竖直向下,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在最高点对圆弧形管道的作用力为2.5mg,方向竖直向上,C正确,由于本选项综合度高,计算量大,部分学生漏选;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弹性势能,则小球在最高点有速度,需要向心力,与原来相

13、比,支持力可能向上且减小也可能后来变成向下且增大,因此D错误,学生未能对管道模型弹力方向可能向上或向下而导致D选项错选。【教学启示】要重视重要物理模型如弹簧与斜面模型的训练,总结这些模型的特征和解题要点;注重功能关系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学会选择过程;注意圆周运动临界条件的讨论和分析,提升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9【答案】:P0/ 3 , 释放【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核V-T图像的理解过程中有等容过程、等压过程和等温过程其中内能的影响因素,气体内能转化和转移过程分析,体积变化是气体对外做功或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对内能的影响等的考核。u=W+Q的理解。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的3级水平、科

14、学思维的3级水平。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错因分析】第一空主要是计算能力的问题,出错较少。第二空要求学生的知识更全面些,虽然只是填“吸收”或“释放”热量,但过程分析较难,出错较多。总体还有一些学生不按题意填比如“p0”写成“p”“释放”写成“放热”等,出现不必要的失分。【教学启示】气体部分的教学,除了公式教学外,还注重气体变化过程分析,变质量问题的研究,及提醒学生在填写答案的规范。10【答案】:暗 (2分) 不均匀 (2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双缝干涉和衍射。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的3级水平、科学思维的3级水平。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错因分析

15、】学生没有掌握双缝干涉在相差为零时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混乱及遗忘衍射条纹的特点【教学启示】强化物理光学教学,强调学生理解产生物理现象的条件及记忆特殊图像11(5分)【命题立意】本题以教材中的实验出发,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要求学生要能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的能力。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中实验探究的4级水平,属于中等难度题。【错因分析】考生没有掌握本实验的实验原理,不清楚当小车匀速下滑时砂和砂桶的总重力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之和等于小车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当取下砂和砂桶时,砂和砂硧的重力就是小车所受到的合外力。不懂得用逐差法对实

16、验数据进行处理。【教学启示】重视平时的实验教学,除做好常规实验外还应合理挖掘教材实验所包含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理念,逐步渗透物理实验思维。12.(7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并结合对“电表改装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的考查。考点有实验原理、电路改装设计、器材选择、实验电路安全保障常识等,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采用物理量间关系图象分析法。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中实验探究的4级水平,属于中等难度题。【错因分析】1.电表选择很多能做对,有小部分学生在基本不懂的情况下两空选了同一个电流表,这样确保得1分。滑动变阻器问题也基本能得分。2.电源内

17、阻主要是原理不理解,绝大多数没能正确推导出I1和I2的正确关系并用图象斜率推导出内阻r的表达式;个别学生思路方法正确,但最后表达式结果出现分母写(1+k)的应该是计算过程出错;有小部分学生把(R0+Rg1)用1000代入,属审题不细致。3.最后一空如果第三空有得分基本最后一格就会得分,这个涉及数学知识应用,第三空没得分最后一格得分的,应该是猜的因素比较多。 【教学启示】在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又要有所拓展。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仪器,训练学生的读数能力。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要有所拓展,进行创新实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10分)【答案】(1)人跳上雪橇到与

18、雪橇共速的过程中,人与雪橇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则Mv1(mM)v2(3分)代入数据解得v24.76 m/s(1分)即共速时两者的速度大小为4.76 m/s(2)空气阻力不计,铁球被抛出后做平抛运动,落地过程中铁球的水平位移为xvt(2分)解得t0.5 s(1分)竖直方向铁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即hgt2(2分)解得h1.25 m(1分)则人抛球时手应离地的距离为1.25 m【命题立意】本题以雪地运动器材雪橇为问题情境,主要考查考生对动量守恒定律和平抛运动等必备知识的理解,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的4级水平和科学思维的3级水平。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错因分析】很多同学动量

19、守恒定律定律的方程写错,把动量与动能的表达式混淆起来;除此之外,自由落体运动计算高度的公式写成,这部分学生没能正确公式的含义,死记硬背公式带来的结果,最后没有搞清楚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导致失分严重。【教学启示】加强动量守恒定律与平抛运动等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注意区分动量和动能的区别与联系;强化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问题相联系,让物理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真实情境进行关联,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14(12分)【答案】(1)对货物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cosmgsinma(1分)设货物由底端经时间t1与传送带共速,由vat1(1分)解得

20、t11.2 s(1分)(2)货物由底端到与传送带共速时,货物运动的距离(1分)滑动摩擦力对货物做的功W1mgcosx1(1分)斜面长为(1分)货物做匀速运动过程中,静摩擦力做的功W2mgsin(Lx1)(1分)所以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W1W2295 J(1分)(3)解法一:货物匀加速过程中,传送带的位移s1vt13.6 m(1分)货物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Qmgcos(s1x1)(1分)电动机多提供的电能等于系统增加的能量,即货物增加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系统因摩擦增加的内能,设一件货物运送到顶端需多提供的电能为E1,则E112mv2mghQ430 J(1分)每小时需要多

21、提供的电能EnE11.5106 J(1分)(3)解法二:电动机多提供的电能等于把货物从传送带底端运送到顶端过程中传送带客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设一件货物运送到顶端需多提供的电能为E1,在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前传送带移动位移 (1分)传送带需克服摩擦力做功 (1分)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后传送带克服静摩擦力做,大小等于静摩擦力对货物所做功W2则(1分)每小时需要多提供的电能EnE11.5106 J(1分)【命题立意】本题以传送带传送物体为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准确分析在皮带传送货物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主要考查考生对受力分析、物体运动过程分析、摩擦力做功、摩擦生热、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功能关系等必备知识的理解

22、,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中物理概念的2级水平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2级水平。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错因分析】本题平均得分3.67,失分原因:不能很好建构物理运动模型;不能准确列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不能区分摩擦力功与摩擦生热关系;定理、定律的表达式不规范。【教学启示】 力与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力做功、功能关系等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特别是解题规范的教学,要加强训练与强化。并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真实情境进行关联,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15(18分)【答案】:(1)金属杆PQ在进入磁场过程中做匀速运动有mgsinBIL(1分)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23、BLv(1分)(1分)设框架释放时金属杆PQ距磁场上边界的距离为x,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xsin12mv2(2分)(另解:在进入磁场前工字框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分)(1分)联立式解得框架释放时金属杆PQ距磁场上边界的距离(1分)(2)金属杆PQ越过两磁场边界瞬间,两金属杆都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为E2BLv(1分)金属杆中的电流为(1分)两金属杆所受安培力均为F安BIL(2分)结合,两金属杆所受安培力均为F安2mgsinmg(2分)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F安mgsinma(1分)解得金属杆PQ越过两磁场边界瞬间,框架的加速度a1.5g(1分)(3)由能量守恒可知框架穿越磁场过程中,框架产生的

24、焦耳热等于框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Qmg3ssin1.5mgs(2分)(另解1:框架从初始位置开始到刚穿出磁场:(2分)另解2:由动能定理可知(1分)(1分)两种解法均可写成分过程式,酌情给分,总分2分)其中框架穿越磁场过程中金属杆MN产生的焦耳热(2分)【命题立意】本题以工字型双棒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为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感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在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主要考查考生对右手定则、电流的方向、安培力的方向、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以及平衡条件等必备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中物理观念的5级水平和科学思维的5级水平。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属于较难题。【错因分析】(1)审题错误,工字型研究对象的总质量为m错误读成2m,每根棒的电阻为R,错解为总电阻为R(2)复杂过程的分析不细,对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求解错误比如在PQ棒越过磁场的中线后两棒的感应电动势是同向关系,总应该相加,错解为只有一根棒。两棒是串联关系错解为并联关系。(3)物理学定理定律的应用条件的公式的书写不规范【教学启示】(1)加强审题训练,甚至在有限的课时内专门引导学生读题,圈划重点条件(2)加强多过程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画情景题,受力分析图,v-t图像等,训练学生的情景、过程分析能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