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课程网上辅导(1) 长泰电大:王永诚老师 阅读与写作的导论部分。具体谈以下5个问题:一、关于整本教材辅导和讲授的基本原则二、关于“导论”部分的章节脉络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四、思考与练习的解答要领五、本课程的考试题型和考试方法 第一个问题:关于整本教材辅导和讲授的基本原则作为教师,对本课程进行辅导和讲授的基本原则是,要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引导和咨询功能。教师主要的不是教学信息的传递者和讲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自学课程的引导者和治学咨询者。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具有前沿性的学术视野,多元化的治学方法和途径。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应该只是
2、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而主要应该通过图书馆查阅、电脑网络检索、自学教材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我们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辅导,主要是讲节点,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宏观上梳理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提供治学的经验,而决不是按照教材内容的线性顺序,重复表述教材上已经讲得十分清楚的章节内容。我们通过电脑网络的远程教育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式教学对话和学术沟通。教师将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实时对话。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教育的现代化可以使一个普通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向一流的科学家提出问题,进行实时的对话。我们现在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个问题:关于“导论”部分的章
3、节脉络教材“导论”部分主要从宏观上阐述阅读和写作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课程的结构框架,读写者应该具有的多方面素质,以及学习本门课程的具体方法。第一节,首先从信息传播、文化交流、思维品质、语文功能的多元化角度,论述了阅读与写作的本质意义。第二节,从阅读与写作整体性的视角,阐释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联系。在传统观念和教学实践中,阅读和写作似乎是两门课程。虽然它们之间有联系,但在教学中实际上是分离的。这本教材把两者在一个新的层面上进行了新的整合,用了一定的章节来阐释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的思想。第三节,从时代发展的需求上阐释阅读与写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信息时代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技能。除此之
4、外,数学能力、电脑技术、外语等,都属于信息时代的核心技能。第四节,阐释阅读与写作对人的素质的综合要求。阅读与写作的水平,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要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决不仅仅限于技巧和方法,它还涉及到人的情感世界、审美能力、思维方式、思想灵魂、人格魅力等因素。因此,一个人阅读和写作水平低下,决不单单是这门课程没学好,它涉及到其他的所有课程,以及他的一生修养。第五节,重点谈阅读与写作的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有机融通起来。这两者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阅读中常常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写作中经常会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需要及时阅读相关的书籍。它们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这本教材,就在
5、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整合。要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理论属于一种抽象的东西,它对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作用,常常不是立竿见影的,为此,不少人觉得理论可有可无。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阅读与写作理论只有融化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之中,才能潜移默化地发挥其指导作用。机械地照搬,往往会适得其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需求,以及自己的潜在特长,来确定学习的重点和主攻方向。面面俱到,就会抑制自己的潜在能力。 第三个问题: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阅读与写作功能的重新定位传统的阅读观念认为,阅读只不过是鉴赏前人的一些写作技巧,为写作服务而已。实际上经典范
6、文,总是携带着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文化精神的浸润和陶冶。好的范文还具有美育的艺术功能,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境界。港澳台的语文阅读,明确强调其文化和美育的功能。如台湾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1)提高阅读、欣赏及写作语体文之能力。(2)培养阅读文言文及浅近古籍之兴趣,增进吸收优美传统文化之能力。(3)研读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培养伦理道德之观念、爱国淑世之精神。(4)阅读优美、纯正、励志之课外读物,增进文艺欣赏与创作之能力,开拓坚毅恢宏之胸襟。(5)熟习常用应用文之格式与作法。(6)加强书法鉴赏及书写之技能。(7)熟练语言表达
7、之能力。其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教材编选的要领是:切合学生身心发展及学习能力。范文必须具有语文训练、精神陶冶及文艺欣赏之价值。选文应注意下列各点:1思想纯正,足以启导人生意义,培养道德者。2旨趣明确,足以唤起民族意识者。3立义深邃,足以体认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者。4内容切时,足以培养民主风度及科学精神者。5情味浓厚,足以培养欣赏文学作品之兴趣者。6理论精辟、情意真挚,足以启发思路、激励志气者。7文字雅洁、篇幅适度,足以陶练辞令、便于熟读深思者。澳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初中,1998),认为语文阅读应该强调智力、身心和审美发展的能力。智力上要求学生具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养成
8、能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身心上要求具有保护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发育的能力,获得身心的均衡发展。具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具有适应及应变的能力。审美上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认识美的本质,美的基本形态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逐步培养学生能运用正确的审美观,在现实生活中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造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塑造一个美的自我形象走向社会。新加坡语文的教学目标,特别强调通过华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及吸收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观。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深入了解华族文化;使学生明白在多元种族、文化、宗教社会里,应该与人和睦相处;使学生认识并实
9、践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纲目的精神。新加坡传统价值观具体包括:孝亲、友爱、守时、诚实、节俭、勤劳、礼貌、勇敢、礼让、守信、诚恳、公德心、尽责、爱国、睦邻、谦虚、进取、毅力、自爱、宽容、慷慨、正义、民主、勤学、廉洁、尊敬师长、团结合作、奉公守法、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尊重他人。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纲目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可见,新加坡十分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在写作上,过去认为它只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工具。其实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写作能够起着文化传递、人格塑造和精神建构的重要作用。写作不仅是一种
10、表达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文修养,信息时代的一种核心技能。韩国“国语课教育课程”的写作教学规范明确规定:写作是以文字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新意思的语言使用行为。良好的写作技能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享受有人世味的和有创造性的生活时必备的能力。写作能力是需要既有逻辑性又有创造性的思考力、合情合理的判断力和问题解决力的高等精神能力。该能力在文字语言表达方面由如下的功能构成:流畅性、组织内容的熟练性、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则和习惯、能适当地考虑写作背景的社会认知能力、判断优秀文章的欣赏力和批评力、整体的思考力和洞察力等。重新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功能,更新
11、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我们要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发展的语文能力,成为对国家民族命运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创新能力。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及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读物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写作是认识自我、认识客观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和升华人格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引导
12、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关于阅读与写作的综合素养要求阅读与写作对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教材提出了7个方面的内容:高尚的思想人品开阔的文化视野艺术的审美趣味敏感的语体把握自觉的文体意识隐性的非智力因素电脑的知识技能。这7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也是可以通过阅读与写作本身的学习来加以培养的。这些综合素质的核心,是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上面所说的七个方面的内容,都与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有关。什么是思维方式?就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某种模式、角度和视野。思维方式有以下区别:线性的和网络的辨证的和逻辑的平面的和立体的直觉综合的和抽象分析的。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不足和弱
13、点,都可以从他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上找到原因。而优秀的语言文字,对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是语言在建构和铸造着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人们思想人格形成的平台。人类的思维方式受特定语言的支配。语言的差别不仅反映了说话者的环境,而且还决定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模式。阅读与写作,就是一门主要与语言打交道的课程。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同时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学生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他的语文水平的提高。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变化,会给阅读与写作带来全新的天地。语文阅读的僵化,写作的刻板乃至文字语言的毛病,都可以在思维方面找到症结,它们都根源于思维方式
14、的陈旧和思维品质的低下。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要十分注重思维训练,建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这是语文综合素养的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就会带动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和均衡的发展,起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3关于这门课程的个性化定向学习就阅读与写作这门课程的内容、规格,它对于所有学生来说是共同的。每一个学生应该根据教学进度来学完所有的课程内容。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工作职业、潜在特长等的不同,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具有自己的学习侧重点,发展的特定方向,从而来适应社会现实的需求,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侧重,并采取因材施教的弹性教学方法。这本教材本身就具有多指
15、向的教学功能。它可以从一般意义上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水平。甚至对喜爱文学创作的学生,也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文学营养和艺术熏陶。它也可以对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其中包括教阅读或写作的教师,提供信息时代的全新语文教学观念和发展动态,展示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不同模式和方法,从而推动学生所从事的特定教学工作。我们在课程的考核中,也会体现这种精神。 第四个问题:思考与练习的解答要领这一章的“思考与练习”主要是论述题。我们在思考与练习的时候,不要侧重于从教材中去寻找答案,而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实践和体验,去进行独特的阐释,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问题的解答应该具有一定的前沿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16、,尽量摆脱那种陈旧的、平庸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点。要给人一种新鲜的感受。这也可以说是这本教材思考与练习的解答要领。第五个问题:本课程的考试题型和考试方式1考试题型阅读与写作课程的考试题型主要有三类:论述题论述题的范围,包括导论、阅读论和写作论。论述的内容一般无法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创造性的阐述发挥,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它不需要学生复述教材上的现成内容,而需要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观点,阐释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还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进行阐释。阅读题阅读题侧重于文学作品,也包括其他非文学体裁的文章。有的是自由度较大的解读,有的是有一定限度的解读,有的是提出具体
17、问题请学生加以回答。不管采用上面哪一种形式,它都给学生留出了自由发挥的巨大艺术空间。它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写作题写作题主要侧重实用性的非文学作品,一般不要求写诗歌、小说和戏剧。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实际来写。文章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格式规范,文字在800字左右。上学期主要考论述题和阅读题,各50分。下学期主要考论述题和写作题,各50分。 2考试方式这门课程的考试,要强调评估能力的素质测试,采用开放式考试和弹性计分的方法,实行激励机制。考试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检测教材内容的识记,而是应该强调学习方法论的引导。考试内容应该摒弃那些单纯识记的内容,增加
18、学生易于发挥、表达见解的因素,注重对学生运用、创造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测。要给学生某种选择的空间和余地,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水平。考试应该成为学生平时学习的一种向导,而不是学习的终结。这种素质评估应该渗透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去。素质测试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自我评价、肯定的方式。学生应在一个非对抗性的氛围中,来接受多侧面的心理、能力和现实适应性的评估。这门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开卷考试。 阅读与写作课程网上辅导(2) 第一章 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具体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 章节脉络; 二、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思考与练习的解答要领。 现在先讲 第一个问题:关于“文章
19、阅读的理论和方法”章节脉络 这一章主要探讨文章阅读的本质和功能,展示学术界几种主要的文章解读视角和方法,为学生能够多元化地解读文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支撑。 第一节,主要阐述文章阅读的定位和功能。 文章阅读的理论定位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是对文本所携带的信息密码的破译。 文章阅读的本质功能是信息解码、文化浸润、心灵沟通。它特别强调了文章阅读作为信息传播的文化功能。 以下各节,就是从不同的视角来介绍文章解读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介绍文体论解读。 文体论阅读的特点是,信息解码的预设和导向。 具体方法是,把握不同文体的表达手法;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再现不同文体
20、的主题形态。它侧重于文体的结构因素。 第三节,介绍社会学与文化学解读。 社会学阅读注重开掘文章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但有时会忽略其艺术特征和文学价值。强调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 主要方法是体现时代性,强调政治性,注重社会性,挖掘思想性。它侧重于文本横向的现实意义。 文化学阅读提供透视文章的一种新方法和新角度。 主要方法是,通过文章中文字语言、习俗制度、经济结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分析,显示其深层的文化底蕴。它侧重于文本纵向的超时代的深层思想底蕴。 第四节,语义学与接受美学解读。 语义学阅读是以文本为中心,通过语义分析把握作品意义,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 主要方法是强调从字、
21、词、句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注重于从文本外在的字词句章,去开掘其深层的主题内涵。 接受美学阅读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主要方法是,建立自觉的期待视野,词语内涵的再理解,人物情节的形象化,主题意义的新创造,与隐含读者的结合。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注重于文本意义再创造的一种解读方法。 第五节,电脑文本解读。 电脑网络阅读的特征是,非线性的网络思维,表达的多感觉通道,超文本的开放性,文本形态的流动性,文本传播的瞬间性,阅读的互动性。 主要方法为,非线性顺序的个性化阅读,多元化的文本意义开掘,超文本的意义辐射,特定主题的定向检索。这是一种运用崭新媒体的
22、阅读方式,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态势。 第二个问题:关于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1树立自觉的文体意识与“淡化文体” 文体论阅读就是根据文体的结构模式,去解读文本所携带的信息。打个比方,如果没有一张迷宫的指路图,我们就会在其中瞎摸、乱闯,甚至陷入其中无法出去。如果有了指路图,就会迅速地寻找到迷宫的出口。到一栋高层建筑,如果没有明确的办公室分布指示图,我们要寻找特定的办公室就会费时费力、上下奔波。相反,有了明确的布局标示,我们就能迅捷地直奔目的地。 古人说:“定体然后可以言工拙。” 就是说只有大致地确定阅读对象的文体性质,我们才能评价这篇文章的优劣和高下,否则,这种评价和批评,就会没有标准和参照系。就一篇特
23、定的文本而言,我们根据什么来对它进行艺术评价呢?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它们的规范那就大相径庭了。没有文体意识的阅读,就像30年代的文体论家施畸所说,是没有轨道的火车,失去缰绳的骏马,浮于文本的表面。 西方学者也认为,体裁概念对阅读具有先导作用,体裁概念提供了阅读的标准或期望。标明作品体裁的词把阅读纳入规划,赋予它以语境和框架,使我们能按照艺术的规律来阅读,并允许错综复杂的现象出现。这与我们古人的认识可以说同出一辙。 文体模式提供了阅读的方向和维度,具体的文本内容又常常反过来修整文体模式的缺陷,从而使文体模式不断地逼近文本世界的真实面貌,具有更强的普遍性和指导意义。没有自觉文体意识的阅读
24、,可以说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现在中小学语文阅读课以及高考作文强调“文体淡化”,有人认为应该不讲文体,取消文体。实际上这是语文学习上的一种认识误区。如果文体意识的不断淡化,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将不堪设想。高考作文提出“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讲文体,而是给学生在表达某一特定内容时,有选择不同文体形式的自由和广阔余地。没有文体规范的阅读和写作,是不存在的。在语文学习的低年级阶段,不过多地讲解一些文体的抽象概念,是为了防止文体的规范束缚学生的自由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但是,语文教师在讲解具体的语文课文时,应该通过具体形象的文章,来自觉地渗透文体意识,潜移默化地来帮助学生树立自觉地文体意识。 2社会学解读
25、的时代色彩及其局限性 社会学阅读注重开掘文章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它强调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 主要方法是体现时代性,强调政治性,注重社会性,挖掘思想性。社会学的观点,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超越个人看整个社会以及组成社会的群体;二是着重于个人的行动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试图了解社会因素是如何通过人们的行为反映出来的。 我们过去的语文课文,比较注重于文章作者和写作的历史背景,注重于文章当下状态的现实意义,就是一种社会学的解读方法。它比较适合于讲解思想性、政治性比较强的文章。运用社会学的方法来解读中学语文课文,有利于开掘文章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显示时代的鲜明特征。尤其是对
26、于一些政治性、思想性比较强的文章而言,社会学的解读方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其他的解读方法在这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 比如中学语文课本上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和拿来主义、夏衍的包身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等,就比较适合运用社会学的解读方法来进行阅读。 但这种解读方法有时会忽略文章的艺术特征和文学价值。因为文章的社会性、政治性和现实性,是强调的当下状态的意义,或者换一说法是注重当代性。而文章的艺术特征和文学价值却是超越时代的,往往具有永久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因此,为了完整地解读一篇文章的内在意义,常常需要多种解读方法的互补和并用。 3文化学解读的超
27、时代性 文化学的解读是一种历史透视的、全息的眼光。文化通常是指心灵的普遍状态或习惯,是整个社会里知识发展的普遍状态,是各种艺术的普遍状态。文化提供了一系列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则。文化包括着这个文化内在心灵世界的意识形态、知识智慧、价值意义和精神情操。文化关注的是人们行为方式以及任何有形事物背后潜藏的人的思想观念、理想愿望、审美情趣、情感格调、哲学意识等等。一个人工艺术制品,一件考古器皿,一座建筑物,一个别具风格的园林,都凝聚着人们的艺术精神和价值观念。 我们在运用文化学解读方法来阅读文章时,就应该通过具体、形象的人物、事件,实在的有形事物,去探寻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开掘其传统的文化精神。这种文
28、化底蕴和精神,是贯通历史的,是至今还在起作用的东西。文化学的解读是连接文章和现实的桥梁和中介,可以加强传统文章的现实性和当代性。 语文课本的深层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可以说渗透于每一篇课文的一字一句,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它是语文课本的灵魂和民族烙印。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文课本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具有特定的文化教育功能。 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字祖财阮屐: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麓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祖士少擅
29、长理财,阮遥集喜好做鞋,他们各自经营了相当的时间。同样是一种职业,但无法判断他们的高下得失。有人去拜见祖士少,正好看见他在料理钱财。客人进来以后,祖士少还来不及完全遮盖起来,余两小角在背后,于是侧身来屏挡,脸色显得有点慌张。有人去见阮遥集,正见他自己在吹火融蜡,涂于屐上。阮遥集因而叹息说:“不知一生能够做几双鞋?” 其神色自然闲畅。于是他们两人的胜负有了结论。这当然是阮遥集技胜一筹。这篇文章的深层意义具有现代性。它引起人们深刻思考的是,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优劣和高下呢?我们不应该只看他从事什么职业,而应该注重于他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方法和和敬业精神。人们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
30、状元”,就接近于这种思想。 4语义学的解读要依据字、词、句的语言媒介 语义学的解读就是要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从而去挖掘文章的深层思想涵义。这是文本解读的必经途径,是文本意义的承载体。紧扣文本的字句进行释读,能够充分逼近文本作者的原意,从而获取文本固有的潜在历史信息。 过去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学生离开原文,天马行空地想象和发挥,远离文本作者的原意,无法触及到文本固有的潜在历史信息。语义学的解读就是要强调文章的解读要有客观根据。 如冰心的散文我梦中的小翠鸟:写作者清晨做了一个永不忘怀的梦,作者写道: “我仿佛是坐在一辆飞驰着的车里,这车不知道是火车?是大面包车?还是小轿车?但这些
31、车的坐垫和四壁都是深红色的。我伸着左掌,掌上立着一只极其纤小的翠鸟。这只小翠乌绿得夺目,绿得醉人!它在我掌上清脆地吟唱着极其动听的调子。那高亢的歌声和它纤小的身躯,毫不相衬。” 作者醒后,眼中还闪烁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文中“一辆飞驰着的车”,而且“坐垫和四壁都是深红色的”。这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飞驰着的车”是否暗指时代的或人生的时间列车呢?“深红色”可否理解为时间向度的一种暗示性定位?小翠鸟则是散文的主体意象。它“极其纤小”,“绿得夺目,绿得醉人”,而且闪烁着“不可逼视、翠绿的光”,“清脆地吟唱着极其动听的调子”,歌声还如此“高亢”。一个弱小的生命,竟是如此地充满着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为这个世界奉献自己美好的歌声,增添一个动听的乐章。这完全是作者自身现状的生动形象的艺术写照。“极其纤小”,说明小翠鸟生命的力度与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相比是十分微弱和有限的。“绿得夺目,绿得醉人”,可见生机盎然,生命的活力四处外溢,甚至使其他的生命都“夺目”、“醉人”。它还闪烁着“不可逼视、翠绿的光”,小翠鸟仍然充满斗志,精神激昂,屹立于世界面前。小翠鸟以自己创造的美,为世界增添美丽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