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40.50KB ,
资源ID:291092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1092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docx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年 7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1997 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 1997 年至今 CNNIC 已成功发布了 33 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 34 次报告。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 CNNIC 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

2、用。自 1998 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 1 月和 7 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第 34 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 34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年 7 月目录报告摘要 4一、基础数据 4二、趋势与特

3、点 4一、调查方法 5(一)网民个人调查 5(二)网上调查 7(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 7二、报告术语界定 8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8一、网民规模 8(一)总体网民规模 8(二)手机网民规模 10(三)农村网民规模 11二、网民属性 11(一)性别结构 11(二)年龄结构 11(三)学历结构 11(四)职业结构 11(五)收入结构 11三、接入方式 12(一)上网设备 12(二)上网地点 12(三)上网时长 12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12一、基础资源概述 12二、IP 地址 13三、域名 13四、网站 13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13第四章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13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

4、况 13二、信息获取类应用发展 15(一)搜索引擎 15三、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15(一)网络购物 15(二)团购 16(三)网上支付 16(四)互联网理财 16(五)旅行预订 17四、交流沟通类应用发展 17(一)即时通信 17(二)博客/个人空间 18(三)微博客 18(四)社交网站 18五、网络娱乐类应用发展 19(一)网络游戏 19(二)网络文学 19(三)网络视频 20附录 1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20附录 2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20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32 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144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6.9%,较

5、2013 年底提升了 1.1 个百分点。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 28.2%,规模达 1.78 亿。截至 2014 年 6 月,整体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占比为 12.1%,相比 2013 年底上升 0.2 个百分点,而大专及以上人群占比下降 0.3 个百分点。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 83.4%,相比 2013 年底上升了 2.4 个百分点。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网民比例略有下降,分别为 69.6%和 43.7%。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域名总数为 1915 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 1065 万,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达到 55.6%;“.中国”域名

6、总数达到 28 万。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站总数为 273 万个, .CN 下网站数为 127 万个。二、趋势与特点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 PC 上网比例,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发展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 83.4%,首次超越传统 PC 整体使用率( 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通沟流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发展。互联网发展从“广”到“深”,网民生活全面“网络化”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转向“深入”,网络应用对大众生活的改变从点

7、到面,互联网对网民生活全方位渗透程度进一步增加。 2014 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 小时,相比 2013 年下半年增加了 0.9 小时。除了传统的消费、娱乐以外,移动金融、移动医疗等新兴领域移动应用多方向满足用户上网需求,推动网民生活的进一步“网络化”。支付类应用领涨,推动电商基因渗透更多线下消费场景2014 年上半年,支付应用在整体和手机端都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达 63.4%,使用率由 2013 年底 25.1%增至 38.9%。移动网上支付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结合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服务(如账单功能),也推动了手机端商务类应用的迅速发展。相

8、比 2013 年底,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行预订网民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42.0%、 25.5%、 65.4%。手机游戏异军突起,带动整体网络游戏使用率逆转增长截至 2014 年 6 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 3.68 亿,使用率从 2013 年底的 54.7%升至 58.2%,扭转了使用率一直下滑的趋势,基本恢复至 2012 年底水平。手机游戏使用率为 47.8%,增长 4.7 个百分点,规模增长 3648 万,成为整体游戏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互联网理财用户初具规模,网络金融服务创新潮涌互联网理财产品推出仅一年时间内,用户规模达到 6383 万,使用率达 10.1%。互联网的便捷性打通

9、资金链条,降低了理财产品管理及运营成本。互联网的长尾效应聚合个人用户零散资金,既提高了互联网理财运营商在商业谈判中的地位,也使个人零散资金获得更高的收益回报。第一章调查介绍一、调查方法(一)网民个人调查1.1 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 6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样本规模调查总体样本 30,000 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 15,000 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总体细分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图 1所示: 图 1调查总体细分图示子总体 A:被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 +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

10、+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子总体 B:被手机覆盖人群;子总体 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 C】, C=AB。1.2 抽样方式CNNIC 针对子总体 A、 B、 C 进行调查,为最大限度地覆盖网民群体,采用双重抽样框方式进行调研。采用的第一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 A。采用的第二个抽样框是移动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 B。对于固定电话覆盖群体,采用分层二阶段抽样方式。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 31 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省内采取样本自加权的抽样方式。各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根据该

11、城市固定住宅电话覆盖的 6 周岁以上人口数占全省总覆盖人口数的比例分配。对于手机覆盖群体,抽样方式与固定电话群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 31 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省内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样本,使省内样本分配符合自加权。为了保证每个地市州内的住宅电话号码被抽中的机会近似相同,使住宅电话多的局号被抽中的机会多,同时也考虑到了访问实施工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内住宅电话号码的抽取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机群体调研方式是,在每个地市州中,抽取全部手机局号;结合每个地市州的有效样本量,生成一定数量的四位随机数,与每个地市州的手机局号相结合,构成号码库(局号+4 位随机数);对所生成的

12、号码库进行随机排序;拨打访问随机排序后的号码库。固定电话群体调研方式与手机群体相似,同样是生成随机数与局号组成电话号码,拨打访问这些电话号码。但为了不重复抽样,此处只访问住宅固定电话。1.3 调查方式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 CATI)进行调查。1.4 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CNNIC 在 2005 年底曾经对电话无法覆盖人群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目前该群体的规模逐步缩减。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针对该项研究,固话和手机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二)网上调查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13、NNIC)在2014 年 6 月 20 日至 6 月 30 日期间进行了网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各类大型网站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 IP 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3.1 IP 地址总数IP 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 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IP 地址数据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

14、,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 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 IP 地址分配单位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 IP 地址数。为确保 IP 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会将来自 APNIC 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 IP 地址数。3.2 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来源于:域名数: .CN 和.中国下的域名数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数据库;中国类别顶级域名( gTLD)来源于域名统计机构 WebHosting.Info 公布的数据。网站数:由 CNNIC 根据域名列表探测得到。 .CN 和.中国域名列表由 CN

15、NIC 数据库提供,类别顶级域名( gTLD)域名列表由国际相关域名注册局提供。3.3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二、报告术语界定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 6 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手机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电脑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农村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城镇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 IP 地址: IP

16、 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 IP 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域名: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 .)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 -)组成的字串,是与 IP 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 ccTLD),如以.CN 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 gTLD),如以.COM, .NET, .ORG 结尾的域名等。网站: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 web 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 和类别顶级域名( gTLD)下的

17、 web 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如:对域名 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 或 ,除此以外, , 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调查范围: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 2014 年 6 月 30 日。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32 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 144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6.9%,较 2013 年底提升了 1.1 个百分点。表1 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时间2010.62

18、010.122011.62011.122012.62012.122013.62013.122014.6网民数420004573048500513105376056400590566175863200互联网普及率31.80%34.30%36.20%38.30%39.90%42.10%44.10%45.80%46.90%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4.62014 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 2011、 2012 年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分别为1.18 亿、 2.24 亿部, 2013 年前 11 个月

19、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3.48 亿部, 2014 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0 亿部,同比下降 24.7%。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此外,由于易转化群体逐渐被纳入网民群体,互联网渗透难度加大,非网民群体中低学历群体占比很高,且该人群上网意愿非常低。本次调查显示,除学生外,在农村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到 87.9%,而该人群中仅有 6.1%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内肯定上网或可能上网;除学生外,在城镇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 66.3%,而该人群中仅有 9.4%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内肯定或可能上网。目前,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 4.5 亿,是未来

20、互联网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向,应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的转化策略。本次调查发现,农村新增学生网民中 10 岁以下人群占比仅为 16.1%,远低于城市新增学生网民中 54.2%的占比。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初级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低龄学生开设互联网教育课程,将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带来一定的贡献。而从农村新增非学生网民的互联网应用情况分析来看,即时通信、网上看新闻、网上收听音乐或下载音乐使用率分别为 72.2%、 61.3%、 43.3%,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针对农村非学生网民受教育水平低,掌握 IT 技术存在一定难度的特点,厂商应针对该群体开发操作简便的即时通信、新闻、音乐类软件,拓宽该

21、群体的网络入口。另外还应加大开发贴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工具类应用力度,向农民提供有实用价值信息内容。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网络应用环境的持续改善,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更为深入。首先,政府继续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2014 年 1 月工信部颁布关于设立新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指导意见,有利于改善我国互联网络性能,推动互联网产业地理布局。其二,今年 4G 业务正式商用,移动运营商加大 4G 网络建设, 4G 的到来使高清视频会议、移动网游、 3D 导航等适用于大宽带移动网络下的应用逐步得以使用,并带动互联网企业创新热潮。其三,互联网基因向传统行业的注入更为深入,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对

22、传统行业的改造、颠覆作用更为明显。(二)手机网民规模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5.27 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2699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 2013 年的 81.0%提升至 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 PC 网民规模。手机网民规模在 2013 年全年激增 8009 万之后,潜在手机网民已被大量转化,手机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已经处于相当高位,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手机网民增长将主要依靠创新类移动应用迎合非手机网民潜在网络需求来拉动。(三)农村网民规模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 28.2%,农村网民规模达 1.78

23、 亿,较 2013年底增加 169 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大,我国农村部分相对发达地区人口逐步转为城市人口,这导致农村网民在全国网民中的占比略有下降。二、网民属性(一)性别结构截至 2014 年 6 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 55.6:44.4,与 2013 年底基本一致。在庞大的网民基数影响下,中国网民性别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二)年龄结构截至 2014 年 6 月, 20-29 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 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相比 2013 年底, 20 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 0.6 个百分点, 50 岁以上网民规模占比增加 0.3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高龄和低龄群体渗透。(三)学历

24、结构截至 2014 年 6 月,整体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占比为 12.1%,较 2013 年底上升0.2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大专及以上人群占比下降 0.3 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四)职业结构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 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个体户 /自由职业者构成网民第二大群体,占比 21.4%。企业/公司中管理人员占比为 2.9%,一般职员占比为 12.2%。(五)收入结构整体网民中月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的人群占比明显提升,达 32.3%,相比 2013 年底增长 3.7 个百分点,这与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相符。三、接入方

25、式(一)上网设备2014 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比例继续保持增长,从 81.0%上升至 83.4%,增长 2.4 个百分点,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略有下降,今年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传统 PC上网比例( 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二)上网地点2014 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在家里、学校和公共场所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均有所提高,较 2013 年底分别提升了 1.5、 2.5 和 0.8 个百分点。随着上网设备的多样性和网络接入的便利性,网民上网场景更加丰富、多元。(三)上网时长2014 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 25

26、.9 小时,相比 2013 年下半年增加了0.9 个小时。 Wi-Fi 覆盖提升、 3G 的成熟和 4G 的启用为网民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上网环境,移动互联网应用丰富性提升多方向满足用户上网需求,推动我国网民平均周上网时间的继续增长。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一、基础资源概述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 IPv4 地址数量为 3.30 亿,拥有 IPv6 地址 16694 块/32。我国域名总数为 1915 万个,其中“ .CN”域名总数较 2013 年底年同期减少 1.6%,为1065 万,在中国域名总数中占比达 55.6%。我国网站总数为 273 万个, .CN 下网站数为 127 万个。国际出

27、口带宽为 3776909 Mbps,较 2013 年底增长 10.9%。表 2 2013.12-2014.6 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2013年12月2014年6月年增长量年增长率IPv4(个)330,308,096330,408,960100,8640.0%IPv6(块/32)16,67016,694240.1%域名(个)18,440,61119,151,600710,9893.9%其中.CN域名(个)10,829,48010,654,709-174,771-1.6%网站(个)3,201,6252,726,000-475,625-14.9%其中.CN下网站(个)1,311,2271,272,

28、704-38,523-2.9%国际出口带宽(Mbps)3,406,8243,776,909370,08510.9%二、IP 地址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 IPv6 地址数量为 16694 块/32,较 2013 年底增长 0.1%。由于全球 IPv4 地址数已于 2011 年 2 月分配完毕,因而自 2011 年开始我国 IPv4 地址总数基本维持不变,截至 2014 年 6 月共计有 33041 万个。三、域名在“ .CN”域名增长带动下,我国域名总数增至 1915 万个,相比 2013 年底增速为 3.9%。截至 2014 年 6 月,中国.CN 域名总数为 1065 万,相 20

29、13 年同期减少 1.6%,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为 55.6%; .COM 域名数量为 706 万,占比为 36.9%。另外,“.中国”域名总数达到 28 万。四、网站截至 2014 年 6 月,中国网站(指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量为 273 万个。注:数据中不包含.EDU.CN 下网站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截至 2014 年 6 月,中国国际出口带宽为 3,776,909Mbps,半年增长率为 10.9%。第四章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2014 年上半年网民对网络应用的使用更为深入。交流沟通类应用中,即时通信使用率继续攀升,第一大网络应用的地位更为稳固。微博客市场逐步进入

30、成熟期,整个市场呈现出集中化趋势。社交类网站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移动社交逐渐向单一应用聚合。移动商务类应用在移动支付的拉动下,正历经跨越式发展,在网络应用中地位愈发重要,手机网上支付、手机网络购物、手机网上银行和手机旅行预定应用的网民规模半年增长速度均超过40%,带动整体互联网商务类应用增长。休闲类娱乐应用中,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音乐使用率保持快速增长,在 2013 年整体发展下行的背景下,网络游戏、网络音乐 2014 年上半年出现回暖,使用率基本恢复到 2012 年底水平。信息获取类应用发展较为平稳,但手机搜索引擎随着各大品牌手机搜索 APP 的推出、手机浏览器等多渠道推广及各类应用的用户导

31、流,用户规模在保持高位情况下依然增长强劲。互联网金融类应用第一次纳入调查,互联网理财产品仅在一年时间内,使用率超过 10%。手机支付带动商务类应用高速增长2014 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成为网络应用发展的最大亮点,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达 63.4%,使用率由 2013 年底 25.1%增至 38.9%。移动支付打通各种商务应用,带动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游预订等商务类应用快速增长。相比 2013 年底,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行预订网民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 42.0%、 25.5%、 65.4%,商务类应用在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重要。手机游戏带动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截至 2014 年 6 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 3.68 亿,使用率从 2013 年底的 54.7%升至 58.2%,使用率基本恢复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