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河南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锌空气电池(原理如右图)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该电池放电时Zn转化为ZnO。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ZnH2O2e=ZnO2HC该电池放电时OH向Zn电极移动D若Zn电极消耗6.5 g,外电路转移0.1 mol e-【答案】C【详解】A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故A错误;B锌作负极,碱性条件下,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故B错误;C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OH向Zn电
2、极移动 ,故C正确;D若Zn电极消耗6.5 g,外电路转移0.2 mol e- ,故D错误;故选:C。2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答案】A【详解】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之比等于2: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A正确;BNO为无色,NO2为红棕色,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的浓度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B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随着反
3、应的进行,容器中的压强不断变化,当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C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化,当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D错误;答案选A。【点睛】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3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D2v逆(X)v正(Y)【答案】D【详解】A、恒容容器中,混合
4、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A错误;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B错误;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C错误;D、不满足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关系,D正确;正确答案:D。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答案】D【详解】A
5、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在铝制品表明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例如铁离子等,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D。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c(Z)0.5 molL1 Bc(Y2
6、)0.5 molL1Cc(X2)0.2 molL1 Dc(Y2)0.6 molL1【答案】B【详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X2(g)+3Y2(g)2Z(g)起始量(mol/L) 0.1 0.3 0.2变化量(mol/L) 0.1 0.3 0.2 平衡量(mol/L) 0 0 0.4 若反应逆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X2(g)+3Y2(g)2Z(g)起始量(mol/L) 0.1 0.3 0.2变化量(mol/L) 0.1 0.3 0.2 平衡量(mol/L) 0.2 0.6 0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c(Y2)0.6,0c(
7、Z)0.4,B正确、ACD错误;答案选B。【点晴】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解答的关键是利用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运用极限假设法解答。6对于可逆反应 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4:6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D若单位时间生成 xmolNO 的同时,消耗 xmolNH
8、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A【详解】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A正确;B到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关系与起始投入量及转化率有关,达到化学平衡时, 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4546,选项B错误;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反应速率减小,选项C错误;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是指正反应速率,无法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答案选A。7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9、反应开始2分钟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46分钟平均反应速率最小C反应开始4分钟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反应4分钟后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逐渐减小【答案】A【详解】A该曲线斜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即二氧化碳产生速率,由图可知,24min内斜率较大,因此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故A项结论错误;B同A项原理可知,反应46min平均反应速率最小,故B项结论正确;C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变化使反应速率降低,由图象可知,02min反应刚开始,温度较低此时反应速率由氢离子浓度决定,24min速率最快,24min温度对反应速率起主要作用,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
10、率的影响比浓度大,故C项结论正确;D反应4min后,温度较高,但此时反应速率降低,是因为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故D项结论正确;综上所述,结论错误的是A项,故答案为A。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是同一反应,所以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数值是相同的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C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min时,某物质的浓度为1mol/LD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答案】B【详解】A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比值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不一定
11、相等,故A错误;B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体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B正确;C化学反应速率为“1 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时间1min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故C错误;D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能用固体物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故D错误;故答案为B。9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D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答案】D【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
12、进行分析。【详解】A项,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不选;B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为吸热反应,故B不选;C项,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不选;D项,可燃物的燃烧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故D可选;故答案选D。10废旧电池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深埋入地下 B丢弃 C回收利用 D烧掉【答案】C【详解】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后,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则废旧电池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故答案为C。11短周期元素X、Y、Z、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
13、置如下图所示,其中X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ZWAX 位于第二周期 IV 族BY 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中只存在两个平衡状态CW 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D常温下,将 Z 单质投入到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答案】D【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和Y属于第二周期元素、Z和W属于第三周期元素,其中X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则X是C元素,那么Y是N元素、Z是Al元素、W是Si元素【详解】A. X是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IV A族,所以A错。B. Y的气态氢化物为NH3,氨水中发生,还有,故存在3
14、个平衡状态,所以B错。C. W 的最高价氧化物是SiO2,不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所以C错。D. Z 单质是Al,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浓硝酸,常温下,Al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D对。12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化合物燃烧热/kJmol1化合物燃烧热/kJmol1甲烷890.3正丁烷2878.0乙烷1560.8异丁烷2869.6丙烷2221.52甲基丁烷3531.3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8kJmol1B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1D相同质量
15、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答案】C【详解】A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KJ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H=-3121.6kJ/mol,故A错误;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故B错误;C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可知,则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则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即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KJ/mol左右,且大于
16、3531.3KJ/mol,故C正确;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热越少,即n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氢的数目越大燃烧放热越多,故D错误;故答案为C。13H2能在Cl2中燃烧生成 HCl,HCl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H2和Cl2。 图为H2、Cl2和HCl 三者相互转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 1 放热 B过程 2 吸热 C过程 3 放热 D过程 4 放热【答案】C【详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其中键断裂吸热,键形成放热,图中过程1是吸热过程,过程2是放热过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放热过程,而氯化氢的分解是吸热过程,故答案为C。14根据如图所示的N
17、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g)和O2(g)反应生成NO(g)是放热反应B2 mol O原子结合生成O2(g)时需要吸收498 kJ能量C1 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 kJ能量D2 mol N(g)和2 mol O(g)的总能量为1444 kJ【答案】C【分析】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O22NO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详解】A. 依据计算分析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 原子结合形成分
18、子的过程是化学键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2molO原子结合生成O2(g)时需要放出498kJ能量,故B错误;C. 形成2molNO放热2632J能量,所以1mol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故C正确;D.无法判断2 mol N(g)和2 mol O(g)的总能量,故D错误;故选C。15一定温度、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3B(g)2C(g)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C的生成速率和C的分解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A、B、C物质的量之比为13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
19、质量不变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不变A B C D【答案】B【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详解】针对于可逆反应:A(s)+3B(g)2C(g);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单位时间内a mol A生成是逆反应,同时3a molB是逆反应,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错误;密度=,气体的总质量会变,体积不变,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正确;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
20、故正确;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A、B、C的物质的量比为1:3: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错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反应向右进行时,气体的总质量增大,总物质的量变小,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正确;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故正确;说法正确的是;故答案选B。【点睛】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该量必须是变量,当变量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16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平衡:NH2COONH4
21、(s)2NH3(g)+CO2(g)。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A2v(NH3)=v(CO2) B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答案】B【详解】A. 当v(NH3)正 =v(NH3)逆或v(NH3) 正= 2v(CO2) 逆时,即该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已经达到平衡,2v(NH3)=v(CO2)不能表明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错误;B. 随着NH2COONH4(s)2NH3(g)+CO2(g)不断进行,容器中总压强会有变化,当总压强不变时,则能表明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各成为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故B正确;C. 容
22、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因为混合气体是氨气和二氧化碳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混合而成,故C错误;D. 容器中混合气体是氨气和二氧化碳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混合而成,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为66.67%,故D错误;答案选B。17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 X、Y、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1、c2、c3(均不为 0,单位 mol/L),达到平衡时,X、Y、Z 的浓度分别为 0.1 mol/L、0.3 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c1c213 B平衡时 Y 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32CX、Y 的转化率之比等于 1:3 Dc2 的
23、取值范围为 0c20.42 mol/L【答案】C【详解】A.设X转化的浓度为x,若从正反应建立平衡,则 ,若从逆反应建立平衡,则,故A正确;B. 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故B正确;C. 按A分析,反应前后X、Y气体的浓度比为1:3、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率相同,故C错误;D. 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不可能完全转化,如从正反应建立平衡,则消耗X小于0.04molL1、消耗X小于0.12molL1,则c20.12molL1+0.3molL1=0.42molL1,如反应从逆反应建立平衡,按已知条件,0c2,故有0c20. 42mo
24、lL1,故D正确;答案选C。18一定条件下,物质的量均为 0.3mol 的 X(g)与Y(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 H=-a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向平衡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正反应速率不发生变化B反应一段时间后,X 与Y 的物质的量之比仍为 1:1C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 0.1akJ 的热量DX 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答案】A【详解】A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充入稀有气体,X、Y、Z的浓度均不变,则正逆反应速率不变,故A正确;B反应起始时X与Y的物质的量相等,但X与Y按物质的量1:3进行反应,则反应一段时间后,X
25、与Y 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大于 1:1,故B错误;C由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知,X是过量的,又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若0.3molY全部参与反应,反应放出 0.1akJ 的热量,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0.1akJ,故C错误;D设任意时刻,X的转化量为x mol,可列出三段式:,则X的体积分数为,则X的体积分数为一定值,始终保持不变,则X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故D错误;故选A。1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已知、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Y为 B为C为 DZ为【答案】B【详解】若反应向正
26、反应进行到达平衡,、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选B。【点睛】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20原电池是化学电源的雏形。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27、A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C锌片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答案】B【分析】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正极Cu,阴离子移向负极Zn,据此解答。【详解】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铜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
28、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B.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故B正确;C.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负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故C错误;D. 原电池中,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D错误;故答案选:B。二、实验题2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方案
29、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搅拌)?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 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6)方案三实验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