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6 ,大小:523.25KB ,
资源ID:290933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0933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1、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静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教材从这一现象出发,引领学生通过实验解释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初步了解了形成电流的条件。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通过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可以吸引碎纸片的现象引出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过的静电现象,从而对静电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认识不同的电荷。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带电这一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并引入电荷概念。然后将两个摩擦后的气球相互靠近,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推导出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三部分:让电荷流动起来。引入电流的概念和形成电流的条件,为后续通路、断路、短路等概

2、念的教学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不难的。但因为电荷看不见摸不着,要解释产生静电的原因确实有不小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将电荷“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产生静电的本质原因。然而,物体在经过摩擦以后带的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学生在前期已学习过不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有一定的了解,这一规律运用到正负电荷之间,具有正向迁移的作用。我们再结合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配以形象生动的图文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生活中有许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

3、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科学探究目标1.能初步运用逻辑推理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电荷中相互作用的规律。2.能利用电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静电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2.在探究电荷的相互作用时,能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危害及消除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难点:通过摩擦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塑料梳子、气球、彩色纸片、泡沫球、毛皮。小组:塑料梳子、气球、彩色纸片、泡沫球、

4、毛皮。【教学过程】一、聚焦:发现静电,体验静电(预设15分钟)小组材料准备:塑料梳子、泡沫球、彩色纸片1.谈话:最近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老师在晚上脱毛衣的时候总是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甚至还能看到电火花,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整个冬天,一直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提问: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预设:静电现象)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课题)3.提问:你能用塑料梳子、彩色纸片、小泡沫球来制造静电现象吗?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么做的?(预设:通过物体之间的摩擦)你怎么知道它带上静电了?(预设:它能吸引其他的物体了)教师补充:原来通

5、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一些细小的物体。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静电现象呢?教师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补充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小结: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在内。二、探索:认识电荷,发现规律(预设15分钟)小组材料准备:塑料梳子、气球、毛皮1.认识电荷提问: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那老师就有点害怕了,这么多物体都带电,那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是很容易触电吗?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2.多媒体播放静电的产生视频。教师补充:物体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

6、互抵消,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摩擦)时,就容易使一个物体上的电荷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物体表面的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3.探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1)谈话:既然这时物体带有不同的电荷,那电荷与电荷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呢?我们的梳子梳过头发以后,梳子和头发又会带上什么电荷呢?如果它们相互靠近,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完成第一个实验,教师指导如何填写实验记录单。(2)谈话:接下来请你们完成下面两个实验,并填写记录表。活动一:用毛皮摩擦充气气球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现象。活动二:用毛皮摩擦两个气球,将它们的摩擦面相互靠近

7、,观察现象。汇报活动记录,你能根据两个活动现象寻找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吗?3.全班讨论后得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研讨:电荷流动,形成电流(预设5分钟)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静电可以通过摩擦得到。那老师手里这个小灯泡就有办法亮起来了,我摩擦一下它就会亮了(演示用手摩擦灯泡)。(预设:不会亮)追问:静电也是电,它为什么不能点亮小灯泡,为什么不能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呢?小结:要使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就需要有电流流过。但是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是不能持续流动的,怎么保证电荷持续流动起来呢?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动力和电路。提问:什么可以为电荷提供动力?电荷又在什么地方流通呢

8、?(预设:电池提供动力,电荷在电路中流通。)教师总结:像这个手电筒,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里面就有一个可以让电荷流通起来的通路,我们把这个通路称为电路。有了电池和电路,我们就可以使电荷流动起来了,小灯泡也就可以发光了。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四、拓展:静电乐趣多,静电危害大(预设5分钟)播放静电魔法视频及静电危害的资料,提问:想消除静电,你可以怎么做?请学生回家查找相关资料。【板书设计】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物体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作业设计】1.下列天气中,最容易出现静电现象的是()。A潮湿而温暖的天气B

9、潮湿而寒冷的天气C干燥而寒冷的天气2通常人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这是因为( )。A物体中没有电荷B物体中的电荷时刻在转移C物体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2.点亮小灯泡【教材简析】通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这几个知识点。本节课要求学生用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在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再提供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学生尝试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并分析电流在小灯泡内是怎样流动的。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

10、。教科书出示了四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图,教师引导学生连一连,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哪种连接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及原因,从而引出短路、断路等概念。第三部分:课后延伸。组织学生调查家中的电器和用电情况,同时渗透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意识,激发研究电的兴趣。【学情分析】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点亮小灯泡似乎不是一件难事,但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言之,学生用同样的三种材料进行电路连接,无法真正理解通路中小灯泡会亮的原因和电流流经的路线,也不明白为什么断路中的小灯泡不能亮,更不明白电池正负极直接相连就会发生短路的原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

11、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科学探究目标1.会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能够从“亮”与“不亮”的电路图中寻找规律,从而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对电路连接进行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乐趣。2.渗透根据装置图做出大胆想象与推测的意识。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电”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路形成通路,电流从灯丝中流过,小灯泡才会发光。难点:从各种电路图中寻找“亮”与“

12、不亮” 的规律,指导闭合电路中的电流流向。【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电池、小灯泡图片等小组:小灯泡1只,1.5 V的干电池1节,导线1根,实验记录单1张。【教学过程】一、聚焦:认识器材,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个小灯泡,用于演示的1节电池和1根导线1.介绍爱迪生发明灯泡,揭示课题。出示多媒体课件上爱迪生的照片和文字介绍,引出课题:这堂课我们就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2.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小组观察小灯泡,说说小灯泡的结构,教师结合课件上的图示进行梳理小结。强调其中一个连接点与金属螺纹相连接,整个金属螺纹都可视作是这个连接点。用简图表示竖直和横放的小灯泡,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

13、书空。3.了解电池的结构。出示1节电池(课件上出示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的信息。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教师引导“铜帽”“锌筒”“正极”“负极”等科学规范的称谓。用简图表示电池,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书空。4.出示导线,明确任务。提问:看到电池和小灯泡,你一定很想点亮小灯泡。靠这两样材料就能点亮小灯泡吗?出示两端去掉了一截塑料外皮的导线,强调每组只给1根导线。二、探索:组装电路,完成记录(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节电池、1个小灯泡、1根导线,活动记录单1.课件出示活动流程,学生了解活动的大致步骤。2.学生分为两人一组,先尝试连接一个电路,确定小灯泡亮起来后,记录员及时地将这种连接

14、方式画下来,然后再去发现更多种连接。3.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机将“亮”与“不亮”的几种典型连接图呈现到黑板上。(重要提示:连接图最理想的呈现方式是用事先剪好的磁贴纸,也可以用手工画简图的方式呈现,但比较费时。)三、研讨:分类呈现,系统分析(预设19分钟)材料准备:灯尾部分剖开的小灯泡(教师课前可用墙纸刀将小灯泡的金属螺纹部分竖直剖开,操作过程中不要伤到金属架和玻璃泡,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1.设问:同样材料,为什么左边的连接能亮,右边的连接不能亮?或者说,对比左边和右边的电路连接图,小灯泡与电池怎样连接才能发光?启发:小灯泡上都有几个连接点,它们和电池是怎样连接的?(预设:有两个连接点,一个

15、点直接连接到电池一极上,另一个点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池的另一极上。)引导规律: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才有可能亮起来。2.提问:小灯泡亮起来其实就是它灯丝在发光!那么我们推测这两个连接点和灯丝应该是怎样连接的?出示灯尾部分剖开的小灯泡,同时在课件上呈现放大的照片(预设:两个连接点通过金属架和灯丝两端相连。)3.出示课件中的电路连接图,教师追问:小灯泡亮起来时,灯丝其实和什么相连?(预设:灯丝和电池的正负极相连。)继续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的连接为什么就能亮起来呢?电池中有什么?(预设:电池中有电,这样的连接形成了一个通路,就会有电流经过灯丝。板书通路:电流通过灯丝,小灯泡发光。)

16、教师补充:科学家还规定了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回到负极。说说课件中电路连接的电是怎样流动的?学生回答后,再动画演示,然后继续让学生说说剩下三个通路中电是怎样流动的,教师随机添加红色的箭头表示电流方向。4.引导学生分析右侧板书“不亮”的电路连接图(教师有意识地先让学生分析“断路”)。学生发现电流从正极出发后在某一个地方断开了,没有回到负极,这时灯丝中没有电流流过,小灯泡就不能亮。小结这种情况称之为断路(板书)。5.引导学生分析右侧板书“短路”的电路连接图,学生发现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小灯泡就不能亮,这种情况叫做短路(板书)。设问:这时候电路中有电流吗?为什么?(预设:

17、有,而且相当大!)教师补充:短路时,电池和导线在一瞬间会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会被损坏。这还是小意思了,因为这种电池的电只有1.5V,家里用的是220V,这样的电若是发生短路,则更加可怕,有可能会引发火灾。还有,这样的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所以不能用它来做我们的实验。四、拓展:课后调查,引向生活(预设1分钟)播放课件图片和文字,布置课后调查。【板书设计】2点亮小灯泡不亮(部分短路和部分断路电路连接置图)亮(四种典型的电路连接图)断路短路通路:电流通过灯丝3.简单电路【教材简析】本课是“电”单元的第3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用1根导线和1节电池点亮小灯泡。在这

18、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解放”双手点亮小灯泡。接着,学生将使用更多的电器元件点亮更多的小灯泡,从而获得更多的电路连接经验。第一部分:带灯座的电路。在引导学生了解了小灯座、电池盒这些元件的构造后,尝试用这些元件使小灯泡亮起来,并在实物图的基础上画出简单电路图。第二部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让学生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组成电路,并把这些电路画下来,再进行讨论、交流。最后,进一步提出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亮起来吗。而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要使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元件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就能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学情分

19、析】关于电路,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并能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建立起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引导学生在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中,探究用更多的材料来组装电路,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电学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科学探究目标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3用简易符号表示

20、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简单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组成电路。难点:能通过分析电路连接中的电流流向来判断是否能点亮小灯泡。【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电池盒,小灯座等;小组: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1号电池1节、电池盒1个、导线4根、实验记录单一张。【教学过程】一、聚焦:认识电路元件(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根导线、1节电池、1个小灯泡、1个电池盒、1个小灯座1“点亮小灯泡”比赛导入:同学们,你

21、现在能用1根导线、1节电池把小灯泡点亮吗?我们来比赛谁最快点亮小灯泡吧!预备开始!请完成任务的同学马上起立。像同学们这样,用1根导线和1节电池点亮1个小灯泡,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板书课题)设问:在这个简单电路中,我们用手按着,小灯泡亮了,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这样方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解放我们的双手?2认识小灯座和电池盒提问: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小灯座、电池盒,你认为小灯座和电池盒有什么用?(预设:小灯座是用来固定小灯泡的,电池盒是用来放干电池的。)追问:是的,利用它们可以让我们的双手“解放”出来。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想一想可以怎样使用它们?实物配以

22、课件图片,观察小灯座和电池盒,讨论:怎么用? 提问:怎么固定小灯泡呢?(预设:旋到圈中)旋到什么时候可以停了呢?(请一位学生上来示范)老师发现小灯座两边还有一红一黑的部件,这又是做什么用的呢?(预设:连接导线的)怎么连呢?是把导线的任意一部分连接吗?(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连接方法。)提问:电池应该怎么放入电池盒呢?(预设:接好导线,电池的正负极要根据电池盒中的位置放置。铜片的一端连接干电池的正极,弹簧的一端则连接负极。)二、探索研讨1:带灯座的电路(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2根导线、1节电池、1个小灯泡、1个电池盒、1个小灯座、活动记录单1组装带灯座的电路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分组组装简单电路,

23、并将所组装电路图画在活动记录单中。2画简单的电路图展示个别小组的电路实物图。提问:同学们都非常能干,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点亮了小灯泡,并将电路图画了下来。你们觉得这样的画法方便吗?(预设:不方便)解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简单电路图。老师这里就有简单电路图中的一些电器元件符号,猜猜看,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补充:在画简单电路图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小灯泡、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了。画导线时尽量要做到直线、直角,用尺和铅笔来画电路图。(板书)3构建电流路径概念在简单电路图的基础上,说一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三、探索研讨2: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预设16分钟) 材

24、料准备:每组再增加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活动记录单1设问:我们点亮了1个小灯泡,如果有2个小灯泡,你能同时点亮它们吗?2教师出示材料: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3课件中出示活动流程:(1)小组尝试连接电路,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2)请把成功的连接方式用简单电路图画在活动记录单上;(3)试一试,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的第二种方法;(4)听到音乐声停止活动,整理材料。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5交流展示:实物投影“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简单电路图”,说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1)电池导线小灯座导线小灯座导线电池,这种接线方式就好像糖葫芦串一样,用导线将电池和灯

25、座串成一串。(2)电池在中间,左边是一个独立的电路,右边是一个独立的电路,它们共用一个电池,但可以分开看作两个独立的电路。四、拓展:组装更多小灯泡和电池(预设2分钟)1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还用多种方法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如果现在有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你能让这些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吗?2讨论想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板书设计】导线3.简单电路简单电路电池小灯泡4.电路出故障了【教材简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用导线、用电器等电路元件连接成电路点亮一个或者多个小灯泡。知道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和灯泡,再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灯

26、泡就会发亮。本课主要让学生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并解决故障,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部分:电路出故障了。提供一个故障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小组讨论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所有故障的共性问题就是电流中断,并做好记录。第二部分:做个电路检测器。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理解其工作原理,用电路检测器依次检测电路中可能出故障的地方,排除故障让小灯泡亮起来。第三部分:用其他方法查找故障电路。比如,引导学生用替换法来检测,依次把灯泡、电池等主要元件用完好的元件替换进行检测。【学情分析】电路故障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当学生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无法查明产生故障

27、的原因,更不会从电流中断角度去分析问题。课堂中尝试让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去查找产生故障的原因。先让学生理解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再操作,这一学习过程非常有必要。此外,学生很难理解“检测之前要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拆去”这一操作,需要教师在电路图的基础上分析电流走向的方式攻克难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路)。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科学探究目标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2.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生活中的电路故障问题,尝试自己解

28、决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完整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难点:能分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之前要先拆去电池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小组:故障电路一组,组装电路检测器的各种元件一套,小灯泡和电池若干。【教学过程】一、聚焦:电路出故障了(预设3分钟)分组材料:故障电路一组1. 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出示完整的实物电路,同时课件出示与之相同的电路图。提问:小灯泡发光了,现在电路中的电流是怎样流动的?2.电路出故障了出示一个故障电路,同时课件出示与之相同的故障电路图。提问: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课件出示课题:电路出故障了。(板书课题)二、探索:查

29、找原因,检测电路(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故障电路一组,小灯泡、电池、导线、活动记录单1.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小组讨论电路故障的原因,并记录在记录纸上。小组汇报时教师板书。板书内容:电池没电了;灯泡坏了;导线坏了;电路接触不好。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提问:如何才能全面地检测故障?出示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来进行检测。用小灯泡(有灯座)、电池(有电池盒)、导线等原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通路,小灯泡被点亮了。把这个电路中灯座上的其中一端导线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一个电路检测器就做好了。(课件出示电路检测器)3.使用电路检测器先拆去电池再检测,如果灯泡亮说明元件无故障,灯泡不亮说明元件有故障,若有故障

30、,还应该把元件拆下来继续检测。(课件出示)三、研讨:检测思路分析(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故障电路一组,小灯泡、电池、导线、活动记录单电路检测器检测(1)切断电源。提示:检测前要切断故障电路的电源。设问:检测前为什么要切断故障电路电源?如果不拆去电池进行检测,会怎样呢?(预设:电池短路;灯泡多检测不出来;电池没电)根据学生的猜测,教师演示用不拆去电池的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情况一: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小灯座,根据检测现象,检测器的小灯泡亮了,故障电路中的灯泡不亮。根据检测的要求,检测器中的灯泡亮了,判断电路无故障。提问:难道故障电路中的灯泡没坏吗?(课件出示)继续演示:把灯泡从灯座上拆

31、去,单独检测,结果发现灯泡的确出现了故障。学生根据检测的现象产生认知冲突。小结:不拆电池对检测电路有影响。情况二: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结果灯不亮,难道电路没故障码?学生思考,再次检查电路。结果发现故障电路中电池连接与检测器的电池连接方向反了。小结:电池对检测电路有影响。(2)电路检测器使用方法。检测电路时,两个检测头要先碰一碰,只有灯泡能正常发光了,才能检测故障电路;每个元件需要重复检测。(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提问:为什么两个检测头要碰一碰才能进行检测?学生回答,总结:只有电路检测器能正常工作,才能检测出电路的问题所在。学生实验时要边检测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2.其余方法检测提问:除了使用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