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细胞生物学试、习题库(附解答)苏大细胞生物学课程组编第一批细胞生物学试题题库 第一部分填空题 1 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2 实验生物学时期,细胞学与其它生物科学结合形成的细胞分支学科主要有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和细胞化学。 3 组成细胞的最基础的生物小分子是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核、单糖, 它们构成了核酸、蛋白质、脂类和多糖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4 按照所含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1. 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它所具有的细胞膜、遗传物质(D.NA.与RNA
2、.)、核糖体、酶是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所必备的结构装置。 2. 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病毒D.NA.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首先译制出早期蛋白以关闭宿主细胞的基因装置。 3.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在D.NA.复制、转录与翻译上具有时空连续性的特点。 4. 真核细胞的表达与原核细胞相比复杂得多,能在转录前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等多种层次上进行调控。 5. 植物细胞的圆球体、糊粉粒、与中央液泡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6.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辩两个质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7. 电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类。 8. 生物学上常用的电镜技术包括超薄切片技术、负染技
3、术、冰冻蚀刻技术等。 9. 生物膜上的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 10. 膜蛋白可以分为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和膜周边蛋白(膜外在蛋白)。 11.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2. 内在蛋白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疏水作用、离子键作用和共价键结合。 13. 真核细胞的鞭毛由微管蛋白组成,而细菌鞭毛主要由细菌鞭毛蛋白组成。 14. 细胞连接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15. 锚定连接的主要方式有桥粒与半桥粒和粘着带和粘着斑。 16. 锚定连接中桥粒连接的是骨架系统中的中间纤维,而粘着带连接的是微丝(肌动蛋白纤维)。 17
4、. 组成氨基聚糖的重复二糖单位是氨基己糖和糖醛酸。 18. 细胞外基质的基本成分主要有胶原蛋白、弹性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等。 19.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伸展蛋白和蛋白聚糖等。 20. 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完成细胞间的通讯联络。 21. 通讯连接的主要方式有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和化学突触。 22. 细胞表面形成的特化结构有膜骨架、微绒毛、鞭毛、纤毛、变形足等。 23. 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途径是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 24. 被动运输可以分为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 25. 协助扩散中需要特异的膜转运蛋白完成物
5、质的跨膜转运,根据其转运特性,该蛋白又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 26. 主动运输按照能量来源可以分为A.TP直接供能运输、A.TP间接供能运输和光驱动的主动运输。 27. 协同运输在物质跨膜运输中属于主动运输类型。 28. 协同运输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于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转移方向的关系,可以分为共运输(同向运输)和反向运输。 29. 在钠钾泵中,每消耗1分子的A.TP可以转运3个钠离子和2个钾离子。 30. 钠钾泵、钙泵都是多次跨膜蛋白,它们都具有A.TP酶酶活性。 31. 真核细胞中,质子泵可以分为三种P型质子泵、V型质子泵和H+_A.TP酶。 32. 真核细胞中,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是通过
6、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来完成的。 33. 根据胞吞泡的大小和胞吞物质,胞吞作用可以分为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两种。 34. 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的一类蛋白质的辅助。 35. 细胞的吞噬作用可以用特异性药物细胞松弛素B.来阻断。 36. 生物体内的化学信号分子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亲脂性的信号分子,一是亲水性的信号分子。 37. 细胞识别需要细胞表面的受体和细胞外的信号物质分子(配体)之间选择性的相互作用来完成。 38. 具有跨膜信号传递功能的受体可以分为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G蛋白偶联的受体和与酶偶联的受体(催化性受体)。 39. 一般将细胞外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将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
7、二信使。 40. 受体一般至少包括两个结构域结构结构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催化结构域(产生效应的区域)。 41. 由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42. 有两种特异性药物可以调节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即霍乱毒素可以使G蛋白亚基持续活化,而百日咳毒素则使G蛋白亚基不能活化。磷脂酰肌醇信使系统产生的两个第二信使是IP3(肌醇三磷酸)和D.G(磷脂酰甘油)。 43. 催化性受体主要分为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磷酸脂酶、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和酪氨酸激酶联系的受体。 44. Ra.s蛋白在RTK介导的信号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具有GTP酶活性,当结合
8、GTP时为活化状态,当结合GD.P时为失活状态。 45. Rho蛋白在膜表面整联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当其结合GTP时处于活化状态,当其结合GD.P时处于失活状态。 46. 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主要包括分泌蛋白、膜整合蛋白、细胞器驻留蛋白等。 47.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分为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指的是蛋白质上的天冬酰胺残基与N乙酰葡萄糖胺直接连接,和O连接的糖基化修饰,指的是蛋白质上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与N-乙酰半乳糖胺直接连接。 48. 肌细胞中的内质网异常发达,被称为肌质网。 49. 原核细胞中核糖体一般结合在细胞质膜上,而真核细胞中则结合在粗面内质网上。 50. 真核细胞中,
9、光面内质网是合成脂类分子的细胞器。 51. 内质网的标志酶是葡萄糖6磷酸酶。 52. 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如果存在信号肽,将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如果该蛋白质上还存在停止转移序列,则该蛋白被定位到内质网膜上。 53. 高尔基体的标志酶是胞嘧啶单核苷酸酶 。 54. 具有将蛋白进行修饰、分选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55. 被称为细胞内大分子运输交通枢纽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56.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中,N连接的糖基化反应一般发生在内质网中,而O连接的糖基化反应则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 57. 蛋白质的水解加工过程一般发生在高尔基体中。 58. 从结构上高尔基体主要由顺面膜囊、中
10、间膜囊和反面膜囊和方面网状结构组成。 59. 植物细胞中与溶酶体功能类似的结构是圆球体、中央液泡和糊粉粒。 60. 根据溶酶体所处的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将溶酶体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余小体(三级溶酶体)。 61. 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 62. 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63. 真核细胞中,酸性水解酶多存在于溶酶体中。 64. 溶酶体酶在合成中发生特异性的糖基化修饰,既都产生6磷酸甘露糖。 65. 电镜下可用于识别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特征是尿酸氧化酶常形成晶格状结构。 66. 过氧化物酶体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 67. 植物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又叫乙醛酸循环
11、体。 68. 信号假说中,要完成含信号肽的蛋白质从细胞质中向内质网的转移需要细胞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停泊蛋白)的参与协助。 69. 在内质网上进行的蛋白合成过程中,肽链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共转移。而含导肽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再转移到细胞器中的方式称为后转移。 70. 在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的蛋白中如果存在停止转移序列,则该蛋白将被定位到细胞膜上。 71. 能对线粒体进行专一染色的活性染料是詹姆斯绿B.。 72. 线粒体在超微结构上可分为内膜、外膜、膜间隙、基质。 73. 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内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膜是单胺氧化酶、膜间隙是
12、腺苷酸激酶、基质是柠檬酸合成酶。 74. 线粒体中,氧化和磷酸化密切偶联在一起,但却由两个不同的系统实现的,氧化过程主要由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实现,磷酸化主要由A.TP合成酶完成。 75. 细胞内膜上的呼吸链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既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76. 由线粒体异常病变而产生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病,其中典型的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克山病。 77. 植物细胞中具有特异的质体细胞器,主要分为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78. 叶绿体在显微结构上主要分为叶绿体膜、基质、类囊体。 79. 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并且在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 80. 光合作用
13、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步: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 81. 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 82. 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包裹形成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83. 含有核外D.NA. 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84. 引导蛋白到线粒体中去的具有定向信息的特异氨基酸序列被称为导肽。 85. 叶绿体中每3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线粒体中每2个H+穿过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 86. 氧是在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类囊体部位上所进行的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 87. 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常附着有核糖体颗粒,与粗面内质网相连同
14、。 88. 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对物质的运输具有双功能 性和双向性的特性。 89. 具有将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被称为核定位序列(信号)。 90. D.NA.的二级结构构型可以分为三种,B.型、A.型、Z型。 91. 细胞核中的核仁区域含有编码rRNA.的D.NA.序列拷贝。 92. 在D.NA.特异性结合蛋白中发现的D.NA.结合结构域的结构模式主要有螺旋转角螺旋模式、锌指模式、亮氨酸拉链模式、螺旋环螺旋模式、HMG框模式。 93. 染色质D.NA.的三种功能元件是自主复制D.NA.序列、着丝粒D.NA.序列、端粒D.NA.序列。 94. 染色质从D.N
15、A.序列的重复性上可分为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95. 核仁在超微结构上主要分为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 96. 核糖体的大、小亚单位是在细胞中的核仁部位合成的。 97. 染色质从功能状态的不同上可以分为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 98. 广义的核骨架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染色体骨架。 99. 从核糖体是否与膜结合可以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 100. 生物体细胞内的核糖体有两种基本类型,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是70S核糖体,而真核细胞质中的是80S核糖体,线粒体内的核糖体是70S核糖体。 101. 70S核糖体可以分为30S小亚基和50S大亚基,80S核糖体可以分
16、为40S小亚基和60S大亚基。 102. 核糖体生化组成上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103. 核糖体的重装配不需要其他大分子的参与,是一个自我组装(自我装配)的过程。 104. 核糖体中起主要肽酰转移酶活性的是rRNA.。目前发现的既具有遗传信息载体功能又具有酶活性的生物大分子是RNA.。 105. 被称为核酶的生物大分子是RNA.。 106. 真核细胞中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络结构称细胞骨架。 107. 微丝的特异性药物有细胞松弛素和鬼笔环肽。 108.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肌原纤维,构成肌原纤维的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构成细肌丝的主要由肌动蛋白。 109. 有些细胞表面形成一些特化结构,其
17、中微绒毛主要由微丝构成,纤毛主要由微管构成。 110. 微管特异性药物中,破坏微管结构的是秋水仙素,稳定微管结构的是紫杉酚。 111. 中间纤维按组织来源和免疫原性可分为角蛋白纤维、波形蛋白纤维、结蛋白纤维、神经元纤维、和神经胶质纤维。 112. 一个典型的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M期。 113. 根据细胞的分裂和繁殖情况,可以将机体内细胞相对分为周期中细胞、静止期细胞、终末分化细胞。 114. 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可以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分裂中期。 115. 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划分为间期、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和胞质分裂期。 116. 核膜破裂标志着前中期的开始。 117. 所有
18、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标志着细胞分裂进入中期。 118. 有丝分裂中姊妹染色体分离并向两极运动,标志着细胞分裂后期的开始。 119. 染色体到达两极标志着细胞分裂进入末期。 120. 纺锤体微管根据期特性可将其分为星体微管、动粒微管和极性微管。 121. 围绕中心体装配形成的纺锤体微管是有极性的,朝向中心体的一端为负极,远离中心体的一端为正极。 122. 细胞减数分裂中,根据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将前期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123. 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前期中的双线期,染色体去凝集形成巨大的灯刷染色体。 124. 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中的偶线期。
19、125. C.D.K(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至少含有两个亚单位,其中周期蛋白为其调节亚基,C.D.K蛋白为催化亚基。 (MPF)主要调控细胞周期中G2期向M期的转换。 127. 细胞内具有分子马达(引擎蛋白)作用的蛋白分子有肌球蛋白、动力蛋、驱动蛋白、A.TP合成酶等。 128. 细胞内能进行自我装配的细胞内结构有核糖体、中心体、基体、核小体、微丝、微管等。 129. 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降解一般通过一种依赖于一类称为泛素的小分子的降解途径。 130. 蛋白质开始合成时,在真核细胞中N端合成的第一个氨基酸是甲硫氨酸,而在原核细胞中是N-甲酰甲硫氨酸。 131. 帮助蛋白质分子正确折叠或解折
20、叠的是分子伴侣。 132. 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主要依靠热休克蛋白。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 133. 单位,是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34. 按照所含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135. 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 136. 电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类。 137. 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 138. 叶绿体在显微结构上主要分为叶绿体膜、基质、类囊体。 139.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40. 根据接受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的原初受体的不同,可以将细胞中的呼吸链分为两种典型的类型
21、分别为NA.D.H呼吸链和呼吸链。 141. 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80S,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 142. 被动运输可以分为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 143. 生物学上常用的电镜技术包括超薄切片技术、负染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等。 144. 膜蛋白可以分为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和膜周边蛋白(膜外在蛋白)。 145. 细胞连接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146. 电子沿光合电子传递链传递时,根据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光合磷酸化可分为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两条通路。 147. 叶绿体在显微结构上主要分为叶绿体膜、基质、类囊体。 148. 核小体是染色质包装
22、的基本单位。 149. 核仁超微结构可分为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三部分。 150. 一般将细胞外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将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151.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52. 按照所含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153. 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主要包括分泌蛋白、膜整合蛋白、细胞器驻留蛋白等。 154. 锚定连接的主要方式有桥粒与半桥粒和粘着带和粘着斑。 155. 被动运输可以分为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 156. 生物体内的化学信号分子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亲脂性的信号分子,一是亲水性的信号分子。 157. 根
23、据增殖状况,可将细胞分类三类,分别为连续分裂细胞、休眠细胞(Go细胞)、终末分化细胞。 158.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分为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和O连接的糖基化修饰。 159. 合成特异性蛋白质实质在于组织特异性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表达。 160. 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仅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 161.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翻译蛋白质的体系,因此称为核外基因及其表达体系。 162. 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可分为外膜、内膜、膜间隙、基质几部分。 163. 根据接受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的原初受体的不同,可以将细胞中的呼吸链分为两种典型的类型分别为
24、NA.D.H呼吸链和呼吸链。 164. 构成哺乳类动物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四种复合物分别是还原酶复合物、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细胞色素b.c.1复合物、细胞色素C.氧化酶。 165. 在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四种复合物中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位移体的是还原酶复合物、细胞色素b.c.1复合物、细胞色素C.氧化酶。 166. 在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包括四种类型电子载体分别为黄素蛋白、细胞色素(含血红素辅基)、Fe-S中心、辅酶Q。 167. 在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电子传递方向按氧化还原电势递增的方向传递。 168. A.TP合成酶合成A.TP的直接能量来自于质子动力势(H梯度)。 169. 参加叶绿体组成的蛋
25、白质来源有种情况:由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由核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 170. 线粒体的增殖是由原来的线粒体分裂或出芽而来。 171. 叶绿体的发育是由前质体(propla.stid.)分化而来。 172. 线粒体各部分的标志酶分别是:外膜单胺氧化酶、内膜细胞色素氧化酶、膜间隙腺苷酸激酶、基质柠檬酸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 173. 电子沿光合电子传递链传递时,分为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两条通路。 174. 当植物缺乏NA.D.P的时,会发生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175.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可分为外膜、内膜、膜间隙、基质
26、、类囊体几部分。 176. 光合作用按照是否需要光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步,其中光反应又可分为原初反应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两步。 177.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色素分子按照其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为捕光色素和反应中心色素。 178. 捕光色素和反应中心构成了光合作用单位,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179.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180. 内共生假说认为线粒体的祖先为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叶绿体的祖先为蓝细菌(蓝藻)。 181. 与微管结合并可调节微管功能的一类蛋白叫 微管相关蛋白 。 182.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
27、大、和最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 183. 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糙面内置网相连。 184. 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有三种类型,其中RNA.聚合酶I催化 rRNA. 合成;RNA.聚合酶II催化 hn RNA. 合成;RNA.聚合酶III催化 5s rRNA.与 tRNA. 合成。 185. 核孔复合体可分为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几部分。 186. 核小体是染色质包装的基本单位。 187. 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核染色体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异染色质又可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 188. 细胞核内定位的蛋白质其一级结构上都具
28、有核定位序列。 189. 基因组中包含两类遗传信息分别为编码序列和调控序列。 190. D.NA.的主要二级结构可分为Z型D.NA.、A.型D.NA.、B.型D.NA.。 191. 已知的非组蛋白与D.NA.相互作用的结构模式主要有螺旋-转角-螺旋模式、锌指模式、亮氨酸拉链模式、螺旋-环-螺旋结构模式、HMG-盒结构模式。 192. 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模型中一、二、三、四级结构所对应的染色体结构分别为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 193. 按照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类型可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194. 着丝粒的亚显微结
29、构可分为着丝点结构域、中央结构域、配对结构域。 195. 着丝点结构域由内向外依次可分为内板、中间间隙、外板、纤维冠。 196. 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分别是端粒D.NA.序列、着丝粒D.NA.序列、自主复制D.NA.序列。 197. 常见的巨大染色体有灯刷染色体和多线染色体。 198. 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着的结构。 199. 核仁超微结构可分为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三部分。 200. 广义的核骨架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或核纤层-核孔复合体结构体系),以及染色体骨架。 201.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游离核糖体、附着核糖体。 202. 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
30、为80S,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 203. 真核细胞80S核糖体由60S和40S大小两个亚基形成。 204. 原核细胞70S核糖体由50S和30S大小两个亚基形成。 205. 真核细胞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形成,在核糖体发生过程中大小亚基所需时间不同,在胞质中最早出现的是小亚基。 206. 核糖体上具有一系列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结合位点与催化位点,其中A.位点为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P位点为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E位点为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 207. 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狭义的骨架系统主 要指细胞质骨架
31、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208. 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209.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 210. 肌动蛋白是微丝的结构成分,外观呈哑铃状, 这种又叫,将形成的微丝又称为211. MF是由单体形成的多聚体,肌动蛋白单体具有极性,装配时呈头尾相接, 故微丝具有极性。 212. 体外实验表明,MF正极与负极都能生长,生长快的一端为正极,慢的一端为负极。 213. 微丝特异性药物主要有细胞松弛素和鬼笔环肽。 214. 微丝在体内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同向平行排列、反向平行排列和交错排列。 215. 微管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装配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其平均外径为24nm。 216. 微管由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亚基,即微管蛋白和微管蛋白组成。 217. 在体内微管可装配成单管,二联管(纤毛和鞭毛中),三联管(中心粒和基体中)。 218. 同微丝相同,微管的装配也具有极性。 219. 微管特异性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素和紫杉酚。 220. 胞质中微管motor protein分为两大类分别为:驱动蛋白(kinesin)、和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