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38KB ,
资源ID:2907790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0779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离骚》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离骚》教学设计.docx

1、离骚教学设计离骚教学设计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离骚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包括: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这一时期产生了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经典的伟大作品,作者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为唐代诗歌高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材结构的安排上,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可以看得出来,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离骚属于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汲取民族智慧”,“评价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同时,离

2、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经典之作,学习时,要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注意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诗体节奏。(二)学情分析:高一(下)学生,经过多半年的学习已经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一定了解,加上本单元学习之初,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高一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还是处于低水平,特别是面对像离骚这种年代久远,字形难辨,字音难读,意义难懂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但相信通过学生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主动思考,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

3、教学手段、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及离骚、楚辞特点。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3、通过学习离骚,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2、鉴赏重要语句,把握诗文形象、体会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四)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离骚、楚辞特点。

4、 2、鉴赏重要语句,体会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五)教学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直观展示端午节的风俗图片以及屈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一代忠臣的风骨。2、诵读法通过播放示范朗读、学生自读、全体学生朗读,扫除学生生字词障碍,为体会离骚的情感打下基础。3、讲读法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扫除学生个别句子的理解障碍。4、合作探究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对作品有独特的解读。6、分组法

5、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兴趣。学法指导: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生平、离骚的相关内容等。做到“知其人,知其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媒体收集和处理信息”。2、课前布置学生使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的障碍,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大致掌握课文内容。3、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体会屈原的情感。课时:2时课堂系统部分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端午节习俗的画面,感受热烈气氛,进而导出在这个热闹节日背后一代忠臣屈原的故事!(二)走进作家作品1、屈原生平及离骚简介。让学生来介绍屈原及离骚,展示收集成果。教师多媒体播放,对学生收集的

6、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多媒体课件内容如下: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政治家,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屈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并且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编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三)

7、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播放示范朗读,让学生整体感受找同学朗读,检查预习情况,并给其他同学矫正字音(多媒体展示生字词)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在句中,表语音延长;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并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找几名同学们

8、展示预习成果,其他同学做补充,教师做必要点拨。利用多媒体针对重点的实词、虚词、重点句式进行归纳,具体内容如下:通假字: 错:通“措”,措施 圜:通“圆” 章:通“彰”,彰显 古今异义 :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 认为 贫困:经济困难/处境困窘 工巧:技艺巧妙/善于取巧陆离:形容色彩繁杂/修长的样子 词类活用: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长,名词用作动词,加高,加长。特殊句式 :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吾”。 (3)答疑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来提问,学生能回来的由学生互助完成,学生解答不了的,教师针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讲解。(4)朗读课文齐读,男女生分别朗读。第二课时(一)朗读课

9、文(略)(二)合作探究(1)在大家的心中,屈原的外貌怎样,气度如何?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这些句子体现了屈原怎样的情怀?给大家时间,先让大家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每组由一位代表发言,阐述观点以及依据!教师点拨屈原形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定信念,奋斗不懈)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坚定信念,奋斗不

10、懈等等,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和信仰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深注入中华文化!(2)作者在离骚中,为何提及“美人”“香草”,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同学分组讨论,各组间进行辩论教师明确,并进行深层次挖掘及讲解: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又叫“移情法”。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具体分析,例如:“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固

11、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课外举例: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其五)(表达作者希望自己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雄心)(3)离骚的字虽然有些生僻,但读起来却很有韵味,到底是什么让你读起来朗朗上口呢?同学合作探究,踊跃发言。教师明确:散文式语言,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大量用“兮”字,加强了楚地特有的色彩、,荡气回肠,婉转动人。(4)发散性探究屈原抱石沉江,你赞同这一做法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可在班内展开辩论,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三)课堂小结:找几位同学对本课学习重点进行总结,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总结内容包括:简述屈原生平及

12、楚辞;重点虚实词、句式;本文的思想情感;主要的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四)作业:背诵课文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离骚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一篇很难的文章,字音较不准,字形生僻,句子难懂,情感隐晦,一系列的问题等待去突破!如果教师的什么都“亲力亲为”“面面俱到”,离骚讲解下来,只能让教师身心疲惫,学生面对这浓厚的爱国情怀无动于衷!针对这种课堂预设的分析,我的做法如下:离骚这篇文章的突破点在于学生能否掌握文本的字面意义,课上枯燥乏味的讲解,只能让同学心生倦怠,所以,我将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并有奖励机制。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小组之间有评比,依据讲解情况给予评分,这样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兴趣。同学们都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第一课时,学生在竞争机制下勇于发言,最后教师只是对朗读技巧,个别字音,字形重点句式进行点拨,学生就能够轻松掌握重点内容。第二课时,是离骚讲解的重点部分,在第一节课的铺垫下,学生对文章的有了很好的解读,当老师抛出需合作探究的问题时,学生们都能够很好回答,所以,在离骚的情感,手法,语言等重难点的解决上,顺理成章,只要教师用简单的几句话进行点拨,学生们就可以很好的领悟!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基本完成了预想的教学任务,如果能再放得开些,感情上再投入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