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93.96KB ,
资源ID:29040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040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1、福建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福建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文科班)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

2、表里的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由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所以答案选B。材料并没有涉及分封制历史作用问题,所以排除A;材料讲的是分封制的有关问题,并没有涉及到宗法制,所以排除C;材料也没有涉及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问题,所以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但是分

3、封制后来随着血缘的疏远,逐渐成为了国家分裂的因素。2. 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 加强中央集权B. 规范官吏从政C. 树立法律权威D. 强化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讲的是秦政府对官员的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A。BC都是A的具体表现,所以排除;材料讲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所以D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

4、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3. 西汉初期,“取周秦之制而兼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材料中的“体制”A. 是对秦政的彻底否定 B. 巩固了汉政权的统治C. 暂时适应了时代要求 D. 确保了皇权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周秦之制”可知,西汉初年采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而这一制度符合当时时代的需要,所以答案选C。A说法有误,汉代是继承和发展秦朝的制度;汉初采用这一制度有助于巩固其政权,确保了皇权专制,因此这一制度是适合时代的要求,所以排除B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5、汉代制度【易错警示】汉代并没有完全照搬秦朝的政治制度,而是根据当时情况来制定其的管理制度,因此可以说汉承秦制,有所损益。4. 2010年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两部著作A.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B.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C.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由材料“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可知,答案选A,排除其他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医学【名师点睛】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6、,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5. 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A. 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 B. 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C. 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D. 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从材料中“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编订农书的传统”

7、可分析出古代科技发展为农业服务的特点。故选:A6.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D. “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

8、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可知,经历了分裂的混乱后,人民内心深处渴望统一安定。隋唐中央集权制没有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唐末即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故A项错误。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题干未涉及,故B项错误。专制主义是指皇帝独揽大权,但这不意味着它能维护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巨大的作用,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等信息人民内心追求统一,渴望安定,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故D项正确。7. 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

9、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A. 格物致知 B. 致良知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可知,强调的是知行合一,所以答案选C,排除其他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名师点睛】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

10、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8.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

11、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而刊刻的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A. 商品经济带动了小说的繁荣 B. 神魔小说巩固了儒学的地位C. 司法知识因公案小说而普及 D. 建阳刊刻小说符合理学精神【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可知,这说明了建阳刊刻小说符合了理学精神,所以答案选D。材料并没有涉及商品经济,排除A;B说法有误;C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小说9. 在很多国家的历史上,城市人口越来

12、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中国明清时期,几个大都市的人口与城区规模却小于两宋与元代。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 城市管理更严格 B. 工商业发展受阻C. 工商业市镇兴起 D. 人口向海外迁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专业化市镇兴起,工商业分工细化,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时期对城市的管理更松弛,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繁荣,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执行海禁政策,所以人口向海外迁移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0.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13、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B. 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C. 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D. 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我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夏商周三代以学在官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实行世卿世禄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活跃,养士成风;汉代官员的选拔是来自全国范围的察举和征召;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出身;隋唐以来实行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A项错误,题干中突出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而非教育;B项错误,题干中无从体现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C项在题干中也无从体现;因此选D。科举制的实

14、行,把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考生需要明确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区别不同选官制度的主要依据是选官的标准,而选官标准的变化取决于时代背景的变化,这都需要考生理解并记忆。比如,在先秦,盛行世卿世禄制,是因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盛行,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而从战国开始,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崩溃,所以旧的选官制度就走向了瓦解,依据才德的察举制和皇帝征召等选官的模式出现,是适应了官僚政治的需要;察举制发展到东汉就把标准演化为门第族望,这进一步催生了士族门阀势力的崛起,因而九品中正制就适应了这一

15、形势。随着东晋南朝士族势力走向衰落,以考试为选官标准的科举制就应运而生了。11.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现代史学家称之为“夕阳晚照,落日余辉”。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成为世界经贸中心C. 官方推行“摊丁入亩” D. 农业经济占据主导【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清朝经济模式12. 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明理学 D. 佛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先秦儒学尚未形成天人感应的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的思想,这是由汉代董仲舒最早提出,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和佛教思想并未强调天人感应,故CD项不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13. 学者黄仁宇曾评价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他所评价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