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2.1运动、空间和时间教案 教材分析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3)、知道时间和
2、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的引入: 结合课本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
3、要求 (二)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 (1)、各种运动:(2)、机械运动的定义: (3)、参考系的概念:教学过程: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 2、空间位置的描述 3、时间的描述 (三)本节小结: 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四)课堂练习(可相互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科间的渗透,辨证思想的渗透。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4、的思维和处理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其中的知识。2、2 质点和位移学习目标: 1. 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2. 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学习重点: 质点的概念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学习难点: 1对质点的理解。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主要内容:一、质点:二、路程和位移三、矢量和标量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课堂训练 课后作业:2、3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
5、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加速度的放心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讨论法教学用具:有关知识的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三、小结 1、加速五
6、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 3、能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分析出v、a的大小、方向等。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3、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2、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本部分矢量较多,在解题中要依据质点的运动情况确定出各量的方向,不要死套公式而不分析实际的客观运动。 教学重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据速度和位移公式推导得到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式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讲练法、推理法、归纳法
7、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来学生上述规律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下述公式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vt=v0+at;s=v0t+at2;=2ass= 这些公式共涉及v0、vt、a、s、t五个物理量,对于一段直线运动,只要已知三个物理量,总可以就出另外两个物理量。 四、作业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3、2 匀变速
8、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2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3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 【名师小结 感悟反思】 在纸带上选取合适的测量点作为计时起点,在选好计数点后利用平均速度近似为该点瞬时速度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描点连线作图建立速度时间图象可直观地描绘出质点的运动情况。3.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自由落体加速度。 能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
9、题。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分析推论,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通过对伽利略的工作的回眸,掌握伽利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素质,培养学生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结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大胆质疑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交流、分析、创新和合作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难点:通过牛顿管的实验合理外推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三、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从实验出发,逐步深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性质、规律及应用,使学生从对
10、现象的表面观察到对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掌握。适当穿插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让学生充分了解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利用探究活动-测量反应时间,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创新能力,这是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四、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硬币、7+7免费早餐券、巧克力、纸、牛顿管、抽气机、多媒体设备。2、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玻璃珠五、教学设计与过程一、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板书)1、只受重力;(或空气阻力可忽略)2、静止开始下落(或自由下落,或初速度为0)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板书)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位移公式: (板书)速度公式:四、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测量你的反应时间
11、。(探究活动)布置作业4、1重力和重心 课标要求【知识和技能】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知道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对力分类,能正确区别力的类别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分析一般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的关系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和方法】通过研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
12、等效”的物体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研自然的兴趣,知道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力、重力、重心的概念。 力的图示和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力、重心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具弹簧、弹簧秤、木块、海绵、不规则的薄板、细线、曲尺教学过程新课准备:新课教学1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测量(N)(3)力是矢量(结合实例分析)(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2重力3重心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课后作业:课本练习4、2 形变与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形变;(2)知道什么是
13、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4)会知道胡克定律,并计算弹簧弹力;(5)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地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体会 “放大方法”,显示微小形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经历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体验探究方法。3情感价值目标(1)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2)了解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心科学技术应用与发展;(3)通过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冠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在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
14、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条件、方向的判断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加以注意,要在练习中巩固。三、教具媒体1演示形变用的面包、棉线、橡皮条、木板、弹簧、木块、激光器、平面镜、玻璃瓶形变放大器等。2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带长度刻度的木板,弹簧、钩码等3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设计 六、说明1在本节教学中几个小实验应做好,这对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很重要。2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作用,有些结论可让学生总结出来。3. 做好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实验,这是科学方法渗透的要求。第四章 第2节 形变与弹力 板书一、形变1定义: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称为形变,或者说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2原因:物体受到了外力3类型: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4弹性限度:当弹性形变达到某一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这个值叫弹性限度。二、弹力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种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3大小:跟物体发生的弹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