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90.76KB ,
资源ID:290277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0277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四月月考试卷高二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 规范宗教仪式B. 传承中华传统C. 禁锢人们思想D. 阻碍社会进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与所学知识联系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根据所学学知识,尊祖敬宗就意味着对传统的继承,所以传承中华传统是宗法制的重要影响。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影响2. “古之王

2、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主要表明A. 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 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 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 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说明宗法制具有治理家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 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

3、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 秦朝皇印为玉玺B. 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C. 玉玺为皇帝独用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和材料分析,A秦时人们以金玉为印,说法不符合材料,应是秦以前;B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开始于商鞅变法,排除;C秦时玉玺为皇帝独有,这是材料中的现象并非反映的实质问题;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名师点睛】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这种题型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4、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4.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行省制度A. B. C. D. 【答案】A【解析】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制度,排除,选择A符合题意。5.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在全国设立36郡”的措施有利于

5、A. 扩大秦帝国的疆土B. 避免割据局面的出现C. 中央各部门的配合D. 各级地方官吏的选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秦始皇设立36郡是为了实行郡县制,避免出现东周时期的诸侯割据现象,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A选项说法错误,当时秦朝已经统一了六国;C选项不是主要目的;D选项是郡县制确立之后才会考虑的问题。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6. 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A. 秦丞相B. 西汉刺史C. 宋三司使D. 明内阁大臣【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刺史是

6、监察地方官的官吏,具备监察职能,B项正确;秦丞相是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具备监察职能,排除A;宋朝设三司使是指度支、盐铁、户部分割丞相财政权,加强皇权,排除C;内阁在明朝时期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排除D。所以选B7.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 设“中朝”B. 置枢密院C. 置刺史D. 设内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为了削弱相权,汉武帝时期任用身边的近臣,如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等,组成决策机构“中朝”,使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大大削弱了相权,加

7、强了君权,故A项正确;枢密院唐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且在时间上与题意也不合,故B项排除;刺史是监察地方官员的,与题意不合,故C项排除;内阁是明朝废除丞相后设置,与题意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名师点晴】中外朝: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所构成;外朝又称外廷,指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汉武帝时,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加强专制皇权,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这样,在宫廷内逐渐形成了新的决策机构中朝。由尚书、侍中、常侍等组成中朝之职。以丞相为首组成的官僚机构则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

8、关外朝。自从中外朝分立之后,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8.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A. 分封制B. 中外朝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皇权下的民主”体现的是专制下的民主色彩,“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体现的是这一制度有分权思想,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故C正确。分封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信息不符,排除A。B、D两项旨在加强皇帝集权,与材料“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信息不符,排除。9. 当年明月的畅销书

9、明朝那些事儿中曾写道:“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朱元璋毁灭“那个庞然大物”是A. 内阁制度B. 宰相制度C. 勋贵集团D. 皇室集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逆罪诛丞相胡惟庸,借此案而废中书省,而且硬性规定为永制。胡惟庸曾任宰相,而“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以加强皇权,故选B。内阁制度成立于明成祖,排除A;C不符合所学,排除。朱元璋不可能毁灭自己家族势力,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代的制度丞相制度10. 英国曾借鉴我国科举

10、制度改革文官录用制度,孙中山也曾经十分肯定科举制度,共同原因是科举制A. 以儒学经义作为考试内容B. 便于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C. 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D. 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应从科举制积极合理的方面去考虑。A、B两项明显不符,C项不是英国借鉴我国科举制度改革文官录用制度的主要原因。我国古代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合理性,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名师点睛】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由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唐朝科举常设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

11、隋唐科举取士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的局面,扩大了政府政治统治的基础,使得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通过科举考试提高了官员们的整体素质,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选拔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11.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 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 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 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答案】C【解析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产生于隋唐时期,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因此题干“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的说法错误,排除A;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过很大的积极作用,而题干中的评价过于片面,因此题干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C项正确;BD两项说法均不够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的变迁科举制12. 清朝一位军机大臣曾写诗比喻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 协同皇帝共治国事B. 秉承皇帝旨意办事C. 负责贯彻皇帝政令D. 监

13、督官员规范执政【答案】B【解析】“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说明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B正确;A、C和D说法绝对,排除。13.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 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自明朝开始丞相制度被废除了,清代不可能有丞相,因此D项错误。其它各项都是符合史实的,是正确的。故选D。A符合

14、该作品的内容和特点。B符合隋唐政治制度的内容。C符合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4.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自秦至清一直是君主专制体制,因此明代政府的组织形式仍以君主制

15、为核心,故A错误。从“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可以看出,内阁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皇帝的最终决策意见了,也对君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故B正确。内阁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君主的决策,但这并不表明内阁大臣与君主享有同等决策权,内阁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始终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享有行政权与决策权,故C错误。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并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决策机构,内阁地位的高低、职权的大小仍取决于皇帝,一切大权最终由皇帝掌控,故D错误。15.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16、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 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C.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 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皇权高度集中,政府权力被皇帝控制,军机处是君主专制集权到顶峰标志,故D正确;A和C是皇权和政府相对平衡时期;B是地方监察,不符合题意。16.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

17、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材料最能说明A.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在继续抗日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答案】C【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表明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积极抗日,故C项正确。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在题干所给材料中

18、均没有涉及,故A,B,D项错误。点睛:材料“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反映的是抗战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仍然坚持抗战;从而得出正确答案。17.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A. 倾销鸦片B. 传播宗教C. 输出资本D. 打开市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

19、且临近富饶的江浙”即可选出D项;A项属于英国侵华战争的借口,与题目中的设问“主要目的”不符;传播宗教与开放通商口岸无关,故排除B项;C项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晚于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1842年”。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18.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处理材料和对所学的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属于基础题。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

20、必须严禁人民进行反帝斗争,对于惩治反帝斗争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此条款的危害是:从此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也说明清政府从此成为“洋人的朝廷”,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19. “(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A. 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B. 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C. 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D. 左宗棠在新疆建立下行省【答案】C【解析】“捍卫边疆之殊功”说明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C正确;A、B和D错误,排除。20

21、. 假如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 推翻清政府B. 建立民主政体C.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D. 驱逐日本侵略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思想主张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中牺牲,丘逢甲抗击日本侵占台湾,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故他们的共同点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故C正确。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错误。四者都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体,故B错误。驱逐日本侵略者,只符合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22、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过程21.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所以才会有上述情景的出现,故D项正确;A、B两项都没有提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问题;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而天津条约中有公使驻京的内容,也就是说北京条约认可了公使驻京

23、,但没体现出“东交民巷”,故C项错误。22.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2亿两白银B. 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 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对我国的民族工业带来了巨大威胁,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选D。A加重人民负担,排除;B是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排除;C刺激了列强侵华野心,排除。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23. 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

24、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A.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B. 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D. 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充分体现国共合作抗战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八路军是抗战主力,排除A项;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排除B项;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4. 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

25、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材料中,缔造者们的言辞出现了“凶暴”,还有等级的森严,这使贫民极其失望,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特点,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森严,故选B;A是列强侵华战争,与题意无关,故错误;义和团运动没有平等的许诺,故C错误;辛亥革命追求平等与自由,但没有特权的森严,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

26、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名师点睛】25.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一事件中的民众围攻北京的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义和团运动,故选B项;A、C项与材料信息“交民巷”不符,故排除;D项针对的是北洋军阀,排除。点睛:本题通过民谣的形式来考查义和团运动,民谣中的“炮打交民巷”“炮打英国府”来反映义和团的抗击目标是帝国主义列强,从而得出答案。26. 对下列图

27、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步步加深B. 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遭失败C.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 列强本国经济发展不断【答案】C【解析】三个条约促使中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C正确;A、B和D排除。27. 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A. 金田起义B. 永安建制C. 定都天京D. 天京事变【答案】D【解析】“煮豆燃箕”说明是天平天国内部兄弟内乱,属于天京事变,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28.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

28、战争;二是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三是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犯下的“反人道罪”是A. 建立伪满洲国B. 制造卢沟桥事变C. 推行奴化教育D. 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材料可知,反人道罪是指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备选项中只有D项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符合反人道罪的涵义。所以本题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日军的罪行。29. 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

29、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 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B. 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C. 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D. 满洲乃中国领土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答案】D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30. 抗战期间美国记者贝尔登访问敌后抗日根据地时,曾感慨地说:“当你把一种力量看作是亲爹娘时,你便承认这种力量是生活中的唯一权威。你就要使自己的希望、行动和思想都符合于这种自称代表人民意志的力量所指定的道德准则。”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 中国抗战取

30、得胜利的原因B. 中共赢取人民支持的原因C. 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D. 道德准则是凝聚民心之本【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是贝尔登在访问敌后抗日根据地时发出的感慨,排除A、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道德准则的问题,而是说明中共通过群众路线凝聚了广大人民抗战的决心和意志,代表了广大民的根本利益而取得了积极支持,D项排除,故选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31. 有民谣道:“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清方记载则是:“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统,依旧让咸丰。”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这两段材料应是185

31、6年后流传开来的反映的是天京事变的历史事实前一首说明了农民阶级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后一首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太平天国内乱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A. B. C. D. 【答案】D【解析】天京事变以后; 太平天国开始衰落; 农民阶级为主的穷人; 清王朝的嘲讽,看到了太平军的内讧和衰败。故D项正确,符合题意。32. 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对于此事一些同学展开讨论,你认为哪种观点最接近该现象所揭示的本质A. 甲:太平天国内部充斥争权夺利的斗争,完全抹杀了这场运动的时代意义B. 乙:个体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决定了农民战争缺乏坚强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