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经典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小时候住在湖南韶山冲的小村子却对他的家庭背景不是很了解,我是对伟大人物的成长背景非常感兴趣,所以就给大家分享下毛主席小时候的故事。 毛出身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叫毛顺生(1870-1920)性格暴躁,精力丰盛,16岁就离开家打工,赚钱养家,毛的父亲不喜欢帮助别人,到死的时候很少有人来参见葬礼。 在毛童年的时候,祖父还活着,但是他的祖父性格极其懦弱,没有主见,为了维持生活,出卖田地。 毛的母亲叫文其美(1867-1919)不识字,她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善良,爱帮助别人,敦厚,长着一副中国妇女羡慕的梨子型脸盘,毛长
2、得更像他母亲。母亲在村里很受尊敬,在母亲死的时候,有很多人来送葬。毛住在半瓦半茅的房子,房子从中分开两半,毛家住一半,另一半是周家,房子前面有一个池塘,毛第一次游泳就在这个池塘,家里还有一个牛棚,一个猪圈,一个谷仓和一个小磨坊。韶山坐落在狭长的谷地里,里面住着300来户人家,许多人都姓毛,毛姓是当地最大的姓,该村的全名叫“韶山冲”,即“美丽和平之山冲”。当地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农民头上三把刀,税多、租重、利息高;农民眼前三条路,逃荒、讨米、坐监牢。韶山坐落在群山之中,树木葱郁,离市镇湘潭约有100里路,但毛在童年时代从未去过湘潭。
3、在韶山冲度过的童年生活是平静、贫穷而闭塞的,他所知道的只有邻居和他家族人的人情琐事。湖南省有3000万人口,在历史上落后而闭塞,脱离于国家世事沧桑之外。但在毛的时代,湖南不仅因为贸易和交通而变得重要起来,与外界联系得到了改善,在知识上领导中国,自然而然成了变革的中心。在过去两个世纪,湖南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王夫之,因为重新解释儒家学说而声誉鹊起。他们强调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要根据新的时代需要进行演变,必须对法律的产生进行科学探讨。部分是由于他们的影响,19世纪的湖南,成为引进现代教育,和工业的先锋,成为妇女解放的先驱。这就是毛的诞生之地的知识环境和氛围,他自己很喜欢引用一句流行的话:如果把中国比作
4、德意志,那么湖南就是普鲁士。 毛在韶山冲头三年的生活虽然说不上很奢华,但至少很温暖,因为他得到母亲深切的、全身心的爱抚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他3岁时又有了一个弟弟,毛泽民(1896-1943),到8岁的毛,得在家里负起小责任,与此同时家业开始发达,毛的父亲靠打工赚的钱,回到家做小生意,成了中农,把祖父卖的地买回来,家里有15亩田地,每年可以收60担谷。一家5口一年共吃35担即每人7担左右每年还有剩余25担。毛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7亩地,达到“富”农地位,每年可以收84担谷,后来还做起了贩运谷物和生猪的生意。 毛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开始要他放牛,干农活,8岁在韶山小学堂里念
5、书,一直读到13岁,但家里的活他还得干,早晚到地里干活,白天读孔子的论语和四书,后来在毛刚认识几个字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要他给家里记帐,只要没记帐,闲下来又要去做农活。 毛很善良,把午饭带到学校去吃,但有一段时间,晚上放学回来,总是喊饿,吃得特别多。他母亲很奇怪,问他“你晚上怎么吃得这么多?是不是午饭不够吃?”毛告诉母亲说:“在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家里穷,没饭带,我就把自己的饭菜分一半给他。”“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母亲赞扬他,以后总是让他带两个人的饭去。 1905年毛12岁,他又有了第二个弟弟毛泽覃(1905-1935),这个弟弟受到了父亲的溺爱。12个月后,毛的父母又领养了一个女孩,她本是毛
6、的堂妹,名叫毛泽建,或毛泽红(1906-1930)。大约在这个时候,毛的年迈的祖父去世。第二年毛13岁,离开了学堂,整天在地里干活,为父亲记账,种菜、锄草、放牛、喂猪,什么活都干。但毛的父亲却对他的劳动不满意,常常打他和两个弟弟,一文钱也不给,吃的又是最差的。 他后来说他在小学堂里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如地理、历史或科学都没学到,他收获最大、享受最多的是读旧小说,如14世纪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毛说这些书对他的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后来又学习经书古籍,毛的父亲对经书很推崇,尤其是一次打官司时,败给对手在法庭上引经据典使他败诉后,更是这样了。 毛13岁那年发生的另一件事也是个人
7、私事,按照中国传统,毛的父母在他13岁那年给他“娶”了一个19岁的女子,名叫杨翠花,这桩“婚姻”是在一个火柴商人帮助下安排的,目的在于毛的父亲想把女孩当免费雇工使用,同时又能传宗接代,养育潜在劳动力,但毛背叛社会传统,反对这桩婚事,没有在一起,后来也没有,据说这个女子最终也没有和别人结婚。毛13岁时已经长得和父亲一样高大,每天能够挑几趟粪往田里送,送完就在古墓后面看书,被他父亲发现,就骂他,让他必须挑满15担,毛为了能不让父亲打扰他看书,也答应了他。后来他的父亲决定送他到湘潭米店学徒,毛也同意了。但就在此时他听到他的文家表凶说,在他母亲的家乡湘乡县办了一所新学校,这所新学校教授西方的“新学”,
8、那里不太注重经书,他想去这样的学校学习,但他没有钱上学,而且已经15岁了,早过了上小学的年龄,当他给父亲提出来时,遭到嘲笑和反对。他没有钱就去问亲戚借钱,因为他离开,家里就要请一个长工,每一年家里还要给长工付钱1月1块,一年就是12块,他起身去找一个远亲,这个亲戚有帮助年轻人读书的好名声。毛向亲戚讲了自己的抱负和具体困难,于是这位亲戚给了他一笔钱。第二天,天刚破晓,毛就起身收拾自己的行装,一顶蓝布蚊帐,两条很有年头、已洗得发灰、布满布丁的白床单,几件褪了色的长衫。他把这些东西卷成一捆,扎到扁担的一头,另一头挑着两本小说。没有跟父亲道别,跟母亲说完后就上路了。毛进校门时被拦下,因为个头太大,看上
9、去至少有十七八,校长出来察看情况,毛说:“我要到这里来上学。”就让他进办公室,问他读过什么书,就三国演义和水浒这样的小说,跟着村里王先生念过几年书,小学课本知识学得很少。校长又让他写字,写了几行,写得歪歪扭扭,又大又难看,校长觉得不行,另一个老师经过办公室,听到他们的对话,毛的恳求打动了他。他建议说,让毛跟班试学五个月。校长最后同意了,就这样,毛进了东山小学堂。毛交了1400个铜元,作为五个月膳宿费和学杂费,他父亲勉强同意了他进这所学堂,因为朋友们对他说,这种先进的教育可以教会他赚更多的钱。毛的父亲也只认识一些字,对学习根本不了解,只要能赚钱,却也支持。毛被其他学生镇住了。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多孩
10、子聚在一起,他们多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有的学生穿绸缎,着轻裘,华衣美服,很少有农民能送孩子到这样的学堂上学,毛与其他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说:“我只有一套像样的短衫裤,许多学生因此看不起我。”毛还成为复杂的地域观念的牺牲品,他们认为他不是湘乡人,把他当做外来者,毛后来说“我精神上感到很压抑。”毛也交了朋友,其中一个萧三,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艾米.萧更为人所知。他是个瘦弱的孩子,比毛小两岁,偏号语言和诗歌,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我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进步。”毛回忆说,“教员都喜欢我,尤其是那些教古文的教员,因为我写得一手好古文。”但他承认心不在古文上。他当时正在读表兄送的两本书
11、,这两本书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1898年发起的戊戌变法,毛回忆说:“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梁启超和康有为那时我还不是一个反对帝制派;说实在的,我认为皇帝像大多数官吏一样都是诚实、善良、聪明的人。他们不过需要康有为帮助他们变法罢了。”一年以后,韶山闹米荒,穷人要求富户接济他们。毛解释说:“我父亲是一个米商,尽管本乡缺粮,他依然运出大批粮到城里去。其中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毛并不同情他父亲,“可是我又觉得村民门的方法也不对。”毛在实践他的理想。有一次回家过年,他父亲让他去收猪钱,在回来的路上,他碰见几个衣衫褴褛的人,便把收来的钱分给他们。五个月后,毛由于取得的成绩而被允许留下来。三国演义在毛的心中占有如此高的地位,以致于不能容忍别人非议,历史教员告诉他,这本书很多是历史事实的演绎,但毛跟其激烈辩论不承认这一点,他跑到校长那里寻找支持,但校长支持历史教员的观点。所以他向镇长写了一份请愿书,要求撤换校长,但其他同学都不愿意在上面签名。在这种情况下,毛丧失了他最初丛老师和同学那儿获得的同情,而按照他一个朋友的记述,这是促使毛决定离开东山学堂的原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