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9.45KB ,
资源ID:289855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9855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一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一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docx

1、初一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初一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学生分析这篇文章叙事部分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大的困难,可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议论部分稍难,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方仲永会有这样的转变,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本文以前放入教材时,只节选了前两段,没有第三段的议论。虽然没有这一段的议论,学生读后也会有所领悟,但可能体会要肤浅些。因为作者不仅就事情本身加以评说,而且还引发开去,说明贤人不受后天的教育如此,何况像我们大多数人那样的普通人呢?这其实也就是在告诫我们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可以让学生就方仲永这个故事本身谈自己的想法,只要谈得合情合理就可以。 教学建议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隶、异

2、、奇、利、扳、文理、稍稍、宾客、环谒、泯然”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2.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3.虽然本课没有要求背诵,但仍要重视诵读。课文一定要熟读,最好能背下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王安石的人才观。4.生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5.要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6.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7.理解本文中方仲永五岁能诗,但到二十岁却“泯然众人”这一变化的原因。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认识人的知识才能并非一成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在造就

3、人才方面起决定作用这一道理。教学方法1.讨论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通过生生互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倾听他人看法,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2.竞赛法。适合年龄特点,在竞赛中激发他们的赶超意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天才,什么是天才?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都讲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勤奋好学。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

4、果沦为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例。看看王安石为何“伤”仲永呢?二、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加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

5、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政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二)、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把握文章1.初读课文,准确认读。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隶(l)扳(pn)谒(y)泯(mn)称(chn)卒(z)请一名学生认读并领读。2.复读课文,读清句字。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6、于邑人。(6)余闻之也/久。3.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第一轮: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二轮:认读课文幻灯显示: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种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求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未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

7、而已耶这是一段尚未标点的文章,由学生在规定时间认读。4.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教师设计相关题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用意何在?(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自由发言。明确:(1)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

8、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写仲永少年时天资聪明,以“闻”的形式;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闻”和“见”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言。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详略处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体现“伤”的含义。(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方仲永“卒之为从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作者主要强

9、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三)学生齐读课文两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并背诵。3、课外收集被人誉称为“天才”的例子,探究他们的成长奥妙。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学生齐读课文(二)悟读课文,自主评价作者的观点教师提问: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课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角度,观点要鲜明,要有理有据,思路要清楚,语言要简练。学生自由发言。生1: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

10、教育、学习。生2:仅有后天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人自身的努力,即勤奋。生3:我们应该为天才的成长营造怎样的环境?文中邑人惊奇于方仲永的天才,因此,对他“世隶耕”的父亲的态度也有了转变,“宾客其父”。仲永的父亲呢?日扳仲永环谒邑人“,是世人的吹捧扼杀了仲永的才能。生4: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赋,有后天教育,有主观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勤出智慧,勤能补拙。英国首相丘吉尔、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就是鲜明的例子,实践正明,一个人才能的高低、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的程度如何。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有对作者观点的认可,也有对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作进一步的引申,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如能课后精心整理,相信一篇篇佳作

11、将会脱颖而出。(三)、品读课文,探究文章的美点,体味其妙处学生自主赏读课文,品评课文的艺术特征。生1:本文借事说理,叙是议的依托,议是叙的深化,说服力强,引人深思。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生2:本文的语言简练隽永。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个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和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生3:文章先扬后抑,以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生4:

12、事理结合是本文显著特点,但情感的流露也为本文增色不少。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衰伤之情。(四)、课堂小结文章文理并茂。刚才我们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美点,它为我们写作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同时,仲永的悲剧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天才需要呵护。天才需要勤奋。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放自制的动画课件)三、教学反馈(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检测幻灯显示:1.解释带“”的字。(1)世隶耕(2)未尝识书具(3)并自为其名(4)指物作诗立就(5)稍稍宾客其父(6)或以钱币求之(7)环谒于邑人(8)不

13、能称前时之闻(9)泯然众人矣(10)受之于天(11)贤于材人远矣(12)得为众人而已耶2.一词多义。其诗以养父母忽啼求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借旁近与之父利其然也借一乡秀才观之其受之天也以钱币求之如此其贤也余闻之也久彼其受之天也不能称前时之闻受之天也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3.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客客其父父利其然伤仲永父异焉4.翻译下列句子。a.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b得为众人而已耶?(二)检测方式建议每道测试的单数题由第一小组代表完成,双数题由第二小组代表完成。如有困难,教师点拨。参考答案1.(1)属于(2)曾经(3)题上(4)完成(5)渐渐(6)有的(人)(7)四处拜

14、访(8)相当(9)完全(10)承受(11)胜过(12)能够2.其:(1)他的,指方仲永的(2)代方仲永写的诗(3)这样(4)他(5)他的(6)他之:(1)代“节具”(2)代“仲永”(3)代“仲永写的诗”(4)代“仲永的诗”(5)代“仲永很有才这件事”(6)结构助词“的”(7)代“通悟”于:(1)引出对象(2)在(3)表示比较(4)介词,从3.奇:对感到惊奇宾客: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利:认为有利伤:为哀伤异:对感到惊异(诧异)4.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二)本检测题检测学生把握紧要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翻译文章的知识。建议采用抢答法。四、教学

15、反思伤仲永教学过后,本人感触颇深:1.要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既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也重视智能的培养。文言文离不开字词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不是停留在分解肢节。老师把生字落实的同时,又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给学生思考。2.在完成双基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思考,发散的余地大,为学生制造为学生制造愤、悱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与热情。3.一节课学生多次读课文和有组织的小组讨论,围绕仲永的各种境遇展开讨论。但却不是各自为阵,有了争议问题,暴露无遗之后才易找到方法解决。4.教师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带着激活课堂的意识去组织教学,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学

16、得心情愉快,思想轻松,若有所思。案例推荐伤仲永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在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世说新语两篇,同学们一定对那个聪明机智的陈元方留有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再来说说几个类似的故事,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将珍藏在你脑中的故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生(主动上台,老师带头鼓掌):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生:老师同学们好,我给大家讲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略)生:大家好,我给大家说一个郭沫若智对对子的故事(故事略)师:是啊,刚才上台的三位同学都讲得很好,这三个故事讲了同一个道理,我们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同学们七嘴八舌在议论)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一个人即使很聪明,在小时候就表

17、现出过人的天赋,但如果他此后就不再学习,也会怎么样?生:很危险。(大家笑)师笑着问:为什么啊?生:因为他小时候很聪明,大家对他的期望就会很高,但他如果长大后不认真学习,就会不学无术,大家就会看他的笑话,那当然就很危险了。(同学鼓掌表示认同)师:但他如果是天才呢?不学习是不是照样能取得成就?生齐答:不会。师:谁能否用一句名人名言来证明你们的观点?生:所谓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师:谁说的?生:爱因斯坦。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世界上是没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师:回答得很好。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看

18、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怎样从天才变成常人的。二、介绍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安石,对于王安石我们同学都有哪些了解?生: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生:我们学过他写的京口瓜洲师:你能背吗?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生:我还能背他写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师:是小学时学过的吗?生:不是,是我自己背的。师:这很好,我们学生课后一定要多读多背,积累多了,语文的成绩自然就能提高了。对于王安石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吗?生:好象有个王安石变法什么的?师:你能讲讲吗?生:王安石当了宰相,就去变法了,好象还和司马光有仇(大家笑)师笑着问:有什么仇呢?生摇头,其它同学摇头表示不知道。师:这

19、个问题很有意思,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查找书本,也可以去请教历史老师。下节课再来告诉我吧。师补充: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三、诵读练习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更应注重朗读。哪个同学自告奋勇把课文读一篇。生朗读。师:你能给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吗?生(笑):读得不错。师:具体点。生:声音比较大。师:还有吗?生:能读出感情。师:同学们来评评?生:我认为她读得很好。声音响亮,感情真挚。生:我感觉她读最后一段

20、感情把握不够准确。师:哦?详细点。生:我认为最后一段应该读得慢一点,才能体现作者的惋惜的感情,但是她读得很大声,而且很快,好象作者有点高兴的样子。师:你分析得很好,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应该是生:幸灾乐祸。师:对。你们说作者对方仲永应该是什么情感?生齐答:惋惜。师:那就应该读得委婉一点。还有吗?生:我认为她读得很好,但是有一个字读错了:即书读四句的即应读“及”音,她读成了“记”;还有一个地方她也读错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应该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她读成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师:很好,你听得很认真。读文章除了要咬字准确外,还应注意情感的把握,同时还要注意朗读的节奏。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篇。生齐读

21、。师:大家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解自读课文,字词理解有困难的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请同学们帮忙。四、字词积累师:你们在自读过程中有遇到困难吗?或者有什么新的发现?提出来大家交流。生:我们小组不知道“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为什么要译成“当宾客对待”。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有谁能给他们帮忙吗?生:因为“宾客”是名词,“当宾客”是动词。这和“不耻下问”的“耻”的翻译是一样的。师(带头鼓掌):很好,我们读书就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要学会积累,要学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知识,按孔子的话来讲叫做(学生齐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知识化成自己的能力。这篇

22、课文还有很多类似的用法,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多又准。学生讨论,查找。生:我们认为还有“父异焉”的“异”;“邑人奇之”的“奇”;“父利其然也”的“利”都是属于这一种用法。师:好。你们小组一口气就说出了三个,其它同学就没有机会了。同学们回去后把这些内容抄到积累本中,牢牢记住。还有问题吗?生:我们对文中出现的几个“之”理解得不是很准确,想听听老师的看法。师(笑):你们把问题直接抛给了我,是对其他同学的不信任吧。其实我已经给同学们概括了“之”的四种基本用法,你能想出来吗?生:(尴尬地摇头)师:有谁能帮助他们吗?生:一种是代词;一种是助词,翻译成“的”;还有一种是动词,译成“到,往”;如果都不是上面三种

23、的,就不翻译。师:“之”的用法很复杂,但上面的四种用法已经足够解决这篇文章遇到的问题。不信,你再看看?生:老师,我懂了。“忽啼求之”的“之”是代词,代替书写工具师:对。读书就要善于动脑筋,要学会积累,学会分类记忆。只要同学们能做学习的有心人,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大家看看字词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摇头示意。五、复述故事,分析课文师:那好。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给复述一篇。谁?生上台复述(内容略)师:你们说他复述得怎么样?生:很流利,声音也比较大。生:能有自己的创造,比如讲方仲永写诗很快,他用了“唰唰唰”,很形象生动。生:还很有表情,讲少年方仲永写诗快的时候,他的脸上还露出一种得意的样

24、子,看了很想笑。生:条理很清楚,把方仲永才能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都讲得很清楚。师:复述的同学复述得很好,同学们的点评也很到位。你刚才讲到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那到底经历了几个阶段呢?你能概括吗?其他同学也都认真想想。生:我认为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写他小时候写诗的天才?师:你用了“天才”一词?为什么?生:因为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书写工具,就能写诗。师:如果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他的才能,你认为应该用哪一个呢?生:“书”其他同学反对:应该是“即”师:为什么?生:“即”说明他写得很快,连想都不要想。师:文中还有类似的表达,找出来。生:“指物作诗立就”的“立”。师:对。从这

25、两个字,我们确实可以看出小时候的仲永是一个天才。接下去。生:第二个阶段是写他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师: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一句话?生:“不能称前时之闻”师:好。那第三个阶段呢?生:第三个阶段是他二十岁时,已经和平常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了。师:证据?生:“泯然众人矣”师:“泯”是什么意思?生:消失。师:这里指什么消失?生:才能消失。天才消失。师:方仲永少年时能“指物作诗立就”,长大后“不能称前时之闻”,到他成年时竟然“泯然众人矣”。造成这种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生齐答:“不使学”师:为什么“不使学”生:“父利其然也”师:这说明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是一个很愚昧的人。师:哪一句

26、话可以看出来?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师:对。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大家都会替他感到生:惋惜。生:哀伤。师:下面请同学们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时间在1分钟左右。谁带一个头?生: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才能消失,成了一个平常人的。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天才,也不会五岁就写诗。(大家笑)更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生: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天下的父亲千万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不使学”。(大家笑)因为假如仲永的父亲有让他学习的话,说不定仲永就能成为一个大诗人,跟李白

27、、杜甫一样。生: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后天的学习是最关键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没有学习,最后一事无成。而许多大科学家,他们小时候并不很聪明,像大发明家爱迪生师:同学们都谈得非常好。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加以整理补充,写到练笔本上。六、结束语:今天的语文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了伤仲永这篇文章,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而且很有创意,让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吸取方仲永的教训,珍惜大好时光,只要懂得了“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相信每位同学都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收获。(3) 5伤仲永练习题库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1.“即书诗四句”之书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之日3.“邑人奇之”之4.“稍稍宾客其父”之宾客5.“父利其然也”之利(2)理解词语1.“养父母”2.“传一乡秀才观之”3.“或以钱币乞之”4.邑人5.“从先人还家”6.“前时之闻”7.“卒之为众人”8.“如此之贤也”9.“且为众人”10.“固众人”(3)理解下列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