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燃料及其利用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南京市长芦中学 赵小兵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1)调查火灾事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消防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及火灾逃生知识的讨论,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四种燃烧现象的比较,了解内因和外因间的辩证关系;(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学资源分析燃烧
2、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人手,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关于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而直观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安全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教学策略分析对“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教学内容的目标如何定位?处理老教材时,一般将它简单地视为识记级的基本知识,只要求学生能熟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及相应的灭火原理。但克拉玛依友谊宾馆的一场大火,给传统教学提出了疑问和挑战:熟知灭火原理的老师
3、空有救学生逃离火海的迫切愿望,却无半点消防意识和消防技能。据报道,火灾现场的消防栓和灭火器没有一位老师和学生使用过。面对这样的惨剧,新教材中增加了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因此,在确定教学知识目标时,就增加了“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一条。另外,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四化”(住宅高层化、燃料煤气化、装璜高档化、设备电器化)中存在不少的火灾隐患,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应从小培养他们的防火意识和知识、技能,所以又加了一条能力目标。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故采用“调查决策”模式,通过“问题一调查一讨论一决策”四个基本环节,来完成该堂课的教学任务,并期望达到较
4、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重难点 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难点:1指导学生调查火灾情况; 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教学准备 1一周前布置学生进行火灾情况调查: (1)调查内容: 火灾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火灾发生后人们如何救火;火灾造成的损失。 (2)调查方法: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向长辈或周围群众询问。 (3)完成时间:一星期。 (4)形成书面记录。 2教学所需的有关器材和药品。 3有关录像和多媒体课件。课时建议 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录像导入新课(第一课时)(播放录像)教师播放燃烧与灭火录像中的有关镜-头。燃烧着的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
5、温暖,有时带来的却是灾害。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仔细地看录像(窃窃私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实验探究 燃烧条件(设问)什么叫燃烧?是不是所有物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呢?燃烧又有什么条件呢?学生讨论概括后再看、画、读书上的定义。(思考、摇头。)由实际到理论,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仔细观察演示实验。(探究)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探究实验:燃烧的务件。介绍白磷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只需40。这个温度叫白磷的着火点。教师演示教材P124图74、75,请学生讨论小结燃烧发生的条件。做探究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学生热烈地讨
6、论、回答。根据探究报告做实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实物投影请学生根据探究报告,和用教材P125实验7一1提供的有关器材探究灭火的原理,并进行小结。积极动手验证。提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实物投影(投影)教师小结(投影一)。火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但失控的火却能形成火灾,给我们带来灾难,以沉痛心情介绍1994年12月8日克拉玛依友谊宾馆火灾。再请同学们从调查到的火灾原因中找出公共场所的火灾隐患。总结:公共场所防火措施(投影二)。听讲、记录。心情悲痛,情绪激动。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知识互补的效果。实验探究(设问)最常用的灭火器材是灭火器,你们在学校里哪些地方看到了灭
7、火器?了解它们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吗?发言热烈。及时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灭火原理请学生阅读教材P127表72的有关内容。演示简易灭火器的原理,带着问题观察。学生阅读,仔细观察。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知识技能的转化。讨论小结学以至用下面再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调查到的家庭居住地的火灾,并找出火灾隐患。若你们在家时,家中着火了,你们怎么办?(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做法。)总结:居民家庭防火措施(投影三)。(讲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燃烧和灭火的有关化学知识,还通过调查讨论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为大家和小家作出贡献。获取课外知识的情绪高涨。发言
8、热烈。部分学生举手发言。辨认、识记。在学生自感知识匮乏时,及时补充有关知识。创设情境,培养青少年的自护、自救意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进取心。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第二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近几年国内外几起重大火灾事故,以及由火灾引起爆炸的现场录像。1让学生回忆燃烧的 条件。2指出:为什么有些燃 烧不会爆炸,有些燃 烧却会爆炸?观看录像。感受火灾、爆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通过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引出下文。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利用媒体 对比分析(播放录像)继续利用多媒体播放海湾战争期间因原油泄漏而造成的海洋大火、开采天然气的矿井的井口终年燃烧着
9、烈火以及某地一居民家因液化石油气泄漏而引起燃烧并发生爆炸的场景。(讲解海洋和矿井井口的大火都没有发生爆炸,而居民家一罐液化石油气的泄漏却引起了爆炸事故的发生。说明爆炸是有条件的,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观看录像。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知道爆炸是有条件的。让学生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形成理论。 实验探究(演示)和几个学生一道演示教材P128实验72。(提问)为什么单独一支蜡烛在金属罐外或罐内燃烧都不发生爆炸,当鼓人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罐时却发生了剧烈的爆炸?通过刚才的录像和实验我们不难看出:1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的剧烈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
10、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2不仅可燃性气体,一些可燃性粉尘也能发生爆炸。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实验,部分学生观察记录并分析原因。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爆炸对人的身心可能带来的伤害。总结交流(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火灾吗?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的发生,这些地方常标一些字样或图标,你知道的字样或图标有哪些?引导学生自学教材P129“资料”中的有关内容。讨论、回答问题(比一比)。出示调查和自画的安全图标,请其他同学辨认,看谁画得像,认得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启发?你们有哪些感想要与大家交流呢?交流感想。使学生
11、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2燃烧的条件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第二课时)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2火灾安全防范措施。课题2 燃料和热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兖能主动地与
12、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惯和学习方法; (2)通过上有关网站查询“可燃冰”的资料,学会网上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通过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进行估算,懂得珍惜资源、合理开发源的重要性(增强节能意识)。教学资源分析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教材采用活动与探贫编写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思考、阅读和讨论,来学习有关煤和石油的知识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关于天然气,则是从认识其主要成分出发过实验,进一步认识燃料的燃烧和应用。在了解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创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对化
13、石燃料使用的年限进行估算,认识到合理开芳节约使用资源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人类对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利用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体会化学反应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教学策略分析 1关于煤和石油,可按教材安排,进行讨论交流、科学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阅读、讨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有选择地指导学生自学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2关于天然气,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写出化学方程式。农村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讨论沼气的开发和利用;3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结合实验和讨论,了解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现象。对于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可联系实际(如篝火晚会等)进行教学。教学重、难点
14、重点: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2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难点: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2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准备1提前一周布置:调查你们周围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2上网查找有关燃料方面的资料,了解哪些燃料与石油有关;3准备有关实验仪器和多媒体课件;4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时建议 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引入新课(第一课时)设问)通过本章课题l的学习,你们认为燃烧的条件有哪些?(总结)燃烧的条件有三点:1要有可燃物;2要有氧气(或空气);3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学生思考并回答。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出新课题。可燃物有许多都是燃料,将你
15、一周来调查到的燃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交流调查的结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同学间的协作。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方案(设问)1家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料有哪些?2汽车、飞机、轮船、火 车、拖拉机等交通工 具分别使用什么燃料?这些燃料都是 从哪里提炼出来的?3炼钢厂、热电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4请大家阅读教材P131P132回答: 刚才你们所说的燃料中,哪些是化石燃料?它是怎样形成的?(配以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说明)化石燃料要经过数百万年才能形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学生思考这尴问题,并讨论交流:1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木柴、稻草2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
16、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威过程和用途。汽车飞机拖拉机轮船火车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柴油 煤等煤等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3主要用煤作燃料。4阅读教材、观看录 像、回答问题。(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请大家阅读教材P132P133相关内容并完成下表:阅读课本;填写表格;组内、班上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自学能力煤石油组成主要元素其他元素 炼制方法主要产品及用途共同点创设情境提出方案(讨论)1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燃料?2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回答。知道石油不可直接作燃料;加强有毒、易燃物的安全
17、知识教育。利用媒体播放海上采油的录像,通过石油和天然气共存的现象,引出甲烷的性质和用途。看录像,思考。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天然气。(演示)教材P134实验73:甲烷燃烧及产物的鉴定。观察现象,寻找方法,书写方程式。让学生学会怎样通过对产物的检验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分析估算加深理解(讲解)天然气、沼气等气体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近年来在海底发现的可燃冰也是甲烷的水合物。看书;听讲。将知识系统化。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古代及现代的一些农村制取和利用沼气的录像。看录像,思考。体会化学在改善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课本P135表7-3,估算出我国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年
18、限,画出柱状图。分析图表;计算年限;画柱状图。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养成节能意识。自由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们对燃料有哪些新的认识?互相交流。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提出问题(第二课时)(设问) 1物质燃烧时常伴随哪些现象?2是不是只有燃烧才能得到能量呢?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发光、放热。)使学生能从一些看似简单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引起注意,寻找原因,总结结论。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探究演示教材P136【实验74】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充分利用感觉器官,观察实验现象。积极开动脑筋,分析原因,总结结论。阅读教材;寻找答案。C+CO22C0(吸热)现象镁条溶解,有气泡冒出。
19、 手的感觉有些热(或发热等)。分析原因镁条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同时放出热量。结论不光燃料的燃烧,其他化学反应也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常有热量放出。那么,有没有化学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136页有关内容。展开分析(提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引导学生欣赏教材P136P137图725、726、727,并展开讨论。讨论)除了上述用途外,你们还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哪些用途吗?播放炼钢炉炼钢实况和篝火晚会上熊熊燃烧的篝火,指出:1炼钢炉炼钢时为什么要不停地鼓入氧气?2在篝火燃烧时,木柴为什么不平放在地上,却要架空?3
20、这两种做法对燃料而言有什么好处?对环境来说叉有计么帮助?欣赏图片;讨论交流(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观看录像;深入思考;讨论交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一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让学生明白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增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讨论交流总结回味及时总结学生讨论交流的成果。前者能提供更多的氧气,后者却能增大燃料(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要使燃料充分燃烧,一要有充足的空气,二要与空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这样,既可以节省燃料又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问题与讨论)工业上经常使用煤等固体燃料,为了节省燃料、减少空气污染,你们有哪些处理方法?请举些实例。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带着问题
21、走出教室,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板书设计课题2 燃料和热量(第一课时)一、化石燃料1、煤和石油:2、天然气:CH4+2O2 CO2+2H2O(第二课时)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要使燃料充分燃烧:一要有充足的空气;二要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认识煤燃烧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2)通过对“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的活动与探究,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 (3)充分利用教材的现有资源(图片、资料、讨论),认识化石燃
22、料的利与弊,以及开发和使角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2)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对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撰写论文,发表见解; (3)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资源分析 千百年来,人类向地球不断地索取,却忽视了对她的关心和爱护,终于,地球向人类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洪水泛滥、沙漠蔓延、光化学污染、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酸雨的危害这些都使人类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背景下,教材选
23、择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化石燃料为题材,图文并茂,资料充实,从两个方面(煤的燃烧、汽车尾气)介绍了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而提出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绿色能源已刻不容缓;同时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人心所向”的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教学策略分析 1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有关燃料对环境的危害和新能源的开发在许多电视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焦点访谈等节目)和网站中都有不少的介绍,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可上一节网络课; 2对于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为避免现场制备的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污染,教师可事先配制好“酸雨”;植物的
24、叶子让学生自己准备,但一定要新鲜; 3利用好教材现有的内容和资源,如图片、“化学技术社会”中的资料,进行对比,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在本课题结束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风景(如:桂林山水、海南风光等),让学生通过对优美风景的欣赏,成为一个有环保意识的公民。针对教材中设计的讨论和调查与研究,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课前课后作业,让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1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难点:1“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的探究; 2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教学
25、准备 1根据内容搜集相关图片(见教学过程);2提前配制好“酸雨”; 3让学生提前三天做-一些实地调查;如野外植物的生长情况、一些建筑和广场的雕塑、露置在室外的钢铁制品的腐蚀情况等,自拟题目发表见解或感想。课时建议 2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导人创设情境(第一课时)(播放)利用网络播放古人“钻木取火”的图片,介绍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众多方便。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1引导学生看教材P140P141上的插图7-28、729、730。与教师一起归纳整理煤燃烧对空气的危害。观看图片;产生感想。培养学生阅读整理的能力。情感教育。可能有个别同学会对这些插图产生怀疑,下面我们
26、以酸雨的危害为例,一起通过实验探究进行验证,好不好?(教师提前配制好酸雨溶液,设计好表格。)指导学生按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填写表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实验探究的能力,并能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烧杯1烧杯2烧杯3加入的物质新鲜的树叶锌粒或铁片大理石现象启发或结论阅读教材讨论交流(播放)城市的化学污染情况,由画面上数目众多的汽车排气管排出的尾气,引出:(板书)2汽车燃料的燃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41页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投影):(1)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有哪些?这些燃料主要来自于哪里?(2)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3)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27、,目前各国都在燃料的使用和汽车的制造技术方面 采取了一些措施,你们知道的有哪些?观看录像。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回答看关问题。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三欣赏课本P141P142图7-31、732、733。思考:加气站常加的气体有哪些?符号如何?欣赏图片(图7-3l、732、7-3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图标。重播画面归纳总结将前面的画面连续重放遍,与学生一起总结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小结)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氮等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会形成酸雨: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台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观看画面;尝试总结: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发讨论创设情境(第二课时)(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已严重威胁着地球,大自然已经给人类发出了严重警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地球的清洁卫士,请你们想想怎样控制这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