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2.89KB ,
资源ID:289615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9615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二.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二.docx

1、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二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二)(总分:21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7,分数:94.00)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为主体( )的结果。(分数:2.00)A.自然发展B.后天养成C.环境支配D.活动和实践解析:2.属于品德不良的主观方面原因的是( )。(分数:2.00)A.养而不教,重养轻教B.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C.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D.自己同教师、父母和其他一些关心自己的人情感对立、存有戒心。解析:3.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依据和内在力量时,就成为( )。(分数:

2、2.00)A.道德判断B.道德需要C.道德动机D.道德信念解析:4.( )的领会是使受教育者了解具体的行为准则以及为什么要执行这一准则,要正确领会道德概念、原则和观点。(分数:2.00)A.社会规范B.道德情感C.道德知识D.道德意念解析:5.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科尔伯格B.皮亚杰C.维果斯基D.弗洛伊德解析:6.道德的发展乃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 )的过程。(分数:2.00)A.从不自觉到自觉B.从不自然到自然C.从不会到会D.快速获得解析:7.( )受不良道德认识和错误思想的支配,出现的频率高,次数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直接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分数:2.00)A.犯罪行为B.错误行为C.过错行为D.品德不良行为解析:8.( )阶段个体对社会规范能够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并且对社会规范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观念,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分数:2.00)A.社会规范的遵从B.社会规范的认同C.社会规范的内化D.社会规范的升华解析:9.( )能力的发展取决于环境教育对评价能力的影响、道德情境与评价的对象以及个人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对道德情境的理解水平。(分数:2.00)A.道德需要B.道德情感C.道德评价D.道德意念解析:10.( )是指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是品德不良行为的开端和基础。(分数:2.00

4、)A.犯罪行为B.错误行为C.过错行为D.品德不良行为解析:11.通过对认同及其特点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认同不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及品德形成的一个关键阶段B.认同是规范内化的一种较低的接受水平C.认同是确立自觉遵从态度的开端D.认同是社会规范接受和品德形成的最高阶段解析:12.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弗洛伊德B.斯腾伯格C.艾里克森D.科尔伯格解析:13.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 )的发展。(分数:2.00)A.道德情感B.道德认知C.道德意志D.道德评价能力解析:14.( )学习是区别于认知学习与技能学习的

5、特殊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分数:2.00)A.品德B.社会规范C.气质D.人格解析:15.( )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分数:2.00)A.道德意念B.道德认知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方式解析:16.( )是指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它既包含着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领会,包括以这些知识作为自己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以此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分数:2.00)A.道德意念B.道德认知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方式解析:17.掌握道德概念的条件不包括( )。(分数:2.00)A.依赖于形象的事件和感性

6、的经验B.有赖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概括能力的发展C.有赖于理解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解析:18.家庭缺乏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健全的生活方式,如父母不全、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睦、父母两地分居等,对孩子缺乏关心和照顾等。这是品德不良的成因中的( )。(分数:2.00)A.学生内部心理原因B.家庭的不良影响C.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D.社会方面的原因解析:19.( )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分数:2.00)A.人格B.品德C.气质D.社会规范解析:20.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从( )开始的,因为他认为这之前儿童没有道德。(分数:2.0

7、0)A.1岁B.2岁C.3岁D.5岁解析:21.在领会过程中容易产生( ),即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心理因素,阻碍了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接受。(分数:2.00)A.观念阻碍B.理解障碍C.意义障碍D.态度转变解析:22.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矛盾和冲突是促进道德发展的( )。(分数:2.00)A.外在动力B.阻力C.根本原因D.直接动力解析:23.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分数:2.00)A.道德信念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解析:24.“内化”最初由( )等人提出,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即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置于个体意识之内。(分数

8、:2.00)A.杜克海姆B.科尔伯格C.拉斯D.皮亚杰解析:25.教育方法不得当属于品德不良的成因中的( )。(分数:2.00)A.学生的内部心理原因B.家庭的不良影响C.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D.社会方面的原因解析:26.教育观念失误是品德不良的成因中的( )。(分数:2.00)A.学生的内部心理原因B.家庭的不良影响C.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D.社会方面的原因解析:27.( )是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分数:2.00)A.品德B.社会规范C.气质D.人格解析:28.品德的结构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 )。(分数:2.00)A.认知部分和行为部分B.认知部分和结果部分

9、C.动机部分和行为部分D.动机部分和结果部分解析:29.社会价值观的影向属于品德不良的成因中的( )。(分数:2.00)A.学生的内部心理原因B.家庭的不良影响C.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D.社会方面的原因解析:30.品德是一种( )。(分数:2.00)A.社会现象B.意识形态C.道德准则D.个体心理特征解析:31.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时,特别要着眼于提高学生( )的能力,形成是非观与是非感。(分数:2.00)A.模仿他人B.认清事实C.辨别是非D.习得品德解析:32.( )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的道德动机。(分数:2.00)A.道德意念B.品德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方式解析:33.据国内

10、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 )。(分数:2.00)A.1315岁B.1013岁C.1518岁D.1822岁解析:34.( )的形成是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实现的。(分数:2.00)A.品德B.性格C.气质D.人格解析:35.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在校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中,存在较普遍、分布较广的是( )。(分数:2.00)A.过错行为B.品德不良行为C.品德问题行为D.犯罪行为解析:36.品德不良的纠正一般要经历的阶段有( )。(分数:2.00)A.执拗醒悟改变B.醒悟再犯顿悟C.醒悟转变自新D.转变自新醒悟解析:37.不属于儿童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是( )。(分数:2.00)

11、A.家教不严,家长自身作风不良B.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C.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太过复杂D.学生自身意志薄弱解析:38.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 )的统一发展。(分数:2.00)A.形式和内容B.物质和精神C.内在和表面D.学习和实践解析:39.产生意义障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要求没有考虑到学生已形成的道德认知和已有的( )以及学生关于现实和他自己的看法。(分数:2.00)A.道德需要B.道德情感C.道德知识D.道德意念解析:40.社会规范学习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有( )。(分数:2.00)A.遵从抗拒妥协B.遵从认同内化C.抗拒认同遵从D.认同遵从内化解析:41.( )就其形式看分为直觉的情绪体验、与具

12、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绪体验三种。(分数:2.00)A.道德需要B.道德情感C.道德评价D.道德意念解析:42.( )是指一个人为了实现道德要求,战胜利己的动机做出合理的决定和排除内外障碍坚持道德行为的能力。(分数:2.00)A.社会规范B.道德情感C.道德知识D.道德意念解析:43.( )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分数:2.00)A.道德意念B.道德认知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方式解析:44.( )阶段的个体从表面上接受了社会规范,从行为上表现出了遵从性,但是对社会规范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盲目性和被动性的特点

13、。(分数:2.00)A.社会规范的遵从B.社会规范的认同C.社会规范的内化D.社会规范的升华解析:45.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矛盾、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内部心理结构动力的矛盾等属于品德不良的成因中的( )。(分数:2.00)A.学生的内部心理原因B.家庭的不良影响C.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D.社会方面的原因解析:46.道德知识在被理解后还应被接受,成为指导自己分析、判断别人和自己的道德行动的标尺,这就是( )能力的发展。(分数:2.00)A.道德需要B.道德情感C.道德评价D.道德意念解析:47.学生理解道德要求,也理解执行要求的意义,就是不能付诸行动,甚至对教育要求还有对立情绪和拒绝接受,这种

14、现象称之为( )。(分数:2.00)A.道德意志薄弱B.意义障碍C.品德问题行为D.言行不一致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120.00)社会规范:(分数:40.00)(1).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包括社会规范的遵从和社会规范的内化。(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社会规范学习的三个过程包括:社会规范的遵从:社会规范的遵从是社会规范学习的第一阶段,习得社会规范,首先会体现在遵从和服从社会规范方面。个体从表面上接受了社会规范,从行为上表现出了遵从性,但是对社会规范仍然没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具有盲目性和被动性的特点。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规范的认同是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进入这一阶段

15、,个体从心理上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约束,认为理应遵循社会规范,即将社会规范转化为对自身的内在要求,并在行为上试图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能够主动和自觉地遵循社会规范,但是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学习仍然还有不足之处。社会规范的内化:社会规范的内化是社会规范学习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对社会规范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社会规范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观念,使社会规范成为自己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将它与自己的价值观一体化,此时的遵从行为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驱使的,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解析:(2).当前学校德育建设要以社会规范学习为核心。(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个观点是正确

16、的。题型转换 论述为什么说“当前学校德育建设要以社会规范学习为核心”?品德作为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是德行产生的内因,又称为德性。品德的实质就是人际交往经验结构,根本内容为对人、对事、对己方面的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既然品德是人际交往的经验结构,那么品德就应该是在人际交往经验获得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交往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约束下进行的,个体对于人际交往经验的总结过程,就是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通过接受社会规范,执行社会规范,并从行为结果的反馈中强化个体对规范的必要性认识,获得执行规范行为的体验,确立自觉执行规范的动机,从而使品德

17、得以形成和发展,这就是品德发展的实质。个体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结构,完成个体的交往适应的过程。社会规范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认同社会规范的过程。人的社会生活体现的是与人交往的生活内容,这种交往生活不是个体的随意行为,而是以社会规范为指导的社会交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对交往情境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是主体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自身的人际交往情境的社会性适应。因此,个体的社会适应是通过学习与认同社会规范来实现的。社会规范学习是通过规范的“内化”过程实现的。个体对规范的接受过程,体现为一种内化过程。规范的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

18、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解析:(3).社会规范的认同阶段的个体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社会规范的认同是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进入这一阶段,个体从心理上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约束,认为理应遵循社会规范,即将社会规范转化为对自身的内在要求,并在行为上试图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能够主动和自觉地遵循社会规范,但是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学习仍然还有不足之处。社会规范的内化是社会规范学习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对社会规范能够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并且对社会规范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观念,使社会规范成为自己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将它与自己的价值观一体化,此时的遵从

19、行为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驱使的,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解析:(4).社会规范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是区别于认知学习与技能学习的特殊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交往经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实现的。品德是个体现象,是指个人依据一定

20、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解析:道德养成:(分数:40.00)(1).一般来说,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就是品德的基本心理成分。(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一般来说,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三种基本的心理成分。所谓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它既包含着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领会,也包括以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以此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所谓道德情感则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与道德信念紧密联系,而且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的道德动机。道德行为方

21、式则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它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作为品德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且这三者本身各自有其不同的等级水平,在培养品德中都要兼顾到。)解析:(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对自身的认识状况。(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形成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环境教育对评价能力的影响;道德情境与评价的对象;个人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对道德情境的理解水平。)解析:(3).我国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特点就是从他律到自律。(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我国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从他律到自律;从

22、对效果的评价到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从对别人的评价到对自己的评价;从片面到全面;从依据道德情境进行评价到依据道德原则进行评价。)解析:(4).通过模仿培养的行为要给予良好的榜样,能够使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效。(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为了使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效,要注意:对简单重复的行为习惯要创设重复这种行为的情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通过模仿培养的行为要给予良好的榜样;在进行有意练习时,就要明确练习的目的意义,并要通过奖励给予反馈;与坏习惯作斗争时除了要使学生知道其害处外,还可以用活动替代法、合理奖惩,或者采用去除坏习惯的阈限法、疲劳法、矛盾反应法等。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属于整

23、个道德品质培养的组成部分,要与道德动机的教育结合进行。)解析:不良品德:(分数:40.00)(1).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的类型之一。(分数:10.00)_正确答案:(正确。品德不良分为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两种类型。过错行为是指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性、有意性差,具有情绪性和不经常性的特点,它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是品德不良行为的开端和基础。品德不良行为受不良道德认识和错误思想的支配,动机是有意的,目的是明确的,出现的频率高,次数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直接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有较严重的扰乱性和破坏性。)解析:(2).学生品德不良是因为教师教育方法不得当。(分数

24、:10.00)_正确答案:(错误。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包括微观社会环境中的消极的客观因素和学生内部心理原因。家庭的不良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品行的不良影响主要有:1)家庭结构不良:家庭缺乏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健全的生活方式,如父母不全、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睦、父母两地分居等,对孩子缺乏关心和照顾。2)家庭教育功能不良,父母教育不当,缺乏管教子女的方法。3)父母品德修养差,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不良的后果,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1)教育观念失误。2)教育方法不得当。3)教师素质不高。4)学校教育环境不佳。社会方面的原因:1)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25、2)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3)庸俗低级社会文化的影响。学生品德不良的内部心理原因:1)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矛盾、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内部心理结构动力的矛盾等。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3)道德意志薄弱。4)反常的道德情感。5)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6)性格上的某些缺陷。)解析:(3).学生的品德不良是因为社会风气败坏造成的。(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中,客观原因有: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关,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