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72.45KB ,
资源ID:289587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9587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编制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编制大纲.docx

1、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编制大纲附件1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规划编制大纲前言 11、 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形势 11.1主要成效 11.2突出问题 21.3面临形势 3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52.1指导思想 52.2基本原则 62.3规划目标 73、 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 93.1构建目的 93.1构建原则 93.3构建方法 103.4指标体系框架构想 14、 城市生态系统分区域保护与建设策略 34.1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分区域引导4.2重点地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指引5、 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95.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 95.2城市水系统保护与建设(地表水/地下水)

2、135.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与改善 145.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与建设 165.5城市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176、 政策与保障措施 18、八、 、刖言阐述项目来源、项目背景、规划编制目的及城市生态系统认知等。1、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形势本次规划首先要对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遥感等技术和手段,对不同区域的城 市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科学地认知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 概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面临形势。1.1主要成效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 现状概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况与历年建设取得的主要成

3、效。城市生态系统五大方面的现状概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到 2012年,城 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 ,(2)城市水系统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湿地与水生态系统 得到一定恢复,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皿类的比重有所提 升,(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全国大气污染物年浓度有所降低, (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加快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5)城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固体废 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明显提高,万元 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 水耗明显降低,1.2突出问题通过实地调

4、查、数据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 总结归纳全国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 如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人口增 加、规模扩大不相适应,绿地总量不足;部分城市盲目进行填河、填 湖、开山等高强度开发建设,压缩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存在盲目引 进外来草种、树种和花卉等问题。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规模、性质、 产业结构等的不同,全国 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差异极大, 不同区域、不用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存在不同的主要问题。 针对不同区域、城镇群地区、生态典型城市和特色典型城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分别提炼其存 在的主要问题城市生态系统五大方面的突出问题:(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人均绿

5、地面积不足,绿地分类系统有待完善,绿地管理体制、法制体系、监督考核等方面 遇到的问题,(2)城市水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城市水系被填埋,湿地面积 萎缩,水循环系统不畅,(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土壤污染加重,(5)城市资源能源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能耗高,1.3面临形势(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 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 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6、然的生态文明 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 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抓 手。2012-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生 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热岛效应、 水污染、垃圾围城等各种城市生 态环境问题集中显现。加强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系统 的承载能力,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型、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 重要内容。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是

7、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举 措。今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要求把生态文 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 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多元 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其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加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是改善民生、 建设和谐社会的 重要举措。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 一,随着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人民

8、群众对改善城 市生态环境的诉求益发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热岛效应、水污染、垃圾 围城等各种关系民生的突出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人民群众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 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交通的改善,人民群众的休闲游憩 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带动对以各类绿色生态空间为载体的城市休闲游 憩场所需求的增加。这就要求城市生态系统合理布局,优化空间结构, 控制预留城市内外各类绿色生态空间,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游憩、 文化等多重功能。人民群众企盼城市生态系统提供更加多元、更具效果的生态服务 功能。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治理水污染,咼 效利用能源资源等手段提升城市生态系统

9、的服务能力,实现改善环 境、降低噪声、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的综合目 标,保障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3)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2.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经 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尤 其是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的新期待;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兼顾 生态、生产和生活;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着力于建立城市生态 系统保护与建设的指标体系,促进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协调发展;着力于引导全国城市构建生态稳定、 功能多元的城市绿色 生态空间网络和生态基础设施;着力

10、于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 和建设的保障机制,巩固和发展生态和绿化成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 发展提供生态保障。2.2基本原则(1)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以全国生态规划为上位规划,并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各 项专业规划相协调,根据城市规模、所处气候区位和生态特征科学分 区分类,科学系统的制定指标体系,系统指导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 的城市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2) 坚持保护优先、建控结合尊重自然生态过程,尽可能减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增长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和破坏。加强城市集中建设区域生态保护和绿化 建设,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域的城市建设行为。(3) 坚持系统前瞻、突出重点按照全国生态规划对

11、于 “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出的具 体要求和内容,将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作为本规划的主 干内容,兼顾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诸多方面, 前瞻性的引入国内外先 进城市发展理念、措施和指标。(4)坚持综合协调,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将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与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形象与风貌塑造等相结合, 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和谐发展。(5) 坚持分区施策,突出重点根据全国生态规划的总体布局要求,以及我国城市分布自然 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分区,有针对性地采取城市生态系统保护 与建设措施。以山水城市、旅游城市、滨海城市等不同类型的典型

12、代 表城市(群)为重点,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示范城市。(6) 坚持完善机制、利于实施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本规划将研究差异性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 本规划将建设和改善城 市生态系统的理念进一步纳入城乡规划体系,融入城乡规划的编制、 审批、实施和监管的各个阶段;在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 市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管中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系 统保护和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在各级政 府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丰富和推广“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 城市”的评定标准。2.3规划目标(1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国城市的生

13、态环境普遍得到改善,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日趋稳定完善,城市结构性绿色空间布局趋向合理, 城市空间拓 展与绿化建设协调推进,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城市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多元健康,城市绿地在提供生物栖息地、降低热岛、防灾 减灾、吸霾降尘、蓄滞雨洪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明显提升, 城市各类基 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2 )具体目标到2020年,城市绿地系统完善,特大城市结构性绿地布局趋向 合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城市水系统健康持续, 初步遏制城市湿地萎缩和水生态功能下降趋势,恢复城市水循环与水 健康;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普遍得到改善;城市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城市资源能源保护力度显著增强

14、,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分片区分类型落实全国生态规划提出的以下两个指标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至U 2015年达到41.12%,到2020年达到 44.59% ,全国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至卩 2015年达到13.15平方米,2020年达到14.57平方米。适用于各城市的具体指标,将在本规划指标体系研究部分进一步 确定。全国生态规划提出的由城建部门负责的两项指标指的是全 国城市的平均水平,具体落实到各个城市时,应按照城市特征和所处 区域,有所浮动,以避免一刀切现象,提高可实施性。3、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3.1构建目的指标体系是规划、建设、控制和评估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和

15、工具。扌旨标体系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提供基准和引导。 其中,考核指标是全国各城市都要达到的基本指标, 引导指标是对城市生态系 统完善和优化起着引导作用的指标。3.1构建原则完整性与系统性: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城市因素组合成综合的生 态系统,指标体系中所置的每个指标项都应能独立地反映城市生态系 统的某一方面或不同层面的水平。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 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普适性:考虑到区域差异性,适用于不同功能、不同性质和不同 地域的城市,结合客观差异的存在,综合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 度。可操作性:定义明确,清晰简单,方便实施操作、综合评价城市 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同时指标体系在构

16、建时应保证通过一般的比较 简便的统计方法或查阅资料就可以采集到确定指标值所需的数据, 以便于在实践中应用。可比性:指标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概念与计算方法 易于与其他国家的相似城市或地区和国内相似的城市或地区比较。3.3构建方法(1 )指标筛选借鉴经验:借鉴已有的相关理论性指标体系、 政策性指标体系和 实践性指标体系。理论性指标体系包括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指标体 系、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政策性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园林城市、 生态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 标体系;实践性指标体系建议选取中新天津生态城、 无锡中瑞生态城 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内容详见下表)科

17、学选取:指标筛选采用以下方法:案例借鉴法,参考已有生 态城市案例指标,如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等。标准 参照法,参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生态市建设指标、 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等实践类指标及可持续发展指标、宜居城市指标等理论研究 指标。指标比选法,对于同一类别同一层次指标的选择,尽量采用 通用性指标,如对于绿地生态类指标选取, 主要选择人均绿地率、绿 化覆盖率等易于对比分析的指标。指标分类:根据指标使用目的和使用阶段的不同, 分为引导指标 和考核指标,引导指标是根据现状调研,对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和优化 起着引导作用的指标;考核指标是为了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 能,各城市需要达到的基本指

18、标。表:相关指标体系一览表相关指标体系概念主要指标构成理论性指标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指标体系对中国各省市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评价可持续发展总系统解析分为五 大子系统:生存支持系统、发 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 宜居城市。6大类指标:社会文明度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富裕度评价指、 标体系、环境优美度评价指标 体系、资源承载度评价指标体 系、生活便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等政策性指标体系生态园林城市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由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 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 市政设施

19、、人居环境和社会保 障八部分组成,共74个单项指 标。生态城市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 市设计,建立咼效、和谐、 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 聚居环境生活水平指数、资源节约水平 指数、产业健康指数、环境友 好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生态 文化指数(参考中国城市科学 研究会)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环境优美的环境保护 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 标(修订)包括26项指标,分 别就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环 境建设与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具 体考核,涵盖了总量减排、水、 气、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 作、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与环保能力建设 等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中国人

20、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部于2000年设立的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一级指标包括6项,包括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谐、公共安全、经济发展、资源节 约实践性指标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 进步,经济蓬勃咼效的生 态示范城一级指标分为6项,分别为自 然环境良好、人工环境协调、 生活模式健康、基础设施元善、 管理机制健全、经济发展持续、 科技创新活跃、就业综合平衡(2 )指标量化指标量化是指对上述指标进行科学论证、认真测算和广泛征求各 方面意见,给出量化的指标值。保证指标的科学性是“量化指标”的首 要前提。指标赋值加强与相关规划、标准、规范的对接。对政策型和引导 型指标,以

21、近年来国家的政策方针为依据确定; 已有国家标准或国际 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保障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3.4指标体系框架构想表:指标体系(初拟)指标层2015年目标 值2020年目标 值考 核 指 标绿地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类分区1分类分区2分类分区3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4、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5、城市绿线划定与管理6、规划绿地实施率7、立体绿化推广率8、综合物种指数9、本地木本植物指数水10、城市污水处理率11、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2、河道绿化普及率 冰体岸线 自然化率13、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14、城市湿

22、地净损失率15、蓝线划定与管理大气16、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的比例17、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土壤18、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 率资源能源19、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1、单位GDP能耗22、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引 导 指 标绿地1、城区绿地净损失率2、城市绿道建成率3、森林覆盖率4、建成区内大于40公顷的植物园数量5、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6、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7、林荫停车场推广率8、城市防护绿地达标率9、公园管理规范化率10、节约型绿地建设率11、生物防治推广率12、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水13、人均生活用水量14、再生水利用率15、地下水超采率16、非传统

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气17、废气排放强度18、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9、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土壤20、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资源能源21、清洁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比重22、可再生能源使用率23、危险废物处置率4、城市生态系统分区域保护与建设策略城市生态系统分区域保护与建设策略分为分区域引导和重点区 域引导两个层次。4.1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分区域引导首先,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禀赋的巨大差异性, 客观上要求 规划对全国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系统分类和针对性研究。 我国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几种不 同的气候带,地势自西向东呈“青藏高原一一盆地和高原一一平原、 丘陵和低山”三

24、级阶梯分布。自然资源的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全国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 生态条件、城市发展特征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与建设措施。 其次,本规划是对全国生态规划的衔接和细化,专题规划需要延 续上位规划的战略布局和规划要求。全国生态规划以“坚持分区施 策,突出重点”为基本原则之一,并衔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服 务于主体功能区建设。本专题规划将延续上位规划的规划思路, 在分 区规划中依据城市生态系统特点,对全国分区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 究,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措施。(1) 分区域目的落实和细化全国生态规划 的分区和管控内容,加强城市生态 系统的分区研究和各分区

25、保护与建设措施、 管控指标研究,因地制宜 组织不同区域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2) 区域划分依据划分依据一:立足全国生态规划,同时兼顾考虑全国主体 功能区规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系统因子的保护和 建设要求。表:相关规划对比表规划理念分区内容全国生态与保护规划1、 依据全国自然地理特点,全面考 虑国家和区域对生态服务功能的需 求;2、 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2050 )的基础上,参考农 业、林业、水利、城市以及水功能、 海洋功能等区划,划分分区;3、 各分区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 戈膠的要求,服务主体功能区建设。1、 区域布局黄河上中游地区;长江上 中游地区;三北风沙综合

26、防治区;南方山地丘陵 区;北方土石山区;东北 黑土漫岗区;青藏咼原 区;东部平原区;海洋区2、 保护与建设重点“两屏三带一区多点”为骨 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1、 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2、 区分主体功能;3、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4、 控制开发强度;5、 调整空间结构;6、 提供生态产品。1、 按开发方式,分为优 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 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 开发区域;2、 按开发内容,分为城 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 和重点生态功能区;3、 按层级,分为国家和 省级两个层面。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功能完善、集 约发展、社会和谐、安全咼效、文化 昌盛、人

27、居环境良好1、 城镇化政策分区: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 部地区;东北地区2、 重点地区城镇发展指 弓1:城镇群发展指引;重 点城镇群发展指引;重要 江河流域、湖泊地区和海 岸带;跨省级界线城镇发 展协调地区。划分依据二:依据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性,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出发,重点考虑与该专题紧密相关的自 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深化细化分区引导内容和控制指标。表:城市生态系统分区分析因子表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生态 系统类型 分区因素1、 地质地貌2、 气候条件3、 动植物分布4、 城市水资源5、 资源环境承载力1、 城市化水平2、 经济产业类型(3)分区域规划通

28、过上位规划协调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因子分析研究, 衔接全国生态规划九大生态分区,确定九大生态分区中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 与建设要点。九大功能分区分别为: 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黄河上中 游地区、长江上中游地区、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北方土石山地区、东 北黑土漫岗区、青藏高原区、 东部高原区、海洋区。各分区规划技术 路线如下图所示。九大牛态保护与建设区引导图:分区规划技术路线图各分区指引要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特征、规划要点和控制指标三个方面内容。表:各分区规划指引一览表指引类型内容城市生态系统特征依据各分区气候、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和城市生态环 境问题,辨析各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城市生态系统规划要点制定具有针

29、对性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重点项目 和管理措施城市生态系统控制指标确定各功能区内针对性的城市生态系统指标组成和标 准。4.2重点地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指引重点地区包括发展建设和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的城镇群和特大城市,对全国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具有重大生态意义和示范意义的典型 城市。城镇群(特大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指引。协调落实全国城镇体 系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分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要求,统筹城市生态系 统和城镇群建设、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工作。典型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指引。 选取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 具有重大生态意义和示范意义的城市,并依据其生态服务功能和环境 特征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制定规划指引的针对性要求。表:重点地区城市生态系统指引一览表重点地区规划指引层次地区范围城镇群(特大城市)生态保 护与建设指引重点城镇群:京津冀城镇群、长三角城镇群、珠三 角城镇群一般城镇群:成渝、辽中南、海峡西岸、山东半岛、 以武汉、长株潭、郑州、西安等城市为核心的城镇 群其它城镇群:西部地区的城镇发展地区,如乌鲁木 齐城镇发展带特大城市/大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达到一定 标准以上的城市。典型城市 生态系统生态典型城市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水源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