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64.79KB ,
资源ID:289344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9344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1、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1古诗词三首山 居 秋 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文内容、结构、主旨。2.体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对高洁的人格志向的追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文意象的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对高洁的人格志向的追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才华横溢的诗人

2、,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诗中描绘的山水田园世界,走进他的诗歌山居秋暝,去领略他笔下那种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牧歌式的田园隐居生活。2.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读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超尘脱俗、清新秀雅的感觉。3.解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山中居所,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即秋天傍晚在山中所见的景色。设计意图:简要了解诗人的情况,这对了解诗歌有一定的帮助。二、朗读全诗。出示课件2:山居秋暝。1.学生自由朗读。2.抽生读,按节奏读。3.哪些字是押韵的?(后,秋,流

3、,舟,留。)4.生练读、齐读。设计意图:学生多次朗读,按节奏读,读熟才能更好的理解古诗的意思。三、理解诗意。1.首联: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2.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3.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4.尾联的大意是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依旧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山中居所,不想归去。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诗文的大意,训练学

4、生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能力。四、动静结合,发挥想象,联想意境。出示课件3: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2.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3.王维的诗被苏轼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动静结合的景色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出示自学提示: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4.学生自学交流。5.学生汇报(预设),出示课件4:(1)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

5、,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2)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3)夜中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4)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5)渔舟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了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6)总结画面内容。(把

6、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 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山村生活图景。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感悟美景,并体会动静结合这种写法。五、深入鉴赏,拓展知识。1.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哪一句表现得比较明显? 点出最后一句“王孙自可留”,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还称这之为“空山”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空”字显示了山野间的安静与宽阔,

7、这与作者希望远离尘世与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设计意图:抓住最后一句诗,体会作者的情感。六、课堂小结。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这样一种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希望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七、作业设计。1.翻译全诗。2.请尝试用一段话描绘这首诗呈现的画面。(210字)【板书设计】山 居 秋 暝王维“山水田园”诗人。景物:明月,松林静景清泉,山石 枫 桥 夜 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8、。3.背诵枫桥夜泊。过程与方法: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愁绪。【教学重点与难点】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教学准备】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插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1.抽生背诵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枫桥夜泊。板书课题,读题解题。(1)枫桥:在今江苏苏州。 “泊”的意思是船停靠岸。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2)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阳)。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设计意图:由上节

9、课的古诗自然引入本文的学习。二、通读感知,理解诗意。出示课件2:1.自学生字,读通读顺。2.读出韵味。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3.生齐读全诗。4.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5.小组交流,释疑解惑。6.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寒气满天,面对岸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上。设计意图: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三、动静结合,感悟美景。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情景?(诗

10、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江枫”等)2.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等)3.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1)诗歌在景物描写中运用了什么写法?(2)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4.(1)动静结合。一、二句是“静景”,第四句是“动景”。(2)学生进行意境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逐渐落下,乌鸦在满天寒气中啼叫,江边几棵枫树,隐约可见,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难以入眠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本诗写景的词语,感悟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四、感悟“愁

11、”思。1.这么美的秋景,作者是什么心情?找出诗中的一句话。(江枫渔火对愁眠)2.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难以入眠?“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他目睹月落,说明他没有睡。教师板书:月落)“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啊。教师板书:乌啼)“霜满天”。他还感受到了霜满天的寒气。(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感受。诗人感到寒气逼人。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教师板书:霜满天。)诗人还看到了“江枫”和“渔火”,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并没有睡觉。(张继睹江枫、望渔火,当时确实没有睡觉。教师板书:江枫、渔火)张继因为未眠,所以他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3.张继旅途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而

12、他却久久不眠,为什么?“愁”,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读: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目睹冷月沉落,耳闻乌鸦悲啼,身感寒霜降临;看渔火幽幽,望江枫隐隐,怎能不感到孤独凄清而愁绪满怀呢?来,就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这首诗。5.学生背诵。设计意图:抓住一个“愁”字,体会作者的情感。五、体会诵读,情感升华。同学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

13、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有忧郁哀愁。李白在愁苦时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孟浩然在愁苦时也写下了“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诗句,请大家下去收集更多有关愁苦的诗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板书设计】 长相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榆、畔”两个字,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过程与方法:抓住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思乡之苦。【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

14、的思乡之苦。【教学难点】抓住景物,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王维、张继抓住景物的动静结合表达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长相思。看看他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的。2.作者简介。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洲贵族人士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他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洲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3.“长相思”,词牌名,这首长相思分为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设计意图:以古诗文引

15、入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近文本。二、自主感悟,读懂诗句。1.学生自由朗读。2.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3.出示课件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4.根据停顿的节奏,再次请同学们朗读,读得要有韵味。设计意图:停顿的节奏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语感,读出独特体验。5.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诗词大意,出示课件2:(1)榆关:山海关。(2)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3)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6.全班交流,出示课件3:(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

16、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设计意图:把握文本意思,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融进文本。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情。出示课件4:1.轻声自读,想象词中的情景,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这种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触景生情)3.找出写景的句子。出示课件5:(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设计意图: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动静结合,所以抓住写景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情感。4.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

17、还亮着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5.“故园无此声。”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6.师: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指名与师合作读。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

18、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故园家暖人欢的情景,两者相比,突出边塞的凄冷,作者的无奈。7.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本词。四、课堂小结。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读)长相思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读)长相思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生:(齐读)长相思设计意图:多次朗读,深化文章的主题。五、拓展。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

19、一读。【板书设计】长相思身向榆关 (难)心在故园 (苦)_22四 季 之 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2.背诵课文。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体会静态美和动态美相结合的写景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四季之美。【教学重点】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动态描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步感知课文的写法,体会春天的美景。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出示课件1:同学们请观察这些四字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绿树成荫挥汗如雨骄阳

20、似火秋高气爽秋雨绵绵稻谷飘香冰天雪地冬日暖阳鹅毛大雪预设:我发现这些词语都跟季节有关,第一组是描写春天的词语,第二组是描写夏天的词语,第三组是描写秋天的词语,第四组是描写冬天的词语。2.那你能用上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季节吗? 生自由发挥。3.今天咱们来学习四季之美,看看作者眼中的四季是不是和你眼中的一样!(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出示与季节有关的词语,让生说说自己心中的美丽季节,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引入了课文。二、整体感知课文。出示课件2,初读提示: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检查自学的情况。2.这篇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景物的?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1、。主要写了一年四季最美的景色。设计意图:体会文章的写法及主要内容。三、读第1自然段,体会春天的美景。1.出示课件3:(1)春天最美是什么时间?春天最美的景物是什么?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美?(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2.春天最美是什么时间?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 师: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预设:第一句话。(板书:黎明)3.春天最美的景物是什么?鱼肚色的天空、彩云。4.这段话中有一个多音字 “晕”,它在课文当中是四声,组词红晕,它还有一个音“yn”,组词晕倒。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春天的美景,让学生感悟这种写法,为后面学生自学做准备。四、课堂小结。过了春

22、天,就会迎来美丽的夏天! 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呢?(生自由回答喜欢夏天的原因)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夏天。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夏天、秋天、冬天的美景,并感悟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2.能用这种写法写其他的景物。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春天有什么美景?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二、读第24自然段,感悟夏天、秋天、冬天的美景。1.出示课件4,自学提示:(1)夏天,最美的时间是,最美的景物有。秋天,最美的时间是,最美的景物有。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最美的景物有。(2)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美?(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相关段落。2.学生自学交流。3.出示课件5,师重点引导学生

23、体会景物的动态美。(1)“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翩翩飞舞的萤火虫给夏夜增添了无限的乐趣!(2)“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归鸦急切归巢的心情。(3)“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大雁比翼而飞,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景。设计意图:学生自学夏天、秋天、冬天的美景,并抓住动态的景物,体会这种写法。三、拓展延伸。1.课文所写的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动静结合,写出景色的优美)2.学生动笔写。3.抽生读一读,说一说。设计意图:

24、动静结合写景的方法拓展到课外。【板书设计】22四 季 之 美季节最美时间最美景物春天黎明鱼肚色的天空、彩云夏天夜晚明月、萤火虫秋天黄昏归鸦、大雁冬天早晨雪、霜、火盆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23鸟 的 天 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字,正确读写“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了解这种表达方法,练习运用到习作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

25、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段感悟榕树的美丽。3.学习静态描写的方法。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鸟的天堂。“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中有的写的天堂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设计意图:由题目导入,设置

26、悬念,激发兴趣。 2.出示课件1: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7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文学编辑和创作。1929年到1937年间,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1933年,巴金到广东新会访友时,途经新会天马河,看到一株百年树龄的大榕树,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二、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2、3,指导学生读准这些词语。陆续白茫茫榕树纠正涨潮树梢应接不暇不可计数2.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多。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3

27、.出示课件4,边读边思考:(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大榕树;第二次看到许多鸟。(2)哪些自然段是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些自然段是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课文第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情景,第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情景。(3)出示课件5,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游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景象;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

28、景象;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三、学习第一部分。1.出示课件6,朗读第14自然段,思考问题:从这一部分中,你读出了哪些内容?2.学生汇报。四、感悟大榕树的奇特、美丽。1.学生朗读并汇报自己从课文中读到的。2.出示课件7:自学提示(一)。(1)默读思考: 第59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2)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3)有感情地读一读。3.学生边读边画边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8、9:(1)这一部分描写了榕树“大”和“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描写“美”的语句:“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2)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4.师相机提问:枝干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5.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作者不由得发出了感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