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科技学院目 录信息技术科技学院 2一、 简介 2机电工程学院 3一、 简介 3二、学科与专业 4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5一、 简介 5二、学科与专业 6三、实验室建设 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一、 简介 8二、学科与专业 8三、科研情况 9化工与环境学院 10一、 简介 10二、学科与专业 11三、科研情况 12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2一、 简介 12二、学科与专业 14三、科研情况 15理学院 16一、 简介 16二、学科与专业 16三、科研情况 19管理与经济学院 20一、 简介 20二、学科与专业 21三、科研情况 2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3一、 简介 23二、学科与专业 23设计
2、艺术学院 24一、 简介 24二、学科与专业 25三、科研情况 25软件学院 25一、 简介 25二、学科与专业 26信息技术科技学院一、 简介 电子工程系 (无) 光电工程系(无) 计算机科学工程系简介(概况)计算机科学工程系源于1959年自动控制系设立的计算机专业。1972年,计算机专业并入无线电工程系,1980年,以计算机专业为基础建立了计算机科学工程系。(学科)本系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科点(北京市重点学科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四个硕士学科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教工与学生)计算机
3、科学工程系现有教师9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9人;现有在校研究生65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0人),在校本科生1250人,留学生13人。(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工程系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系统软件与开发环境,软件理论与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专家系统工具,数据库,操作系统,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汉字信息处理,并行计算,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信息集成,计算智能,分布式计算与决策系统,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人机智能交互技术,自然语言理解等。(科研成果)近年来,计算机科学工程系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防重点
4、预研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70多项,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自动控制系(概况)自动控制系现设有三个研究所,6个教研室、研究室、7个实验室。全系现有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博士学位授点三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六个,本科专业一个,构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自动控制系的学科专业涵盖了“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下设的所有五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同时还设有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点。 (特点及优势)自动控制系学科覆盖面广,学科基础扎实。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
5、自动控制系已形成明显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在大系统递阶优化理论、典型复杂工业过程的分布式控制、军用装备的运动控制及导航定位技术、鲁棒控制及非线性控制、液体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理论与应用上处于领先水平。 (教工)自动控制系现有教职工110多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4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63人。有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应聘为我系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 (科研)自动控制系科研雄厚,科研经费充足,成果突出。近五年科研经费超过亿元,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0多项,承担大型工程承包项目、型号装备项目和重点预研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40多项。近五年科研总经费
6、8000多万元。(专业设置)博士后流动站: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硕士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自动化(学科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系统的建模、优化、控制、决策与仿真;工业大系统的计算机控制及鲁棒控制;设备及系统的运动控制;控制与优化中的神经网络技术与并行处理技术;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系统;智能控制;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试仪表与控制器;生物医学仪器自动化装置故障诊断与容错技
7、术导航、制导与控制:地面车辆定位定向导航技术;飞行器制导与仿真技术;火力控制系统建模与系统分析;指挥控制与决策支持系统;惯性制导系统与新型惯性器件系统工程:工程系统、管理系统研究;系统建模、优化、模拟仿真技术;系统预测决策技术;现代设计新概念、新原理、新技术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机械电子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传感与测控技术科研情况机电工程学院一、 简介(概况)机电工程学院是由飞行器工程系与力学工程系联合于 1994 年 8 月成立, 1998 年 6 月发展成为学院办学管理实体。飞行器工程系前身以火箭导弹为专业方向设有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设计、火箭导弹发射技术与设备等 3
8、 个本科专业,近几年来,调整了原有专业内涵,增设了民用本科专业,扩展了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力学工程系前身设有炮弹设计与制造、引信设计与制造和药筒制造工艺等专业。 后将引信专业、炮弹设计与制造专业和化工系的装药加工专业合并组建成立,并定名为力学工程系,下设引信技术、火箭战斗部设计与制造、装药加工(后改为爆炸理论与应用)、火工品(后改为火工品与烟火技术)等 4 个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学院拥有爆炸灾害预防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引信动态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及其它 12 个实验室,它们分别承担科研,研究生培养及本科生教学的实验任务,实验室使用面积 9000 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 3800 万元。
9、(教工)学院现有教职工 212 人,其中教师 152 人。有工程院院士 2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 人,长江学者 2 人,博士生导师 38 人,教授(含研究员) 58 人,副高职 65 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 75 人。(科学研究)机电工程学院所属学科(专业)长期从事常规兵器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八十年代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二等奖各两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获授权专利51项。同时,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建立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对外合作与交流)改革
10、开放以来,机电工程学院先后派出60余名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承办国际学术会议5次;与国外相关单位建立了广泛的科研、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学院与国内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合体或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学院共聘请顾问教授5名、兼职教授26名、兼职博士生导师7名。二、学科与专业 专业设置:本科专业设置 : 机电工程学院有民用本科专业 4 个,分别隶属机械类 1 个,环境与安全类 1 个,航空航天类 2 个,武器类 4 个。专业名称 适应的工作领域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从事机电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 安全工程
11、主要从事各种系统及其环境的安全工程与防护技术的研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机理研究、安全性评估与安全设计、环境安全与监测、安全监理等。 飞行器动力工程 主要从事飞行器动力系统的理论研究、设计、研制、试验测试及技术管理等。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主要从事飞行器设计的理论研究、总体设计、方案设计、系统评价、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飞行力学及技术管理等。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主要从事武器系统和火箭 / 导弹发射系统的总体设计、理论研究、产品设计、试验研究及技术管理等。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主要从事战斗部工程、爆炸应用及装药、安全与防护等武器弹药及爆炸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测试与制造、技术开发与管理等。 特种
12、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 主要从事含能材料的制造和性能评价、火工品与烟火系统设计、燃烧及爆炸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及技术管理等。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主要从事飞行器制导与引信技术领域内的控制、探测技术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电工程学院在兵器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3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学院现有18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分别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系统工程飞行器设计应用化学工程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固体力学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
13、军事化学一烟火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一、 简介(概况)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于2002年7月,由原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除外)和校工厂合并而成。学院下设车辆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交通工程系、机电科学基础部、机电一体化培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科研试制车间等教学与科研单位。新建的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是一个以机械类为主,涵盖机械、传动、动力、电子、环境、信息、材料、检测等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学院。(学科)学院设有博士、硕士、本科、高职等多层次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学科与专业。有一个高职专业、六个本
14、科专业、17个硕士点、13个博士点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已成为我国培养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交通工程、工业工程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特点及优势)学院在车辆传动技术、车辆电子技术、车辆悬架技术、新概念车辆技术、大功率柴油机技术、 CAD/CAM及集成制造技术、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技术、表面技术、先进切削、监控检测、机器人技术等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车辆传动技术及新概念车辆技术等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学院现有国家级实验室1个(坦克传动国防重点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汽车动力性与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部级实验室2个(清洁车辆实验室、机电一体化中心),
15、院专业实验室16个,本科工程训练中心1个,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实验室2个、学生实践创新中心1个。全院实验室面积约24000平方米。(教工)学院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目前有教职工326人(教师155人),其中教授45名,副教授、副高级职称人员8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4人,硕士学位教师66人。(合作交流)学院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雷斯顿工业大学、考特布斯大学、Karlho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迈阿密大学、韦恩州立大学、底特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巴斯大学、伦敦南岸大学、俄罗斯包曼大学等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CV公司(CADCA
16、M)、PTC公司(参数技术)、Baird公司(故障诊断)、澳大利亚奥比托公司(发动机)等进行了较深层次的科研合作,并与美国EDS公司、PTC公司共建了培训中心。二、学科与专业 专业设置:学生状况专业设置本科生1452人本科专业车辆工程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工业工程交通工程学科设置博士生209人博士点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环境工程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生工程硕士443人240人硕士点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及理论人机与环境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17、 机械电子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环境工程 三、实验室建设 车辆工程系:车辆实验室汽车实验室振动与噪声实验室 热能与动力工程:发动机实验室热工与流动力学实验室涡轮增压实验室计算机应用与仿真实验室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室数控与检测研究室先进加工与微制造研究室锻压与节能技术研究室先进制造实验室 交通工程系:交通工程实验室学生实践创新中心 机电科学基础部:机械设计教研室机械设计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公差实验室制图教研室CAD/CAG实验室 机电一体化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 简介(学科)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18、程学院前身为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系与化工系,目前由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和金属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组成。学院设有材料化学、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和材料物理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发展方向较丰富,并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好基础的教学、科研基地。2003年,学院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已达到11.3,已接近研究型大学学生类型的比例。(科研)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学研究涉及领域宽,特色突出,科研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来源稳定,在一些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一流水平。(教工)学
19、院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43%以上。 二、学科与专业 学科建设学院在学科建设中,既重视基础与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也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和突破。经过多年的建设,通过各学科方向不断发展和溶合,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形成了下列一些特色明显:(1) 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的合成(2) 高应变率下材料的模拟与表征(3) 固体推进剂理论与应用(4) 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制造(5) 材料动态响应(6) 功能高分子材料(7) 阻燃材料(8) 材料表面工程(9) 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10)低维功能材料的物理与化学(11)生物医用
20、材料(12)聚合方法与材料界面(13)电磁功能材料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研究方向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化学博士点材料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材料学高分子合成改性与应用材料强化理论与技术高应变速下材料变形与断裂低维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材料物理与化学精细高分子与自组装技术生物医用高分子与组织工程新型聚合方法与技术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强韧化材料表面工程材料成型技术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生物材料化学及生物技术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药物控释 材料学博士后流动站三、科研情况学院研究概况学院在特种材料、高应变率下材料的模拟与表征、新型材料设计与制造等研究领
21、域优势明显,并正在形成于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的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研究的特色。学院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阻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力,并在向环保、绿色技术方向发展。多年来,学院科研项目来源稳定,经费充足,研究水平高,199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2项。“十、五”期间,学院共承担了国家科研项目42项及其他省、市级和企业项目多项,其中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年均合同计划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学院研究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科研支持和“211工程”、“985工程”的建设投资,学院已建成下列先进、具有综合功能的
22、科研教学基地:1、分析测试中心:该中心主要由(1)化学与结构分析表征实验室,(2)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实验室,(3)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实验室、(4)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四个实验室组成,拥有多种电镜、x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铁电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图像分析仪等大型先进设备仪器,已形成支撑学院以及全校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的一个基础平台。2、科研基地:科研基地包括(1)特种材料实验室、(2)高应变率下材料的模拟与表征实验室、(3)阻燃材料国家专业实验室、(4)纳米材料实验室、(5)材料表面工程实验室、(6)功能材料实验室。该基地拥有多种大型、成套设备仪器,能重点支持学院特种材料、高应
23、变率下材料的模拟与表征、阻燃材料、材料表面工程、功能材料等优势学科方向的发展,能够支撑学院在材料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占据前沿、承担重大、重点国家科研课题、能够开展中试和工程应用研究。3、教学基地:教学基地由(1)金属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室、(3)材料加工实验室、(4)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室组成。该基地的建设与科研基地的建设相结合,能够基本满足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实验室开放课题等教学实践的需要,具备有工程训练、科研基础训练、开展课外科技制作等功能,为共用型、开放式的支撑人才素质培养和创新教育思想的先进教学平台。化工与环境学院一、 简介(学院机构)化工
24、与环境学院下设3个系和3个研究中心-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环境与能源系、北京理工大学新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和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发展目标)以应用化学为依托,绿色能源为特色,制药工程与技术为建设重点,各学科协调发展,应用化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环境工程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科与专业)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个硕士专业和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教工)学院现有教职工总人数人,博士生导师人,教授人,副教授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人,占在编教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人,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岗位。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此外,学院还聘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
25、者专家为我院兼职教授。(科研)学院现有实验室约平方米,固定资产逾万元,每个系都有学科(专业)较完整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应用化学学科(我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制药工程与技术)是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工程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项目。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已经或正在实施产业化。(交流合作)学院注重和加强与国际著名大学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办学,与美、英、德、法、意等国的十余所大学及研究所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德国Cottbus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英国Queens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二、学科与专业 本科教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业自动化方向):以生
26、产过程为控制对象、过程控制理论为基础、计算机与自动化仪表为技术手段,对过程参数进行在线检测和控制、以实现生产过程及生产管理自动化。制药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化学合成药物、中药的生产、过程设计、工艺革新及新药研制与开发方面的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主要从事化学合成药物及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生产工艺、过程开发及设备设计。应用化学(工):主要从事化学合成药物中间体及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生产工艺、过程开发及设备设计。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以上专业均有权授予学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环境工程环境材料与绿色电池;大气污染与
27、防治;水质净化与废水处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精细化工;有机功能分子;仪器分析生物材料化学及生物技术;活性生物材料的提取与应用C60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学应用;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化学工艺医药及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工艺;绿色化学工艺研究;高分子材料助剂的合成工艺;流体流动与相平衡化学工程化工过程热力学与传递过程;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材料化学工程;化工过程在线检测与优化控制 博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与应用;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含量子化学)及应用生物材料化学;催化化学及应用;药物合成;精细化工、化工热力学、化工过程模拟。环境工程绿色材料研究与应用;水污染治
28、理技术与应用;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与噪声控制研究与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研究三、科研情况 近年来,我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及来自国家部委和行业的科研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和完成很好地支持了本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促进了学院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要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序号项目名称1新型心脑血管药物中试2抗老年痴呆新药克呆灵胶囊研制3抗衰老心血管药4克呆灵5对氨基苯酚连续化试验6三奎流程聚酯工艺研究7糖甙的分离和提纯8嵌入式控制系统软件平台9聚合物双螺杆挤出的流变行为及模拟10NF心脑血管管药物11沙漠
29、筑路技术开发12高效染色促进纳米材料13聚合物膜技术研究14固体推进剂用纳米材料的处理与应用技术研究15EQ7200HE用动力电池组/管理模块研制16滚动勘探开发管理分析系统 研究中心1、 精细化工中心2、 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心链接到研究所简介页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 简介(概述)北京理工大学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下设生物技术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和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以及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学为主的航空、航天和航海医学研究所。学院由药学、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航空、航 天和航海医学等五个一级学科构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工)学院拥有一批高层次人才,目前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达到 65 ,有国外长期留学背景的占三分之一。在药物开发、神经系统病因学研究、生物材料和生 物医学工程方面形成了很好的学科基础。 (科研)学院注重生命科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优良的学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多年来,利用在分析分离科学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就,重点发展了与生物大分子和天然物质有关的生物分离技术,并与中药新药的研究相结合开展了大量工作;利用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基础,开展了神经生物化学特别是脑神经细胞死亡机理的研究,该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并居国内领先水平;利用在微生物学和有机合成方面的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