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51.14KB ,
资源ID:288798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8798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发展规划.docx

1、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发展规划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目录一、“十一五”期间徐汇教育发展回顾(一)主要成绩1、各级各类、协调发展,完善了现代化的教育新体系。2、建峰填谷、提升底线,推进了“南北”教育均衡的新进程。3、提高质量、深化内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新发展。4、聚焦人才、成就教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养新机制。5、优先发展、统筹协调,形成了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二)面临的挑战一是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新挑战。二是推进教育均衡面临的新挑战。三是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四是形成办学特色面临的新挑战。五是加强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二、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1、

2、坚持国家战略。2、坚持领先发展。3、坚持徐汇特色。4、坚持人民满意。(二)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主要标志:1、基本形成育人为本、激发潜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基本形成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的终身学习新体系。3、基本形成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新布局。4、基本形成以校为本、特色鲜明的自主办学新特点。5、基本形成多元开放、示范辐射的教育合作新格局。(三)工作方针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改革为先。三、主要任务1、学前教育普及和启蒙的快乐教育引领项目1: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义务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

3、引领项目2:义务教育学校“联动发展”推进计划。引领项目3:“增效减负”推进计划。3、高中教育为实现理想作好知识、能力和创新的准备引领项目4:高中特色建设行动计划。引领项目5:光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4、中等职业教育升学与就业相结合的成才教育引领项目6:职业培训体系创建计划。5、特殊教育平等、关爱、尊重、理解的教育引领项目7: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6、校外教育个性发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引领项目8:光启行动计划。7、继续教育创新和事业发展的动力补充引领项目9: 学习型城区创建行动计划。四、重大改革1、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改革2、教育管理体制改革3、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4、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5

4、、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6、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7、扩大教育开放五、保障措施1、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落实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2、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加强教育经费管理。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现代化一流学校建设。4、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坚持智慧校园建设方向,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6、坚持依法治教,完善学校绩效评估和督导机制。六、实施和评估1、落实组织实施。2、完善指标体系。3、加强监督检查。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根据国家、上海市及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徐汇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落

5、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目标,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徐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徐汇教育发展回顾(一)主要成绩进入新世纪,徐汇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实施品牌战略,为居民提供优质、充分教育”的庄严承诺。“十一五”期间,徐汇区按照“适度超前、追求品牌、统筹规划、提升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明确提出了“建设以徐汇教育品牌为标志的、优质充分的基础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区为标志的、开放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基本实现徐汇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五年来,徐汇教育坚持适度超前的方针,积极构建两大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1、各级各类、协调发展,完善了现代

6、化的教育新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了优质、充分、全纳性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普遍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95%以上的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在社区接受早期教育指导;36岁学前教育入园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98;3-16岁智障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实现“零拒绝”,为16-18岁智障学生提供初等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随迁子女全部纳入公办学校体系就读。社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了由徐汇区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校和居民教学点组成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格局,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

7、区教育示范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后培训,形成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率先建立综合高中,构建普职互通的学制通道;率先建立校企合作的职教集团,加快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占75以上,新增劳动力接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2、建峰填谷、提升底线,推进了“南北”教育均衡的新进程“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资源总量逐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数量进一步扩大。全区规划公建配套建设项目共计达26个,完成新建了南模中学、中国中学、世外中学、华育中学、华泾小学、启新小学、紫薇幼儿园等项目,修建了徐汇中学、市四中学等百年老校,改扩建了西南位育中学、上海信息管理学校、世外

8、小学、逸夫小学、爱菊小学、科技幼儿园、上海幼儿园、机关建国幼儿园、五原幼儿园等品牌学校。自2005年到2010年,全区新增学校占地面积295004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298852平方米。新增教育资源逐步向区域南部拓展和集聚,彻底改变了区域南部和北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形成区域南北教育资源总量、各级各类学校布局和优质学校分布与人口数量、分布和居民教育需求基本均衡的局面。“十一五”期间,以内涵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明确了“建峰填谷、提升底线”的思路。办学格局进一步优化,探索形成了“校本自主、多元互动、示范带动、合作联动”的学校发展模式。改革办学体制,6所原公立转制学校转制为民办学校,形成了民办学

9、校和公办学校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多元办学格局;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探索委托管理,引进、委托上师大附中、上海市实验学校等办学品牌管理薄弱学校;实施校际联动、示范带动策略,发挥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作用,促进区内3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带动3所普通初中协同发展。3、提高质量、深化内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新发展“十一五”期间,徐汇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施主体性德育,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坚持将德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落实学科德育,把德育落实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深化课改,提高教学有效性。坚持“聚焦课改、决战课堂”,以实施新课程为抓手,

10、区域性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形成了以校为本的新课程实施和减负增效策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坚持“健康第一”,严格落实“三课二操二活动”课时计划,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光启行动计划”,建立高中生创新教育基地,广泛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4、聚焦人才、成就教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养新机制“十一五”期间,徐汇区按照“聚焦人才、成就教师”的思想,尊重教师发展规律,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关注“名师”成长轨迹,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完善了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选

11、拔、培养、管理、考评和激励机制,形成了区、校骨干教师、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学科带头人、高技能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特级教师等培养和评审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骨干教师“金字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了教学指导团、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高研班、学科基地等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的新模式。开展教师发展达标校和教师发展示范校评审,积极发挥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改善教师待遇,徐汇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从2005年的5.87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9.61万元,增幅达63%。5、优先发展、统筹协调,形成了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十一五”期间,徐汇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

12、完善了区委领导、政府主导、区域统筹的教育发展新机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支持力度,教育投入稳步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幅度,教育经费总额从2005年的107,984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70,369万元,增幅达57.77%;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2005年的66,971万元达到2010年的138,536万元,增幅达106.86%。坚持区域统筹的思路,采取规划引领的方法,加强对徐汇教育的统筹领导,实施了徐汇区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徐汇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建立了徐汇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学习型城区建设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形成了区域性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等工

13、作机制,组建了跨部门、跨行业、跨体制的区职业教育集团,充分调动了区域内各部门、各街镇、各行业的资源优势和行政力量,形成了全区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二)面临的挑战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徐汇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认清徐汇教育发展的新方位,理清徐汇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一是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新挑战。当前徐汇教育的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模式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要求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还是传统的体内循环,服务范围的基本对象还是传统的区属学校,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还是传统的计划模式,提高质量的

14、基本法宝还是传统的加班加点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推进教育均衡面临的新挑战。徐汇优质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高品质、多样化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人口出生高峰与非户籍学生增加的叠加影响带来了教育资源不足的新挑战。新一轮人口出生率高峰已经带来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挑战,并即将延伸影响到义务教育;非户籍学生数量的增加不仅要求增加教育资源,同时要求更加关注各类学生生活背景和学业基础的差异性。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体系的发展尚不平衡,基础教育各阶段发展也不均衡,各街镇学校布局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校际差距依然明显,还存在少数薄弱学

15、校,“择校”现象没有根除。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徐汇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被普遍认同,“主体性德育”和“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突破,但基础教育重视学业知识、轻视全面发展、忽视特长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行为还存在不适应新课程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地方,减负增效还没有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缺少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体质明显下降,课业负担过重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依然艰巨。四是形成办学特色面临的新挑战。徐汇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区域内部

16、分学校特色鲜明,并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但全体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仍然无法满足。各级各类学校中仍然存在“多校一面”的状况,学校的特色项目转化为办学特色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加强。提升学校发展内涵,推动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五是加强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徐汇教师总体结构、质量较好,人才储备总量具有一定优势,但引领发展、在全国和上海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规划有待完善,广大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进取心尚未充分调动起来;人才“金字塔”中某些层级的定位与培养目标还不够清晰,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不配套,培养培训资源、渠道、模

17、式需要更有效地整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突破骨干教师激励机制,避免形成新的“大锅饭”。对培训者培训的关注力度不够。关注全体教师,建设“一流队伍”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1、坚持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立足上海和徐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国家和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接轨,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2、坚持领先发展。落实优先发展的工作方针和领先发展的功能定位,切实保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继续保持徐汇教

18、育在上海教育和徐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领先优势,实现“一流城区、一流教育”的目标。3、坚持徐汇特色。传承徐汇区尊师重教的百年品牌,弘扬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历史底蕴,坚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善优质、充分、全纳性的区域发展模式,探索创新驱动、内涵发展的改革途径,走具有徐汇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4、坚持人民满意。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和新期待,确立“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的理念,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下降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率先实现教育现

19、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主要标志是:1、基本形成育人为本、激发潜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发展方式实现转变,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共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激发;贯彻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形成共识,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和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发展模式;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区奠定坚实基础。2、基本形成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的终身学习新体系。进一步理顺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加强学习型城区建设。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

20、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互补充的良好格局;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的终身学习新体系;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和手段,提升所有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扩大受教育人群的覆盖面,为每个学习者构筑更加畅通的成才之路。3、基本形成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新布局。按照“各级各类、争创一流”的目标,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资源总量和布局与人口总量和需求相适应,与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实现各街镇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均衡配置;实施“建峰填谷、提升底线”的工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采取“联动发展”

21、的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牌效应,满足广大居民对优质、充分教育的需求。4、基本形成以校为本、特色鲜明的自主办学新特点。坚持特色办学的基本思路,通过“一校一品”和学校文化建设,激发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的主动性。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有效落实,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渐凸现,形成以校为本、特色引领的自主发展机制。5、基本形成多元开放、示范辐射的教育合作新格局。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拓宽教育开放、交流、合作、共享的渠道。加强国际交流,以课程合作为重点,师生交流为载体,提升徐汇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加强国内合作,重点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

22、区的教育扶持,深化京津沪渝四城区的教育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巩固与金山、崇明等区县的教育支持,深化合作和共享的内涵,提升徐汇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发展指标是:2015年徐汇区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主要指标序号指 标2015年徐汇区上海市全国10-3婴幼儿及家长接受早期教育指导培训10023-6岁儿童入园率(%)10098603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0099.9934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97.55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9585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97877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人)540051408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建网

23、比例(%)100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5361025-64岁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40351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514.713.312适龄老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习活动比例(%)3530注:全国指标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全国指标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上海2015年市小学建网学校比例指标为96%。(三)工作方针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改革为先。育人为本。以人才强国为战略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和终身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公平为基。以公平均衡为价值取向,为了一切学生,关注各个社会群体的学习需求,

24、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为平等、多样、充分的学习机会。一切为了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个学生。质量为重。以卓越领先为发展定位,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树立以提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明显增强育人功能,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改革为先。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推进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率先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突破观念和机制的束缚,深化内涵发展思路,创新教育运行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发展活力。三、主要任务1、学前教育普及和启蒙的快乐教育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强化区早教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社区早教服务点的常规管理建设,完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和质量监控。

25、深入开展“03岁婴幼儿教养内容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为03岁婴幼儿及家庭提供优质早教咨询、示范、指导服务,形“一街一品”的早教特色指导活动,提高早教指导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创新医教结合的实践模式,建立医教结合的家庭教养指导和预防性干预系统,将预防干预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优化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完善早教服务卡的内容,发挥其对家长接受早教服务指导的自我管理功能。提高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鼓励以幼儿生活为主,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运用恰当、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贴近幼儿实际,因地制宜加强园本课程建设,加强教学规范,不断提升保教质量。探索家园合作的新模

26、式,建立和完善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家园共育模式,普遍开展家园合作的衔接教育和家园共育的主题活动,提高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细化保教质量指标,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和质量监控。研究制定幼儿园常规管理标准,加强对非教系统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扩大幼儿健康水平监测范围,提高评估的精细度和准确度,重视评估结果的调整、反馈。加强学前教育保教队伍建设。加强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员、营养员队伍建设,提高保教人员配备质量,严格执行持证上岗。重视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职后培训,重点推进幼儿保育员、营养员“保教结合”的新工程,通过幼儿园后勤队伍的梯队建设,全力打造一支能够体现现代幼

27、儿保育理念,掌握科学教养方法,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骨干队伍。加强园本教研和园本培训,用好各类教师评优项目,促进各层面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将非教系统幼儿教师纳入骨干教师培训。探索多元化培养学前教育保教队伍的方式和途径。鼓励幼儿园多元、特色发展。探索多元化办园体制,以政府办园为示范,积极探索幼儿园多元办学的管理模式。按照规范办学、清晰产权、提高质量的原则,加强转制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推进转制幼儿园的办园体制改革。继续保持区域内各级各类幼儿园多样化发展优势,优化园本课程建设,增强特色内涵,倡导特色办园。完善示范幼儿园等级评定制度,扩大优质资源比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入好园”的需求。强化政府职责。积极应对

28、幼儿入园高峰,实施徐汇区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加强入园人口年度预测,做好宏观调控计划,继续通过改建扩建、园所置换、调整布局、新建配套设施等措施,合理增配和布局学前教育资源,重点解决人口增长较快街镇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缓解人口导入地区和居民集聚地区入园矛盾。加强对学前教育资源的管理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幼儿园建设达标率和优质率。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招生政策和流程,依法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引领项目1: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政府职责,积极应对幼儿入园高峰,合理增配和布局学前教育资源,重点解决人口增长较快街镇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缓解人口导入地区和居民集聚地区入园矛盾

29、。进一步加强0-3岁早期教育,保持徐汇早期教育的领先优势。鼓励幼儿园多元、特色发展,提升幼儿园办园能级,显著提高保教质量。2、义务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培养中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要培养中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诚信、责任、尊重、合作、自信等良好品格;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公民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健康的生活习惯,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健康快乐地成长。以学科德育为载体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序列。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分别开展以行为

30、养成、情感体验、道德认知、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为重点的德育活动,形成分层递进、有序衔接、有机融合的德育内容序列。创新德育方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知行统一,突出实践体验,促进德育内化,将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激活学科的德育内涵,深化学科的德育目标,研究制定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德育示范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设温馨教室,发展校园文化,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深化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

31、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策略,落实新课程方案,鼓励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重点加强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技术素养的培养。加强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建设,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兴趣需求,注重培养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将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深化开展特色与课程相融、项目与内涵共生的“一校一品”建设,形成全校师生共同践行的价值导向。加强和改进体育、艺术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开足上好相关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或艺术特长。研究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减负增效”行动计划,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提高教学效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增强学生体质。坚持健康第一,构建层次分明、科学连贯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提升体育核心课程的质量,实现体育活动课程的规范化。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实施“明眸生辉”学生爱眼工程,切实降低近视眼发病率。改善学生午餐,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关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