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53.12KB ,
资源ID:288662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8662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模拟卷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点拨.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模拟卷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点拨.docx

1、模拟卷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点拨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点拨 方法点拨一、 鉴赏古典诗歌的规律(一)理清形式

2、不同类型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古典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根据“言”数又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或杂言诗。近体诗(即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等。诗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这是阅读故事时要首先把握的。(二)意境与内涵的把握古诗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所谓意境,简而言之,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情与景谐,思与境共。不同的诗词中,意境有着不同的形式:1 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诗词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如

3、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诗人黄巢,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而想到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将所见之景和引发之情,艺术的表达出来,有着完美的意境。2 缘情写景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为“有我之境”。如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感情一致的东西。3 情景分列在一首诗(词)中,写景部分与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立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看似分写,但情与景是融合的。4 寄情于景有的诗词,表面上看来,全是写景,其实是寄情于景。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四句诗全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寄托着作者对西涧春日景色的喜爱以及向往自由自在隐逸生活的情感。5 景略情在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的感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领会出幽洲台的氛围,而且也可以察觉出当时

5、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单意境是完整的。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三)咀嚼字词诗词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常见的语言特色类型有: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思想。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品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四)明辩表达技

6、巧古诗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修辞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等要素。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等等。二、解答诗歌试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 一般说来,鉴赏古诗大致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可见1.诵读(考试时则是默读)全诗-2.(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3.(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形象和意境-4.进而理解想象并与想象产生共鸣,理解诗情-5

7、.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及社会意义等)-6.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形象,才是鉴赏诗歌的正确步骤.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弄懂为何而写。古人说;”沿坡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通过诵读(高考时是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2、 为了读懂古诗,我们还要“知人论诗”,应该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了解掌握诗人的经历和风格;要充分利用联想想象,还原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把握诗的主要特色,以便抓住诗的主旨;推敲诗歌题目,以便明白诗的意旨;利用古诗的体裁,求得鉴赏的中肯;对古典诗歌的寄托(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手法和

8、细密的结构模式(起承转合),也要特别关注,等等。回答诗歌鉴赏试题要特别重视答题策略。主要包括:1知人论世,评出特点。2依据题目,突出文体特点。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体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3分点答题,点后例证。4就诗论诗,不枝不蔓。高考诗歌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或引用其他作品比较。5适当运用文学评论语言。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常见的文学评论语言,运用恰当,可使答案显得技高一筹。6回答古诗鉴赏试题,应该“因题而异”:对“问答型”题,做到

9、“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对“综述型”试题,一般可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来回答问题。具体说来就是:1概括诗歌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自己的审美观点)2依据试题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审美观点。3揭示诗作这样写的好处。对“对比型”的试题,应该这么做: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回答“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试题 ,常常可用到这样的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思想,感情,起到(某种)作用。回答“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试题,离不

10、开叙述.描写.抒情.理论.说明等。回答“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题,要马上联想到以下内容: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联想.想象.照应.正侧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三、诗歌赏析点的选择在近年高考中,诗歌赏析题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鉴赏题,2004年还将增大灵活度,从而考生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展现更多的才华和个性,有利于试题的得分。但实际上却加大了试题的难度,面对一首首诗歌,许多考生找不到赏析点,无从下手,一筹莫展。在此,从诗歌的内容和手法方面对诗歌的鉴赏点作粗浅的说明。 1、主题的鉴赏。 “文载道,诗言志。”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总是要反应一定的思想内

11、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怀古,或讽今;或思乡,或忆友;或离别的忧愁,或重逢的喜悦;或穷困的愤激,或通达的豪迈;或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或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哲理是哲理诗的重要赏析点。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写出报复和气度的远大,更写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写出隐者的品格,诗人未见其人的怅惘和敬慕,也更引申出哲理性意蕴:探寻事物或真理时,往往直觉其在近处,却把握不到,感到困惑。诗歌炽热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咏唱不衰的主题。在诗歌鉴赏中,更要好好把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临洞庭,前者抒写愿得引见之情,后者却在洞

12、庭景物的描写后抒发高亢的爱国情怀,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思乡,后者忧国。 2、虚实的结合。 诗歌的主题总是要通过一些手法来表达,虚实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虚即是抒情言志,实就是写景叙事。鉴赏时,要分清哪是虚,哪是实,是情由景生,还是借景抒情,是触景生情,还是情景交融。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就在写景叙事,实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直抒胸臆,虚写,形成由实及虚的格局。高适别董大同样由写景到抒情,格局分明。王维渭城曲“渭城朝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虽也属于写景,但其中已用“渭城”“客舍”“柳色”等来表达离别情怀了,因而形

13、成了情景交融的格局。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人将“虚”轻快喜悦之情,寄寓在了“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实”中,也形成寓情于景的格局。 3、意象的把握。 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如“明月”表思乡,“折柳”“杨柳”表离别,“浮云”“黄云”表游子等等。因而,揭示意象内涵便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选点。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便用“浮云”这一意象指奸佞小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以“杨柳” 这一意象指离别。 4、映衬和烘托。 这一手法,提法多种多样,有的称其为渲染,有的称其为烘云托月,有的

14、称其为正衬和反衬。高适别董大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黯淡景象来映衬离别之情,而王维渭城曲却用“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反衬离别之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衬“鸟白”,“山青”衬“花红”,不仅如此,两句还共同对后文“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诗人乡思之深厚。咏史诗中对史事的叙写也可视作是衬托,史实铺写越详尽,讽今越深刻。李白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绝句,均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昔日繁华,映衬今日凄凉。 5、正面与侧面。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在脸两边

15、开放,从而写出“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采莲女子的美,其描写角度极好。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同样选择巧妙的侧面描写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也是以兄弟们登高清点人数,对少的那人的思念,来抒写自己对众兄弟的思念。 6、典故的使用。 用典既使诗歌典雅工整,也使诗意含混晦涩。于是,诗歌鉴赏有责任分析典故的出处和意义,使诗意明确。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便运用了晋书 向秀传中向秀作思旧赋、述异志中王质入山两个典故。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了玉

16、树后庭花这一典故指亡国之音,靡靡之音。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用了庄周梦化蝴蝶和杜宇化鹃啼血两个典故。 7、炼字与炼句。 古代诗歌特别讲究用词用句的准确与凝练,有“推敲”佳话。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出”字,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而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著一“闹”字而卓绝千古。古代文人尤其喜欢用系列字词来塑造一定的意境。孔上任桃花扇:“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中便以“残”、“废”、“瘦”、“空”等词营造战后荒凉的气氛。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大”、“孤”、“长”、

17、“落”、“直”、“圆”等词描绘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8、修辞的选用 对偶、引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常在诗歌中使用,有时使用其他说法,如对仗、用典、比兴、移情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等便是移情于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等便是对仗。 9、诗歌的其他特殊表现手法 譬如诗眼的提取,2002年全国高考,便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考查考生对诗眼“折柳”的提取和把握,2003年全国高考,考查的是王维过香积寺颈联诗眼“咽”,“冷”。譬如语序的排列,有些诗句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而改变了语序,理解时应

18、调整复原。如“碧梧栖老凤凰枝”就应理解为“凤凰老栖碧梧枝”。譬如省略与跳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是用系列景象跳跃组合,构成特殊的效果。譬如一句一绝,1999年高考选择杜甫漫成一首便是考查“每句一景”,“一句一绝”,这一体格格式,在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中均有体现。 总之,赏析点的选择,对诗歌赏析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赏析点的确定,必须根据诗歌材料本身而定,选取其最重要的要点。【例题分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高考试题)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理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

19、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解析:同2002年一样,2003年仍采取主观题的形式来检测考生鉴赏古诗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是两个诗眼;二是解释清楚“咽”和“冷”的意思和好处;三是意境的特点。本诗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应该说,找

20、出“咽”与“冷”是诗眼并不难,难的是“为什么”和“结合全诗鉴赏”。第三联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的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的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的穿行,仿佛痛苦的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十分巧妙:夕阳西下,昏黄的余辉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岂能不“冷”么? 阅读下面一首式,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

21、么?解析:采取主观题的形式来检测考生鉴赏古诗的能力,这是2002年高考采用的新题型。2002年之后的几年的考情说明,古诗鉴赏试题,大都采取这种形式,考生务必重视这一新变化,加强这方面训练。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试题就出自于此。“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意。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

22、: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更引起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本题拟定的评分标准是:“折柳曲的寓意”“本诗的思乡之情”“折柳的关键作用”为三个得分点,每答出一点给两分。如认为“折柳”不是全诗的关键,但能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巩固练习】1、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2002年广东高考试题)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是所写的一

23、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004年高考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试题)注 觳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3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湖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04年高考湖北试题)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

24、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湖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4 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004年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高考试题)王安石评说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5.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6 野望

25、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古人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着首诗在情景交融上做的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7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释】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寿三年(678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使,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徒。玄鬓:指蝉。试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方面鉴赏这首诗。8送二兄入蜀 卢照邻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1) 诗

26、歌的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 说说“相顾”二字的妙处。9山中 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注释】这首诗是王勃离开长安旅蜀后期的作品。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诗中创造的意象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10咏风 王勃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 说说第二联“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两句诗的含意。(2) 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用什么手法来写秋风的?诗中流露了捉者怎样的理趣?11.有所思 杨炯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不掩颦红楼,无论数绿钱。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注释】三秋:诗经

27、王风采葛中“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绿钱:指苔藓。(1) 这首诗是用什么人的口气写的?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 简要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2.村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南村北村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荠麦花如雪。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13.北邙山 沈佺期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惟闻松柏声。【注释】北邙山:北邙山是以坟山著称的,自东汉以来,这里就是王侯公卿葬身之地。(1) 从诗的一二句看,作者认为北邙山与洛城有着怎样的关系/(2) 这首诗的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来抒情?14.陆浑山庄 宋之问归来物外情,负杖

28、阅岩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去去独吾乐,无能愧此生。【注释】山鸟自呼名:鹧鸪也咕咕咕咕的向来客自我介绍名字。这首诗,历代诗评家的评价都很高,认为它“自然、高古”。你同意这种评价吗?15.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释】陆丞,名元方,晋陵人,与杜审言颇有交往。这是杜审言写的一首和诗。淑气:春天温暖的气候。请说说本诗颔联、颈联的含意,并指出此两联与首联及诗题的关系。16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

29、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释】兰若:香兰杜若。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芊蔚:草木茂盛。诗中指花叶。朱蕤冒紫茎:朱红色的花垂下来覆盖着紫色的茎。蕤,草木花下垂貌。嫋嫋:形容秋风乍起,寒而不冽。这首诗所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作者要借此抒发怎样的感情?17感遇(其一) 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写“春兰秋桂”的目的是什么?说说“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的妙处。18 自落之越 孟浩然惶惶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注释】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应举不第,大约

30、在开元十六年(729)到东都洛阳游览。在洛阳滞留了半年多,次年秋,从洛阳动身漫游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这首诗就作于诗人从洛阳往游吴越前夕,故诗题作“自洛之越”。惶惶:忙碌的样子。洛京:洛阳长安。公卿:代指高官王侯。以诗歌内容为依据,说说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从句式特点,说说“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的含意和作用。19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注释】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不详其名。樟亭:在钱塘县城外的一个观潮亭子。鸣弦暂辍弹: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

31、。“鸣弦暂辍弹”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孔子弟子宓子贱鸣琴不下堂的典故,有什么好处?20. 送杜十四之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 有人说:“君去春江正渺茫”一句,融“情、事、景”于一炉,是这样吗?(2) 与前三句相比,末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1. 望秦川 李颀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注释】这首诗,是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写的。秦川:长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带。城阙:这里指代帝都长安。五陵:指长安城外五个皇帝的陵墓。汉代豪门贵族曾聚居于此。凄其:凄然,心情悲凉的样子。请说说诗前六句与最后两句的关系。22. 送柴侍御 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第二句中有“不觉有离伤”之语,诗人当真没有离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