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552.11KB ,
资源ID:28846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846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Information Commons的结构及其模型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Information Commons的结构及其模型研究.docx

1、Information Commons的结构及其模型研究Information Commons的结构及其模型研究陆宝益2012-11-7 15:45:05来源:图书情报知识(武汉)2011年5期【英文标题】On the Structure and Its Model of Information Commons【作者简介】陆宝益,男,博士,研究馆员,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淮阴223300【内容提要】IC的理论构成可划分为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政策空间和情感空间四个维面/方面。从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及其功能的发挥等因素考虑,IC分为宏观层次上的全球IC/巨型IC、中观层次上的区域/系统IC和微观层次上的

2、机构/组织IC三大类型。不同层次类型的IC,具有不同的功能与特点,其结构模型也各不相同。The theory components of IC include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physical space, the virtual space, the policy space and the emotional space. IC can be divided into global/huge IC at the macro level, regional/system IC at the meso level and institution/organ

3、ization IC on the micro level from the construction scope and functions. IC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of different types should have different func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model.【关 键 词】信息共享空间/数字图书馆/理论构成/结构模型Information commons/Digital library/Theory components/Structure model在关于Informatio

4、n Commons(下文称IC)的研究中,结构问题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IC建设实践中,结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系统论认为,“系统的功能与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结构决定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功能是系统结构的反映和体现”1。IC作为一个不同于图书馆传统的组织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新型服务设施和协作化学习环境,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研究IC的结构及其模型,对于构建科学、合理、适用的IC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 IC结构及其模型研究的现状国内外学者对于IC结构的研究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从系统构成的角度,将IC描述为一个包括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的3层结构模型。其中,实体

5、层是由实体空间、硬件设备和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的实体场所;虚拟层是由虚拟空间、虚拟资源和网络软件设施等部分组成的虚拟场所;支持层是由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文化与精神等要素构成的支持IC系统成功建成、运行并有效提供服务的核心动力2-3。与此类似的观点还有是将IC的结构分为物理层、逻辑层和内容层3个层次4。也有学者认为IC只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部分构成,并可以用表达式“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信息共享空间”来表示5。总体而言,一个最好的IC主要由参考咨询和学生工作站、协作学习室、多媒体工作站、写作实验室、电子教室、商议站、休闲区、附属IC等组成部分6。也还有学者认为,IC由共用空间和共用资源两个部分

6、构成。其中,共用空间即具体的空间设计与布局,包括信息服务台、各种学习与交流空间/区域、延长的开放时间和附属IC等;共用资源则主要包括信息、设备和人力等资源7-8。二是从服务的角度,认为IC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结构模式,主要可分为初级阶段模式、过渡阶段模式和现阶段模式等三种。所谓初级阶段模式,是指最初由Donald Beagle提出的图书馆内将传统的参考咨询与媒体服务、研究数据服务等部门进行战略整合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新型协作化服务方式9,开始出现集成化特征,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服务项目和内容10。所谓过渡阶段模式,就是在初级阶段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图书馆部门及其服务内容,由原来的三个部门扩大到

7、参考咨询、研究数据服务、媒体服务、用户培训、信息服务台等五个部门,并对物理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布置11,信息服务台的重要作用开始显现并从参考咨询部门中独立出来,但是IC的管理领导者仍然处于整个IC的中心位置。所谓现阶段模式,也就是最新模式,从结构组成上来说与过渡阶段模式基本相同,仍然由原来的五个核心部门构成12,但是各部门之间的功能整合与集成化程度更高,特别是信息服务台的作用显更加重要,处于整个IC的中心位置,成为用户接触图书馆IC的第一道门槛,IC管理者退居二线。三是从管理的角度,将IC结构归纳为一个三维立体模块化结构模型,包括功能服务、资源建设、质量测评和管理协调四大模块。前三个模块构成了以

8、用户为中心的立体模型的底面,后一个模块处于立体模型的顶端。其中,功能服务模块主要包括参考咨询和学生工作站、协作学习室、数字化教室、多媒体工作站以及写作实验室、休闲区等,是用户与IC及图书馆接触的最直接的部分。资源建设包括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和设备配套建设三个方面。质量检测模块的功能主要是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以作为评价IC建设水平和运行状态的依据。管理协调模块主要功能是规划IC的发展,处理IC运行中的日常事务,协调其他几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并处理好每个部门之间出现的分歧,保证IC系统正常顺利地运转。在这样的结构模型中,用户是整个IC的核心,管理协调模块是支持IC的最为关键部分13。从有关研究论

9、文来看,绝大多数关于IC结构的研究都是基于微观层次上来进行的,局限于IC物理空间的构成,缺乏宏观上的战略思考,缺乏理论高度。笔者以为,研究IC的结构,既要思考IC的理论上的构成要素情况,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上的不同类型IC因功能的不同而存在的结构上的差别。2 IC的理论构成从IC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来看,其构成元素很多,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维面,即: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政策空间和情感空间。其中,IC物理空间主要指以物理形态存在的实体元素,包括来自于传统图书馆的一切相关的传统与现代的设备设施与资源等。IC是在实体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化高级形式,包含有较大比重的传统图书馆元素,实体空间是其构成

10、中的极其重要的元素。IC虚拟空间主要是指以非物理形态存在的虚拟元素,主要包括存在于网络之上的虚拟社区、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与通讯技术、各种应用软件、网上虚拟服务、网络专家与网络用户、文化氛围等。虚拟空间是图书馆拓展服务的重要领域和手段。IC政策空间主要是指IC建设、运行、管理与服务中所涉及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条约、协定、公约、声明等。IC是一个跨部门、机构/单位、地区/系统乃至国家并涉及多种技术与资源的复杂系统工程,必然牵涉到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平稳问题,也存在着技术、标准上的兼容与接轨问题。IC情感空间主要是指与人及人的情感和心理有关的因素。IC建设的目标是促进信息、技术设备、人力

11、、服务、智力等各种可能的资源的共享及人们思想与知识的交流,并通过各要素之间的作用与协调达到协同效应。IC理论构成中的每个方面/维面的内涵都是非常丰富的,其整体构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IC理论构成示意图3 IC的结构模型设计设计一个可以概括各种类型IC的结构模型似乎是比较困难的。在以往的关于IC结构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中,讨论某个具体IC的构成成分或组织模式的比较多,而探讨IC的结构模型的比较少,而且多以介绍国外的有关观点为主,比较有新意的相关研究有任树怀提出的IC理论模式14、沈涌提出的基于网格的IC结构模式15以及马冬冬、王戈非二位研究生分别在他们的专题毕业论文中对IC的结构模型进行的探讨

12、和提出的构想16-17,但是总的来说,关于IC结构模型的研究还比较抽象、概念化,或简单地技术化,或过于微观化,缺乏宏观性,理论指导性不够强。笔者以为,探讨IC的结构模型,应该针对IC的不同类型及其功能配置来思考。3.1 IC的类型分析人们对于IC类型的认识首先来自于Beagle D对IC给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把IC定义为“一种独特的在线环境(an exclusively online environment)”,另一个是把IC定义为“一种新型的物理设施或空间(a new type of physical facility)”18。实质上是把IC分为两类,一是完全虚拟层次上的IC,一是

13、现实存在的物理层次上的IC,一虚一实。Bailey R和Tierney B则在此基础上将IC进一步细分为三类:一是宏观IC(macro-commons),即信息世界,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或存在于网络中的数字化信息;二是微观IC(micro-commons),即一个高度集中了计算机及外围附属设备、各种应用软件、数字化信息技术以及信网络设施的特定区域,与宏观IC相比更加本地化:三是整合型IC(integrated commons),即将学校的教学、学习、研究等相关的资源与服务整合到一起为师生读者提供一站资源获取与服务的高度数字化、集成化的资源与服务中心19,之前国内外大学(图书馆)所建设的I

14、C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型。也有一些学者虽然没有对IC的类型划分进行讨论,但是提出了具体的不同于一般类型的IC的建设问题并进行了研究,如孙瑾20、周勇21、胡振华22、汪萍23等,他们所讨论的IC均具有不同的特点,代表着以不同标准而划分的某种类型。国际图联前主席Byrne A则提出了建立全球IC的问题24。笔者认为,IC类型的划分应综合考虑其涉及的范围及其功能的发挥等因素,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型:宏观层次上的全球/巨型IC、中观层次上的区域/系统IC、微观层次上的机构/组织IC。所谓宏观层次上的全球/巨型IC,也就是Bailey R所言的macro-commons和Byrne A所倡议的Global

15、Information Commons,在更大的程度上贴近于Kranich N对IC所作的定义,即IC是一个拥有自身的组织结构、物理设备和通信设施的空间,其中的信息资源是公有财产,由人们共同管理,可以免费获取和利用,它“保证信息的开放获取,提供信息资源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的共享,鼓励人们学习、思考并参与民主对话”25。在全球IC的结构中,物理空间不是最重要的部分,重要的是政策空间和虚拟空间,且是具有相当构建难度的部分,因为涉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思想观念、历史文化传统、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协同、沟通、理解和认同的问题。所谓中观层次上的区域/系统IC,主要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全部或部分区域、系统为实现信息与知识的共享,促进国民终身学习与全民素质提高而建设的信息资源与知识智慧共享的体系或空间平台,它是一个主权国家之内受相对单一的意识形态和政策体系所指导的跨机构的区域性或系统型的信息共享体系,涉及区域/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可多可少。与全球IC不同,区域/系统IC不仅注重虚拟空间、也重视物理空间,在其结构中,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是等重的,政策空间与情感空间的建设也更为容易。区域或系统IC建设的出发点更大程度上是区域/系统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价值发挥的最大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所谓微观层次上的机构/组织IC,主要是指一个机构(如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究院所等)或组织/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