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免费2021年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免费)一、 阅读短文。袋鼠与蜗牛袋鼠从蜗牛身旁经过,被蜗牛叫住了。“你见到我为何不打招呼?”蜗牛责问道。“对不起,我没看见你。”“没看见?”蜗牛生气了,它喘着粗(c ch)气说,“你是鼠,我是牛,我看见了你,你怎么会看不见我呢?你这鼠辈竟敢目中无人!”袋鼠(sh ch)说 你怎么是牛呢 牛我见过 比我还大哩 再说 我也不是鼠呀“不对!”蜗牛说,“如果我不是牛,大家为何叫我蜗牛呢?既然黄牛、水牛和牦(mo)牛等等都是牛,那我蜗牛自然也是牛了。同样,如果你袋鼠不是鼠。那黄鼠、田鼠以及家鼠什么的,就都不是鼠了!”袋鼠
2、不想同蜗牛争辩(争吵 争论),乘(chn chn)蜗牛不注意,它悄悄地走开了。它清楚,尽管蜗牛有一个牛的名字,并且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牛,但人们是不会把它看成牛的,就像自己叫袋鼠,大家从不把自己看作鼠一样。1读短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粗(c ch)乘(chn chn)鼠(sh ch)2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争辩”的近义词是_。3读短文,找出文中表示“看不起人”的词语是_。4给第5小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5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蜗牛为什么会生气?( )A因为袋鼠看不起它。B因为袋鼠没和它打招呼。C因为袋鼠说它不是牛。6将袋鼠不与蜗牛争辩的原因用“ ”在
3、文中画出。二、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1读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这一假说”指的是_。(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
4、推测,句中的“_”一词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无法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2“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的画像。B古生物学家们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3“点睛之笔”在文中指( )A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的辽宁西部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B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C文章或绘画传神的精妙之处。4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_三、 阅读蟋蟀的住宅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
5、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
6、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屋子里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柔软 柔弱 柔和(1)妈妈在(_)的灯光下看书。(2)蟋蟀的挖掘工具很(_)(3)杂技团的演员们身体都很(_),表演时似乎可以随意弯折。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再进行比较。(1)原句:它有特别好的工吗?没有。换一种说法:_(2)结合短文比较两个句
7、子,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_3蟋蟀出名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_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1)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已经标出序号,其中第(_),(_)和(_)句具体写蟋蟀不肯“随遇而安”。(2)蟋蟀住宅内部的特点是(_)5一边读书一边批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请结合加点词和上下文,在第五自然段选择两个句子,从写法角度批注出体会。第(_)句,批注:_第(_)句,批注:_四、 课内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有位
8、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1魏校长提出的问题,同学们的答案分别是什么?_ _ _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若有所思:_(2)抱负:_3魏校长听后为什么那么高兴,甚至连声
9、赞叹?_五、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大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
10、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依靠(_) 也许(_) 舒服(_)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洞察:_“地球村”:_3文中画横线的一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的_。4文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分别指的是:_和_。5请用“”画出第二小节的中心句。6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是好处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_六、 课内阅读。走月亮节选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
11、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辣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1“走月亮”的意思是:_。课文表达了_。2“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中的“抱”能换成“映”吗?_3“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句话在文中前后出现了四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七、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莱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
12、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1文段中“向晚”一词的意思是_。2对文段中“天高地阔”一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乡村的环境非常开阔。B头顶高高的天,脚踏宽阔的地,形容乡村居民胸怀坦荡。C指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地方开阔,也指他们在饭桌上谈论的话题广,聊起天来毫无拘束。3第自然段描绘了两幅图,如果给这两幅图取名
13、字,第自然段对应(_),第自然段对应(_)。A瓜藤攀缘图 B月夜睡梦图 C门前晚餐图 D鲜花轮绽图4用“ ”画出文段的中心句。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 的感情。5读完文段,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简单写一写。_八、 课外阅读乐园。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件事整整埋藏(cng zng)了六十个年头。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zh zh)在那里。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
14、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一个日本士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会儿,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chng zhng)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 ,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小孩拿起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 ,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 。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
15、送到了监狱。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zh zh)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伯伯了1把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用“”画去。2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那个年代中国正在和哪个国家的侵略者作战?_3小男孩为何拒绝写“日本战胜中国”?_4“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八十多岁的老伯伯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_九、 课外阅读。螳螂法布尔螳螂的外表很美丽。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
16、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螳螂虽然很美丽,但性情却非常凶猛。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 )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 )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桥。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
17、,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除此之外,黄蜂也是螳螂的美食。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螳螂大腿的_ 。3文中画“_”句子是一个_句,作用是_。4螳螂捕食有什么特点?_十、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那条白线很
18、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大潮一开始像_,再近些就成了_,更近些又像_这里按由_到_的顺序,使一幅幅壮观的画面浮现在我们眼前。2这段话从潮水的_和_两方面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并巧妙地运用_、_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3语言具体、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分析下面三个句子并填空。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
19、奔而来。句与句比,增加了词语“_”“_”,从数量和_方面把浪潮写具体了;句与句比,又增加了“_”“_等词语,更具体突出了大潮来时的“_”。 4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片段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十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啸一个有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住在山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一天,天气闷热,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海水刹那间变成墨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他急忙
20、叫孙子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熊大火把天空映红了。孙子急得大声哭喊:“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四百多村民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山上起火了,都蜂拥上山来灭火。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孙子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子。”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他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
21、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人们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上。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拯救(zhnzhng)闷热(mnmn)即将(jj)2照样子,写一写。熊熊大火(AABC式)_铺天盖地(含反义词)_3海啸是什么样子的?短文有多处对海啸的描述,用“_”画出两处。4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_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22、?_十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情谊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来,我给你戴上。”“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玲
23、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玲玲”“玲玲”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出奇 _2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时间的变化 地点的转移 总分结构 事物几方面 事情发展顺序4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改成被字句:_5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
24、来”缩成最简句子。_6短文最后一段除了标点符号停顿外,还有哪些地方朗读时需要稍加停顿,用“|”标出。十三、 课内阅读。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崛起:_2读句子,完成练习。(1)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
25、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这两句话连用两个感叹号,写出了魏校长_ 的神情。选文中体现这一点的还有“_”一词。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的原因是_。 (2)“有志者”的意思是_,“效”的意思是_,“此生”指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十四、 阅读训练相濡以血几位探险者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发现了一种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它们是一种100%靠其他动物的鲜血来维持生命的可怕的嗜血动物,已经成为了这个荒岛的霸主。然而令动物学家不解的是,这个荒岛上的鲜血并不容易找到。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的呢?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面对着奄奄一息的同伴,这群面目狰狞的小东西,它们的无私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它们甚至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反刍给没有进食的同伴,以解缓它的饥饿。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的同伴,必须以前也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这样一来,被挽救回生命的蝙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食物,继而再用自己的鲜血来还清这笔感情债。这种互相帮助的特殊亲密关系在那个荒岛上持续了14年,而且还会持续更长时间。这个答案相信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