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化学综合 第十讲 CCOH2的还原性讲义作业及答案C、CO、H2的还原性(讲义) 知识点睛1.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_被夺去的反应。C + 2CuO2Cu+CO2得氧 失氧具有_ 具有_作_ 作_2. 还原性物质:C、CO、H2(1)C的还原性C与CuO反应:_ C与Fe2O3反应:_ C与Fe3O4反应:_ C与CO2反应:_(2)CO的还原性CO与CuO反应:_ CO与Fe2O3反应:_CO与Fe3O4反应:_(3)H2的还原性H2与CuO反应:_ H2与Fe2O3反应:_H2与Fe3O4反应:_【拓展1】具有特征颜色的固体(1)红色固体:Cu、Fe2O3(2)黑色固体:炭粉、铁
2、粉、CuO、Fe3O4【拓展2】常见的三角转化关系(1)碳三角C+O2CO2 2C+O22CO2CO+O22CO2 C+CO22CO(2)钙三角CaCO3CaO+CO2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H2O3. 还原性相关实验(1)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试管中_色固体变_色,澄清石灰水_。注意事项: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_。(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现象:玻璃管中_色固体变_色,澄清石灰水_,尾气燃烧产生_色火焰。注意事项:点燃酒精喷灯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目的是_。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至装置冷却,目的是_。尾气处理的目的是_。 精讲精练1. 用T
3、iO2与Si共熔制取Ti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SiSiO2+Ti,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ATiO2 BSi CSiO2 DTi2.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转化为金刚石(C):4Na+3CO22Na2CO3+C,反应中的氧化剂为()ANa BCO2 CNa2CO3 DC3. C、CO、H2分别与氧化铁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CO、H2都具有还原性 B反应条件都是高温 C都有黑色的铁生成 D都属于置换反应4. 甲、乙、丙都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物质,且均含有组成金刚石的元素,其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如图所示。(1)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2)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5. 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已知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B ;C ;D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6. 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B为化合物,X、Y、Z为单质,且B具有一定的磁性,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B_、Y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_反应:_7. 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C、E、F为氧化物,D、G为单质,E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F为红棕色固体。写出下
5、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_反应:_8. 已知铜绿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A、B、C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下面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_、E_、X_。(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铜绿分解:_; FG: _;9. 如图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灯加网罩是为了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C可以通过观察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D实验结束时先撤酒精灯,再撤导管10. 木炭和CO都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回答下列问题。(1)木炭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为_。(2)A装置中受热试
6、管内的实验现象为_,B装置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_。(3)B装置中操作步骤:停止通CO;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给Fe2O3加热;向玻璃管内通CO;装入药品并固定;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4)实验中实际通入的CO量比理论计算所需的质量要多的原因为_。(5)该装置中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为_。11. 小明设计如图装置,利用氢气的还原性来探究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回答下列问题。(浓硫酸和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小明称取10 g氧化铜样品放在图示装置的玻璃管中,使其充分反应,测得D装置质量增加
7、了1.8 g,则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3)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若将B装置删去(不考虑实验安全因素),测定结果会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参考答案】 知识点睛1. 氧还原剂 氧化剂还原性 氧化性2. (1)2CuO+C2Cu+CO22Fe2O3+3C4Fe+3CO2 Fe3O4+2C3Fe+2CO2CO2+C2CO(2)CuO+COCu+CO2 Fe2O3+3CO2Fe+3CO2Fe3O4+4CO3Fe+4CO2(3)CuO+H2Cu+H2O Fe2O3+3H22Fe+3H2OFe3O4+4H23Fe+4H2O3. (1)黑 红 变浑浊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
8、试管炸裂(2)红棕 黑 变浑浊 蓝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 点燃多余的CO,防止污染空气 精讲精练1. B2. B3. D4. (1)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2)CO2+C2CO ;4CO + Fe3O43Fe + 4CO25. (1)CaCO3 CaO CO2 Ca(OH)2(2)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H2O6. (1)Fe3O4 H2 (2)3Fe+2O2Fe3O4 Fe3O4+4H23Fe+4H2O7. CaCO3CaO+CO2Fe2O3+3CO2Fe+3CO28. (1)CO2 H2 C (2)Cu2(OH)2
9、CO32CuO+H2O+CO2CuO+COCu+CO29. D10. (1)2CuO+C2Cu+CO2(2)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3) (4)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CO,停止加热后要继续通CO(5)没有进行尾气处理11. (1)CuO+H2Cu+H2O (2)80% (3)干燥氢气(或除去水蒸气) 偏大C、CO、H2的还原性(习题)1. 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碳发生反应而得到的,反应原理为:C+H2OCO+H2,该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剂是()AC BH2O CCO DH2 2. 定向爆破时常伴有反应:2Al+Fe2O3Al2O3+2Fe,则在该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AAl
10、BFe2O3 CAl2O3 DFe3. 氢气、一氧化碳和木炭相似的化学性质是()A难溶于水 B可燃性和氧化性 C氧化性 D可燃性和还原性4. 在一定条件下,木炭、一氧化碳、氢气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都属于还原反应 B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C反应后都能生成红色固体 D反应中氧化铜都作氧化剂 5. 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E、H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气体C可用于灭火,气体C转化为B的过程常发生在植物中,G为红棕色固体,它们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_;D_;G_;(2)气体C转化B
11、的过程,在自然界中称为_作用;(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CF:_; FH:_。6. 如下图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_,F的化学式为_。(2)在变化和中,A、C的性质相似,都具有_。(3)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4)简述实验室检验B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7. 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有下列实验步骤:a.加热;b.通入一氧化碳。实验开始时应先_
12、,然后_(用序号填空)。(2)实验开始后,A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_,说明有_生成;B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_,说明A装置中有_生成。(3)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除了一氧化碳,还有_可以还原氧化铁(写化学式)。(5)、两个酒精灯,先点燃_。8. 如图所示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回答:(1)实验步骤如下:向试管里通氢气;检验氢气纯度;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A B C D(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_,同时试管口有_出现,说明氢气具有_性。(3)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9. 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13、,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 CO+ CO2+ H2O。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_(填“甲”、“乙”或“丙”)装置。(2)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_、_。(3)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_。(4)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参考答案】1A2B3D4B5(1)Fe3O4 CaCO3 Fe2O3 (2)光合(3)C+CO22CO 3CO+Fe2O32Fe+3CO26(1)O2 Fe2O3(2)还原性(3)2CuO+C2Cu+CO2(4)将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B是 CO27(1)b a(2)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 Fe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3)2CO+O22CO2(4)C、H2(5)8(1)D (2)红色 水珠 还原(3)CuO+H2Cu+H2O 9(1)甲(2)除去CO2 除去水蒸气(3)澄清石灰水(4)除去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