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45.92KB ,
资源ID:287876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787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扬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扬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

1、扬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扬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 制定并实施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教育重要地位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我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是站在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运筹谋远,引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需要。为此,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结合扬州实际,特制订本规划。一、“十一五” 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教育发展水平

2、明显提高 2009年,全市幼儿园毛入园率为93.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9.5%,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为98.3%,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预期目标,提前三年普及了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取得明显进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1.8%,较2005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目标实现程度为109.5% 。主要发展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优质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全市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创建力度,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2009年,全市已拥有省优质幼儿园167所、省实验小学137所、省示范初中114所、四星级普通高中11所、三星级普通

3、高中17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3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在省优质、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初中、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和省重点职业学校以上学习的学生比例分别达69%,74%,85%,78%和 93 %,目标实现度分别为115%,105%,106%,89%和102%。 (三)教育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教育层次结构趋向合理。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进程,全市教育总体层次结构重心呈明显的上移态势,高等、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层次结构比例按在校生计算由2005年的1:1.9:2.4:3.5:1.2,调整为1:1.6:1.5:2.45:1.15 ,教育层次结构更加适

4、应全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地根据适龄人口下降的趋势,主动适应城市化进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规划全覆盖的契机,继续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撤并小学93所,初中12所,普通高中15所,目标实现度分别为 115%、57.1%和100 %。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校均覆盖人口分别提高到1.9万人,3.25万人和10.2万人。扬子津科教园和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全市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能力,有效促进了高校与城市和产业结构的互动。类型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继续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的宏观调控

5、力度,统筹普职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开放职业教育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建省外生源基地,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一步改善。“十一五”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均稳定在50%左右,2009年为47.1 %,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8.61万人,目标实现度为86.1%。受生源迅速减少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职业教育规模增长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年增长较2008年减少了7.1个百分点。 专业科类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中等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围绕全市“双重”、“三创”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积极调整优化

6、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006-2009年加工制造、商贸旅游类等社会需求旺盛的科类规模进一步增长。加工制造类、商贸旅游类在校生规模年均增长分别达3.7%和9.3%。其中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和维修、宾馆服务管理、烹饪等专业招生年均增长在5%以上。(四)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围绕教学中心,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强化教研科研,实施精致管理,基础教育以“小学减负,初中减压,高中增效”为要求,职业教育以强技就业为导向,教育质量的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2009年,本二上线人数达12777人,是2005年的1.98倍,本二万人口上线率

7、达27.8,提高了13.8个万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学科位次大幅前移,全市普通高中办学质态明显提升。几年来,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实施“订单式”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就业工作网络、拓展就业基地,省重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依旧保持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就业率继续稳定在98%以上。(五)师资素质显著增强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合格率已基本达到规划所确定的预期目标,通过实施学历提升工程,高学历教师比例提升显著,2009年,全市幼儿园、小学专任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比例达67.8%和81.4%,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21 和 25个百分点,目标实现程度为 96.8%和95.7%,初中本科及以上比例达74.6%

8、,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比例为4.68 %,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32.4和3.2个百分点,目标实现程度分别为93.2 %和 93.6%。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小学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稳步提高,2009年达9.6 %,较2005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通过内培、外引、激励等措施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52.7%,较2005年提高了14.1个百分点,目标实现度为87.8%,继续保持在全省领先的位置。(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全面实施,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已基本达到合格学校建设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十一

9、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92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以实验、图书、体育、艺术器材配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中小学“四项配套”工程建设,使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条件上跃上一个新平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中小学优质资源建设力度明显加大,82%的新创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分布比例由2005年的0.8:1调整为 0.49:1,在省实验小学和省示范初中学习的农村学生比例也分别由2005年的14.8 % 和36.3 %,提高至70.3%、84.8% 。教育信息化应用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率先开设“网上同步课程”,使城乡40余万中小学生共享3000

10、课时的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创建“数字化校园”22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37所,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成效显著,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格局在逐步形成。(七)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布局调整成效显著。2009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由2005年的28所调整为现在的18所,实现了每县(市)都有一所在校生35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职教中心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高职院校集约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占地147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扬子津科教园建设

11、已基本完成,入住学生近5万人,扬州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全市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达4.03万人,年均增幅为20.3%,总目标实现度达 67%。 骨干专业建设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全市职业教育在机电一体化、汽车、信息服务、“三把刀”等“十大”专业群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装备了一批与现代化生产基本同步的先进设备,取得了教学、科研双丰收,共建成省级示范专业22个、市级示范专业47个,建成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4个、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8个、省特色专业8个、省高技能人才示范基地4个,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合作办学进程加快。校企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市职业院校分别与市内外1000

12、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校企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订单培养的比例已达60%以上;区域联合取得新进展,与江西、安徽、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甘肃等地职业学校成功实现了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每年有2000名左右的外地职业学校学生来扬求学、实习和就业;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与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联合办学,互派教师、学生赴国外实习,构建起职业院校对外合作办学的交流平台。富民行动有新拓展。深入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五项行动,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进步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市建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4个,省级社区培训学院2个,

13、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11个,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9个;各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向国外输送劳务1019人,联手培训7.77万人,使3.18万名农民成功走进工厂就业,并开展农业培训10万多人次;有45以上的乡镇开展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近百万农民开始和市民一样享受社区教育。(八)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通过深入推进“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深入开展师德师能建设双“百千万”工程,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活力;通过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职业教育双师型工程”和“名校长工程”,涌现出一大批骨干教师群体,省特级教师达67人,名校长达

14、40人,中青年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达962人、双师型教师达554人,目标实现度分别为67%、40%、64.1%和55.4%。(九)素质教育实施迈出新步伐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得到切实加强。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明礼诚信教育等德育活动,重点组织开展了“感恩教育校园行”系列活动,60万中小学生崇尚感恩、学会感恩、践行感恩,促使德育成果转化为学习动力;学校体育、艺术和卫生工作进一步强化。开齐上足艺体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启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特色学校创建有序推进,创建省级体育卫生工作优秀学校15所、体

15、育传统项目学校15所、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3所,目标实现度分别为37.5%,50%和15 %;艺体高考成效显著,2008年,全市艺体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2386人,万人口上线率达5.17,创历史最好水平,艺体特色高考,成为提升全市高考质量的新增长点。(十)教育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减免学杂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收学杂费的普惠政策;教育帮扶体系日趋完善,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各相关部门积极服务教育事业改革

16、和发展,社会各界纷纷组织开展各种扶贫助教活动,全社会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形成了支持教育发展的工作合力。教育系统注重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教育质量、招生、收费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学校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增强。二、“十一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总体实施情况良好,但与规划所确定的建立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质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十一五”规划力图解决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新的问题又开始产生,主要表现在:(一)学前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尽管已普及学前

17、三年教育,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园际之间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不相适应,学前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体制不顺、队伍不稳影响整体办园质量。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生均资源配置水平低。2009年,全市生均用地面积达标的幼儿园为153所,占比为58%,生均建筑面积达标的幼儿园120所,占比为46%,二者均达标的幼儿园109所,占比仅为42%,基本建设规模和用地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就城乡而言,尽管达标比例均较低,但农村用地不足的状况要好于城镇,形成农村高于县镇和城市的格局,农村与县镇、城市的差距分别为27.2和17.5个

18、百分点。二是幼儿教师短缺现象严重。专任教师配备达标的幼儿园150所,占比为57%;分城乡看,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城市幼儿园教师配备达标比例远高于农村,城乡差距高达26个百分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编制数量不足,导致部分地区以大量代课教师进行弥补,如宝应县代课教师高达1099人,是专任教师的5倍,其另一方面幼儿园改制后,民办幼儿教育占主体,致使政府对幼儿教育统筹协调的能力降低,使得致多数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普遍存在工资低、无社会保险等问题,缺少优秀的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农村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亟待提高。2009年分城乡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达标情况单位:所,%

19、幼儿园园数三项指标均达标生均用地面积达标生均建筑面积达标专任教师配备达标学校数占比学校数占比学校数占比学校数占比合 计城市26261782029.832.81533158.450.81203145.850.81504657.375.4县镇农村56145164228.629239941.168.3226739.346.2337158.949(二)学校布局仍须进一步调整城市义务教育学校配套建设滞后于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不能适应人口再分布的变动趋势。中小学配套建设的保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规划配建的中小学实施不到位,造成局部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学生难以就近入学,加剧了区域间生源负载的不均衡性。高中阶段

20、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由初中生源迅速减少所引发的高中阶段教育供给过剩的矛盾较为突出,保持普职教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据预测,全市初中毕业生自2007年形成拐点后,逐年减少至2015年的3.85万人,为2007年的64%;就供给而言,全市现有高中阶段学校73所,校均覆盖人口仅为6.29万人,与10万人设置1所的高中阶段学校的要求相比差距依旧较大,如维持现有的布局结构,在不拓展省外生源的情况下,预计至2015年招生约为3.8万人,为现有总量的69%。不仅总量过多,结构性供给过剩的问题也较为明显,普通高中校均规模依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职业教育条块分割下的布点分散问题仍然存在,集约化发展面临体制性约

21、束。另一方面,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压力,生源下降、就业不畅,使得稳定职业教育规模的压力巨大,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增长较2008年下降了3.3个百分点,较2007年下降了10.2个百分点。从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生源迅速减少、就业环境恶化、供给过剩等因素相互叠加使得未来一段时期高中阶段教育宏观调控的难度明显加大,保持普职教按比例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三)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状况仍然存在 “十一五”以来,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已取得很大成效,但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表现为总量不足、

22、区域差异大的特点。具体而言,总量不足,主要体现在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中,仅有62%的高中学校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仅有76%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优标准,与所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优标准的要求均有较大差距。从适龄人口变动角度出发,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表现为总量过剩,压缩供给、进行资源整合成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增长的主要方式,在挖潜创优的同时,着重减少学校总量,难点在于要打破部门及所有制的界限。其次,区域差异大。各县(市、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小学极差值达65个百分点,幼儿园达24个百分点,而普通高中则高达56个百分点,其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呈扩大的趋势,极差值较上年

23、增加了15个百分点。(四)城乡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体数量超编和结构性缺编矛盾并存。现行的编制标准按照学生数来核定编制,对于生源充足的城市学校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学生数不足的农村中小学却不适用,造成比较严重的超编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小学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原有师资配备已不适应教学要求。同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龄儿童也正逐步减少,小班化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生源数的下降和学科设置的专业化趋势与现有按照学生数来核定编制的标准之间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二是学科结构不配套的问题较为突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不少文化课教师转岗不畅通,新设

24、专业师资短缺,加工制造类、商贸旅游类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二者生师比分别高达116和79;中小学自然、美术、音乐、体育学科专职教师也偏少;实行新高考方案后,高中语、数、外学科教师缺乏。三是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城乡差距依旧较大。2009年,小学大专及以上比例城乡差距为16.8个百分点,初中本科及以上比例城乡差距为14.4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城乡差异较大,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四是初中高级教师职称配置方式有待改善。高级职称评聘更多向城市、县镇学校倾斜。尽管农村初中高级职称比例增幅较快,但城乡差距逐年扩大的趋势较为明显,城市与农村学校的差距,已由2005年的9

25、.8%扩大至13.9%。城乡教师的职称结构在分配上和评聘机会上存在差距,从这个意义层面可推断出这将直接拉大城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胜任教育科研工作能力的层次差距,扩大学校的学科层次和人才培养层次的鸿沟。 三、“十二五”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新要求全市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对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未来几年,全市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期、城市化快速推进期和经济国际化发展提升期,同时又面临着国内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转型期社会矛盾增多等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秩序的新变化,迫切要求全市加快实现增长动力从投资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要素

26、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的转变。全市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结构等将面临全面、深刻的转型,人才市场将成为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导向,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全市教育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和谐程度的提升,要求实现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政府对弱势群体受教育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4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7500左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对教育的各种需求特别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二)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处于新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人力资源开发也经历由低层次、中层次、中高层次和高层次逐步转化的过程

27、。中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力来自于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这一阶段,学龄人口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0%以上,高等教育逐步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全市已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5%、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也明显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1.8%,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两步走”战略构想的第一阶段目标,开始步入以区域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抓手,实现教育普及水平现代化、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师资建设水平现代化、教育体系结构现代化和教育发展质态现代化的发展阶段。至2015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50%以上,开始迈入高等教育普及

28、化发展阶段。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稳定在95%以上。全市人力资本积累也将由主要依靠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扩大,逐步转向以高中和高等教育规模共同扩大的阶段。(三)适龄人口变化呈现出新特点 全市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增长水平,至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控制在4左右,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减幅有所降低。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继续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至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约为11万人,仅为峰值的53%。高等教育学龄人口也呈减少的趋势,至2015年,约为21万人。随着学龄人口高峰的移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及高等教育普及压力有所减缓,由学龄人口降低所形成的投资浓缩效应,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

29、衡发展、普及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创造了较为有利的人口环境,在“十二五”后期,义务教育实行小班化教学成为可能。 (四)城镇化进程加快使教育面临新任务根据扬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至2020年全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8%,全市城镇人口将由2008年的25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80万人,老城区人口向新城区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非沿江地区人口向沿江地区转移,是全市人口合理再分布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迅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教育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城镇化进程加快,不仅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了巨大需求,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新的就业

30、岗位,拉动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适用技术人才,各类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将迅速增长,从而引发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人口分布格局将进一步发生变化,要求教育布局也必须相应改变,基础教育设施投资出现新的增长需求。四、 “十二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体制创新、协调发展、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方针。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教育体系为抓手,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

31、会发展为宗旨,着力建设教育强市,加快推进质量转型发展、学校自主发展、教育创新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普及水平现代化、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师资建设水平现代化、教育体系结构现代化和教育发展质态现代化。(二)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教育现代化向纵深推进,全面完成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化进程,加快消除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建成教育强市和人才强市。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学前幼儿教育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并全面普及,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95%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

32、率达99%以上;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成果,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稳定在98%以上;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层次,初步建立以就业、创业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4年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五、“十二五”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措施(一)完善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示范区引领、先行区推动、样板区促进”的战略思路,尽快实现全市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按照“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市各地义务教育在受教育机会、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管理水平、办学条件、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义务教育公平度、满意度和适合度大幅度提高,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