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4.83KB ,
资源ID:287823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7823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全国卷金优历史模拟卷六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全国卷金优历史模拟卷六含答案解析.docx

1、高考全国卷金优历史模拟卷六含答案解析2019高考全国卷金优历史模拟卷六1、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历史人物伊尹的记录 记述出处“出处【桀】十五年,商侯履(汤)迁于亳。十七年,商使伊尹来朝。二十年,伊尹归于商,”竹书纪年“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孟子告子下“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韩非子难言“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毫。”史记殷本纪史记殷本纪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伊尹曾是夏继商汤时期的重臣B.伊尹与商汤齐名C.伊尹生于夏桀卒于商汤时期D.伊尹一生身经夏商两朝2、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

2、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C.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3、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4、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

3、任。关于我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B.实行独立的垂直管理体制C.上位权力和下位权力相互制约D.是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5、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洋务建设卓有成效,在他去世两年后,新军手持“汉阳造”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颠覆了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制度,被清朝遗老们骂作“断送大清国运的第一号罪臣”。清朝遗老对张之洞的评价()A.是基于事实的比较客观的评价B.反映出清朝遗老对洋务运动的否定C.只关注了事件之间的表面联系D.说明了他们与张之洞政治立场不同6、辛亥革命前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政变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

4、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抱负。这说明当时的报刊()A.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B.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责所在7、1905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B.实现社会教化,适应革命思潮C.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D.号召思想革命,指导新文化运动8、中国某领导人在1957年初指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收购、

5、统一销售、统一计划的办法,应及时纠正,并且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使个体经营成为国家、集体经营的补充,使自由生产成为计划生产的补充,使自由市场成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位领导人认为( )A.单一生产关系不适应我国当时生产力实际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并没有全部完成C.中国应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D.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9、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

6、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10、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 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11、“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

7、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B.战时同盟解体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D.国家实力变化12、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公职选举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民众组成陪审法庭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A.B.C.D.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频繁流

8、动,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也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漸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作改变。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后,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此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

9、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B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中分头,戴金丝边眼嬈。其实,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摘编自张华民国服饰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由主义战

10、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凯恩斯主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自由主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从表格中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

11、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但演说发表后,美国六个最大的和平主义团体发起了要求从中国撤军的运动。企业界也给罗斯福施加了巨大

12、压力。从美国的法律观点看,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虽然在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并未正式宣战,因此,美国对中日双方并未援用中立法禁运条款,对日中两国的贸易(不管货物的性质、种类)都是在“一般贸易”交易基础上进行。据美国驻东京商务参赞的估计,在1940年1月,日本进口的金属、原棉、纸浆的40%,石油产品的约50%,废铁的70%,汽车零件的95%都来自美国。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在美国企业以大量战争物资喂养日本侵略者方面,当然负有最大的政治责任。美国总统有权以行政命令发布局部或全部禁运令,或执行严格特许证制度,但罗斯福在很长时间内,对日本的禁运问题举步艰难、踯躅不前。摘编自邓蜀生罗斯福对华政策经纬(1)根据材

13、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

14、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可知,相关史书都记载了伊尹经历了夏商两朝,D选项符合题意。韩非子难言里未体现伊尹是夏朝的重臣,A选项排除。史记殷本纪未体现伊尹与商汤齐名,B选项排除。史籍中未体现伊尹生于夏桀卒于商汤时期,C

15、选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转变是由于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从而使得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故这种局面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C项正确;贵族政治仍旧存在,“彻底结束”的表述有误,排除A项;当时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排除B项;秦始皇时期中央与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已经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经济发展状况。材料反映了从北朝到唐朝中期,饮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流行的变化,同时反映了茶叶多来自江南地区,联系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上升

16、,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A项中的“南茶开始北运”,排除;B项错在“趋于一致”;南宋时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故D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监察官员不隶属于地方行政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所以位卑而权重,故B项正确;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是郡县制的实行,故A项错误;古代监察官只能上位权力监督下位权力,不能反向监督,故C项错误;监察体制是皇帝与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故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张之洞虽然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官员,很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是他兴办的洋务运动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覆了两干多年的皇权专制制度,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由此可知,该评价

17、是基于事实的比较客观的评价,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对洋务运动的否定,故B项错误。C项明显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清朝遗老与张之洞均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阶级立场是相同的,故D项错误。故选:A。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变政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可见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业走向繁荣。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和“诚改良社会

18、之不二法门也”等信息,可以看出陈独秀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以戏曲容易被民众接受的特点,进行启蒙教化,应对“国势危急”的形势即以求救亡图存。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体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陈独秀的主张是为了“适应革命思潮”,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是在1915年,排除D项。 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该领导人认为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生产、经营、市场诸环节都需要适当的补充,故A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中也只是说让自由市场成为补充而不是成为主力,故C项错误;材料提到了个体经营和自

19、由生产, 不一定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故D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所以才会出现火车时刻表和全国时刻表的改变,但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变化的表述过于笼统,不能细致地反映全国时刻表变化和“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H升日落周期来生活”的深刻意义.故A项错误.B项正确。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基本否定的态度, 即使材料中的观点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合理成分,A 项错误;材料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没有关系。 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从“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发

20、展目标”“制度性裂变”可知材料强调“冷战”的原因是理念和发展目标的不同,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C项是“冷战”的表现,不是原因。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1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雅典民主制度的“失”指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实施的范围是有限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奴隶更是被排斥在其范围之外,故选D;是属于雅典民主制的“得”,故需排除含有的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

21、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差异:中国近代服饰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改变,英国的则是随着社会变革自发的改变;中国服饰变迁晚于英国:中国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英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国对传统保留多。原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近代化起步晚于英国;近代工商业起步晚,规模有

22、限,传统经济占主体;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进步思想影响有限。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民主化程度高;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2.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加深对西方的了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解析:1.本题考查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到18世纪末”与材料二“到1912年”可知,英国服饰变革起步早;根据材料一“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频繁流动”“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得出英国是随着社会变革自发的改变; 根据材料一“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

23、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湖的推波助澜者”得出英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由材料二“到1912年,民国建立后,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洮合穿的”得出中国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改变、中国服饰变迁晚于英国:由材料二“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在服饰上近代化了 ”得出中国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由材料二“但那些远离口岸仍沿用旧服”得出中国对传统保留多,第二小问原因,结合18世纪末的英国和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 思想方面展开对比说明。2.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结合当时的时代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来回答。 14答案及解析:

24、答案:示例一:关键词: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南方谈话 主题:经济政策的相互借鉴。 阐释: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实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国家无力兴办的中小企业由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等。其实质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以恢复经济,巩固新生政权。面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罗斯福大胆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整顿金融、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实行以工代赈等,使美国逐渐走出经济低谷。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的解放了人们

25、的思想,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 综上说明,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政策能够相互借鉴。 示例二:关键词:自由主义、罗斯福新政、新自由主义 主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演变。 阐释:略 示例三: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 主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阐释:略 示例四:关键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主题: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 阐释:略 15答案及解析:答案:1. 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解析:

26、 (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 “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进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

27、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考点】唐代景云年间改革 16答案及解析:答案:1.特点:试图遏制但实际上纵容日本侵略。原因: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平主义运动的影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日本的较强实力;中国国际影响力较小。2.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加大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困难;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严重损害了美国白身在亚太的利益。解析:1.由材料“从美国的法律观点看,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虽然在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并未正式宣战,因此,美国对中日双方并未援用中立法禁运条款,对日中两国的贸易(不管货物的性质、种类)都是在“一般贸易”交易基础上进行”,可见,“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

28、的特点是试图遏制但实际上纵容日本侵略。第二小问,由材料“美国六个最大的和平主义团体发起了要求从中国撤军的运动。企业界也给罗斯福施加了巨大压力”“日本进口的金属、原棉、纸浆的40%,石油产品的约50%,废铁的70%,汽车零件的95%都来自美国”,可以归纳为: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平主义运动的影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日本的较强实力;中国国际影响力较小。2.由上述材料,“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实际是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加大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困难;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严重损害了美国白身在亚太的利益。 17答案及解析: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解析:1.本题考查唐宪宗李纯。根据材料中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整顿赋税,节约开支,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中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重用主张削藩的中央官员;根据材料中对藩镇有的是讨伐有的是招抚,并且“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政策灵活,剿、抚并用。2.结合选修教材中所学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措施,可以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稳定等角度进行归纳概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