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06.03KB ,
资源ID:287593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7593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真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真题.docx

1、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真题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来选均无分。1.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乙醇B.水c.氨D.乙醚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石灰石和醋酸溶液反应:CaCO3+2H+Ca2+H2O+CO2B.铜与浓硝酸反应:Cu

2、+4H+Cu2+2NO22H2OC.向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D.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CaCO3+H2O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最大的是( )。A.NH4HSO4B.NH4HCO3C.NH4ClD.NH4NO34.某温度时,化学反应CO(g)+H2O(g)CO2(g)+H2(g) =-41.2 kJmol-1已达平衡,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A.压缩容器体积,增加总压力B.扩大容器体积,减少总压力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5.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CO2通入CaCl2溶液中B.NO2通入FeSO4溶

3、液中C.NH3通人AlCl3潜液中D.SO2通入酸化的Ba(NO3)2溶液中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装置构成锌铜原电池B.可用装置进行CCl4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C.可用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D.可用装置蒸干FeC13饱和溶液制备FeCl3晶体7.已知甲、乙、丙、丁、戊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为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乙为金属单质,丙为含甲元素的酸,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图2)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常用的还原剂B.丙是常用的氧化剂C.丁比戊中所含元素种类多D.乙与丁反应可得到戊8.下列各对物质,可以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HCl和NaCl

4、B.NaHCO3和Na2CO3C.NaOH和NH3H2OD.HAc和NaCl9.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2OHFH2SB.熔点:NaMgAlC.碱性:Mg(OH)2Al(OH)3LiOHD.结合质子能力:10.紫草宁可以用作创伤、烧伤等的治疗药物,它可以由1,4,5,8四甲氧基萘经多步反应合成,两者分子的结构简式分别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紫草宁的分子式为:C16H16O5B.紫草宁分子中有手性碳原子,1,4,5,8四甲氧基萘中无手性碳原子C.紫草宁及1,4,5,8四甲氧基萘都可与氢气反应,且1 mol均最多消耗5 mol H2D.1,4,5,8四甲氧基萘

5、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11.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含义是( )。A.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均得到发展B.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建立化学基本观念C.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D.让学生热爱化学,关心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1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给出的实施建议包括(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 高考考试建议A B.C. D.13.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学生状况教材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A.B.C. D.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学难点会因学生而异 B.教学中要突破难点 C.教学

6、重点就是教学难点 D.教学中要突出重点 15.关于讲授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授法是灌输法B.讲授法中可以用启发式C.讲授法以学生活动为主D.讲授法就是照本宣科16.下面四位教师用各自的方法开始了高中化学第一课,其中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 )。A.强调必须学好化学才能考上大学,否则没有前途B.强调许多化学物质有腐蚀性或毒性,化学工业也有很多污染C.强调化学很重要,但化学是门很难学的学科D.强调化学很有趣,且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化学17.某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CH4中的C的sp3杂化,将四个同样的气球的封口处扎在一起,四个气球便自然指向了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且无论外力怎样改变某个气

7、球的位置,一旦外力撤去,气球会立即回复原样。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实物比喻B.合作学习C.科学探究D.小组讨论18.要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展实验探究活动B.背诵实验过程和现象C.做好演示实验D.开展课外兴趣实验19.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是( )。目标多元方式多样过程与结果并重注重甄别与选拔AB.C.D.20.某教师为全班同学每人做了一个文件夹,其中放入了同学们的社会调查记录、课外活动照片、辩论会的发言稿、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等,并依据文件夹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属于()。A.活动表现评价B.纸笔测试c.学习档案评价D.综合评价二、简

8、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内容之一。问题:(1)请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说明如何开展基本理论教学。(6分)(2)试分析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意义。(6分)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性质的实验,不仅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印象,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原教材中有浓硫酸和蔗糖制成“黑面包”的经典实验:取20g蔗糖,放入烧杯,加2mL水,再加15mL浓硫酸,搅拌,混合物迅

9、速变黑,上涨越过烧杯口,同时放出大量气体。现教材提供的做法:取2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搅拌,然后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将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问题:(1)“黑面包”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3分)(2)对比原教材,现教材提供的做法有哪些优点?(6分)(3)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分)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共15分)23.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16)【试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8

10、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为4NAC.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D.1 mol Na与足量的O2反应,产生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l: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2分)解析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2分)(2)请分析其余三个选项,并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6分)(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5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24.案例:下面是三位化学教师关

11、于“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课堂教学引人的情境设计。教师1:从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铝土矿的成分引入,展示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从对工艺流程的步骤分析,引出氧化铝的两性。教师2:从日常饮食中油条制作曾用明矾和小苏打做发泡剂,引出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师3:从提出问题“铝制炊具加热或与酸、碱、盐接触时铝元素是否会溶进食物”开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出氧化铝的生成和性质。问题:(1)“两性”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请分别写出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分)(2)请说明这三位教师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所体现的课程理念和各自的特色。(6分)(3)简述课

12、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常用方法(不少于3种)。(8分)五、教学设计题(大题1小题,共30分)2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乙酸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 某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2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部分内容:2.乙酸的酯化反应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一种有香味的酯,我们通过化学实验也可以制备酯。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

13、的液面上(如图3-16所示),观察现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乙酸乙酯是酯类物质中的一种。这种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并加热。酯化反应的产物是酯,一般由有机酸与醇脱水而成。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现在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各种酯,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用品的香料;也可以用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苯、乙烯、乙醇”

14、等内容。要求:(1)请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4分)(2)完成“乙酸的酯化反应”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少于300字)。(26分)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常温下,乙醇的沸点为78,水的沸点为100,氨的沸点为-33.5,乙醚的沸点为34.6。由此可知水的沸点最高,B项正确。2.答案B。解析:A项,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拆,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分子形式,故该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B项,铜和浓硝酸反应,

15、生成二氧化氮,浓硝酸是强酸,写成离子形式,参加反应的硝酸中2分子硝酸根表现氧化性,得电子,生成二氧化氮,2分子硝酸根表现酸性,故离子方程式为Cu+4H+Cu2+2NO22H2O。C项,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溶液显碱性,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碳酸氢根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方程式为OH-+H2CO3。D项,Ca(HCO3)2量不足,NaOH过量,按照少定多变规律,离子方程式中Ca2+和的比例为1:2,离子方程式为Ca2+ + + 2OH- CaCO3+2H2O。3.答案A。解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程度越小,的浓度就越大。电离出来的H会抑制铵根离子水解,NH4HCO3中会促进铵根离子水解,

16、NH4Cl和NH4NO3溶液中的c1-和对铵根离子水解不产生影响。故NH4HSO4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最大。4.答案D。解析:要提高CO的转化率,则平衡需向右移动。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故改变压强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排除A、B两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O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CO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5.答案A。解析:CO2不与CaCl2溶液反应,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变化,A项正确。NO2通人FeSO4溶液中,NO2会和水反应生成HNO3,HNO3具有强氧化性,将Fe2+氧化为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B项错误

17、。NH3通入AlCl3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OH)3和NH4Cl,C项错误。SO2通人酸化的Ba(NO3)2中,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则被氧化为,与Ba2+生成白色沉淀BaSO4,D项错误。6.答案B。解析:铜锌原电池中,两个半电池的组成不匹配,锌和锌盐溶液组成锌半电池,铜和铜盐溶液组成铜半电池;装置为分液漏斗,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洛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能用装置进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中Cl2、HCI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用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HCl;用装置蒸干FeCl3溶液时,Fe3+会水解生成Fe(OH)3,加热生成Fe2O3,不能得到FeCl3晶体。7.答案

18、D。解析:由甲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得出甲是氯气,丙为含氯元素的酸,乙为金属单质,结合图2可知丙为盐酸,又知戊和甲反应生成丁,推知戊有还原性。所以,得出结论:甲为氯气,乙为铁单质,丙为盐酸,丁是三氯化铁,戊是氯化亚铁。氯气是常用的氧化剂;丙是盐酸只显酸性,不具有氧化性;丁和戊含有相同的元素;乙与丁反应得到戊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Fe 3FeCl2。8.答案B。解析:缓冲溶液一般由一对浓度接近的共辄酸碱组成,即由弱酸及其对应盐、弱碱及其对应盐、多元弱酸及其次级盐或酸式盐及其次级盐组成,所以A、C、D三项均不能组成缓冲溶液,B项可以。9.答案D。解析:非金属性:F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

19、的氢化物越稳定,A项错误。影响金属键作用力强弱的因素是原子半径以及金属离子所带电荷,金属阳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小,则金属键的强度越大。金属键:AlMgNa,金属键的作用力越弱,熔点越低,则熔点大小为AlMgNa,B项错误。金属性:Li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C项错误。酸性:H2SO4H2CO3,对应物质的酸性越强,则酸根离子得到质子的能力越弱,则结合质子能力:,D项正确。10.答案C。解析:A项,由图3可知紫草宁的分子式为C16H16O5。B项,手性碳原子必备的两个条件:一是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二是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一定不同。由图3可

20、知紫草宁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l,4,5,8 四甲氧基萘中无手性碳原子。C项,紫草宁分子中,除了双键和苯环能与氢气加成之外,羰基也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l mol紫草宁最多消耗7 mol氢气。D项,1,4,5,8 四甲氧基萘分子沿着萘环结构式有两条对称轴,则有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12:4=3:1。A、B、D三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11.答案A。解析: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全面”,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层次,而B项涉及的是知识与能力维度,C项涉及的是能力与情感维度,D项则只涉及情感维度,B、C、D三项错误,故本题选A。12.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

21、标准(实验)给出的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故本题选C。13.答案D。解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教材内容再充分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行为的导向系统,对于教学认识活动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综合考虑,故本题选D。14.答案C。解析: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理解或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内容或问题时不容易解决的某些关键点,教学难点会因学生而异。教学难点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分化点,一方面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使部分学生产

22、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点,因此在教学中要突破难点。教学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但教学重点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也不一定是教学重点。故本题选C。15.答案B。解析: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并非单纯是教师讲,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的认识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发展,能动地获得知识技能,A、C、D主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6.答案D。解析:化学教师应树立的新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

23、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A项违背培养人的理念,错误;B项强调的是实验安全,与题意不符合,错误;C项违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错误;D项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故本题选D。17.答案A。解析: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共同学习,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

24、现自己的理想。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题干中用“气球”模型来比喻甲烷的杂化方式,属于实物比喻,故本题选A。18.答案B。解析: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

25、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背诵实验过程和现象违背了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在活动中学习化学知识的理念。19.答案C。解析:高中化学新课改倡导发展性评价:(1)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评价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6)评价主体多元化;(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题干中目标多元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体现评价要关注发

26、展过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新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甄别和选拔,所以错误。故本题选C。20.答案C。解析:学业评价包括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学习档案袋评价、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对较多学生进行测试,是传统教学评价的象征。学习档案袋评价是指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有目的地从各种角度和层次收集学习过程中参加学习、努力、进步和取得成就的证明,并有组织地汇

27、总,经由师生合作,学生与家长合作,根据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表现的一种评价方法。题干描述的是学习档案评价。二、简答题21.参考答案(1)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基本理论的教学: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化学理论。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举出钠与水的反应、镁与水的反应、铝与水的反应说明反应速率存在快慢。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各个概念与新学概念间的联系。化学反应速率学习中建立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时间、溶液体积、反应系数等与反应速率的联系。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观念。例如,认为一个反应中每种物质的反应速率都一样,认为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为瞬时速率,直接根据某时间的物质的浓度计算反应速率等。抽象

28、概念具体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可形象理解为物理中的速率,原子或离子间重组的快慢等。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反应速率学习中,列出反应方程式,利用三段法(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清楚明了地计算,详细地分析改变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以及运用。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抽象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

29、22.参考答案(1)体现了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2)原教材通过往蔗糖中加水、加浓硫酸并不能充分体现出浓硫酸的脱水性。因为原教材中的实验也可能是稀释浓硫酸放出的大量热使蔗糖炭化,而且对于放出的大量气体也没有分析其组成,学生仅仅是被动的从教师口中获得知识。而新教材做法的优点:充分体现出浓硫酸的脱水性;对气体产物进行一定的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其反应实质及原理,更好地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做好充分地演示准备,如本实验中浓硫酸的取用较为危险,教师自己应事先试做一遍;操作规范、注重示范,在教学中明确演示目的、要求和过程;

30、应当选择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实验,如本实验需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蔗糖反应前后的变化、品红溶液的颜色变化等;演示实验应当注意保护环境,注意安全、简易、快速,如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硫,新教材增加的品红溶液实验,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的逸散,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有必要,应当增加二氧化硫的吸收装置。三、诊断题23.参考答案(1)本题正确选项为B。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是对金刚石的结构不清楚,误认为一个碳原子含有4个共价键,1 mol金刚石含有4 mol共价键,故含有共价键的个数为4NA。学生忽略了每两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1 mol金刚石含有2 mol共价键,故将此选项理解为叙述正确的选项。(2)误选A的原因:对质子数的概念不理解,化学常用计量的计算掌握不到位;误选C的原因:NO2和N2O4最简比相同,只计算46g NO2中的原子总数即可,误以为气体混合后分子数改变,原子总数也发生变化;误选D的原因:不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不知道Na反应生成Na2O或Na2O2都失去一个电子。(3)因为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1 mol H2O含有10 mol质子,所以A项正确。以一个碳原子为中心观察,1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但每个CC键由两个碳原子共同组成,每个碳原子各占一半,平均1个碳原子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所以l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