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48.41KB ,
资源ID:287310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7310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经典纠错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经典纠错笔记.docx

1、高三历史经典纠错笔记高三经典纠错笔记:历史 易错点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易错分析: 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 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

2、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 易错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 第一,传承方式不同。分封制实行世袭制。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

3、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逐渐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郡县制的出现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易错点3 不能区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易错分析:学生易错认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其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各不相同。第一次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反抗匈奴,第二次是为了加

4、强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易错点4 不能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 易错分析:学生易对三省六部的职权区分不清,对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局限于一点提高行政效率,下面从多角度梳理一下: (1)三省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2)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历史作用: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从而避免出现权

5、臣专权的局面,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易错点5 弄不清各时期管理西域(新疆)的机构 易错分析:历代封建王朝对新疆的管理 (1)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唐太宗时)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时)管辖新疆地区。 (3)清朝乾隆帝派兵平定了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叛乱和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族)的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4)清朝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易错点6 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理解错误 易错分析:学生易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认识不清,下面梳理一下: (1)

6、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具体原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直接原因:英国用武力保护其肮脏的鸦片贸易。 易错点7 对近代列强攫取的中国特权掌握不准确 易错分析:近代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侵略特权及废除 1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中国特权 (1)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及永久居住的特权; (3)望厦条约,美国取得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特权,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特权; (4)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

7、由传教; (5)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6)日本通过“二十一条”攫取了大量特权; (7)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2列强攫取的中国特权的废除 (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要求; (2)1943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英等国签订协议,废除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 (3)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根据共同纲领,新中国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百余年来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获

8、得的特权。 易错点8 对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辨别不清 易错分析:学生易对二者区分不清,二者出现的相同历史背景: (1)经济基础一致:封建自然经济虽然在逐渐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2)阶级基础相同:占统治地位的仍是地主阶级,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一定的发展。 (3)在政局方面,都发生在遭到列强侵略之后,清政府“摇摇欲坠”。 二者的主要不同点体现在:百日维新的主观目的是加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清末“新政”则提出建立君主立宪。 易错点9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建设活动记忆混淆 易错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十大民主政治建设活动 (1)五四运

9、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主革命的前进奠定了基础。 (4)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 (5)抗战时期中共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是当时中国最为民主的政权。 (6)中共七大提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7)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8)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政协协议。 (9)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人

10、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10)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易错点10 不能准确理解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主要政治势力的主张 易错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形势特点和主要政治势力的主张 特点:(1)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内矛盾逐渐突出; (2)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希望和平建国; (3)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 (4) 国民党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主张:(1)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主张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2)中国共产党主张推翻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 (3)民主党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易错点11 混淆亚

11、洲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 易错分析:对二者的比较: (1)背景:亚洲革命风暴出现的背景是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严重侵犯了亚洲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亚洲的觉醒”出现的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和各国人民的苦难,阻碍了这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是反殖反封;“亚洲的觉醒”的性质是反帝反封。 (3)领导阶级:亚洲革命风暴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亚洲的觉醒”的领导阶级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 (4)斗争形式:亚洲革命风暴是旧式的农民战争,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亚洲的觉醒”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

12、民族民主运动,宗教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旗帜所代替。 (5)结果:亚洲革命风暴大部分被镇压下去;“亚洲的觉醒”虽大部分归于失败,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易错点12 对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掌握不牢固 易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 主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在此期间,美国侵略朝鲜、侵略越南等,把斗争矛头指向社会主义中国。 (2)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主要原因: 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动摇

13、;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因此,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从中国方面来看:当时,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直接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非常明显;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非常有利,同时,对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有重要作用。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主要原因: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易错点13

14、对“一国两制”认识不到位 易错分析: 1.“一国两制”构想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 2.“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意义 (1)大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大贡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 (3)大促进: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易错点14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理解不准确 易错分析:君主立宪制 (1)议会、内阁和首相 英国议会包括上院和下

15、院,下院掌握实权。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2)内阁的权力: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等。 (3)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4)英王的地位和权力:作为国家元首,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英王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英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易错点15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掌握不准确 易错分析:美国1787

16、年宪法主要遵循的三大原则 (1)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联邦制原则一个最高行政长官(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易错点16 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掌握不准确 易错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社会经济前提: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主观条件

17、: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之中,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 易错点17 区分不清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的本质 易错分析:学生易错认为两种体制都体现了民主,其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2)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 (3)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4)实质:三省六部制式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 易错点18 对二战后欧洲联合认识不全面 易

18、错分析:学生易将欧洲联合的根本原因当作美苏的威胁,另外,不能全面掌握联合的影响。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易错点19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认识不准确 易错分析:学生易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认识不全面,下面梳理一下: (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西欧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

19、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2)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 (4)通过建国后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崛起。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逐渐衰退。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的崛起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

20、逐渐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高三经典纠错笔记:地理 易错点1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 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1、)。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 1.比例尺的缩放 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

2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 图幅的缩放 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可根

23、据纸张长度和中国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求出长度比例尺为15 200 000,根据纸张宽度和我国南北距离(约5 500千米)求出宽度比例尺为15 500 000。然后可以得出在这张纸上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例尺不得大于15 500 000。 4.比例尺的大小与坡度大小、风力大小的关系 (1)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压距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

24、比值的大小,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样的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其内容就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样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其内容就越详细。 易错点2 等值线弯曲状况判断不准 易错分析:学生易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和掌握,且不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分析问题而出错。在复习中药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如果记忆不牢或者怕记忆不准确,可采用下面两个方法来确定: (1)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

25、,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 (2)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 二、等值线的特征 1同线等值: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在同一条线上,其地理特征的数值相等。如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同一条等震线上,烈度相等。 2等值线应为闭合曲线:任何一种等值线,都应是闭合的曲线,虽然在图中可能看到不闭合,这是因为受图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图幅非常大的话,它一定是闭合的。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由于一条等值线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个点只可能在某一条等值线上,但等

26、高线在陡岸处可能重合。 4等值线密集的地方,表示该地理要素在单位距离内的变化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如果是等高线,则坡度较大;如果是等压线,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如果是等降水量线,则降水的变化幅度较大。 易错点3 经纬网的特点不能灵活运用 易错分析:容易出错的地方:(1)对经纬线的长度变化特点判断不清,容易受视觉的误导,误以为相邻两条经线在不同纬度间隔的距离相等。(2)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3)方向判断错误。图中经纬线均为曲线,极易使同学们形成视觉误差。(4)对有关地球运动部分的时间计算和太阳高度等内容判断错误。 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经纬网地图上的长度 1.所有的

27、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度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2.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也有的教辅上是110千米,做题过程中同学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简单的进行计算,下同)。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cos(为该纬线的度数)。 3.根据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相邻纬线之间的长度间隔相等;相邻经线之间的长度间隔不相等,在赤道处最大,在极点处为0(这点在圆柱投影图中尤为重要)。 二、根据经纬网或者经纬度判断方向 1.在有经纬网或者经纬度的情况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据纬度判断

28、,较为简单。难点是东西方向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断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也可按照经纬度来判断,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把两地经度相加,如果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东边,西经的地点在西边;如果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西边,西经的地点在东边;如果两地经度和等于180,则两地互为东西方向,即说两地任意一地点在东边,另一地点在西边均可。 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而就南北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其南北方向有一个转折点(即从极点

29、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 三、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我们常见的大圆主要有三类:经线圈、晨昏圈和0纬线圈即赤道。如果所讨论的点位于这三个圈上,则其最短航线可以确定,按照两点间的劣弧判断即可。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3)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 2

30、.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经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可分为两种情况: (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易错4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不准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不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二是不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相对高度;三是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四是

31、习惯性地认为站在高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低的地方。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规律及综合运用 1.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注: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H(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d) 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hm,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x-1)dH(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