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1.81KB ,
资源ID:287243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7243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活用教材整合课堂落实有效小学数学课堂中教材活用浅析.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活用教材整合课堂落实有效小学数学课堂中教材活用浅析.docx

1、活用教材 整合课堂 落实有效小学数学课堂中教材活用浅析活用教材 整合课堂 落实有效小学数学课堂中教材活用浅析苏溪一小 毛明军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现在用到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即教材运用上同样有许多借鉴之处。活用教材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引领;有利于我们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如何实现因材施教,本文从教学目标的落实,从关注学生的起点,从教材与板书的结合,还有从教材的原生态深化教材等几个方面对因材施教进行阐述,与同行交流。关键词:关注起点 用活教材 落实有效一、

2、背景现状分析课改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多样了;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他还是一本书,一支粉笔在那里照本宣科;有的课堂却是光、声、电多管齐下,尽可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是啊,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我们确实总可以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教教材的说,一本书,一支粉笔简简单单不是很好吗?用教材教的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感悟教材下面我个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教教材他把教材与学生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活用教材的意义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的材料。别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我们却要在形形色色的教学材料里摘取最美的果实展现给学生,以期取得学生的光顾;

3、抑或我们要做的是给学生预设跳一跳摘桃子的活动。我认为活用教材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时数学课教材应用中,老师往往脚踩西瓜皮,上到哪里丢到哪里,照本宣科,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什么都讲了,其实很多目标都没有到位,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材应用随意,想到什么教什么,教师习惯以书本为教条,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只知道照搬照抄,生搬硬套,而没有关注到教材,也没有关注到课堂,更没有关注到学生。教学总是一个模式,人为地变得呆板、枯燥,学生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兴趣更是无从谈起。那我想,在这里我们教师只有从教材出发,根据课堂实际,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

4、龄、学段,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处理教材,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引领课标上说,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形,持有不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一味地只按教材中规定的题目、课本规定的知识进行教学。教学将很难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充分关注课堂的走向,学生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能更加有效地组织

5、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学习、探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实践愿望,使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进行自由想象和直觉思维,实现课标所提倡的“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以使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三)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里说到要因材施教,众所周知那是对人而言的;不过我想,对于教材而言,他也是相通的。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虑。那么我想,在这里谈谈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是很有意义的。三、如何实现因材施教(一)围绕教学重点

6、灵活处理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当前的数学教学,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一道题看着容易,方法很多,可正确率却较低。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状况呢?数学课,算法多样化,更要优化。那就要围绕教学重点灵活处理教材。案例:二级下册买电器(整百数)的进位加法。如何上好这一课,脑子里放电影般闪过许多念头,再又把12册教材梳理了一下,我们把第一次试教内容定在了类型比较接近的一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堂课,我们也有

7、幸受到了义乌市教研室金老师的指导,在这里我把我们课前课后的点点滴滴写下来与大家共享。刚开始备课,处理教材就好好把我们考了一番,最后我们我们基于算法多样化的理解把重点定位为:探索和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围绕重点,我们的教案教学新知环节预设为:探究算法,师1:你会吗?拿出草稿纸,动动小脑筋,列出算式然后算一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列算式的?(28+4)同意吗?老师发现,大家的算式都一样,可得数却不一样,还有一些同学被难住了。究竟该怎么计算呢?请小朋友们借助桌上的学具或别的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方法好!师2:谁先来介绍你的好方法?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

8、计算的。我们先摆好28根小棒,2捆10根的和单独8根的,然后再摆4根小棒。从8根小棒中拿走2根小棒,剩下6根,把它们和4根小棒合起来,就变成10根小棒,也就是1捆,这样我们就有3捆小棒和2根小棒。1捆小棒表示10,3捆就是30,30+2+32。(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师3:8根小棒和2根小棒组成了10根小棒,满了10根又能捆成一捆,所以是32。生2:我是用计数器来计算的。先在十位上拨2颗,在个位上拨8颗,表示28;然后在个位上拨下2颗,这时个位上就有10颗珠子。接着在个位上要拨去10颗,“变”成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这样十位就有3颗,个位再拨2颗,就表示32。师4: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个位满了十,

9、怎么办?向十位进一。我们把这个叫做满十进一。(板书)生3:我是这样算的,先算8+4=12,再算20+12=32。生4:我们是用凑整十的方法,把4拆成2+2,28+2=30,30+2=32。生5:我是用竖式来计算。(学生说的时候师及时板书)师5:为什么8和4要对齐呢?生6:因为8和4都在个位上,所以要对齐。师6:你说得真棒,那写好竖式后,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从个位加起,先算8+4=12,把12里面的2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把1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写在28十位上的2下面,表示还有1个“十”没算;然后再算十位上的2+1=3,把3写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结果就是32。师7:因此大家要注意,在列竖式的时候要

10、做到以下几点:(1)列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在算十位上的数。注意加十位上的数时,个位上满十进一的“一”不要漏加了。小朋友们太厉害了,想出了那么多的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计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个位满了十,十位要进一。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请你翻开49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试一试第一小题。显而易见,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算法的多样化上,生怕几种算法出不来,我的感觉就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了,这等下要讲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里再做详细讲述。虽然程序上设计的先是独立探究,再小组交流汇

11、总,然后集体反馈交流,再到第三块的巩固练习,实践应用这几步。我们对这节课各环节是平均使用力量,追求的是每一种都要到最好。课后结合金老师的分析,我觉得我们偏离了有效教学与30分钟课堂的理念,而只注重形式化。金老师课后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重点偏离,把太多精力放在方法探索上,而根据教材实际,计算器与数小棒的方法可以简化,教师示范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这些方法在20以内进位加法时,算法的多样化学生以探究过了,这节课再来一遍,就有点头重脚轻重点偏离了。金老师说,我们应该把这堂课的重点定位在,学会并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课后,我们回过头看本堂课的教学,我也觉得金老师的

12、话是十分正确且到位的,课后,我们又根据金老师的指导,对教案重新进行了整理修改,又做了第二次试教,效果明显增色不少,教学新知环节,由原来的22分钟缩短为15分钟,为新课的练习巩固创造了更多的时间,使有效课堂真正落实到行动当中。(二)因材施教让教材生活化义乌市小学数学教学规范指出,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其材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在课堂预设时,我们对教科书进行了解读,正如前面教案所呈现的,我们对每一种算法都进行了针对性设计,数小棒,计数器,都为每个学生准备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教材上的每一种算法都出来了,那就体现算法多样化了,教学重点就较好

13、地达到了,完全被教材的表面给误导了,我们只看到了教案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探究到教材的本质。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我们对教材处理能力不足的表现,归根结底,我们对教材只注重了横向看,没有从纵向12册教材进行上下对照分析,致使我们为了每一种算法的呈现而大费周章,从客观上看,那就是我们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又如:我在听百分数的应用一一课时,上课教师没有运用课本里的例题: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而是根据当前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设计了例题:世博会平日普通票要160元,优惠票100元,普通票的价格比优惠票多百分之几?加上前面谈话及图片的

14、引入,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感悟到数学的趣味性与生活化。教师的教学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再如:在上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时,书上就是一道道练习,一堂课一道道练习下来,题目是做完了,可感觉效果却出不来,学生课前课后的理解与应用水平差不多,根本没起到上一个台阶的理想效果。课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再次分析,我认识到,学生本堂课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前面所学的教材梳理出来,学生头脑中就无法建立一个知识的系统,头脑中依然是零乱的。那么我想,这里教师的连点呈线,拉线成面,面动成体,立体式,网格化的知识体系就需要教师的引领。于是我进行了二度备课。师: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复习课,关于“分数

15、混合运算”。先做一做作业纸上三星级的题目,看看这个单元的知识你掌握了没有。1. 计算下面各题。 2. 列式计算。(1)一件衣服的原价是60元,现价是原价的,现价是多少元?(2)一件衣服的原价是60元,现价比原价下降了,现价是多少元?(3)一件衣服的现价是60元,比原价提高了,原价是多少元?梳理旧知:师:谁愿意把你的作业展示给我们看?(一边校对答案一边梳理知识点)1. 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包括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2. 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明确单位“1”,列

16、式计算。(2)单位“1”是什么?和谁比,谁就是单位“1”(板书:单位“1”)(1-)表示什么?现价是原价的(1-),或 原价的(1-)就是现价。也就是说,(1-)就是单位“1”对应的分率。(板书:对应的分率)那么: 单位“1”的量对应的分率 = 对应的量(板书)(3)单位“1”是原价,通过数量关系,原价的(1+)就是60。那么 原价= 60(1+)。这里,单位“1”未知,我们也可以把它设为x列方程解答。通过前后两次教学过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第二次的备课,他关注的是教材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同时也把教材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教学是有的放矢的,当然也就更有效。(三)结合教材,理出重点

17、,板书优化板书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比抽象思维更强一些。而教材他只是一个材料,学生很难一下子感受到它的重点和难点,那么,作为教师而言就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以使教材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先我们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28+4=32 数小棒计数器8+4=1220+12=3228+4=32 2 8 + 4 课后反思后我们觉得,方法应该写到28+4=32这一横式的下面,那样更有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竖式计算方法,从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是

18、呀,正如特级教师吴加澍所说,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挑战就是,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而板书,尤其是良好的板书,他既是一堂课的“课眼”,也是一堂课重点的归宿。他不像投影一晃而过,它的持久性能给学生一次次视觉地冲击,从而强化重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掌握知识,以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生试教。(四)唤醒学生经验深化教材从结绳计数我们可以知道数学他来源于人们的生活需要,他是对人们生活经验的提升和唤醒,那么我想如何架起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之间的桥梁,打通学生数学知识的奇经八脉这里是大有文章可做,也是大有可为的。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一般我们会这

19、样上:认识长方形特点;1 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你能找出长方形吗?我请一个小朋友帮我找,(找到并贴到黑板上)2 接下去四人小组合作,用你们学过的知识与方法找出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找到以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查书帮忙。 (教师巡视指导)。3 经过小组交流,谁来向全体同学汇报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学生交流说出方法)(老师板书方法:我们是通过量一量的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谁还有其他别的方法?)4 长方形长的边叫什么?短的边叫什么?(长、宽)(教师板书)你能用你手中的纸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吗?5刚才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了长方形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数一数,量一量,折一

20、折,比一比)认识正方形的特征。1找到了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有怎样的特征呢?请你从你的纸当中找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谁来帮老师找一找(出正方形并贴上)2我们用刚才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来找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教师巡视指导。3谁来汇报你们一组的讨论结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学会了哪些本领?我们来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吗?我们就说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样上,大的问题没有,教材里的几个知识点都点到了,学生基本上也可以说都懂了,可我觉得,作为概念课,他没有激活学生

21、的生活经念,没有把生活经念到数学知识这个数学化的过程作为建模来建立,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机械的抑或是生硬的。那这堂课我觉得可以这样上:首先是唤起经念,出示几个图形,叫学生判断是什么图形;说清楚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把正确的概念拿出来,把错误的去掉。通过这样对教材的改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就科学化、概念化、数学化了。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文喆说过,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那我想作为理论思维的数学,作为技术应用的数学,作为文化修养的数学,我们就可以在对所教学科内涵及本质的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在对学生学情作出全面分析之后,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以实现由“教教材”到“用

22、教材教”的转变,从而达到以课堂为主阵地,活用教材,落实有效。参考文献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3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4 丁念金著.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 黄大龙.校本研修教师读本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86 刘春树 赵建国主编.小学数学说课百例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7 施良方.崔允郭主编.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8.88 顾明远.黄济主编.教育学.人教社 .19879 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310 彭玉华.课堂教学要预设更要生成.教育科学论坛. 2005.911 华应龙主编.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