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学第十章十一章学习重难点概要金融学第十章十一章学习重难点农一师电大 曾晓第十章 货币供给第一节 存款创造原理一、存款创造的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2、部分现金提取二、多倍存款扩张:最简单的情形假定前提条件:首先,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20%1)假定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2)假定没有现金从银行系统中漏出。3)假定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例:某人将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权所得的1000元现金以支票存款形式存入A银行,则A银行T形账户表示为: A银行 资产 负债准备金 +1000 支票存款 +1000由于法定准备金率为20%,且无超额准备金。假定A银行发放800元贷款则:
2、A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200 支票存款 +1000 贷款 +800根据20%的法定准备金率,且无超额准备金的假设,则B银行T形账户可表示为: B银行 资产 负债 - 准备金 +160 支票存款 +800 贷款 +640假定B银行贷放出去的640元最终被以支票存款的形式存入C银行,则C银行的T形账户为: C银行 资产 负债-准备金 +640 | 支票存款 +640 表10、1 存款创造银行 支票存款 贷款 准备金增加额 增加额 增加额A 1000 800 200B 800 640 160C 640 512 128整个银行系统的支票存款增加额为:反过来,在相同的条件下,银行的准备金初始减少
3、1000元,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整个银行系统的支票存款额将减少5000元。这就是多倍存款收缩。三、多倍存款创造:更为现实的考察首先、我们假定银行都持有一个固定比例的超额准备金,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在存款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法定准备金是完全一样的。其次、假定在支票存款增加的同时有部分将被以现金的形式提取出来。例:在前述假定的基础上,在假定银行系统中支票存款同现金保持9 :1的比例。当A银行收到1000元支票存款时,它能发放的贷款就只有675元;B银行获得675元支票存款后用于发放贷款的则只有455.6元各银行增加的支票存款依次为:整个银行系统支票存款的增加额为:考虑现金漏出后的
4、存款乘数为:第二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货币乘数的推导:假定: 1)流通中现金(C)和支票存款(D)保持固定的比率:C/D= c ;2)非交易存款(TD)和支票存款也保持固定的比率:TD/D= t ;3)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rr,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4)超额准备金率为e,银行总准备金为R。根据货币乘数公式及定义有:因为总准备金等于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和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之和,即:根据这个公式,如果给定相应的量我们就可以算出货币乘数。例如教材309页的例子。教材310页的图能够更加直观的说明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货币乘数的公式可以知道:1)
5、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低;2)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低;3)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4)超额准备金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1) 为了判断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C的变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我们对货币乘数求偏导得:显然上式小于0,所以判定:现金比率越高货币乘数将越小。这种数学关系背后的经济含义:首先、如果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越高,那么能够进入下一轮存款创造的准备金就会减少,所以货币乘数就会变小。同样,超额准备金越高,货币乘数也就越小。其次、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越大,就意味着相同数量支票存款的增加会带来更大数量的非交易存款的增加,用来支持非交易存款
6、的准备金就越多。所以能够进入下一轮存款创造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货币乘数就会变小。现金比率也是同样的道理,现金漏出越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就越弱,货币乘数也就越小。第三节 对货币乘数的进一步探讨:银行及非银行公众的行为货币乘数表达式:通过上节课的论证我们知道,货币乘数与其表达式中的分母各项均呈反向关系。我们知道:1)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准备金和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2)非交易存款和现金同支票存款的比例是由非银行的公众所决定的。3)超额准备金是由商业银行决定的。这样我们就发现整个货币乘数是由中央银行、非 银行公众和商业银行三方面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的。所以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并不是完全
7、由中央银行决定 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货币供给就必需对货币成数有一个较好的预测和把握。即研究非银行公众和银行的行为。这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在历史上,由于对货币乘数预测的错误,曾带来过惨痛的教训。所以说,预测货币乘数对中央银行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完善货币供给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一影响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因素:1、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是银行没有将这部分存款贷放出去所造成的收益的减少。这种机会成本与市场利率是有关的。如果市场利上升,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损失就会增大。所以二者是成反向关系的。2、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收益就是避免因流动性不足所造成的损失。超额准备金率高低的决定因素:
8、1)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可能性:2)出现流动性不足时从其他渠道获得流动性的难易程度。3 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可能性取决于两个因素:1)未来一段时间内存款的流出量的大小。2)预期存款流出量的不确定性。银行补充流动性的主要渠道:1)向别的银行借入同业资本;2)签定证券回购协议;3)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贷款;4)出售证券;5)催还贷款,或将未到期贷款销售给其他银行无论采取上述何种方式,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因此说,银行的负债管理能力越强,持有超额准备金的必要性就越低。所以超额准备金率就越低。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1)当市场利率上升时,持有超额准备金机会成本上升,超额准备金率下降。2)当未来预期存款流出量
9、大时,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概率就大,超额准备金率就高。3)未来存款流出的不确定性越高,超额准备金率越大。4)银行的负债管理越强,超额准备金率越低。这些情况在历史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案例。二 非银行公众对流通中现金,支票存款和非交易存款的选择。1、流通中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首先,从财富总额看,现金和支票存款都会随着财富总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且现金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会不断下降,支票存款相对与现金的比例会不断上升。其次、从资产的相对预期报酬率看,持有现金的预期报酬率为零,而持有支票存款则不仅可以获得少量利息,还可以享受银行提供的某些服务。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到现金同支票存款的比率。再次、从风险角
10、度看,流通中现金是最安全的资产;支票存款则具有一定的风险,那就是银行的倒闭。因此、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时期现金比率将提高。最后、从流动性看,现金和支票存款都可以充当交易媒介,因此它们都属于流动性最高的资产。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支票存款则无法充当交易媒介。 支票存款流动性不如现金的情况:1)人们认识和接受支票存款有一个过程。2)当开立支票账户的银行规模较小时,支票的使用范围也可能受到限制。 此外,在从事黑市交易时通常不愿意接受支票存款。因此有人得出推断:现金比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地下交易的规模;现金比率与税率相关联。2、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从财富总额看,一般来说,非交易存款同支票存款的比率会随着财
11、富总额的增长而稳步上升。从预期报酬率来看,该比率显然会随着非交易存款利率的上升而上升,随着支票存款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其它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对非交易存款的影响要比对现金或支票存款的影响大得多。因此,非交易存款同支票存款的比率会随着其它资产预期报酬率的上升而下降。从流动性来看,支票存款的流动性要高于非交易存款,所以人们会愿意牺牲持有非交易存款所能得到的利益而持有支票存款。从风险角度看,由于非交易存款和支票存款都是存在银行里的,因此都具有风险。所以当金融市场不稳定时,二者的比率是很难确定的。货币工给模型: 第四节 基础货币的决定由于基础货币实际上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些特定项目,所以要研究基础
12、货币的决定只要研究资产负债表就可以了。表10.2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 产 | 负 债 证券( ) 发行在外的现金( ) 贴现贷款( ) 银行存款( )财政借款或透支( ) 财政性存款( )黄金、外汇和特别提款权( ) 其它负债( )在途资金( ) 中央银行资本( )其它资产( )合计 合在途资金:是收款过程中的现金项目减待付现金项目而得的,它代表中央银行在清算过程中产生的净债权。当然若该项目为负值,则代表中央银行清算过程中有净债务发行在外的现金: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只要出了中央银行的发行苦,无论流通到哪里都构成发行在外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是指在那些非银行公众手中所持
13、有的现金。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所保留的现金。根据定义,基础货币等于银行准备金加上流通中的现金,此外、发行在外的现金等于库存现金加上流通中现金,而银行准备金等于库存现金加上中央银行存款。所以、基础货币等于流通中现金加上库存现金加上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像美国那样的情况中央银行只发行现钞: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钞+财政部发行的硬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持有的硬币根据“资产=负债”的原理有:从前式中可以看出:1)在除基础货币项目外的中央银行负债不变的条件下,任何中央银行资产的增加都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2)在中央银行资产项目不变的条件下,除基础货币项目外的中央银行负债的减少也将引起基础货
14、币的增加。表10.3从上述分析看,基础货币基本上反映的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动关系。因此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两种方式: 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贷款表10.3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_影响因素的变动 | 对基础货币的影响_证券 贴现贷款 财政借款或透支 黄金、外汇及特别提款权 在途资金 其他资金 财政性存款 其他负债 中央银行资本 第四节 基础货币的决定二、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贷款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或其他政权的业务。例: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元的证券,那么基础货币的变化情况如何呢? 通过前
15、面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一眼看出中央银行若买入1000元的证券,基础货币也会增加相同的数额。但若要了解详细的转化过程还需要通过下述分析:1)证券出售者是一家银行。 中央银行 资产 负债_证券 +1000 | 银行存款 +1000 银行 资产 负债证券 -1000在中央银行存款 +1000|如果中央银行支付的是现金、则T形账户为: 中央银行 资产 负债 _ 证券 +1000 发行在外的现金 +1000 银行 资产 负债 _ 证券 -1000 库存现金 +1000|2)证券出售者是非银行公众。 中央银行 资产 负债 证券 +1000 | 银行存款 +1000 银行 资产 负债 _在中央银
16、行存款 +1000 存款 +1000 非银行公众 资产 负债 证券 -1000 |存款 +1000 | 如果证券出售者收到支票后,拿到一家银行 兑现,则T形账户为: 中央银行资产 负债 证券 +1000 | 银行存款 +1000 银行 资产 负债库存现金 -1000 |在中央银行存款 +1000 |非银行公众资产 负债证券 -1000 |现金 +1000 |从上述几种情形中可以看到,中央银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向银行或公众购入一定数额的证券,都会使基础货币增加相应的金额;反之同样成立。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2、贴现贷款贴现贷款增加1000元时,基础货币也同
17、样增加1000元。T形账户表示为:中央银行资产 负债贴现贷款 +1000 | 银行存款 +1000 银行 资产 负债在中央银行存款 +1000 | 贴现贷款 +1000反之、中央银行若收回先前发放的贴现贷款,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因此、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贴现贷款来影响基础货币。三、影响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1、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首先、在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萎缩时,中央银行尽管可以通过降低贴现率来刺激这种需求,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对经济前景悲观,所以中央银行可能出现有钱无处贷放的现象。其次、当银行面临资金困难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又很难坐视不救。因为它必须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
18、稳定。2、政府预算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1)增加税收; 2)发行债券,向公众融资;3)发行货币。首先、政府如果只依靠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弥补赤字,基础货币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其次、政府可以向公众放行国债、这也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债券的发行影响到了利率水平、从而使得中央银行必须干预时,财政赤字就会影响到基础货币。第三种方式就是增发货币,也就是债务的货币化。这种方式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3、中央银行稳定汇率的目标中央银行的稳定汇率目标也可能与控制基础货币的目标相互冲突。不一致的三位一体: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灵活的货币政策。专栏10.1祥见教材货币银行学327页。除上面提到的
19、三方面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例如:在途资金、财政部存款等。第十章要点回顾重点:教材329页图10.2作业题:教材货币银行学331页 1、2、3、5、10、11、12、15题。第11章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两种研究角度:一种是假定货币仅仅是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的,从而讨论要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例如: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另一种是从微观的个人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说明:我们讲的货币需求,是指在财富总量给定的条件下,在财富总额中有多少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来持有。一、传统货币数量论两种形式: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1、交易数
20、量说交易方程式:M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的平均量;P 适当选定的一个价格平均数;T 适当选定的一个数量指标;PT 该时期内商品或劳务交易的总价值。通常情况下,交易方程式被写成:MV=PY PY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V 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显然这个式子也是恒等的。货币数量论的两个基本假定:首先、货币流动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是比较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缓慢,在一段时间内可视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常数。货币数量论观点认为:名义国民收入完全取决于货币供应量。其次、假定实际国民收入Y在短期内也将保持不变。因而得出另一个重要的观点:货币的数量会与价格成同比例变化。通过交易方程式可得公式:假设货币供给(M)与货币
21、需求( )相等,于是有:货币数量论的不足之处: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媒介,人们持有它还可能是作为一种财富的组成形式。要是从后者出发,就不应该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一个稳定的量,换言之、货币流通速度未必是常数。2、现金余额数量论该理论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它讨论的是在财富总额给定的前提下人们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首先是个人的财富总额。其次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货币以外的各种资产的收益。最后是货币持有者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尽管考虑到了多种影响因素,但他们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最主要因素是财富总额,并认为货币需求同财富名义值成比例,财富又同国民收入成比例。所以有:虽然 常
22、数,但是二者的经济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假定货币市场是均衡的,即: 且K为常数于是有:所以只要假定K是常数,那么在现金交易数量说中得出的关于货币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同样可以得出。事实上,现金余额数量论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另一个版本。 第二节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凯恩斯: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皮古的同学。他继承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察货币需求。一、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相应地货币需求也被分为三部分:1)交易性需求;2)预防性需求;3)投机性需求。1、交易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
23、。凯恩斯认为,虽然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也受其他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但它主要还是取决于收入的大小。2、预防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3、投机性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凯恩斯假定人们持有资产的两种类型:1)货币;2)生息资产。他认为人们的投机需求,实际就是在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选择的结果。影响货币与生息资产之间选择的两个因素:1)货币收益率与其他资产收益率的比较。2)生息资产的预期报酬率。生息资产收益包括资本利得和利息两部分。资本利得和利息收入都取决于利率
24、的高低。结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跟利率成反向关系。此外、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的估计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投资性货币需求的两个因素:1)当前的利率水平;2)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的估计。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同实际收入成正向关系,与利率成反向关系。注意:名义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收入和名义利率;实际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收入和名义利率。由于凯恩斯理论中包含了“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这一思想,从而得出了一系列与货币数量论不同的结论。凯恩斯对货币数量论的批判:首先、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其次、在货币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必然有较大的波动第三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
25、956年,在对货币数量论的一片反对声中,弗里德曼发表了他的名作货币数量学说新解说,从而标志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诞生。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想要持有的资产远远不止生息资产和货币两种。而是应该在更广泛的资产范围内进行选择。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首先是财富总量。弗里德曼认为,利用一般的限期收入指标来衡量财富的指标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会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必须用持久性收入来作为财富的代表。持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其次、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对非人力财富的比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是流动性最差的财富。所以当人力资本占总财富
26、的比重较大时,说明总财富的流动性就比较低,因此对流动性高的资本的需求就大。所以说、人力资本在总财富中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非人力财富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小。第三、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弗里德曼认为,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常数,它会随着其它资产收益的变动而变动。第四、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它包括两部分:首先是任何当期支付的所得或所支。其次是各种资产项目价格的变动。此外还有财富所有者的特殊偏好等其它因素。通过上述分析,弗里德曼得出如下需求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不同点:首先、凯恩斯考虑的仅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而弗里
27、德曼所考虑的资产选择范围要广泛得多。其次、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而弗里德曼则把它当作一个随着其它资产预期报酬率变化而变化的量。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是可以预测的。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首先、再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暗含着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这样一个意思。因为弗里德曼在他的理论中假定货币收益并不始终恒等于零。弗里德曼认为,事实上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往往是同向变化的,所以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持久性收入。其次、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本身是相当稳定的。我们假定货币需求:那么、所谓的货币需求数量的稳定性,是指若b是绝对值很大的数
28、,当利率i稍微变动就会引起实际需求很大的变化。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是指系数a和b本身是稳定。再弗里德曼的理论中,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根据交易方程式得:由此可知,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那自然,货币跟名义收入之间的关系也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这就是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观点。现代货币数量论和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个明显不同点:第一、货币流通速度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而被认为是一个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变量。第二、只复兴了传统货币数量论两个观点中的一个, 间稳定的,可预测的关系。通过这些论证,弗里德曼成功地在凯恩斯的攻击下为货币数量论找到了现代的生存空间。直到今天,。交易方程式仍然在宏观经济学中被广泛采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