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30.19KB ,
资源ID:286114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6114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台山一佛一道一疯僧.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台山一佛一道一疯僧.docx

1、天台山一佛一道一疯僧天台山一佛一道一疯僧 台州在浙江。台州有个天台县。天台县有个天台山。台州和天台里的台字,都念ti(音胎)。 台州因天台山得名。而天台山得名则因上应28星宿之台宿得名。 中国论文网 /6/view-12973183.htm古人做事大多乐意符合天相,此乃大吉,或是上天之意。比如三公九卿曾有人说,是暗和三台、北斗之意。虽然古人的意思今人参悟不透,但从流传下来的名字便知天台山自古就是不寻常之所。 天台有茶,中华茶道的重要起源,流传日本,形成后来的日本茶道; 天台有药,名为乌药,是著名的长生不老药; 天台有佛,第一个汉传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天台有道,道教南宗正统发源于此; 天台

2、有僧,济公大和尚名震天下,老家天台; 天台有仙,和合二仙文化孕育之所,寒山、拾得谁人不晓? 汉代葛玄在天台山采药炼仙丹,王羲之在天台山求法于白云道长,和天台有关的名人多得不寻常。当然不寻常,否则著名的徐霞客才不会一连三次来到这里,写下两篇文章,徐霞客游记里第一篇便是游天台山日记。 1400年风雨国清寺 声名赫赫的国清寺,始于隋代。 隋代什么概念?公元581年杨远号为隋,开启了上承南北,下启大唐的中国大一统王朝。国清寺便建于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创立者为智者大师。大师生平造寺三十六所,入灭后,晋王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依其遗愿在天台山另行创建佛刹,定名国清寺。这名字一叫就是1400多年。 千

3、年历史,风云变幻,政权更迭,从唐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毁于兵火,摧于风暴,屡毁屡建,屡建屡毁。到20世纪60年代动荡时期,国清寺又一次被毁,直到1973年,周恩来总理下令敦促在两年完成国清寺修复,并拨款30万元,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该寺。1984年重新复办了天台宗佛学研究社(如今的天台山佛学院),国清寺复又辉煌。 走到木鱼山下,便近国清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溪水,溪水盘一片农田生机勃勃,远可见隋塔。隋塔是国清寺的标志性建筑,导游介绍,此塔六面九级,高近60米,原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内有法华经石刻碑和线刻佛像石碑,现已移入国清寺内三圣殿的东西厢房,镶嵌在墙上加以保护。 隋

4、以前,造塔多为木构,难以保存。隋唐时渐有砖石造塔。目前最古老的砖塔在河南嵩山嵩岳寺,建于公元523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距今近1500年。而国清寺隋塔建于隋开皇年间,也已经1400余年,因历史上遭遇火灾,木结构不复存在,现在见到的,是砖结构古塔。古塔历经风霜,千年而不倒,究其原因,国清寺志概括为三条:一是塔基选择在岩层坚硬的祥云峰麓;二是塔砖烧制技艺高超,坚硬异常,虽风侵雨蚀而不腐;三是塔砖之间的黏合材料,系黏土和糯米捣拌而成。看介绍说,由于塔无顶,进塔可观天,兴冲冲跑到塔底,见塔基已经用石头砌起,想来是用于加固,但遗憾不能再进塔。 隋塔不远处,有过街式的亭子名为寒拾亭。是为了纪念唐代在国

5、清寺隐修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拾得亭畔,红花绿树,小桥流水,美得像幅画。 见绿树黄墙,上写“隋代古刹”四个大字的照壁,便是国清寺到了。寺前有一石拱桥,叫“丰干桥”,是纪念丰干禅师而命名。历史上的丰干禅师与寒山、拾得二僧并成为“国清三隐”。据说名僧拾得就是丰干禅师在赤城山下“拾得”的。丰干禅师是一位德道高僧,宋高僧传或有记载。 走过丰干桥,绕过照壁,才见国清寺门。寺门向东开,藏在浓荫绿柳中,茂林修竹间,不绕过照壁是看不见的。古寺黄墙斑驳,色彩温和不失庄严,在参天古目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净幽深。看门僧清瘦高挑,低眉垂目,谦逊有礼,颇有古

6、寺风范。 远见国清寺三字,便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子映入眼帘。石狮由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清代珍贵文物,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从北京选送过来。 寺内香火鼎盛,游客众多,却不觉喧闹。寺内有古树无数,两株唐代香樟已逾千年,中有隋梅一株,更为珍贵。 向往国清寺,因为曾经仔细翻阅过张望先生拍摄的灵隐寺系列摄影作品。他也曾经拍摄过天台山佛学院,出了不少摄影作品集,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天台人。书中提到佛教在中国创造了“庙宇文化”,这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文化,有的雕梁画栋,极尽华贵,有的朴实简陋,和中国本土的“宫殿文化”相对应。按佛教教理,在人的先天本性中具备一切真理、智慧与佛性,恰如

7、一面明镜,故学佛就像清扫明镜上的尘埃,是一个清洁内心的过程。学佛要贯彻于日常生活中,吃睡劳作及洒扫皆如是。 寺院是礼佛的场所,是一处与尘世相对隔离、能纯洁心灵的场所。世俗中人剃度出家进入其中,按照佛教的方式生活与修行,对于真心学佛者,那是他们理想的精神乐园。 鸣鹤观的紫凝易筋经 桐柏宫在桐柏山上。山因观得名,还是观因山得名,不得而知。据说唐宋鼎盛时期,仅宫观就有三十六处,最盛时,仅桐柏道观一个宫就可容千众。崔尚在桐柏观碑记中赞道:道无不为,美哉美奂,窈窈茫茫,通天降祥,雄伟气势,字里行间。大诗人元稹来过桐柏宫,作重修桐柏观记。 桐柏宫是道教思想汇聚之所。历史上著名的“天台道藏”乃是全国两大道藏

8、之一,宋代编修道藏,天台道藏就有一千多卷。 元末明初时,大量难民拥进桐柏宫,发生火灾,宫观焚烧怠尽。清雍正时复建,帝立“清雍正御笔崇道观碑”,赐书“万法圆通”殿额,封张伯端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又为置600亩田,重开道场,香火旺盛,道徒云集,兴极一时。到民国时期,又有童颜鹤发,仙风飘逸,人称“伍大师”的伍止渊道长,授课传道,治病救人,受乡邻恩戴,更令桐柏宫声名远扬。 1973年,桐柏水库建成蓄水,桐柏宫址沉于水底,全真派高道谢希纯将宫内法物、经卷、石像等文物移往鸣鹤观。 当然要去鸣鹤观。玉泉峰下的鸣鹤观,旧名仙坛院、又称王乔仙坛,现建筑为光绪年复建。相传王乔升仙后,封为“右弼真君”,号天

9、台山住,住管吴越水旱,后被佛教天台宗祖庭国清讲寺奉为护法伽蓝。公元239年,高道葛玄为祭祀王乔而在玉泉峰上建起了这座道观。20世纪60年代,小小的鸣鹤观承载起传承中国道教南宗法脉的重任。 进到鸣鹤观,不大,但景色优美,是清净之所。观内见长发,素衣,布鞋的一位先生在带徒弟练功。他们练得是紫凝易筋经,是桐柏宫的养身功法。 素衣的先生叫王嗣崇,是紫凝易筋经的传人,浑身上下散发着迷人的弹性。抻筋拉骨是一件看起来容易,实则困难的事。同去的伙伴和王道长讨教,想学几个简单的招式缓解职业带来的肩背酸痛,几分钟就被拉抻的呲牙咧嘴,纷纷败下阵来。 据说易筋经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于明天启四年(1642年)编著。按

10、照桐柏宫张道长的说法,易筋经是集道家的养生大成的修行方法。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道教的极致追求是脱离死亡,羽化升仙。虽说今人在这个工业、科技大发展的时代练武术,没有这个追求,但强身健体,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尽管辉煌的桐柏宫沉入一泓碧波之中,然占地300亩的新桐柏宫在桐柏水库北岸复建。道教南宗的思想在这里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易筋经强身健体,万人研习,道的力量在这里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南宋闻名天下的 犀利哥 济公俗名姓李。用现在的说法,他是八百多年前时闻名天下的犀利哥,一线网红。 南宋的时候,济公还只是一凡僧,而像众多历史人

11、物一样,在民间流传的时候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到了清代,就演绎成了神通广大的罗汉,从而成了话本、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评书艺术的宠儿。 我青年时好读晦涩书,曾翻阅太平广记,其中有异僧篇,记录了异闻无数。比如“不修细行,神力卓越”的天竺僧释杯渡,又比如“好以酒肉为食,常以穗裘,盛暑不脱”的广陵大师。而济公有趣之处在于,众多奇幻色彩集于一身,虽然看破红尘,了无牵挂,法力无边,达常人难抵之境界,但其人狂放不羁,嗜酒如命,嫉恶如仇。而这些传说和故事都来源于济公全传,作者郭小亭,是清代文人。济公全传出版之后,各种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续书也不在少数,在民间流传。 世有规矩,人有阶层。贵族底下是平民,人有三六

12、九等。过去高低贵贱那是秩序,皇上的儿子是皇上,庶民的儿子是庶民,这种秩序秦朝的时候叫法,孔子叫作礼。什么是礼?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怎么能没有高低呢。 贵族当然喜欢有尊卑。庶民呢?莫不想成为贵族。 士大夫也是贵族。庶民想超越血统成为贵族,唯有读书科举成为士大夫。士大夫是知识分子,好比中产阶级,有文化,品位高,有责任心,有人文关怀,以天下为己任,造福苍生,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士大夫再好,在朝堂之上,有身段儿,和路口的王铁匠当不了朋友,治不了村里周胖子的疮,也解决不了梁家的烦心事。但济公可以。济公接地气儿。 可济公也出身贵族。传说“济公前世为西天的金身降龙罗汉,转世投胎到京营

13、节度使李茂春家,原名李修缘,十八岁时双亲继丧,后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拜高僧远瞎堂为师,法号道济”。传说至少说对了几件事李茂春是他爹、在灵隐寺出了家、法号叫道济。 济公确实叫李修缘,浙江台州人,天台人李茂春的儿子,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 据说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李修缘这个名字是国清寺方丈给起的,家门可谓佛缘深甚。 “宋道济,台州李氏子,年十八赴考,因过灵隐,适瞎堂远公开席,其间济以宿缘求度,遂为沙门。”(武林梵志卷九) “济字湖隐,天台李茂春子,母王氏梦吞日光而生,年十八就灵隐瞎堂远落发。”(净慈寺志卷三) “济颠禅师,名道济,台州李氏子,初参瞎堂远,知

14、非凡器,然饮酒食肉,有若风狂。”(灵隐寺志卷三) 真实的济公有两大亮点:擅长诗文,医术高明。而有点微胖,当然我是看画像得出的结论,济公故居的人信誓旦旦告诉我,济公就这个样子,仿佛自己见过一般,也是可爱。南怀瑾曾评价济公的诗作:“若以诗境而论诗格,他与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陆放翁相较,并无逊色。”能看病,会写诗,换个文词儿就是才华横溢,乐善好施,偏巧济公虽然是方外大德,却又饮酒食肉,在杭州一喝成名。杭州是什么地方,那是彼时堪称全世界最繁华的都市,说甩欧罗巴几条街都不过。文人汇聚,还净是一线作家,集体抄红一故事一个人还不是分分钟的事。于是济公就红了。一红就是八百多年。 跟着济公走红的,还有电视剧济公传的主演游本昌。天台寺自然也少不了这个活生生的游版济公,百衲衣,大葫芦,和游本昌还真有几分相像。济公扮演者,故居工作人员王国平,天台县三洲乡人,50余岁,扮济公已经有27年了,自己有工作室,专门创作济公烙画,活脱脱一个济公痴。 济公传 宋嘉定二年,陆游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道济和尚在虎跑寺坐化,寿六十又二。 济公大和尚红了这么多年,是因为老百姓喜欢他。他比任何一个传奇的高僧都更像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你我皆凡人,都能从济公身上看到与自身共通的人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