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61KB ,
资源ID:286092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6092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蛔虫病.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蛔虫病.docx

1、蛔虫病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又称似蚓蛔线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人体感染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能阻塞肠管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还可进一步发展成肠扭转或肠套叠。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鼻、耳、皮肤、腹腔、肝、肾、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一、蛔虫生活史蛔虫的生活史包括受精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和虫体在人体内发育的两个阶段。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潮湿、荫蔽、氧气充足和温度适宜(2130)的条件下,约需2周,受精卵内的卵细胞发育为幼虫,再经1周,幼虫第一次蜕皮,

2、成为第二期幼虫,这种含第二期幼虫的蛔虫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故称感染性虫卵。人经口误食的感染性蛔虫卵进入小肠后,幼虫破卵壳孵出。孵出的幼虫钻进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进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通过门静脉系统到肝,再经右心到达肺部,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完成第二及第三次蜕皮,然后幼虫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部,随人吞咽动作经食管、胃进入小肠,在小肠内完成第四次蜕皮后成为童虫,再经数周逐渐发育为成虫(图解1、附图1)。从误食感染性蛔虫卵到发育为成虫产卵约需6075天,一条雌虫每天排卵约为23.4万24.5万个,估计全球的外环境每天约被1014个蛔虫卵所污染,其中许多可发育到感染期。虽然成虫在人体内寿

3、命为1218个月,其危害的病程往往不超过1年,但在流行区反复感染是常见的。二、流行概况(一)分布蛔虫病分布遍及全国,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在生活水平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较差的人群中,蛔虫感染率更高。(二)传染源蛔虫感染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三)传播途径由于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蛔虫卵污染环境,并在土壤中发育成熟。虫卵可借蝇类、鸡、犬等动物的机械携带或风力散播,污染环境、物品、食物等,人因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不洁蔬菜、瓜果和水而受到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受到感染。三、临床表现蛔虫病的致病包括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引起的宿主

4、免疫反应、机械性损伤和成虫夺取宿主营养作用。临床表现可按病程相应地分为幼虫致病和成虫致病。(一)幼虫致病1蛔蚴性肺炎 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病人可出现畏寒、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荨麻疹等过敏性肺炎症状。如短期吞入大量感染性虫卵,则可引起蛔虫性哮喘症,主要症状为气喘、干咳和喉部异物感。国内有因集体生食被感染性蛔虫卵所污染的甘薯、胡萝卜、腌菜、甘蔗等食物,而发生暴发性蛔虫性哮喘。但多数病例12周内不治可自愈。2幼虫异位寄生引起相应部位病变 重度感染时,幼虫可通过肺毛细血管、左心,进入体循环,侵入一些组织或器官,如甲状腺、淋巴结、胸腺、脾脏、脑和脊髓等处,引起相应的异位病变,也有入

5、肾,经尿排出或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寄生。(二)成虫致病 1肠蛔虫病 间歇性脐周疼痛或上腹部绞痛是肠蛔虫病的特点,其他症状和体征还有腹胀、腹部触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在蛔虫重度感染地区,蛔虫病患者可伴有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甚至发育障碍。感染蛔虫以后是否会出现营养不良,主要取决于感染度的轻重和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2蛔虫性中毒症 一般表现为头痛、失眠、精神烦躁、磨牙等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现低热、荨麻疹、哮喘、皮肤瘙痒、结膜炎等过敏症状。重者可引起蛔虫中毒性脑病,此病初期以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多伴有阵发性头痛,有吐蛔虫史及排蛔虫史,起病急,绝大多数于阵发性腹痛开始

6、,24小时内进入抽搐状态,甚至因中毒休克而死亡。 3并发症 主要有以下10种。 (1) 胆道蛔虫病:系肠内蛔虫进入胆管所致。临床表现为突发阵发性上腹部钻顶样疼痛,辗转不安,面色苍白。疼痛向右肩、腰背或下腹部放射。间歇期如正常人。常伴有恶心、呕吐,时吐出蛔虫。体检腹部体征不明显,与腹痛之剧烈程度不相称,仅剑突下或稍偏右有局限性轻度压痛点,无腹肌紧张。若蛔虫完全进入胆管,甚至进入胆囊,疼痛反而减轻。但炎症现象进一步发展,则表现为明显的固定压痛,并有肌紧张、反跳痛,伴有发热、寒战或黄疸。并发胆囊炎时可摸到肿大胆囊。从远期影响看,胆道蛔虫病易并发胆结石,在胆管或胆囊内以蛔虫卵或蛔虫残体为核心,可逐渐形

7、成结石。(2) 蛔虫性肠梗阻:大量蛔虫体扭结堵塞肠管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有时蛔虫虽不多,也可因虫体机械刺激或其所分泌的毒素使肠蠕动发生障碍而导致梗阻。肠壁的痉挛和水肿可加重梗阻的程度,严重的梗阻可造成肠扭转或肠套叠。临床特点为腹部阵发性绞痛,以脐周或右下腹部为甚,呕吐并常吐出蛔虫,停止排气和排便。梗阻形成后,疼痛可逐渐加剧,持续数分钟,间歇短时间可再出现。多数病例在脐部右侧可触及软的、无痛的、可移动的团块或香肠形索状物,常随肠管收缩而变硬。早期可有低热、白细胞增多,晚期可出现严重脱水或酸中毒,甚至休克。小儿蛔虫病肠梗阻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小儿肠腔小,肠腔调节机能差,因而易被蛔虫毒素刺激引起痉挛

8、,或被蛔虫团堵塞而发生肠梗阻。(3) 蛔虫性阑尾炎:蛔虫钻入阑尾可引起阑尾炎,本病临床特点为有吐蛔虫或便蛔虫史;突然发生阵发性腹部绞痛,而且发作时疼痛难忍,并有频繁呕吐,但缓解时则安然如常;疼痛部位起初在全腹或脐周,以后即转移至右下腹部;早期症状重而体征较轻,仅在麦氏点附近有压痛或在右下腹可触及有压痛的活动性条索状物;病程进展一般较快,多在8小时后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明显以及皮肤痛觉过敏,且穿孔发生较早,继发腹膜炎,重症者迅速陷入感染性休克和衰竭状态。(4) 蛔虫病肠穿孔:蛔虫可使病变或正常的肠壁发生穿孔,如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肠伤寒、阑尾炎等病变处或阑尾切除、胃切除后的缝

9、合口,或经梅克耳憩室进入腹腔,其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腹膜炎,也可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腹腔穿刺有渗出液,并可能检到蛔虫卵。临床表现为发热不明显,伴有恶心及呕吐,腹胀逐渐明显,腹部触诊有柔韧感。(5) 肝蛔虫病:肝蛔虫病为蛔虫钻入肝脏所致。在患有重症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或败血症等)、十二指肠肠炎、胆总管炎、胆结石以及反射性障碍使壶腹口松弛等患者中,蛔虫易钻入胆管进入肝脏,尤其是较小的蛔虫。本病是胆道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易被误诊为胆道蛔虫病、胆石症、胆囊炎、中毒性肝炎、肝癌、阿米巴或细菌性肝脓肿。如被误诊或仍按胆道蛔虫病处理,可引起严重后果。本病临床特点是持续性右上腹痛,性质较胆道蛔虫症缓和,

10、且病程越长症状越减轻,可造成病情好转的假象,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高热,一般体温持续在38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肝肿大,多因右上腹肌紧张而不易触及;恶心、呕吐、周期性呕血、便血或继腹痛之后发生呕血、便血;呼吸困难和咯脓血痰;有吐蛔虫史及胆道蛔虫病史。 (6) 胰腺蛔虫病:胰腺蛔虫病是蛔虫钻入乏特壶腹或整个胰管引起梗阻感染所致。主要体征是在上腹部出现阵发性剧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和腰部,疼痛间歇时间较短。化验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高于正常,粪检蛔虫卵阳性或者近期有排蛔虫史或吐蛔虫。 (7) 气管和支气管蛔虫病:蛔虫可由肠道上窜食管经喉头钻入气管。气管蛔虫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

11、呼吸停止。喉头有鸣音,严重者呈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外科手术时,在全身麻醉下,喉头的保护性反射功能暂时失去作用,如患者有蛔虫感染,则因胃肠功能紊乱及麻醉诱导不平顺所致的呕吐,增加蛔虫从食管窜出的机会,一旦窜入咽喉,其出路受阻,而在此扭曲,影响通气或刺激声门喉头痉挛,蛔虫若钻入气管,就可造成阻塞。 (8) 肺动脉及心脏蛔虫病:本病是蛔虫钻入心脏和肺动脉所致。这是最严重而难以确诊的致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上腹部疼痛、腹肌紧张、呼吸困难、中枢性紫绀或昏迷。 (9) 蛔虫性肉芽肿:雌蛔虫侵入肝、腹腔或肺等处均可排虫卵。虫卵若遗留在某些脏器组织中,所引起的早期病变为嗜酸性脓肿,进而转变为由组织细

12、胞、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形成的肉芽肿病变。常见的有腹腔蛔虫卵肉芽肿、肝脏蛔虫卵肉芽肿、胰腺蛔虫卵肉芽肿、横结肠蛔虫卵肉芽肿、肺蛔虫肉芽肿、肺蛔虫卵肉芽肿、胆囊管蛔虫卵肉芽肿和阑尾尖部蛔虫卵肉芽肿等。(10) 其他异位蛔虫病:蛔虫有游走、钻孔习性,蛔虫可侵入胸腔、肾、眼、耳、鼻、膀胱、尿道、输卵管、子宫以及皮肤肌肉等处,造成异位寄生,引起各器官和组织的发炎、阻塞、坏死和穿孔。以上这些部位的异位蛔虫病国内都有病例报告。四、诊断(一)病原学检查 1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早期感染若在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查到蛔虫幼虫,即可确诊。 2粪便检查 成虫感染期可用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法或法)以及饱和盐

13、水浮聚法检查患者粪便,用任何一种方法查到蛔虫卵即可确诊。粪便检查应注意以下3点:以上方法中,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低,用该法时,一份标本需连查3片。饱和盐水浮聚法对受精蛔虫卵检出率较高,但未受精蛔虫卵在饱和盐水中不易漂浮,常造成漏检。厚涂片法检出率高而且方法简便,是粪检蛔虫卵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蛔虫卵尤其是未受精蛔虫卵在厚涂片法中发生形态变化,因此检查者必须熟悉蛔虫卵在一般方法中的常见形态和在厚涂片中形态变化特征,否则易造成漏检或误判。受精蛔虫卵在厚涂片法中形态特征是不论卵壳外有无蛋白质膜层,均可见其卵壳厚,呈双线层,这是与钩虫卵及其他薄壳虫卵的重要区别。未受精蛔虫卵在厚涂片法中形态变化较大,由于此法

14、透明液作用,卵内所含油滴状屈光性颗粒消失,给辨认带来困难,易与血吸虫卵及其他大型吸虫卵相混淆,但常因外周锯齿状凸起的蛋白质膜,不易消失,故虫卵边缘不整齐,这是其他虫卵所没有的,如果透明时间过长,钩虫卵与其他薄壳虫卵、血吸虫卵及其他大型虫卵易变形甚至消失,而蛔虫卵则不易消失。未受精蛔虫卵可见于仅有雌虫感染者,也可见于两性感染者。(二)其他检查粪检阴性时并不能肯定体内无蛔虫寄生,如果肠内仅有雄虫寄生或雌虫未达成熟产卵阶段,粪便就查不到虫卵。据统计约有3.45%的蛔虫感染者仅有雄虫寄生,此时可试用驱虫方法或用X线诊断法。(三)鉴别诊断1胆道蛔虫病 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

15、其鉴别见表1。2蛔虫性肠梗阻 易误诊为胆道蛔虫病、胆石症、急性阑尾炎和肠套叠,其鉴别见表1。表1 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与症状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病 名疼 痛触 诊其他体征或病史物理诊断胆道蛔虫病上腹部阵发性剧烈钻顶样痛,向右肩、腰背部放射,间歇期如常人仅在剑突下或稍偏右有局限性轻度压痛点,无腹肌紧张恶心、呕吐,有时吐出蛔虫,粪便中查到蛔虫体黄染或有环形压痕,是蛔虫曾钻入胆管的佐证X线检查,可发现悬垂于十二指肠内虫段的阴影。B超检查,可见双线回声(双光带)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突然发生呈刀割样剧烈腹痛,从上腹开始,很快扩散到全腹,呈持续性腹痛全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腹肌紧张十分明显,如“木板样”强直

16、多发于饱食后。肠鸣音一开始即消失。有多年反复发作的胃痛史或溃疡病史。大便潜血试验阳性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急性胆囊炎持续性疼痛,剧烈程度不如胆道蛔虫病。通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右上腹肌紧张较明显,胆囊触痛征阳性常起病在进油脂食后B超可见胀大和充满积液的胆囊。囊壁增厚,大部分病人可见胆囊结石影像胆石症阵发性腹痛,无“钻顶样”痛感,剧烈程度不如胆道蛔虫症,间歇期较长腹肌紧张,多有胆囊触痛征常起病在进油腻食后,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上,常出现黄疸B超可见胆囊内有结石影蛔虫性肠梗阻脐周阵发性绞痛,疼痛可逐渐加剧,间歇时间短无腹肌紧张。脐部右侧常可触及可移动的团块或香肠形索状物,随肠管收缩而变硬,有压痛

17、呕吐并常吐出蛔虫,停止排气和排便X线平片上除小肠充气或有液平面以外,有时可显示成团的虫体阴影急性阑尾炎约7080%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即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加重压痛和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体温轻度升高,白细胞增多。当阑尾位于盆腔或炎症已波及盆腔时,直肠指诊在直肠右前方有触痛,如发生盆腔脓肿时,可触及痛性肿块肠套叠突然发生阵发性腹部绞痛腹部可触及肿块果酱样血便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空气或钡剂在结肠受阻,阻端钡影呈杯口状或螺旋状阴影3蛔虫性阑尾炎 依据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尤其是有吐蛔史及便蛔虫史,以及借助于B超和X线钡剂灌肠等

18、检查,不难与一般急性阑尾炎鉴别,但晚期阑尾发生炎症或穿孔,则难与一般急性阑尾炎区别。本病早期虽呈右下腹剧烈阵发性绞痛,但凭借本病的其他临床特点和物理学检查,也还是可以与粪石梗阻性阑尾炎和右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相鉴别。4急性胰腺炎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胰腺蛔虫病凭临床诊断不易确定,国内报告胰腺蛔虫病的误诊率高达42%。有鉴于此,在蛔虫病流行区,凡是罹患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者,均应考虑是否系蛔虫性胰腺炎,这有利患者的治疗与预后。5脏器蛔虫卵性肉芽肿 常被误诊为肿瘤,肝蛔虫病易误诊为胆道蛔虫病、胆石症、胆囊炎、肝癌以及阿米巴或细菌性肝脓肿等。这些误诊可造成严重后果,应引起高度警惕。五、治疗(一)驱虫治疗

19、 驱蛔虫的药物很多,不断涌现的新药使老药不断淘汰。过去用的山道年、苦楝皮、使君子、土荆芥油以及已雷琐辛等由于不良反应大,疗效差,现已不用。目前使用药物有以下5种: 1阿苯达唑 常用剂量为400顿服。用史克肠虫清驱蛔虫,2岁以上儿童可以和成人剂量相同,但轻度感染儿童剂量可减半,或分2天服。其他品牌阿苯达唑参考用药说明书,一般规定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阿苯达唑的排虫高峰常在服药后第35天,甚至10余天还可见虫体排出。 本药口服自肠道吸收差,故不良反应一般较少或很轻微,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口干、乏力等现象,这些不良反应有的可持续23天,但轻者数小时即自行消失。12%的病例

20、服药后有吐蛔现象,偶见个别病例服药后出现全身瘙痒和皮疹。 肝、肾、心功能严重不良,化脓性皮炎、活动性溃疡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有癫痫史、药物过敏史者不服为宜。孕妇禁用。2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2甲苯达唑 推荐剂量为每次100,每天两次,连服3天或200顿服。4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剂量相同,4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由于本药口服后吸收差,以及治疗肠道蠕虫感染的疗程短,故不良反应少,少数病人服药后有胃部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还可发生头昏、乏力、皮疹等症状,但均可自行恢复正常,约5%的病人服药后有吐蛔虫现象。 有神经系统疾病、有癫痫史、过敏史的患者以及孕妇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1、2岁以下儿童也不宜使用。3噻嘧啶(又称双羟萘酸噻嘧啶) 常用剂量为每10体重服1片(每片含基质100)。也可按年龄给药,不同年龄的推荐剂量见表2。表2 不同年龄推荐剂量表年龄不满3岁36岁710岁1114岁1559岁60岁以上片数123454本药口服后很少被肠道吸收,约50%以上的药物以原形从粪便排出。由于口服吸收少,故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少数病人有一些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这些不良反应一般很快消失。肝、肾功能不良,有动脉硬化、冠心病者慎用。 4左旋咪唑 治疗蛔虫病的剂量为成人每天120150,睡前顿服,儿童2.5体重,睡前顿服或早晚分服。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

22、、头晕,但多数短时间后消失。 本药不宜与亲脂性药物同服。有过敏史、神经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减退者以及早期妊娠,应慎用或不用此药。此药有被噻嘧啶及其他咪唑类药所代替的趋势。 5哌嗪 哌嗪盐类制剂主要有枸橼酸盐(驱蛔灵)和磷酸盐等,各种盐类的疗效无明显差异。驱蛔灵片每片0.5g,成人一天33.5g,睡前一次服,连服2天。儿童按每天75150体重,一天量不能超过3g,分早、晚2次服,连服2天。 通常认为哌嗪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但在过敏者可发现流泪、流涕、哮喘、荨麻疹和疱疹。少数病人出现神经、精神反应如头昏、眩晕、震颤、共济失调、眼调节困难、嗜睡、癫痫发作以及妄想、

23、遗忘等症。鉴于报道哌嗪能引起神经症状,因此凡有长期肝、肾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有癫痫史忌用。现在该药已逐渐被噻嘧啶和咪唑类药物所代替。(二)蛔虫性急腹症的治疗1胆道蛔虫症(1)内科疗法:治疗原则包括解痉止痛;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通过早期驱虫以防止胆管感染、胆管坏死、肝脏病变等并发症;控制感染采用氨基糖苷类和甲硝唑等抗菌药。(2)中医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1958年以前,曾认为蛔虫一旦钻入胆管就不能退出或排出,故主张手术取虫,使手术率高达90%以上,手术死亡率为39%。后来开展以中医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病取得显著疗效。(3)内镜疗法:病人先经逆行胆管造影()或B型超声波检查确诊后

24、,经口放入内镜取虫,如蛔虫部分进入胆管,用活检钳夹持随内镜一并取出,如蛔虫完全进入胆管,则用8p圈套器经内镜置入胆总管内套取蛔虫,取出后,再做B超或检查,直至取完为止。国内报告此法治疗胆道蛔虫病成功率为85%以上。此法既能直接观察到蛔虫的位置、数量,又能立即取虫,可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4)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法不断扩大与肯定疗效的情况下,仍不能忽视手术指征的掌握,对个别病例还须及时手术抢救生命。手术指征是:经保守疗法48小时后患者腹痛仍无改善或加剧者;黄疸明显者;有明显腹膜炎体征;合并有胆囊炎胆石症;临床症状虽减轻或消失,但B超反复检查阳性,蛔虫不退出者;或经胆管造影,证明蛔虫已完全钻进胆

25、管或死虫长期不能排出者;合并肝蛔虫、胰腺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等;中毒症状显著、大汗不止、血压下降和休克体征明显者。 2蛔虫性肠梗阻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手术治疗。中西医保守疗法:服用中药加减大承气汤(大黄10g、芒硝15g、枳壳10g、厚朴10g)煎药时大黄应后下,芒硝则需冲服。每剂浓缩200毫升,分2次(间隔46小时)由胃管注入。另外还需依据患者体征对用药做辨证加减。氧气驱虫:因蛔虫需寄生在低氧环境下。人肠道内含氧极低,当氧气注入胃肠道后,蛔虫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剧烈改变,致使蛔虫麻痹死亡,然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通常在输氧后24小时内排虫最多,在1周内还可陆续排虫。为减少肠道内容

26、物,保持输氧中肠道内氧气浓度,输氧前一日禁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红薯、马铃薯、蚕豆等,输氧前还需禁食24小时。在上午空腹时输氧。操作时让患者仰卧床上,先用少量2%地卡因溶液喷射咽部,以防止吞胃管时刺激咽部引起呕吐,然后置入胃管并接通输氧装置。本法的适应证为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且无明显腹部胀气者。不良反应可有轻度胃部饱胀感或腹部微痛。在输氧过速时如有嗳气、恶心、反胃、呃逆以及上腹部疼痛,这时应停顿数分钟后再继续输氧。有的患者于输氧后1小时有虚恭现象,有的可引起血压及脉搏的轻度变化。本法的禁忌证为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蛔虫性肠套叠、蛔虫性肠扭转、腹膜炎、溃疡病活动期、年老体弱者以及孕妇。手术治疗:尽管中西医

27、结合疗法治愈率高,但遇到以下情况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梗阻时间长,呕吐严重者;保守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或伴有休克者;治疗较迟,出现肠管坏死,循环障碍者;蛔虫团过大而坚实,估计不能消散者;合并其他严重蛔虫性外科并发症,如蛔虫性肠扭转、蛔虫性肠套叠以及肝蛔虫病、胰腺蛔虫病、蛔虫性阑尾炎者;无法与其他类型肠梗阻相鉴别者。六、预防 要预防蛔虫病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一)消灭传染源 人是蛔虫病的唯一传染源,驱虫治疗尤其是开展集体驱虫,既保护了健康又消除了传染源。(二)进行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通过联系寄生虫生活史和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使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勿随地大便,不饮生水,吃瓜果、萝卜、红薯、甘蔗等,要做到洗净、削皮吃。(三)改水改厕保护水源,因地制宜,改善饮水卫生条件,保证生活用水的清洁卫生,是预防蛔虫感染的重要一环。建立无害化厕所,或高温堆肥,既可防病,又能保肥增效。菜农还应避免将地里的蔬菜连根带回家里整理,以免将植物根部的大量感染期蛔虫卵散布在居室的地面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