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17KB ,
资源ID:28582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582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版本 17页.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版本 17页.docx

1、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版本 17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篇一: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12节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规范我院变形监测作业方法,提供成果资料的格式,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我院承接的所有构筑物(如房屋、地下室、道路、桥梁等)变形测量工作。 3 职责本作业指导书由生产管理室负责业务下达,由分队负责具体作业实施和作业过程检查,质检办负责审核,总工办负责审定,本作业指导书最终解释权归总工办。 4 措施与方法4.1 接收任务4.1.1

2、 由院生产管理室将任务下达到作业队、室,并开具测绘项目生产过程管理表;由业务承接人员在测绘项目生产过程管理表上简要写出项目的技术要求。4.1.2 作业队、室接收任务后,应按照测绘项目负责人制度的规定确定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4.2 生产准备4.2.1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好人员,并进行分工,安排工作实施计划。4.2.2 项目负责人应就技术设计书中的技术要求及作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文件。4.2.3 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收集有关资料(如构筑物的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等),变形监测的相关仪器等,并按JGJ/T-97国家建筑变

3、形测量规程,CJJB899城市测量规范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检定(即水准仪的I角检验、全站仪的2C差检验、测斜仪正反读数稳定性检查、准直仪的I角检验)。 4.3 生产作业变形测量是对工程构筑物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形变进行监视测量,我院目前主要承担构构物沉降监测,位移监测,地下室基坑开挖安全监测,以及地形沉降等变形测量工作。以下主要就变形测量的主要作业环节制定作业技术要求,本作业技术要求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规定应依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有关条款执行。 4.3.1 监测前准备工作4.3.1.1 工地现场踏勘;4.3.1.2 埋设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4.3.1.3 确定基准点稳定性监测和变形观测方案,沉

4、降观测应在现场选定观测线路并做好标记;4.3.1.4 绘制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点位布置图,观测线路图;4.3.1.5 编写技术设计书。a)观测周期小于五次或工程产值小于1万元的小型项目可以不编写技术设计书,但应编写技术说明。院管工程技术设计书由生产部门编写,质检办审核,总工办审定。 b)技术设计书要根据测量合同编写,主要内容应包括基准点的设置方案、观测方法与可靠性分析,变形观测点的布设方案与施测方法,观测周期与观测精度等级,数据处理方法和各项限。 c)观测周期可根据差指标,拟上交成果目录等。技术设计完成后应交由总工室审核甲方要求或根据预估的变形速率和测量精度来确定。按预估变化率和测量精

5、度等级确定变形观测周期时,可按T2M/V计算(T:变形观测周期,M:变形量观测中误差,V:预估的变形速率)。d)观测精度等级可根据甲方要求或根据所监测工程的重要性来确定,也可以根据变形建筑物允许变形量由M=S/20(M:变形观测点观测中误差,S:变形建筑物允许变形量),计算变形观测点测量中误差,再根据观测方案和观测线路,按=M/1 22Q(Q为最弱观测点权倒数,为单位权观测中误差),计算单位权观测中误差,现根据建筑变形规程表2.0.5套用相应的测量精度等级。4.3.2 基准点设置与可靠性分析4.3.2.1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影响范围之外,每个测区至少应设置三个基准点,三个基准点

6、间应单独布设水准线路构成监测网,观测精度应较变形观测精度高一个级别,若条件许可,应尽量将基准点设置在一个测站可以同时观测到的位置直接测定高差,通过计算高差观测不符值或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按M=?1 4N?n(N:测段数,:高差不符值,n各测段平均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测定中误差,若相邻两周期基准点间差变化量大于22nM(n为测站数),可以认为基准点不稳定,应重新设置基准点。4.3.2.2 位移监测位移监测基准点也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之外,重点工程以及测区面积较大时,应布设独立的基准点稳定性监测网。观测精度应较变形测量精度高一个等级。小型工程可不布设独立的基准点稳定性监测网,但每测区至少应设置三个以

7、上基准点和检核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观测精度也应较变形观测精度高一个等级。根据:M=KV/m K=10253n(n?1)(V:各方向观测值与其均值之差,M:方向数,n:测回数)计算n个测回角度观测中误差。根据MD=?2n(n:测距边数,往返测较差或测回间较差)计算测距中误差。若两周期基准点与检核点间角度或距离变化量大于22倍的M或MD,可以认为基准点不稳定,应采取措施重新设置基准点。4.3.2.3 基准点联测每观测两次基准点联测一次,若观测时发现监测点有异常,应及时联测基准点。观测时间超过一年的变形监测工程,变形观测点应与城市等级控制点联测,联测精度不应低于基准点检测精度。其他变形监测工程若条件

8、许可,也应尽量与城市控制点联测。 4.4 作业实施依据变形监测作业实施应严格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表2.0.5中的等级和精度以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实施。4.5 观测成果的验算4.5.1 沉降观测成果验算4.5.1.1 根据水准网环线闭合差按MW=?1WW(N:水准环数,n和环平均站数,W:水Nn准环线闭合差)计算的每站高差测量定中误差不得大于所选定测量等级的精度要求。4.5.1.2 根据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按M=?14N?n(N:为测段数,n为各测段平均测站数,为测段高差不符值),计算的每站高差测定中误差不得大于所选定的测量等级的精度要求。4.5.1.3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附合或闭合线距闭合差

9、均不应超过2MO (MO为所选用等级的每站高差测定中误差,n为测站数)。4.5.2 位移观测成果验算根据平差结果计算的变形观测点位测定中误差或根据角度和边长观测不符值按变形测量规范7.2.2-1、7.2.2-2、7.2.2-3、7.2.2-4、7.2.3-1、7.2.3-2、7.2.3-3式计算角度和边长测定中误差,再根据边长和角度测定中误差计算变形观测点点位测定中误差,计算的点位测定中误差不得大于选定的变形测量等级所规定的观测点点位测定中误差。 4.6 成果资料4.6.1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成果资料主要指建构物沉降观测资料,其他如基坑回弹观测,建筑场地观测等成果提交详见变形测量规范5.2.8、

10、5.3.7、5.4.5条。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4.6.1.1 设计书或技术说明;4.6.1.2 沉降观测成果表(每期观测提供);4.6.1.3 沉降观测点点位与沉降量展开图(每期观测提供);4.6.1.4 基准点检测及稳定性分析报告(每期观测提供);4.6.1.5 沉降观测成果验算报告(每期观测提供);4.6.1.6 沉降观测点、基准点点位分布图(以1:500地形图作基础图,每期观测提供);4.6.1.7 水准线路图;4.6.1.8 观测手簿;4.6.1.9 技术 总结 与成果分析报告; 4.6.1.10 观测过程中若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通知甲方。4.6.2 位移观测位移观

11、测成果资料主要指建构物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等成果资料,其他如挠度、风振、滑坡等观测资料提交详见变形测量规范。4.6.2.1 构筑物位移观测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a)技术设计书或技术说明;b)水平位移观测点,基准点点位布置图(以1:500地形图作基础图,每期观测结束后均应提供);c)基准点稳定性分析报告;d)观测成果表(包括位移量、位移方向、观测时间、累计位移量,每期观测提供); e)移矢量图(每期观测后提供);f)观测成果验算报告;g) 技术总结 及成果分析资料。 4.6.2.2 建筑物裂缝观测结束后应提交以下资料:a)倾斜观测点点位布置图;b)观测成果表(包括观测时间、水平位移分

12、量、倾斜量和倾斜方向);c)倾斜量矢量图;d)观测手簿;e)主体倾斜曲线;f)测量说明与观测成果分析。4.6.2.3 建筑物地下室基坑开挖安全监测:a)技术设计书;b)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变形观测点、测斜管点位布置图(以1:500地形图为基础图,每期观测均应提供);c)基坑周边建筑及地面沉降观测点,基准点布置图(以1:500地形图为基础图,每期观测均应提供);d)基准点稳定性分析报告(每期观测均应提供);e)外业观测手簿;f)基坑土体侧向位移图(每期观测应提供);g)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成果表(每期观测提供);h)技术总结与观测成果分析。4.7 过程检查整个作业过程由作业队、室检查人员必须按

13、照变形测量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检查无误(来自:WWw. :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且在成果资料的相应栏目内签名后方可提交下道工序(上交部门质检)。否则应提出返工意见,检查结果填写在项目跟踪单上的相应栏目内作为质量评定记录予以保留。踪单上的相应栏目内作为质量评定记录予以保留。 4.8 最终检查最终检查由院质检办负责实施,检查人员必须按照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对数据记录、计算100%的内业检查;外业检查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查。检查无误且在成果资料的相应栏目内签名后方可提交。否则应提出返工意见。检查结果填写在项目跟踪单上的相应栏目内作为质量评定记录予以

14、保留,必要时还需编写产品质量检查报告。 后附范例 一、闽江二桥桥面沉降监测(201X.5至201X.6)1、概述福州市六一路闽江二桥于1969年12月5日正式开工,1970年6月20日建成,1970年6月30日通车。在福州市鳌峰大桥建成(1993年)前的23年间一直是福州市区唯一能通行重载的跨闽江桥梁。1994年随着过江交通量剧增,福州市政府投资5800万元对旧桥进行了加宽。加宽后的桥面宽度由原来的18米改为27.2米,净宽为14米(机动车道)+25.0米(非机动车道)。该桥全长344.44米;旧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加宽部分为钢梁 ,两者等高;桥跨布置均为:36.12+550+36.10+

15、22.22米。 该桥荷载等级为汽车-26级(设计,为1967年版旧标准),拖车-100级(检算)。桥上设计车速50KM/H,人行道人群设计荷载4KN/M2 。该桥经过近30年运营,发现六个水中承台均有不同程度的侵蚀现象,其混凝土有剥落破损、孔洞和露筋等问题。为了确保闽江二桥的正常运营及交通安全,我院受福州市政府及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委托,从201X年5月至201X年2月对闽江二桥桥面进行沉降监测(每天上午6点至7点监测一次),共计进行了1122次观测。 2、监测方案设计2.1 水准点水准点是沉降观测点的基准点。建筑物沉降均根据它来确定,因此它的构造和埋设要保证稳定与可靠,在二桥桥南桥北附近稳固、不受影响的位置埋设两个沉降观测基准点M、N两点。每次观测联测M、N两点,另外又在桥南选定一个固定点A点,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2 沉降观测点沉降点的数量和位置全面反映大桥沉降情况,它与大桥荷载、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等有关。应市城乡建设总公司要求,经协商大桥桥面共布32个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布置在桥墩位处桥面上,每个桥墩面上布置四点,桥北与江滨路交界起点处布设四点。 2.3 曲线图观测值曲线图如图一:图1累计下沉量与时间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