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山州建筑设计说明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建筑专业方案设计说明第一部分 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项目概述:项 目 名 称: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项 目 地 址:文山县城南片区项目承办单位:文山州人民医院项目用地面积:230亩,折合171695.6m。建 设 规 模:总建筑面积一期194560 m,其中医疗用房108274 m,科研教学用房49023 m,地下车库面积31833 m。本项目一次性规划1800床位,分期建设,其中一期设计1200床位,二期增加600床。2、项目概况:文山州人民医院创建于1950年8月,是全州最大的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医
2、院,是全州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头羊。全院共有在职职工857人,编制病床700床,但实际开放床位已达到1200床,设有临床科室20个,行政后勤科室17个,医技科室8个、一个急救中心及一个远程诊疗中心。近几年来,医疗技术力量及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全院设有40个临床医技科室,内科、外科已实现二级分科,主要设备有核磁共振、西门子螺旋CT机、1000A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B超、体外震波碎石机等先进设备,目前除能开展一般常规手术外,已能开展心脏手术、肺叶切除术、颅脑外科手术、肝叶切除术、肾切除术、断指再植等高难度手术。文山州人民医院承担着全州八县及红河州河口县、广西西林县及越南河江省等边境一线
3、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治任务,服务半径200多公里,服务人口400多万人。文山州人民医院是整个文山州医技水平最具实力的一所医院,但随着医保制度的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健康、保健的更高需求,目前医院的规模已不能满足文山州区域医疗卫生的需求,函待扩建。本次扩建拟打造一个集科研教学和医疗综合临床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中心。该项目建成后能极大改善文山州人民的医疗条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以合理的空间布局安置好原有设备和引进新技术设备,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更大程度地满足当地患者的需求,以优质的服务服务于人民。本项目分期开发,一次性规划,充分考虑医院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医院的长远发展,本次
4、一期建设规模1200床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服务于文山州片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长期发展规划为1800张床位。 3、区域位置:本地块位于文山县城南片区中心地带,区域位置交通比较便利,项目建设用地西南侧临县城主干道,东南侧临县城辅道,交通便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距文山县城区约10分钟车程,基地东南北三面盘龙河环绕而过,东、北两侧不远为俊秀山色,环水依山,景观幽雅。场地西北侧规划为旅馆用地,东南侧规划为商业用地,西北侧规划为居住用地,西南侧规划为服务业、图书展览馆用地,沿盘龙河畔为公共绿化用地。本地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
5、发达、土地资源丰富、基础能源充足、自然环境优美。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医疗用地。4、基地现状与地形:基地周边资源条件满足规划条件及发展需要。基地中环境大部分仍保持自然生态,现有场地上是农民种植的水稻田,基地三面盘龙河盘绕而过,东北两侧为山地地形,景观资源比较优异。用地地形基本属于平地,西北角局部高起约59米,其余地方高差非常小。区域规划道路标高整体略高于基地约34米。5、地质条件:项目场地内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场地所处区域,西边发育有主干文麻断裂,距本场地约2公里,为活动性断裂,近期活动较为明显,对本场地影响较小;东边发育有石洞断裂,距本场地约2公里,该断裂不具活动性。场地所处区域为自身地震活动相
6、对较弱地区,属较稳地区。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5g。6、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区地处县城南片区,所在区域的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等各项市政配套基础设施随城市的规划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内部有足够的施工场地,可以组织封闭施工。一些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或购买,主要建筑原材料供货市场齐全,工程建设得以保障。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后,即可进入施工建设。二、设计依据1 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及实施性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招标文件中的设计条件与技术要求。2 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3 文山州人民医院提供的红线图和地形图。4 国家及云南省、
7、文山州地方颁布的各种有关规范5 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6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7 文山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2004.6.18)9、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1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14、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5、 国家及省市有关环保、卫生、消防、防疫、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的法规及规范。三、规划原
8、则1、规划设计体现出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人性化,特色化,现代化,开放化,生态化,景观化理念。2、撷取现场环境的精神达到建筑与地形共生的设计理念。维护现有的地形和自然环境,河川和水面等生态体系,因地制宜,特色加以活用而形成景观节点。充分发掘医院内部有限资源,整合医院内部秩序,提供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富有特色的环境景观,创造优美的就诊和疗养环境。建筑与环境互为背景,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的医疗环境空间。3、强调建筑模块式划分与功能的完善,有利于日后医院发展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创造合理的分期建设规划。4、力求建构一个让使用者很快的感受并深刻体验的建筑空间。藉贯推广室内空间和户外
9、环境相互辉映的经验,创造愉快步行与自然景观结合的院区特色。有机地融合在城市建设空间内部,赋予城市触手可及的自然。5、明确院区的功能划分,探寻医务作业流程的最优化,以达到最佳的人性化设计。6、重视对结构要求和环境影响的协调性。合理利用建筑朝向、通风、采光、建筑材料、废物的利用及当地地理气候和基地小气候的分析,以达到最佳的生态节能设计。7、提高院区的绿化率。8、有效组织道路交通,按综合医院的流程要求合理划分人、车及洁、污流线。9、利用最现代化的科技来发展对既往文化的延续,并用现代的表现法来解决改变生活形态的趋势。10、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医院的使用主体患者的行为方式,在设施的设置、交通的组织、空间的
10、营造上应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创造一个良好、优美、便利的就诊环境。四、规划目标1、 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成后编制床位为1200床,为文山州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诊疗需求,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医疗服务水平和就医环境。在改善医疗环境的同时也改善文山县城的规划发展,配合文山县城的形象建设。远期规划目标为1800床,含干疗康复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文山县城南片区的一个地标性标志,服务于文山州片区,完善区域功能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2、 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兼有保健、康复功能,科室设置和功能分区合理,医技诊疗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医院。明确功能分区,细化医疗流程,理顺各部
11、门之间的关系安排院区的各个出入口之间的位置,合理规划院区内的交通流线。做到布局紧凑、空间适宜为病人提供高效舒适的就医环境。2、医院建设采用整体规划设计,考虑后期发展可能性。3、国际化的医疗建筑设施.在特定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现代化医院的设计标准,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筑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强调医院内部的高效率运转的医疗服务模式。4、创造简洁、清晰的交通体系营造一条医院街将急诊、门诊、医技、住院串联在一起,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简捷,导向性清晰。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医务空间、病患空间。为医院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必要的条件。5、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块化式规划为适应医院未来发展的灵活性、满足医院对未来发展的需求,同
12、时也为了满足医院的功能分区明确、功能更加完善,本设计采用由内而外的模块化式建筑布局,布置三个模块,门诊模块、医技模块、住院模块,三者之间为开敞的庭院。使未来建成的文山州人民医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导向性。6、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建筑细部处理上,本设计在各种空间处理上充分体现了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病人为中心,同时也兼顾医护人员的设计原则。在每个候诊空间均设计了采光的候诊廊,并配以一定的病人休息空间,内部空间以院落式空间为主,尺度宜人,为病人带来家的温馨的感受:同时每个医疗单元 也单独设计了医护人员区域,体现了建筑设计对病人、医护人员的同等关怀。7、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生态
13、环境质量,将本院区设计成为新世纪的精品,城市中的地标。8、与基地现状的共生充分利用基地本身赋予的有利条件及景观要素,充分利用基地地形,依水而造,纳景入内,将基地各种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使整体生活空间具有鲜明个性与可靠的质量。创造独特的 “优雅”环境。五、规划理念美妙绝伦的建筑不能用语言表述,自由的想象没有限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艺术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大象无形”的主导思想是“顺应自然,倡导自然”。在这种设计思想指引下,建筑依山就势,依水而建,整体形态就盘龙河之自然曲线,自由而流畅。设计延续基地自
14、然土地纹理,建立符合基地自然特征的“自然建筑自然”的圈层式结构。在主要城市建设空间内部建立以绿化庭院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核心。建筑环河而建,纳景入内,成为城市内部一扇打开的“视觉观景窗”。 六、设计特色1、规划结构生长+复合+秩序,持续发展规划本次规划的出发点是充分尊重城市规划,尊重城市的肌理,从整体出发,兼顾医院未来的发展而进行。建筑整体规划,多处预留发展余地,可自由生长、扩展。充分考虑后期发展的可能性,使建筑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避免用地能源和空间的浪费。2、功能分区多元价值+动态平衡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医院设计的立足点,根据对项目用地的现状分析,按照医患活动区域相对
15、区分,内外有别,模块化灵活可变,减少交叉感染的思路,提出了“整体规划,灵活设计”的设计理念。3、总体布局聚合+发散本设计将整个用地分为综合医疗区,干疗康复区,后勤辅助区、行政办公区,院内生活区,科研教学区,并适当预留发展用地。各功能区合理布局,相互独立但交通便利。设计延续基地自然土地纹理,建立符合基地自然特征的“自然建筑自然”的圈层式结构。在主要城市建设空间内部建立以绿化庭院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核心。沿主入口进入场地,依次为轴线明确流线便捷的门诊医技住院楼。建筑整体形态以此模块为母体,生长发展,就盘龙河之自然曲线,自由而流畅。依次展开,南侧二期住院楼、二期医疗中心,干疗康复楼为紧凑合理的医疗服务区
16、域。北侧为相对独立的科研教学区域。其中二期住院楼在一期用于后勤教学楼,二期医疗中心在一期用于科研楼。 二期建设完后完成功能置换,形成两个独立的功能区域。规划预留空地,门诊和医技可根据需要进行加建。4、绿化系统生态+平衡 带状的景观步道将各个庭院相连,形成贯穿整个空间范围的绿化系统的链接,真正将“花园绿化”实现在医院内部环境中。大象无形,通过自然的景观,达到一种生生不息的循环的生态平衡。 5、道路结构规则+自由道路平面布线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环河而行,以平曲线为线型特色,反复使用同向曲线与反向曲线。使区内道路通而不畅,曲而不折,让患者在院区中享受休闲、观景的乐趣。 道路竖向设计是结合院区场地竖向
17、规划;满足排水、防洪要求;道路竖向设计与城市道路顺接,略高于城市道路,场地内缓坡与原始地形高差找平,避免大填大挖,以体现基地地形的特点,创造出层次分明、交通便利、人车分流的院区环境。6、竖向规划充分利用地形 基地文脉与规划结构的共生。竖向规划的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基地地形大致平坦,区域规划道路标高整体略高于基地约34米。本项目因地制宜,无需开挖,利用地形在医疗功能区设计半开敞的地下室,局部开设天窗和侧面高差,自然通风采光,有效节约地下室建设成本。7、新城市主义高尚院区环境与成熟城市生活完美结合的新城市主义建筑形态向城市敞开,成为城市共享空间的一
18、部分,同时又是整个院区空间的序幕,成为城市共享空间与院区的有效过渡。8、分期开发一次性规划,分期开发本项目分期开发,一次性规划,充分考虑医院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医院的长远发展,一期建设规模1200床位,长期发展规划为1800张床位。本项目分两期开发,一期开发区域为南侧临规划路部分,科研教学等功能暂放置在北侧区域,相对独立。二期对其进行功能置换,主医疗区域保持不变,留出空地,医技根据需要进行加建,门诊留出空间可加一层扩建;后勤教学楼按照二期住院楼进行设计,科研楼二期可置换为专科医疗中心。等二期建设完成后,可以形成2个完全独立的功能区,南侧为紧凑合理的医疗功能区,北侧为完全独立的科研教学区,满足医疗卫
19、生不断发展的需求。9、以人为本体现对患者如家庭生活的关怀,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住院楼位于基地北侧,面南而建,在充分采光的同时,又能俯瞰整个盘龙河畔风光和内庭院景色,住院楼5层局部架空,与医技门诊屋顶绿化平台相结合。病房电梯方便患者直接进入花园。住院楼在入口大堂设置餐饮小食鲜花等商业服务类项目,为每个患者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气氛的家园社区,体贴舒心的家庭式服务。设计追求与“空气阳光”的充分接触,追求休闲空间的自然与开放。通过规划及单体设计园林的细致处理,努力尝试为患者尤其是为住院患者提供方便的通行系统及舒适安全的休闲空间。七、交通系统本设计的交通规划以河流脉络为主体,道路顺接城市道路和
20、周边地形,形成二级道路,人行,车行,洁污完全分离,几乎没有土方开挖。道路刻意追求曲线型,以利于景观和降低车速;停车位在道路外侧解决,内部庭院平常没有车辆进入,从而实现人车分流,道路设计贯彻如下原则:满足消防要求,满足驾车人士及必要运输的通达及停车的需求。1、出入口1)出入口与基地的组织框架和结构体系相呼应。后勤货运与病人、探视家属人车分离,同时病人人流又分为门诊、急诊、急救人流口。将庞大的人流按性质人为分流,以达到对场地的最大利用,同时又可最大限度的缩短各类需求的人群的就诊与工作的路线。为医院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医护、病人、探视家属人流分开,可极大提高医院运行的效率,为病患及家属提供更
21、大的交通便利与分区导向。2)在东南侧规划路设置院区主入口和形象入口。沿西南侧规划路开设急救出入口,西北侧规划路设置住院探视入口,解决住院探视人流及物流,用地东南侧设置辅助车行出入口,下风口的后期规划路的污物出口。 2、流线设计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院内复杂的流线,使其互不干扰。本着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人车分流的原则布置以下流线:机动车流,步行流,两种流线分离,互不交叉。门诊流线:面向主入口,设置一条中轴对称的通畅的医疗街,各个科室的候诊空间面向医疗街展开。通过明晰的标识系统,使得就诊流线最简单化。急诊,急救流线:急诊病人和急救车辆设独立出入口,病人通道和医护通道分离。住院流:住院在基地西北侧设置单
22、独出入口,方便人流进入住院楼,经门、急诊检查过的患者也可以医疗街方便到达住院楼,医技与住院垂直分区,方便住院人流快捷的到达各个检查就诊区域。探视流线:西北侧规划路设置探视出入口,探视人流可由此进入住院楼,不与患者人流交叉。行政办公和科研教学流线:行政办公和科研教学独立,流线独立,二期功能置换后更可以单独分区,自成中心。供给流线:经辅助出入口,直接达到后勤楼。污物流线:下层车库直接出入口,洁污流线分离,不同标高,互不交叉。消防流线:环形消防流线,车道通畅高效。消防登高面:满足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3、车行系统道路的设置尽量减少人车穿行及其对室外公共休闲的打断和干扰。道路顺应地地形,与院区各个功能块
23、间取得了良好的连接。区内道路分二级,外部车行道:包括机动车出入口环形通路,路宽9米,入口处扩大为10米林荫道;内部道路:主要满足人行与消防需要,平常只有急救车才进入。消防通路利用基地内环形路结合解决,消防道采用了环路及设置尽端回车场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来满足消防道路要求。各个功能块内部则层层设消防栓来满足消防要求。4、步行系统步行系统自然地融入于绿化系统之中,以绿谷庭院为主体的步道结合公共绿化行人系统和医院出入口,形成丰富多变的步行系统。5、停车在该设计中的停车场安排采取两种模式,除临时停车外,还增设半地下阳光停车库。在门诊、急诊、住院探视、后勤、办公、科研、干疗康复前入口处,做部分临时停车位,满
24、足紧急办事车位需求。车位设置在道路外侧,不内庭院不进入车辆,以便人车分流。停车以地下室车库为主,车库充分利用地形高差,除了人防车库外,其余均为有单面采光开敞和局部绿化天井采光的半地下室。合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回填量,同时因为原始地形刚好低于市政规划道路45米的现状,地下室临规划道路而建,几乎不需要开挖,节约地下室开发成本,和平常的运营成本。一期地下室需满足设备及部分医疗功能外包括800车位的地下停车,二期住院楼部分根据需要可加建设备用房或地下功能用房形成延续。 一期总规划车位:1196辆。八、景观与绿化系统在环境设计中:由西南侧门诊入口开始,架空绿化平台贯穿了整体建筑,门急诊及医技顶部的活动休
25、闲平台、住院部的空中平台共同形成了院区的立体花园;中间延续的庭院绿化形成了景观重点。每个花园都蕴含了不同的主题:治疗、康复、沉思以及生长。整个庭院的延续顺应旁边盘龙河的态势,遥遥呼应,引景入内,自然形成一个整体。医院的步道是一条循环贯穿整个园区的景观道,其间设置各种清晰的方位指示。交错的景观步道,多样组合的植被广场,充满灵动和生机。广场、院落、平台、连廊等多层次公共空间体系的建立,创造交流、讨论、康复、放松等调节场所,柔和医疗建筑冰冷严肃的表情。宽阔悠闲的屋顶平台错层花园,结合医院街形成环形休闲休息步道,方便就医流程的同时,又使得病人在等候的时间不感觉疲劳疲惫。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云南地区优异的气
26、候条件,建筑开敞式设计,形成多个观景平台,和与步道相接延续的庭院绿化相结合。各层绿化之间通过步道沿中央景观绿化自由多变,使患者和住院者忘却就医的烦恼,充分享受到院区优美的自然景观,产生愉悦的心情,对康复疗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患者既可享受生态景观的优美自然环境,又能享受医疗的服务设施和温馨的氛围,是本方案追求的设计方向。本方案的景观与绿化系统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为沿四周道路各区入口处前广场,与盘龙河畔沿河绿化公园相结合,纳入设计,开敞的广场,配以点状乔木绿化,使患者在刚刚进入院区后有一个整洁舒适的感觉,初步放松患者心情,舒缓就医前的紧张心情,使进入门诊病房区后能够更好的和医生交流。第二层为院
27、内侧顺河体脉络和建筑形态自然形成的各个连续的庭园,自然生态与人为设计相结合,形成多个活动空间。第三层为建筑错层形成的错层绿化平台式的医院街和建筑屋顶绿化。医院街设置绿化盆景与多处休息休闲区域,人们在医院街内既方便进入各个医疗单元,又方便就医等待的闲暇休息放松。通透的医疗街可以看到下部的绿化庭院,远眺盘龙河与远处山色,入目皆是美好景色。九、 建筑设计理念1、平面创新设计1) 本方案力求创造一个统一的整体,用建筑的语言强调和区分门诊、医技、住院、后勤、公共交通等医院模块的功能。在平面设计中引入“医疗街”的概念,沿南北向设医疗主街,联系门诊楼,医技和住院楼。沿街展开门诊单元与医技单元,在适当位置设置
28、连廊及通道,联系综合住院楼及行政办公与后勤。2) 建筑平面以实用为原则,主题区域采用最简单最经济的设计方式,保证主要医疗区域的经济性、可实施性。其他区域平面采用直线曲线相结合的手法,顺应整个地形,同时也能满足功能的需要。开阔的公共空间增强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线的渗透。整个建筑群中处处点缀着庭院,令整个建筑群成为一个绿色的容器。3) 平面布局以标准医疗模块方式为基调,半开放医疗街串起所有功能模块,与周边葱郁的景致交相呼应,完美融合。门诊模块采用前面为患者候诊大厅,中间为诊疗单元,后面为医生休息办公,会诊教学区,医患各设通道,实现医患分流。当科室不是很大,一个单元中间可以加设玻璃隔断,分成两个
29、不同的门诊科室。具有很强的可调试性。并且门诊群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模块。4) 住院楼采用板式护理单元错开。中间设共用交通核及部分共用医疗空间,板式病房能为患者与医护人员争取到好朝向与采光要求,患者与医护电梯分组分厅,实现医患分流。洁物与污物电梯分设,做到洁污分流。5)公共空间(医院街)、病患空间(门诊、医技单元)、医护空间(门诊、医技单元端部)分区明确。病患、医护通道相互独立,既关怀了病患,同时也保护了医护人员,体现了医院设计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6)地下一层设置污物装卸平台和污物交通核、垃圾临时存放间。配以专用的污物通道与东侧地下出口相连。洁物及药品设置在一层,由西侧地下出入口进入,与住院洁梯
30、及门诊医技有直接便捷的联系。2、各层平面功能1)地下一层由放疗中心、药库、洗衣房、后勤库房、设备用房、汽车停车库组成。放疗中心包括X光定位、CT定位、直线加速器等医技及诊断室,采用医务人员工作区与病人活动区分开布局。设计考虑为放射医师安排内部工作区域,需要做放疗检查的病人通过病人通道进入检查用房,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完全分开,改变传统医院病人与医务人员使用同一通道的布局形式,避免了传统布局存在的相互干扰的弊病,这样病人有了良好的候诊环境,也改善了放射医师的工作环境。2)一层平面门诊部分由门诊大厅、门诊药房、儿科及挂号收费等组成。靠近急诊出入口设置单独出入口设置感染科门诊。设置单独出入口与其他人流分
31、开。儿科的诊室设计,利用开敞庭院,作为儿童活动场地,同时使各个房间都有直接通风采光。儿科设置单独出入口,方便就医。急诊科的设计中我们引入较先进,也是新规范所要求的管理模式,将急诊分为红区与黄区,即急诊和急救分开,每区有独立入口,有直达的绿色通道与中心手术部区紧密联系。一层医技部分一层包括影像中心、核医学和高压氧治疗中心,采用医务人员与病人人流分开设计的模式。高压氧治疗中心设置单独出入口,并与医疗街相接。一层住院部分包括住院大堂、出入院办理、住院药房、配液中心、商业用房和消防控制中心,满足出入院和探视人流的服务及需求。3)二层门诊部分由人流比较集中的外科和妇产科组成,门诊采用标准诊间设计、采用二
32、次等候设计,独立的内外等候空间,结合内庭阳光等候区的设置,保证就医品质,提高病人候诊舒适性。诊间医病分区,设医护人员相通走道,增加相互支持的便利性,提高医疗效率。诊间均考虑自然通风采光,提供医护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二层急诊区有急诊留观,EICU和与门诊合用的输液大厅,集中管理。输液大厅与急诊区结合,集中设置在靠近西南规划路的一二层模块内,作为夜间就诊与夜间输液的人流活动区域,可以和其他区域相对独立。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夜间运作的成本与人力。二层医技区由使用比较频繁的中心检验、功能检查、超声中心组成。所有科室均有独立等候空间,有效避免冗长与拥挤的等待。4)三层门诊区包括口腔科、耳鼻喉科与内科。医技区包括中心供应、门诊手术、内镜中心、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